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汕特别合作区水稻田土壤肥力状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梦丹 胡思敏 王宗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6期152-155,共4页
为探明深汕特别合作区水稻田土壤肥力质量状况,为水稻施肥管理、绿色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对水稻种植区进行土壤调查及取样分析。结果显示,土壤pH大部分处于4.5~5.5,最适宜的土壤仅占9.38%;有机质含量大部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仍有28.... 为探明深汕特别合作区水稻田土壤肥力质量状况,为水稻施肥管理、绿色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对水稻种植区进行土壤调查及取样分析。结果显示,土壤pH大部分处于4.5~5.5,最适宜的土壤仅占9.38%;有机质含量大部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仍有28.12%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缺乏以下水平;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钾总体含量较低;土壤速效磷、有效铁含量丰富,有效铜、锌含量整体中等偏上;有效锰含量总体中等偏低,有46.87%的土壤为锰缺乏状况。建议结合水稻生长需求及土壤养分特征平衡施肥,对酸性或强酸性的水稻田适量施用矿物质土壤调理剂、有机肥、石灰氮及石灰以有效改善土壤酸化,为土壤质量提升和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汕特别合作区 水稻田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热带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促生作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俊 彭启超 +5 位作者 张志鹏 张鑫鹏 魏浩 车欣宇 黄德龙 邓祖科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200,共8页
为了筛选高效植物根际促生菌株,分析菌株促生应用潜力,为微生物肥料的研发提供宝贵的菌种资源。采集了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的根际土壤,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筛选促生菌株,研究其产吲哚乙酸(IAA)、铁载体、蛋白酶、溶磷的能力,通过16S rRN... 为了筛选高效植物根际促生菌株,分析菌株促生应用潜力,为微生物肥料的研发提供宝贵的菌种资源。采集了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的根际土壤,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筛选促生菌株,研究其产吲哚乙酸(IAA)、铁载体、蛋白酶、溶磷的能力,通过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和全基因组特征对新分离菌株进行物种鉴定。分离得到一株产多种促生活性物质的菌株S03,基于16S rRNA基因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新分离菌株S03与NR 157736热带芽孢杆菌(Bacillus tropicus)1A01406亲缘关系最近,结合全基因测序结果,确定菌株S03为Bacillus tropicus。Bacillus tropicus S03基因组全长5.42 Mb,碱基对G+C含量为36.02%,共编码5666个基因。通过GO数据库对比分析,S03具备促生物质(IAA、铁载体等)合成相关的基因。Bacillus tropicus S03的促生潜力良好,IAA产量为45.73 mg·L^(-1),溶解无机磷能力为82.30 mg·L^(-1),同时还具备产蛋白酶和铁载体的能力,Bacillus tropicus S03菌液可以显著促进小油菜的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Bacillus tropicus S03可以溶解无机磷,并产生IAA、铁载体、蛋白酶等促生物质,具有良好的促生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芽孢杆菌 植物根际促生菌 全基因组分析 16S 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根际解磷菌的筛选鉴定及促生作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车欣宇 彭启超 +6 位作者 张志鹏 张鑫鹏 魏浩 李俊 王莹 黄德龙 邓祖科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8-225,共8页
