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立生态旅游概念 开拓旅游区规划新思路——以深圳市田园海上风光旅游区规划为例
1
作者 栾峰 周舸 +1 位作者 黄卫东 司马晓 《规划师》 1999年第C00期53-57,共5页
作者阐述了国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阶段,指出生态旅游正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并以深圳市田园海上风光旅游区控制区和启动区的功能策划和规划为例,提出了一种观光旅游度假、生态水产、农业生产、科研科普和自然保护等多... 作者阐述了国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阶段,指出生态旅游正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并以深圳市田园海上风光旅游区控制区和启动区的功能策划和规划为例,提出了一种观光旅游度假、生态水产、农业生产、科研科普和自然保护等多功能相结合的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区 旅游业发展 生态旅游 规划 田园 深圳市 观光旅游 风光 阐述 开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社区文化建构的社区认同感培育研究——以厦门市典型社区规划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袁媛 张志君 刘菁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年第1期27-31,共5页
在新型城镇化和自下而上的社区治理背景下,从社区认同感培育入手,可以有效建构社区文化,有助于形成基于特定地域的城市文化基本单元。综合国内外不同学科的研究,"参与"、"互动"是培育社区认同感的重要手段。本文采... 在新型城镇化和自下而上的社区治理背景下,从社区认同感培育入手,可以有效建构社区文化,有助于形成基于特定地域的城市文化基本单元。综合国内外不同学科的研究,"参与"、"互动"是培育社区认同感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不同学科对比研究法和社区居民深度访谈法,以厦门市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两类典型社区为例,探讨社区认同感培育策略。本地人口社区核心在于提升公共设施与空间的需求供给,通过各类社区文化活动构筑互动平台。外来人口社区因人群异质性与流动性特征,核心在于转变管理模式、实现均等化设施服务,构筑社企共建互动平台,积极发挥企业在组织活动和提供服务中的作用,营造温暖的社区文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文化 社区认同感 本地人口社区 外来人口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雕塑城市——深圳城市雕塑发展战略与规划引导策略探索 被引量:5
3
作者 周舸 栾峰 《规划师》 2002年第11期33-37,共5页
在总结国内外城市与雕塑关系发展的基础上,分析深圳城市雕塑发展现状,提出深圳城市雕塑发展战略和规划引导策略两个层面的城市雕塑规划建议,以此希望对今后其他城市的雕塑规划与雕塑发展计划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城市雕塑 发展战略 城市规划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区规划——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规划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晨 梁有赜 《规划师》 2002年第7期30-34,共5页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大量增长,高职院校的新兴和校园空间的膨胀以及社会化要求之间产生了诸多冲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是当前国内高职学校发展的典型之一,规划在对其多山地的新校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用地条件和布...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大量增长,高职院校的新兴和校园空间的膨胀以及社会化要求之间产生了诸多冲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是当前国内高职学校发展的典型之一,规划在对其多山地的新校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用地条件和布局的多方案比较,规划布局反映高职学校的功能、基地空间和景观特点是适应当代高职校园规划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校区规划 社会化 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中的职能发展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和平 王耀兴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6-70,共5页
对历史街区进行保护与利用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发展历史街区的职能,发挥历史街区在当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历史街区的传统职能比较单一,为了适应街区保护与发展的要求,需要结合其资源特点拓展街区职能。延续居住职能、发挥商业职能、... 对历史街区进行保护与利用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发展历史街区的职能,发挥历史街区在当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历史街区的传统职能比较单一,为了适应街区保护与发展的要求,需要结合其资源特点拓展街区职能。延续居住职能、发挥商业职能、发展旅游职能、培育博览职能是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过程中职能发展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 保护与利用 职能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及其空间效应的检讨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京祥 吴佳 殷洁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6-30,36,共6页
中国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在特定发展环境和特定土地使用规制体系中的一项制度创新,是分权化改革与土地市场化改革相叠合的产物,它强化了转型期中国地方政府的企业化治理特征。文章通过对南京的实证研究,揭示了土地储备制度对城市空间... 中国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在特定发展环境和特定土地使用规制体系中的一项制度创新,是分权化改革与土地市场化改革相叠合的产物,它强化了转型期中国地方政府的企业化治理特征。文章通过对南京的实证研究,揭示了土地储备制度对城市空间演化的种种正、负效应,并运用城市增长机器理论剖析了政府在土地储备过程中对短期利益的述求。文章认为,当前中国许多城市实施的土地储备制度具有极大的功利性,其对城市发展中的公共利益难以保障,并直接导致了政府行为的寻租,影响了城市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任何一项制度创新必须以综合效益作为其制度设计成功与否的检验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储备 空间效应 城市增长机器 制度创新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住宅商用现象引发的思考
7
作者 金超 王嘉 《规划师》 2007年第3期90-91,共2页
住宅本是供人们居住的地方,是人们工作之外的主要活动场所,但是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很多人在住宅楼里办起了公司;一些开发商将建成待售的住宅楼稍加改造,使它们摇身一变成了写字楼。很多城市的公寓或住宅在广告销售中打出... 住宅本是供人们居住的地方,是人们工作之外的主要活动场所,但是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很多人在住宅楼里办起了公司;一些开发商将建成待售的住宅楼稍加改造,使它们摇身一变成了写字楼。很多城市的公寓或住宅在广告销售中打出了“商住公寓”的概念,其卖点就是商住兼顾,从市场反映情况看,这种产品的受欢迎程度还不错。无论是将住宅改为商用,还是市场上火爆的商住公寓,都是市场机制的产物。如果说“存在就是合理的”,那么这种住宅商用的形式好在哪里?它又存在哪些问题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楼 商用 引发 市场机制 活动场所 开发商 写字楼 公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