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红辉
刘恩波
+3 位作者
谢群
丁殊节
何涛
李家富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717-720,共4页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5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口服罗格列酮(4~8mg,qd)和二甲双胍(250~500mg,tid)治疗,在试验期间不使用其它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观察治疗前后两组...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5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口服罗格列酮(4~8mg,qd)和二甲双胍(250~500mg,tid)治疗,在试验期间不使用其它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餐后2h血浆胰岛素(PINS)水平,共观察12周,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结果: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罗格列酮组SBP和DBP降低幅度均大于二甲双胍组(P<0.05);两组病例FBG、PBG、FINS和PINS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胰岛素敏感性的指标ISI升高(P<0.05),胰岛素抵抗的指标IR下降(P<0.05),罗格列酮组ISI升高和IR下降幅度大于二甲双胍组(P<0.05)。结论: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同时,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罗格列酮的作用优于二甲双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血压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PA和PAI1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唐平
李红辉
+3 位作者
丁殊节
覃国珍
何涛
李家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3期2690-2692,共3页
目的:运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PA和PAI1活性水平的影响。方法:4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罗格列酮(文迪雅)4mg/d,共1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浆tPA和PAI1活性、血糖和胰岛素等,计算胰岛...
目的:运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PA和PAI1活性水平的影响。方法:4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罗格列酮(文迪雅)4mg/d,共1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浆tPA和PAI1活性、血糖和胰岛素等,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并将各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罗格列酮治疗后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PA活性升高(P<0.05),PAI1活性及PAI1/tPA活性比值降低(P<0.05,P<0.01)。血糖、胰岛素水平降低(均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升高(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P<0.05)。结论:罗格列酮在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同时,能增强糖尿病患者纤溶系统的活性,对心血管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例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Ⅱ型合并WFS1基因突变的诊疗和基因检测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孙致连
何俊莹
+2 位作者
程筱玲
谭晓霞
吴伟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72-1078,共7页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 PA)又简称原醛症,是指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醛固酮(aldosterone,ALD),导致水钠潴留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受抑制,从而引起高血压、低血钾的一类疾病。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Ⅱ型(familial hypera...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 PA)又简称原醛症,是指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醛固酮(aldosterone,ALD),导致水钠潴留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受抑制,从而引起高血压、低血钾的一类疾病。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Ⅱ型(familial hyperaldosteronism type Ⅱ, FH-Ⅱ)是PA的少见病因,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本文收集1例自2014年起病以来反复高血压、低血钾的病例,该患者诊断结果一直未明确。2021年通过基因检测证实该患者存在CLCN2及WFS1基因突变,其母亲为杂合携带,父亲为野生型。结合内分泌功能试验结果及影像学资料,考虑患者为FH-Ⅱ,同时合并WFS1基因突变。通过总结分析该病例特点及基因检测结果,对于临床难以明确病因的PA建议可行基因测序。该病例也为后续遗传学研究提供临床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Ⅱ型
CLCN2
WFS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剂量的门诊观察
4
作者
唐平
杨川
+2 位作者
李莉
曾映娟
杜婧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87-690,共4页
目的:探讨门诊首次诊断糖尿病人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剂量。方法:32名门急诊糖尿病人,分别应用双相门冬氨酸胰岛素30(商品名:诺和锐30)(20例)及诺和灵30R(12例)进行血糖控制,观察血糖的变化,调整胰岛素的用量。结果:初次诊断时空腹血糖(...