磷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获得优质的解磷促生菌,以北京平谷桃园根际土壤为原料,从中筛选具有较高解磷促生能力的菌株。通过平板试验初筛可产解磷圈的菌株,再进行液态培养,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其最大的解磷能力,并探... 磷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获得优质的解磷促生菌,以北京平谷桃园根际土壤为原料,从中筛选具有较高解磷促生能力的菌株。通过平板试验初筛可产解磷圈的菌株,再进行液态培养,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其最大的解磷能力,并探索菌株解磷能力与pH变化的关系,同时借助盆栽试验研究其促生特性。从桃树根际土共分离筛选出3株解磷菌,编号分别为JP01、JP03和PG62,初步鉴定分别为黑曲霉、杰氏假单胞菌和苍白杆菌。其中,黑曲霉JP01解磷能力优异,其溶解磷酸三钙的能力为112.52 mg/L,对卵磷脂的转化量为145.50 mg/L,最大解磷矿粉能力为95.74 mg/L,在培养过程中,该解磷菌对应的培养液pH显著下降。盆栽试验表明,黑曲霉能增加玉米幼苗株高、茎粗和地下部干重,还可使植株全磷含量增加。本研究结果可为开发解磷微生物菌剂提供优良的菌株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磷菌 黑曲霉 解磷能力 促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文全 王宗抗 +2 位作者 许开达 谢燕 张新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为比较分析水稻施肥量、施肥配比引起的稻谷产量、秸秆产量、秆籽比差异,为水稻减肥增效提供参考,在藤县8个村设18个水稻种植试验点,各试验点均设计配方施肥、常规施肥、空白不施肥3个处理,分析各处理对稻谷产量、肥料偏生产力、秸秆产... 为比较分析水稻施肥量、施肥配比引起的稻谷产量、秸秆产量、秆籽比差异,为水稻减肥增效提供参考,在藤县8个村设18个水稻种植试验点,各试验点均设计配方施肥、常规施肥、空白不施肥3个处理,分析各处理对稻谷产量、肥料偏生产力、秸秆产量、秆籽比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在减施氮、磷肥,增施钾肥的条件下,较常规施肥产量增加,支出减少。在本试验区域,减施氮、磷肥符合实际生产情况,试验施肥中氮、磷、钾肥配比平均为1.0∶0.4∶0.8,施肥量为氮(N)177 kg/hm^(2)、磷(P2O5)70.5 kg/hm^(2)、钾(K2O)142.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配方施肥 常规施肥 产量 经济效益 肥料偏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地区不同退化草地植被特性和土壤固氮菌群特性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28
5
作者 李建宏 李雪萍 +4 位作者 卢虎 姚拓 王理德 郭春秀 师尚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647-3654,共8页
选取东祁连山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其植物种类、植被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等植物指标以及土壤好气性自生固氮菌和嫌气性自生固氮菌数量,在此基础上,采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扩增nifH基因,测定不同退化程度草地... 选取东祁连山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其植物种类、植被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等植物指标以及土壤好气性自生固氮菌和嫌气性自生固氮菌数量,在此基础上,采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扩增nifH基因,测定不同退化程度草地土壤中固氮菌相对于土壤总细菌的量,以探讨草地退化过程中植被及土壤固氮菌群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随着退化程度的加深,草地植物种类逐渐减少,并且优势植物发生变化,毒杂草逐渐增多,植被的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都逐渐降低。对土壤固氮菌的研究则表明,土壤好气性自生固氮菌和嫌气性自生固氮菌的数量在不同退化草地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而减少,在同一退化程度草地土壤则是随土层深度加深而下降。对土壤固氮菌nifH基因扩增的结果也表明随着退化加剧,土壤固氮菌相对于土壤总细菌的比例在降低,进一步说明草地退化过程中土壤固氮菌不仅是数量上的下降,更是群落结构层面的变化。对植被特性和土壤固氮菌含量的相关分析表明,植被特性和土壤中固氮菌含量呈显著相关。研究从土壤固氮菌群的角度研究了草地退化的过程,说明了二者具有协同性,研究和治理草地退化必须重视土壤功能菌群尤其是固氮菌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草地退化 植被特性 固氮菌 NIFH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碱提高植物抗寒性的机理及其应用 被引量:19
6
作者 韩冬芳 李雪萍 +3 位作者 李军 陈维信 黄培钊 段继贤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0-216,共7页
甜菜碱是植物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在低温等逆境条件下,许多植物细胞中迅速积累甜菜碱以维持细胞的渗透平衡。对近几年来甜菜碱提高植物抗寒性的机理研究及其应用,包括甜菜碱的生物合成途径、低温胁迫下甜菜碱对植物的保护机理、甜菜碱... 甜菜碱是植物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在低温等逆境条件下,许多植物细胞中迅速积累甜菜碱以维持细胞的渗透平衡。对近几年来甜菜碱提高植物抗寒性的机理研究及其应用,包括甜菜碱的生物合成途径、低温胁迫下甜菜碱对植物的保护机理、甜菜碱合成酶基因的转化及外源甜菜碱在植物抗寒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碱 抗寒性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溶液条件对复合改性矿物包膜尿素养分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毋永龙 王新爱 +3 位作者 李永胜 杜建军 李峰 聂继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8-72,共5页
