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生态位模型的象耳豆根结线虫适生区预测研究
- 1
-
-
作者
孟永攀
廖金铃
赵晓艳
王菲菲
-
机构
深圳市绿城生态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
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
深圳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
-
出处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6期39-47,54,共10页
-
文摘
象耳豆根结线虫是一种具有强大致病力和巨大危害性的农作物病原物。为了准确预测象耳豆根结线虫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采用了5种生态位模型:最大熵模型(Maxent)、基于规则的遗传算法(GARP)、生态位因子分析模型(ENFA)、生物气候模型(Bioclim)以及域模型(Domain),建立了针对该病原虫的潜在生境预测模型。通过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及Kappa值,对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了严谨检验,并从中筛选出了最优模型。结果表明:最大熵模型(Maxent)不仅具备出色的预测结果,而且运行性能卓越,因此被视为预测象耳豆根结线虫在我国潜在适生区的最理想模型。通过运用最优模型Maxent进行预测,发现象耳豆根结线虫在我国的适生区主要聚集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份,同时江西、湖南等地区也包含其适生区。这些结果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强调了加强对象耳豆根结线虫的监测与预警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能够更好地防控象耳豆根结线虫的扩散与危害,保护我国的农业生产和植物生态安全。这一研究为农业生产者和植物保护工作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降低象耳豆根结线虫对农作物造成的潜在威胁。
-
关键词
象耳豆根结线虫
适生区
生态位模型
MAXENT
GARP
ROC曲线
-
Keywords
Meloidogyneenterolobii
potential distribution
prediction
ecological niche models
Maxent
-
分类号
S435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自然保护区巡护与监测技术应用进展及思考
- 2
-
-
作者
孟永攀
王菲菲
张卫杰
张波
-
机构
深圳市绿城生态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深圳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
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出处
《绿色科技》
2025年第7期151-155,共5页
-
文摘
本文综述了自然保护区巡护与监测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包括传统巡护监测、网格化管理、遥感监测以及新兴技术的应用,如红外相机、无人机及“北斗+高分”技术。研究表明:巡护与监测技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评估生态环境、监管人类活动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效,但仍面临协调性和系统性不足的问题。建议保护区应结合实际优化巡护策略,与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发展物联网监测系统,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并探索创新技术,提升巡护监测的智能化水平,以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态保护体系。
-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巡护与监测技术
应用
建议
-
Keywords
nature reserve
patrol and monitoring techniques
application
suggestions
-
分类号
X17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