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何西方城市设计无法完整展示中国城市美学——山水诗画视角下的三个问题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陶涛 刘泉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85,共7页
从规划设计实践经验来看,发端于欧美的西方城市设计方法在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实践中得以传承和发展,但在塑造城市风貌特色的过程中,却无法完整地展示中国城市美学的特征。在中国城市营造的传统方法中,士人的山水诗画文化和审美传统对中国... 从规划设计实践经验来看,发端于欧美的西方城市设计方法在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实践中得以传承和发展,但在塑造城市风貌特色的过程中,却无法完整地展示中国城市美学的特征。在中国城市营造的传统方法中,士人的山水诗画文化和审美传统对中国城市美学的塑造意义重大,而以视觉感知为主要手段的西方城市设计方法缺少对中国城市美学复杂维度需求的回应,具体包括难以对诗画意境的风貌特色、心游写意的总体结构和五感复合的空间景观3个方面进行表达。通过比较,总结西方城市设计无法完整展示中国城市美学的症结,最后提出对中国式城市设计路径探索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城市美学 城市风貌 山水城市 诗画 士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融合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解读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泉 李昊 钱征寒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77,共8页
智慧城市将形成信息维度、社会维度和物理维度三元融合发展趋势。这一论述来源于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认识,且广泛影响到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社会发展领域和城市空间规划领域。3个领域对智慧城市三元融合趋势具有共同的内涵解读,但关注重... 智慧城市将形成信息维度、社会维度和物理维度三元融合发展趋势。这一论述来源于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认识,且广泛影响到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社会发展领域和城市空间规划领域。3个领域对智慧城市三元融合趋势具有共同的内涵解读,但关注重点并不相同。智慧城市三元融合趋势的论述可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这一趋势反映了技术哲学中“我—技术—世界”基本关系;二是城市规划建设始终处于“社会—技术—空间”相互作用的维度中,而智慧城市三元融合趋势则是城市发展演变的新阶段。总体上,这一趋势设想符合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规律,能够在规划历史脉络中得到解释。最后,从空间维、操作维和技术维3个向量提出基于三元融合趋势的智慧城市规划总体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城市 三元空间 三元维度 人—信息—物理系统 总体框架 行动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D视角下创新街区空间布局规划方法——以美国波士顿肯德尔广场为例
3
作者 黄丁芳 刘泉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83-187,共5页
面向未来的TOD模式十分重视轨道站点地区的创新人群集聚和创新功能发展,由此带来了创新街区模式和TOD模式规划理念及原则的融合趋势。创新街区模式和TOD模式均重视依托轨道站点塑造良好的空间环境,都具有推动创新功能发展的意图。以美... 面向未来的TOD模式十分重视轨道站点地区的创新人群集聚和创新功能发展,由此带来了创新街区模式和TOD模式规划理念及原则的融合趋势。创新街区模式和TOD模式均重视依托轨道站点塑造良好的空间环境,都具有推动创新功能发展的意图。以美国波士顿肯德尔广场为例,从TOD模式的视角出发,总结轨道站点地区促进创新资源和创新活动集聚、融合TOD理念进行创新街区规划的方法经验,提出了融合TOD模式与创新街区模式的圈层布局结构、依托轨道站点构建创新要素集聚的中心、以轨道站点为中心构建服务创新的公共空间网络的规划建议,以期为创新街区的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站点地区 创新街区 TOD 肯德尔广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D地区连续步行网络的构建方法研究——日本港北新城的历史经验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泉 李建智 +1 位作者 杨怡楠 赖亚妮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146,共8页
日本在1960年代—1990年代新城建设时期,轨道站点地区采用多个站点协同,构建广泛和完整的步行网络的方法,实施效果较为良好。以港北新城为例,剖析轨道站点地区连续步行网络的3个特点:一是采用人车平面分离模式;二是以步行专用路+绿道公... 日本在1960年代—1990年代新城建设时期,轨道站点地区采用多个站点协同,构建广泛和完整的步行网络的方法,实施效果较为良好。以港北新城为例,剖析轨道站点地区连续步行网络的3个特点:一是采用人车平面分离模式;二是以步行专用路+绿道公园为步行空间载体;三是通过持续的统筹机构和民间协定保障步行空间网络的落地实施。相关经验可以总结为2方面:一是专用化,主干步行网络独立于车行干路网,以步行专用路和绿道公园为载体,形成专用化路径为主的步行网络;二是法定化,在用地分类层面对步行专用路加以明确,在法定规划中对步行专用路用地进行界定,确保步行专用路具有城市公有土地属性而不会被随意修改或占用,这成为促进轨道站点TOD地区构建连续步行网络最重要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D 步行网络 步行专用路 绿道 步行尺度 人车分离 步行街 港北新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