以水为浸提溶液,研究了不同温度、pH和盐离子浓度条件对4种复合改性矿物包膜尿素养分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复合改性矿物包膜尿素的养分释放速率有显著的影响,在15,25,35℃条件下,随着温度升高,水中养分溶出率均显著加快;盐浓度... 以水为浸提溶液,研究了不同温度、pH和盐离子浓度条件对4种复合改性矿物包膜尿素养分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复合改性矿物包膜尿素的养分释放速率有显著的影响,在15,25,35℃条件下,随着温度升高,水中养分溶出率均显著加快;盐浓度也是影响养分释放的重要因素,在5%,10%,20%尿素、氯化钾溶液中,随着尿素、氯化钾浓度的增大,复合改性矿物包膜养分释放速率明显降低;pH对复合改性矿物包膜尿素的养分释放的影响因包膜材料不同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改性矿物包膜尿素 温度 PH 盐离子浓度 养分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不同纳米硅肥对红苋菜增产效果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裴福云 董超文 +3 位作者 段继贤 黄培钊 陈占全 王德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2期76-78,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纳米硅肥对红苋菜增产效果的影响。[方法]以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硅藻土和纳米膨润土为硅肥,叶面喷施于盆栽红苋菜植株,测定红苋菜的增产效果。[结果]喷施上述3种纳米硅肥(Si O2浓度0.09%)后,苋菜鲜重和干重明显增加... [目的]研究不同纳米硅肥对红苋菜增产效果的影响。[方法]以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硅藻土和纳米膨润土为硅肥,叶面喷施于盆栽红苋菜植株,测定红苋菜的增产效果。[结果]喷施上述3种纳米硅肥(Si O2浓度0.09%)后,苋菜鲜重和干重明显增加,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1.20%、20.37%、31.49%。硅肥提高苋菜的产量,在矿石材料纳米硅藻土、纳米膨润土中存在Ca、Mg、Fe等中微量元素,对苋菜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茎粗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硅肥增强了光合作用、促进作物生长。[结论]该研究中,Si、Fe与材料的纳米结构多因素协同作用促进了苋菜生长,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肥 纳米材料 叶面喷施 苋菜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态锰对大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韩冬芳 王德汉 +2 位作者 黄培钊 段继贤 葛仁山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13,共4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复混肥中添加不同形态锰对大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 Rupr.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复混肥中分别添加硫酸锰(MnSO4)、氨基酸螯合锰(Mn-AA)和EDTA螯合锰(Mn-EDTA),施锰量分别为0.2、0.5、1.0、1.5和2.0 mg.kg-1.结果表明,与...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复混肥中添加不同形态锰对大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 Rupr.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复混肥中分别添加硫酸锰(MnSO4)、氨基酸螯合锰(Mn-AA)和EDTA螯合锰(Mn-EDTA),施锰量分别为0.2、0.5、1.0、1.5和2.0 mg.kg-1.结果表明,与不施锰对照相比,适量添加锰能提高大白菜的产量,均以施锰1.0 mg.kg-1效果最佳,添加Mn-AA增产幅度最大,可增产15.7%;施锰1.5和2.0 mg.kg-1时,添加MnSO4和Mn-EDTA处理小幅减产,添加Mn-AA处理增产的幅度降低;适量添加3种形态锰均可提高大白菜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添加Mn-AA组对提高大白菜的品质最佳,可有效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及维生素C的含量,降低亚硝酸和硝酸盐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形态锰 大白菜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苎麻品种三年间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辉 白玉超 +5 位作者 付虹雨 王继龙 刘婕仪 崔丹丹 苏小慧 崔国贤 《中国麻业科学》 2020年第2期76-82,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苎麻(Boehmeria nivea L.)