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化学综合性试题的命题特点及教学启示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唐明
张海洋
-
机构
上海市进才森兰实验中学
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1,共5页
-
文摘
综合性试题是新高考命题的重要题型。综合性命题坚持素养导向,注重以综合层面的问题情境为载体,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或技能解决问题,实现对基础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的全面考查。以新高考化学综合性试题为例,围绕学科内知识综合、学科间知识综合和新与旧知识综合等三种命题类型,分析探讨新高考命题特点及解题思路,并提出若干新课程教学的启示。
-
关键词
化学新高考
综合性试题
命题特点
解题思路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聚焦育人效能: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2
-
-
作者
李学良
张威
-
机构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出处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22,共4页
-
基金
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研究”(项目批准号:VAA230006)的研究成果。
-
文摘
学校作为教育实施的基本单位,其办学质量评价不仅关乎教育整体质量提升和学校发展,更重要的是关乎学生的发展质量。指向高质量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内在地要求学校办学质量评价聚焦育人效能。本文以国家政策文本为基础,借鉴学术研究成果和具有国际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构建“聚焦育人效能”的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校评价实施的路径设计,包括构建区校常态化协商的实施机制,开展阶段性目标指引下的过程管理,进行融入评价环节的结果应用。
-
关键词
学校评价
办学质量评价
教育现代化评价
育人效能
教育质量观
以评促建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新时代高校教材评价体系建构的时代意蕴与逻辑进路
被引量:9
- 3
-
-
作者
孟宪云
余致晓
-
机构
深圳大学湾区教育研究院
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20,共4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YJC880070)
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编号:ybzz19019)。
-
文摘
在加快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时代,教材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教材质量评价体系建构迫在眉睫。高校教材评价体系建构,是确证教材内容科学适切的核心手段,是促进教材品质稳步提升的重要依据,是监控教材落实教育目标的关键依托,然而,囿于多重因素的交互影响,高校教材评价体系的建构仍然存在教材评价思维的实体化取向、教材评价方法的数量化沉迷、教材评价标准的权威性缺失等诸多顽疾亟待诊治。有鉴于此,高校教材评价体系的有效建构,必须推动评价思维的实践转向、评价方法的与时俱进与评价标准的权威制定。
-
关键词
高校教材
评价体系
时代意蕴
实践困境
逻辑进路
-
Keywords
college teaching materials
evaluation system
time implication
practical dilemma
logical route
-
分类号
G423.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细胞的能量‘货币’ATP”一节的同课异构教学
- 4
-
-
作者
周湘
-
机构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
出处
《生物学教学》
2022年第5期29-31,共3页
-
基金
广东省深圳市教育科学2020年度规划课题“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活动设计之实践研究”,No.ybzz20060。
-
文摘
本文以“细胞的能量‘货币’ATP”一节同课异构的教学为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展开实验探究、建构物理模型和设计问题链等教学环节的对比分析,表明优秀的教学设计,均能达到激发问题思维,培养逻辑思维,训练思维方法并丰富与发展思维,从而锤炼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的目标。
-
关键词
细胞的能量
同课异构教学
高中生物学
-
分类号
G633.9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AI赋能校本教研:角色功能、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
- 5
-
-
作者
张威
李学良
-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出处
《中小学管理》
2025年第8期51-54,共4页
-
基金
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研究”(项目批准号:VAA230006)的研究成果。
-
文摘
通过剖析AI在校本教研及教师研训中的角色功能及其现实矛盾,探寻AI赋能校本教研的科学路径。“教学助手”“学术向导”和“循证证人”是AI赋能校本教研的关键角色功能所在。当前人工智能赋能校本教研仍面临AI功能与校本教研需求的适配性有待强化、教师AI应用能力不足导致工作负担不减反增、AI“依赖症”引发教师教育主体性隐退等现实困境。对此,可通过搭建区域共享人工智能教研平台、构建全方位教师人工智能应用培训体系、引导教师与AI形成互学互促的良性关系等,重塑人工智能赋能校本教研的良好教育生态。
-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校本教研
循证证人
智能素养
智能教研
技术理性关键词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