目的:探讨门诊首次诊断糖尿病人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剂量。方法:32名门急诊糖尿病人,分别应用双相门冬氨酸胰岛素30(商品名:诺和锐30)(20例)及诺和灵30R(12例)进行血糖控制,观察血糖的变化,调整胰岛素的用量。结果:初次诊断时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种胰岛素治疗1周后两组间空腹血糖(FPG)无统计学差异,而诺和锐30组餐后2 h血糖(PPG)低于诺和灵30R组(P<0.05);达到血糖控制标准时,诺和锐30组达标时间较诺和灵30R组短(P<0.05);血糖控制达标后继续观察1个月,诺和锐30组胰岛素维持剂量低于诺和灵30R组(P<0.05)。结论:对于门诊初次发现糖尿病的患者,应用诺和锐30的效果可能较诺和灵30R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胰岛素类似物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红辉
刘恩波
谢群
丁殊节
何涛
李家富
机构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泸州医学院附属
医院
心内
科
出处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717-720,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5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口服罗格列酮(4~8mg,qd)和二甲双胍(250~500mg,tid)治疗,在试验期间不使用其它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餐后2h血浆胰岛素(PINS)水平,共观察12周,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结果: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罗格列酮组SBP和DBP降低幅度均大于二甲双胍组(P<0.05);两组病例FBG、PBG、FINS和PINS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胰岛素敏感性的指标ISI升高(P<0.05),胰岛素抵抗的指标IR下降(P<0.05),罗格列酮组ISI升高和IR下降幅度大于二甲双胍组(P<0.05)。结论: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同时,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罗格列酮的作用优于二甲双胍。
关键词
罗格列酮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血压
胰岛素抵抗
Keywords
rosiglitazone
metformin
diabetes mellitus
blood pressure
insulinresistance
分类号
R977.15 [医药卫生—药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PA和PAI1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唐平
李红辉
丁殊节
覃国珍
何涛
李家富
机构
广东省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泸州医学院中心实验室
泸州医学院附属
医院
心内
科
出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3期2690-2692,共3页
文摘
目的:运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PA和PAI1活性水平的影响。方法:4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罗格列酮(文迪雅)4mg/d,共1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浆tPA和PAI1活性、血糖和胰岛素等,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并将各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罗格列酮治疗后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PA活性升高(P<0.05),PAI1活性及PAI1/tPA活性比值降低(P<0.05,P<0.01)。血糖、胰岛素水平降低(均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升高(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P<0.05)。结论:罗格列酮在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同时,能增强糖尿病患者纤溶系统的活性,对心血管起到保护作用。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Keywords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Plasminoge activator inhibitor 1
分类号
R587.1 [医药卫生—内分泌]
R733.71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例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Ⅱ型合并WFS1基因突变的诊疗和基因检测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孙致连
何俊莹
程筱玲
谭晓霞
吴伟华
机构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出处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72-1078,共7页
文摘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 PA)又简称原醛症,是指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醛固酮(aldosterone,ALD),导致水钠潴留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受抑制,从而引起高血压、低血钾的一类疾病。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Ⅱ型(familial hyperaldosteronism type Ⅱ, FH-Ⅱ)是PA的少见病因,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本文收集1例自2014年起病以来反复高血压、低血钾的病例,该患者诊断结果一直未明确。2021年通过基因检测证实该患者存在CLCN2及WFS1基因突变,其母亲为杂合携带,父亲为野生型。结合内分泌功能试验结果及影像学资料,考虑患者为FH-Ⅱ,同时合并WFS1基因突变。通过总结分析该病例特点及基因检测结果,对于临床难以明确病因的PA建议可行基因测序。该病例也为后续遗传学研究提供临床资料。
关键词
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Ⅱ型
CLCN2
WFS1
Keywords
familial hyperaldosteronism type Ⅱ
CLCN2
WFS1
分类号
R586.24 [医药卫生—内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剂量的门诊观察
4
作者
唐平
杨川
李莉
曾映娟
杜婧
机构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
医院
内分泌
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
医院
急诊
科
出处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87-690,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门诊首次诊断糖尿病人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剂量。方法:32名门急诊糖尿病人,分别应用双相门冬氨酸胰岛素30(商品名:诺和锐30)(20例)及诺和灵30R(12例)进行血糖控制,观察血糖的变化,调整胰岛素的用量。结果:初次诊断时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种胰岛素治疗1周后两组间空腹血糖(FPG)无统计学差异,而诺和锐30组餐后2 h血糖(PPG)低于诺和灵30R组(P<0.05);达到血糖控制标准时,诺和锐30组达标时间较诺和灵30R组短(P<0.05);血糖控制达标后继续观察1个月,诺和锐30组胰岛素维持剂量低于诺和灵30R组(P<0.05)。结论:对于门诊初次发现糖尿病的患者,应用诺和锐30的效果可能较诺和灵30R更加显著。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胰岛素类似物
血糖
Keywords
type 2 diabetes
insulin analogue
plasma glucose
分类号
R969.3 [医药卫生—药理学]
R587.1 [医药卫生—内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的影响
李红辉
刘恩波
谢群
丁殊节
何涛
李家富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PA和PAI1活性的影响
唐平
李红辉
丁殊节
覃国珍
何涛
李家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一例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Ⅱ型合并WFS1基因突变的诊疗和基因检测分析
孙致连
何俊莹
程筱玲
谭晓霞
吴伟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剂量的门诊观察
唐平
杨川
李莉
曾映娟
杜婧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