品种中苎1号(Zhongzhu No.1)、多倍体1号(Tri-1)和湘苎3号(Xiangzhu NO.3)株高、茎粗、分株数、有效株率、鲜皮厚度、鲜皮出麻率6个产量构成因素和鲜皮产量、原麻产量在2017-2019年变化特...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苎麻(Boehmeria nivea L.)品种中苎1号(Zhongzhu No.1)、多倍体1号(Tri-1)和湘苎3号(Xiangzhu NO.3)株高、茎粗、分株数、有效株率、鲜皮厚度、鲜皮出麻率6个产量构成因素和鲜皮产量、原麻产量在2017-2019年变化特征和趋势,并对苎麻产量构成因素与苎麻产量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年田间试验中3个苎麻品种的鲜皮产量和原麻产量变化趋势不同。随着年份增加,湘苎3号的原麻产量和鲜皮产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中苎1号的鲜皮产量有明显上升趋势,但原麻产量上升趋势不明显;多倍体1号则是鲜皮产量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与中苎1号相近,而原麻产量则变化趋于稳定。3个苎麻品种鲜皮产量的变异系数按照大小排列为:湘苎3号>多倍体1号>中苎1号,分别为12.43%、6.00%和4.83%;原麻产量的变异系数为湘苎3号>中苎1号>多倍体1号,分别是10.01%、9.63%和6.62%,3个苎麻品种的株高、分株数、有效株率与原麻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按大小顺序依次为分株数(r=0.71)>株高(r=0.62)=有效株率(r=0.62);苎麻的株高、茎粗、分株数和有效株率与鲜皮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r分别为0.72、0.48、0.72和0.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产量构成因素 鲜皮产量 原麻产量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硅肥的制备及对苋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裴福云 董超文 +5 位作者 陈文哲 杨勇 房钦飞 段继贤 黄培钊 王德汉 《园艺与种苗》 CAS 2015年第6期12-17,共6页
[目的]探索纳米硅肥对苋菜生长的影响。[方法]以硅酸四丁酯为原料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用物理研磨的方式加工硅藻土得到纳米硅藻土。[结果]在盆栽红苋菜上叶面喷施几种硅肥,结果表明,苋菜鲜重和干重明显增加、可溶性糖大幅度提高。在喷... [目的]探索纳米硅肥对苋菜生长的影响。[方法]以硅酸四丁酯为原料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用物理研磨的方式加工硅藻土得到纳米硅藻土。[结果]在盆栽红苋菜上叶面喷施几种硅肥,结果表明,苋菜鲜重和干重明显增加、可溶性糖大幅度提高。在喷施等量硅藻土和纳米硅藻土后,与对照处理相比产量分别提高了11%、31%。对比喷施相同含硅量的纳米硅藻土、纳米二氧化硅后,发现苋菜干物质量分别提高43.4%和14.9%;吸收氮磷钾总量分别提高了36%和20%。[结论]纳米硅藻土肥效较好。试验结果为未来矿石资源的应用提供了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肥 纳米材料 叶面喷施 苋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不同粒径膨润土的复混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12
作者 裴福云 王德汉 +2 位作者 房钦飞 段继贤 黄培钊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7期57-61,F0002,共6页
硅是水稻生长的有益元素,天然矿石材料膨润土是一种较好的硅源。把不同粒径的膨润土,利用高塔造粒工艺添加入复混肥,考察其作为基肥对水稻地上部分、根系的干重及鲜重的影响;同时考察不同阶段植株内及相应土壤中氮磷钾养分,分析养分的... 硅是水稻生长的有益元素,天然矿石材料膨润土是一种较好的硅源。把不同粒径的膨润土,利用高塔造粒工艺添加入复混肥,考察其作为基肥对水稻地上部分、根系的干重及鲜重的影响;同时考察不同阶段植株内及相应土壤中氮磷钾养分,分析养分的吸收利用率。通过检测水稻植株含硅量,对比不同粒径膨润土材料的活性。结果表明,添加不同粒径的膨润土均能提高水稻植株干重,在非纳米膨润土与纳米膨润土添加质量比为3%情况下,氮磷钾利用率分别提高6.13%和21.47%,植株总干重分别提高9.49%、34.40%,根系干重分别提高16.10%、61.25%;纳米膨润土与非纳米膨润土添加量为1%的情况下相比较,吸收硅的量提高31.7%,添加非纳米膨润土起到了养分缓释的作用,添加纳米膨润土起到了快速释放的作用,说明不同粒径膨润土在复混肥中对吸收利用氮磷钾的效果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粒径 养分利用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稻壳炭提高复合肥料在土壤中的磷素有效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白玉超 朱婧 +3 位作者 王宗抗 崔国贤 佘玮 王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64-674,共11页
【目的】研究稻壳炭添加对复合肥料在土壤中磷素有效性的影响,旨在为养分高效、环境友好型复合肥料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磷酸一铵(MAP)、磷酸二铵(DAP)、硝酸磷肥(NP)和聚磷酸铵(APP)为磷源,设置0、5%、10%3个稻壳生物炭加入... 【目的】研究稻壳炭添加对复合肥料在土壤中磷素有效性的影响,旨在为养分高效、环境友好型复合肥料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磷酸一铵(MAP)、磷酸二铵(DAP)、硝酸磷肥(NP)和聚磷酸铵(APP)为磷源,设置0、5%、10%3个稻壳生物炭加入量,与尿素、氯化钾、石粉以及其他辅料制作N-P_(2)O_(5)-K_(2)O比例为15-10-15的复合肥料样品12个。以赤红壤和潮土为供试土壤进行了肥料室内培养试验,测定培养7、14、28和56天土壤中H_(2)O-P、NaHCO_(3)-P、NaOH-P和HCl-P含量;采用土柱淋洗法,在复合肥施入土壤7和30天时,测定复合肥中磷素在0—12 cm的垂直扩散量。以添加5%稻壳炭的4种复合肥进行蕹菜盆栽试验,调查蕹菜产量和磷肥利用率。【结果】与未加入稻壳炭肥料相比,加入5%和10%稻壳炭的MAP、DAP、NP和APP,在土壤培养的第7、14、28和56天赤红壤和潮土中有效磷含量均有所增加,且10%稻壳炭加入量的效果优于5%的效果。土壤中主要增加了H_(2)O-P和NaHCO_(3)-P含量,NaOH-P和HCl-P含量变化不明显。在稻壳炭添加量为10%处理下,MAP、DAP、NP、APP在赤红壤中H_(2)O-P含量的提高幅度分别为23.26%(14 d)、4.99%(7 d)、34.46%(7 d)、12.17%(7 d),在潮土中分别为25.53%(56 d)、10.52%(28 d)、21.69%(7 d)、17.30%(14 d);赤红壤中NaHCO_(3)-P含量的提高幅度分别为15.01%(28 d)、7.62%(7 d)、25.15%(14 d)、16.52%(7 d),在潮土中分别为5.60%(14 d)、3.30%(7 d)、9.31%(7 d)、5.95%(14 d)。颗粒复合肥料中添加10%的稻壳炭后,肥料颗粒向赤红壤中垂直扩散的总磷量明显下降,土柱培养30天时MAP、DAP、NP、APP处理土壤中可提取的总磷量分别下降了13.88%、15.05%、9.37%和14.82%,但稻壳炭添加对潮土中垂直扩散的总磷量影响不大。施用添加5%稻壳炭后,APP处理的蕹菜鲜物质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均有所提高,磷肥利用率提高了19.15%。【结论】在含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硝酸磷肥和聚磷酸铵的复合肥料中添加稻壳炭可以促进磷素在土壤中的释放,提高土壤中水溶性磷和碳酸氢钠提取磷(NaHCO_(3)-P)的含量,进而提高蕹菜产量和磷肥利用率。在潮土中添加稻壳炭提高复合肥中磷素释放和转化的效果小于在赤红壤中的效果,添加10%稻壳炭的效果优于添加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肥 稻壳炭 赤红壤 潮土 复合肥磷素释放 无机磷形态 磷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苎麻品种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苏小惠 白玉超 +5 位作者 佘玮 杨瑞芳 崔丹丹 李林林 王继龙 崔国贤 《中国麻业科学》 2019年第3期114-121,共8页
根际微生物数量巨大且种类繁多,为了解苎麻根系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不同品种5龄麻的根际土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苎麻根际细菌群落归属于24门,52纲,125目,213科,329属,569种,其中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绿弯... 根际微生物数量巨大且种类繁多,为了解苎麻根系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不同品种5龄麻的根际土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苎麻根际细菌群落归属于24门,52纲,125目,213科,329属,569种,其中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为优势门,约占细菌总数的88.92%~97.45%;真菌群落归属于43门,67纲,87目,102科,120属,174种,其中子囊菌门、接合菌门和担子菌门为优势门,约占真菌总数的65.59%~81.55%。研究初步探讨苎麻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特点,旨在为进一步探索根系分泌物介导下苎麻-土壤-微生物的互作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根际土壤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灌根对菠菜的作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罗树生 胡华敏 +3 位作者 王宗抗 韩冬芳 段继贤 王德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64-66,70,共4页
评价了胺鲜酯(DA-6)、复硝酚钠(CSN)、萘乙酸(NAA)和吲哚丁酸(IBA)灌根对菠菜的作用效果和生理调节机制。研究发现当灌根作用浓度为0.2~2.0mg/kg(±)时,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够促进菠菜根系生长、提高菠菜产量。在... 评价了胺鲜酯(DA-6)、复硝酚钠(CSN)、萘乙酸(NAA)和吲哚丁酸(IBA)灌根对菠菜的作用效果和生理调节机制。研究发现当灌根作用浓度为0.2~2.0mg/kg(±)时,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够促进菠菜根系生长、提高菠菜产量。在作用浓度为0.2mg/kg(±)时,DA-6、CSN、NAA和IBA对菠菜的增产幅度分别为34.7%、37.4%、21.5%和17.0%。与空白对照相比,DA-6和CSN灌根可提高菠菜的根系活力,而NAA和IBA则对菠菜的根系活力无提高作用。除CSN可提高菠菜的谷胱甘肽还原酶(GR)、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外,DA-6、NAA和IBA均对菠菜的抗氧化系统酶活性无调节作用;另外,菠菜的叶绿素含量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菜 植物生长调节剂 根系活力 抗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灌根对菠菜氮素代谢的调节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树生 韩冬芳 +3 位作者 胡华敏 吴小丽 段继贤 王德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49-51,57,共4页
探讨了胺鲜酯(DA-6)、复硝酚钠(CSN)、萘乙酸(NAA)和吲哚丁酸(IBA)灌根对菠菜氮素代谢系统的作用效果和生理调节机制。研究发现与空白对照相比,DA-6和CSN灌根能够促进菠菜硝酸盐(NO3-)的还原和提高菠菜游离氨基酸(AA)的含量,而NAA和IBA... 探讨了胺鲜酯(DA-6)、复硝酚钠(CSN)、萘乙酸(NAA)和吲哚丁酸(IBA)灌根对菠菜氮素代谢系统的作用效果和生理调节机制。研究发现与空白对照相比,DA-6和CSN灌根能够促进菠菜硝酸盐(NO3-)的还原和提高菠菜游离氨基酸(AA)的含量,而NAA和IBA处理则对菠菜NO3-和AA含量无影响;通过分析菠菜叶片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转移酶(GOGAT)的活性,发现DA-6和CSN灌根可提高菠菜NR、GS和GOGAT的活性,而NAA和IBA灌根处理对这4种酶的活性均无提高作用。由此可见,DA-6和CSN灌根对菠菜的氮素代谢具有促进作用,而NAA和IBA灌根对菠菜的氮素代谢无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菜 植物生长调节剂 硝酸还原酶 氮素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生物菌肥在小麦上的应用肥效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志鹏 蔡燕飞 +1 位作者 段继贤 王宗抗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0期1-6,共6页
【目的】为了探究复合微生物菌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选取"高原338"小麦作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对其应用肥效进行评价。【方法】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施用复合肥、仅施用基质和不施肥,测定各处理小麦... 【目的】为了探究复合微生物菌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选取"高原338"小麦作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对其应用肥效进行评价。【方法】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施用复合肥、仅施用基质和不施肥,测定各处理小麦在拔节期和灌浆期的株高、干物重以及收获时的每公顷产量,对比不同处理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后,小麦的干物重在拔节期和灌浆期比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增重7.1%~7.5%和1.0%~10.8%,比基质处理分别增重3.1%~5.3%和2.5%~4.5%,比不施肥对照分别增重20.3%~29.2%和19.7%~25.8%;每公顷产量比不施肥对照增加67.4%~75.6%,比常规施复合肥处理增产12.4%~13.2%,比仅施用基质处理增产8.9%~9.4%,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结论】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能够显著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产量,增加小麦种植的经济效益。该研究结果可为复合微生物菌肥在小麦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前期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物菌肥 小麦 促生能力 增产 肥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稻壳炭和改性沸石对红壤磷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白玉超 邓宝元 +4 位作者 史海莉 王宗抗 黄培钊 王德汉 段继贤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39,共9页
为探究改性稻壳炭、改性沸石对红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以稻壳炭(R)、HCl改性稻壳炭(HR)、沸石(Z)、铵化沸石(NZ)、低温活化沸石(RZ)和铵化低温活化沸石(NRZ)为试验材料,以1%、3%、5%和8%的剂量添加到混合肥料中并与供试红壤充分混合,经过... 为探究改性稻壳炭、改性沸石对红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以稻壳炭(R)、HCl改性稻壳炭(HR)、沸石(Z)、铵化沸石(NZ)、低温活化沸石(RZ)和铵化低温活化沸石(NRZ)为试验材料,以1%、3%、5%和8%的剂量添加到混合肥料中并与供试红壤充分混合,经过7、14、28和56 d的室内培养后测定土壤有效磷含量,并通过土壤盆栽试验研究添加5%改性稻壳炭、改性沸石对玉米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培养的第7、14和28 d,沸石、稻壳炭改性方式和添加量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影响显著(P<0.01),且其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影响显著(P<0.01),添加量是影响土壤有效磷含量有关参数的主要决定因子。在不同稻壳炭、沸石改性方式和添加剂量处理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磷肥固定率降低。沸石经铵化和低温活化处理后,吸附能力和吸附容量增加,提高了土壤中磷素有效性。稻壳炭经HCl氧化改性处理后,对土壤中磷素的吸附能力增强,降低了土壤对磷的固定作用。混合肥料中添加5%改性稻壳炭、改性沸石后,玉米磷素利用率比对照提高了34.45%~45.53%,但各添加材料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稻壳炭 改性沸石 有效磷 磷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生物菌剂在设施黄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志鹏 蔡燕飞 +2 位作者 段继贤 王宗抗 吴书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期168-170,共3页
以“津研四号”黄瓜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方式,分别设置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复合肥、仅施用基质和不施肥4个试验组,通过测定黄瓜的株高、节间长度、坐果数、茎粗、病株率、单果重和产量,比较不同试验组间各指标的差异,探究复合微生物菌... 以“津研四号”黄瓜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方式,分别设置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复合肥、仅施用基质和不施肥4个试验组,通过测定黄瓜的株高、节间长度、坐果数、茎粗、病株率、单果重和产量,比较不同试验组间各指标的差异,探究复合微生物菌剂在设施黄瓜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后,设施黄瓜在株高、节间长度、坐果数、茎粗、病株率、单果重各项指标上均高于其他试验组。在黄瓜产量上,相比于空白对照组产量增加了43.63%~58.34%,相比于常规施用复合肥组产量增加了10.23%~14.09%,相比于仅施用基质组产量增加了21.65%~29.9%。综上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在改善黄瓜品质、降低黄瓜发病率、提高黄瓜产量上均具有显著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黄瓜 生长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DPT-03对花生白绢病菌的防控效果 被引量:21
20
作者 彭启超 黄德龙 +6 位作者 张志鹏 魏浩 吴书凤 吴妍 李俊 邓祖科 王宗抗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7-103,共7页
为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DPT-03对花生白绢病菌的综合防控效果,测定了DPT-03菌悬液、无菌发酵液和挥发性气体对白绢病菌菌丝和菌核的抑制性能,并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探究了DPT-03对花生白绢病的防控效果及对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P... 为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DPT-03对花生白绢病菌的综合防控效果,测定了DPT-03菌悬液、无菌发酵液和挥发性气体对白绢病菌菌丝和菌核的抑制性能,并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探究了DPT-03对花生白绢病的防控效果及对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PT-03菌悬液、无菌发酵液和挥发性气体均能抑制白绢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其中菌悬液的抑制效果优于无菌发酵液和挥发性气体,培养5 d时DPT-03菌悬液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71.39%,20 d时为87.20%,30 d时对菌核形成的抑制率为88.51%。盆栽条件下DPT-03菌悬液处理能显著降低花生白绢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接种白绢病原菌60 d时防效仍为62.50%,在田间试验中播种后90 d防效达到61.83%,且荚果产量较空白对照增加13.88%。综上,贝莱斯芽孢杆菌DPT-03能显著抑制花生白绢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降低花生白绢病的发病率和发病程度,提升花生产量,在白绢病生物防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和较高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花生白绢病菌 防效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