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腰硬联合麻醉正中与旁正中入路在艾滋病患者痔切除术中的应用比较
1
作者 周影 刘民强 +2 位作者 钟祥鹏 任波 吴强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388-2392,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腰硬联合麻醉正中入路和旁正中入路在艾滋病患者痔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并评估其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4年2月至2025年2月期间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痔切除术的90例艾滋病患者,根据超声引导穿刺入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正...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腰硬联合麻醉正中入路和旁正中入路在艾滋病患者痔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并评估其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4年2月至2025年2月期间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痔切除术的90例艾滋病患者,根据超声引导穿刺入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正中入路组和旁正中入路组。正中入路组利用棘突间隙-关节突关节-横突横轴正中位扫查切面进行定位成像,定位棘突间隙中点和脊髓中线交叉点作为穿刺点,采用平面外穿刺技术;旁正中入路组利用椎板纵轴矢状倾斜位扫查切面进行定位成像,将显示最清晰的背侧联合体结构间隙放置在探头中点,穿刺时选用自尾侧向头侧进针的平面内穿刺技术完成腰硬联合操作。记录并评估两组患者穿刺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麻醉效果。结果组间分析显示旁正中入路组在穿刺总次数和首次穿刺成功率方面优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更换穿刺间隙和更换穿刺入路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入路组感觉异常发生率以及术后2 d穿刺点压痛发生率显著高于旁正中入路组(P<0.05)。两组所有患者感觉阻滞平面均达T6~10,并且运动阻滞程度均Bromage≥3分。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512,P>0.05)。结论在艾滋病患者痔切除术中,超声引导腰硬联合麻醉中穿刺方面及并发症发生方面,旁正中入路优于正中入路;麻醉效果方面两种入路并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腰硬联合麻醉 正中入路 旁正中入路 艾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阿片保留自主呼吸麻醉在手汗症日间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民强 洪凤珠 +5 位作者 郭珊珊 何俊永 杨晓瑞 施琴朗 何仁亮 吴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69-1073,共5页
目的 探讨无阿片保留自主呼吸麻醉策略在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治疗手汗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手汗症患者择期行喉罩全麻下手术治疗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观察组(O组)。C组采用丙泊酚+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麻醉,O组采用丙泊酚+... 目的 探讨无阿片保留自主呼吸麻醉策略在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治疗手汗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手汗症患者择期行喉罩全麻下手术治疗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观察组(O组)。C组采用丙泊酚+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麻醉,O组采用丙泊酚+右美托咪定+胸椎旁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_(1))、切皮即刻(T_(2))、术毕(T_(3))、出手术室(T_(4))生命体征及血气指标变化,记录患者苏醒即刻(P_(1))、出手术室(P_(2))、术后2 h(P_(3))、术后6 h(P_(4))、术后24 h(P_(5))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记录患者围术期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时间和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结果 围术期未发生手术中断或更改麻醉方式病例。两组各时点镇静及疼痛指数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P1、P4时点VAS评分较高,T2时点PH较低,PCO_(2)、BG较高(P <0.05),围术期高血压、心动过速的发生率较高(P <0.05)。两组术后恢复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手汗症日间手术中联合无阿片及保留自主呼吸麻醉策略安全可行,但该技术在临床应用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汗症 无阿片麻醉 自主呼吸 日间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间隔时间对初产妇和经产妇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
3
作者 周影 张亮 +2 位作者 孙莹莹 刘永 吴强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85-990,共6页
目的探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PIEB模式中不同脉冲间隔时间对初产妇和经产妇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并评估其镇痛效果的差异性。方法分别选择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初产妇和经产妇,各分为两组:脉冲间隔时间45 min组(P45组,n=30)、脉冲间隔时... 目的探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PIEB模式中不同脉冲间隔时间对初产妇和经产妇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并评估其镇痛效果的差异性。方法分别选择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初产妇和经产妇,各分为两组:脉冲间隔时间45 min组(P45组,n=30)、脉冲间隔时间60 min组(P60组,n=30)。在产妇宫口扩张至1~3 cm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分别于镇痛开始后45 min和60 min启动PIEB模式,单次脉冲剂量为10 mL,药物配方为0.08%罗哌卡因与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通过记录镇痛开始(t0)、镇痛后1 h(t1)、镇痛后2 h(t2)、宫口开全(t3)和胎儿娩出时(t4)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Bromage评分、PCA按压次数、用药总量及不良反应,评估患者的分娩镇痛效果。结果初产妇P45组t1时间点VAS评分显著低于P60组(P<0.05),t2—t4时间点P45和P60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P45组患者PCEA按压中位数显著低于P60组患者(P<0.05),但两组产妇PCEA用药总量、Bromage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产妇镇痛后P45组和P60组各个时间点的VAS评分、Bromage评分、PCEA按压中位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45组用药总量显著高于P60组(P<0.05)。结论对于初产妇,PIEB模式下45 min的脉冲间隔时间能提供更优的分娩镇痛效果,显著减少PCA按压次数,且未增加运动阻滞的风险和程度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于经产妇,不同脉冲间隔时间对分娩镇痛效果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经产妇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 脉冲间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源分配评分与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移植术后早期死亡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顾美蓉 刘民强 +5 位作者 戴韬寅 顾思佳 李小杉 许波 胡春晓 陈静瑜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1-256,共6页
目的 分析肺源分配评分(LAS)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肺移植术后早期死亡风险及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75例IPF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LAS与IPF患者肺移植术后早期死亡风险的相关性,以及LAS与术后1年... 目的 分析肺源分配评分(LAS)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肺移植术后早期死亡风险及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75例IPF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LAS与IPF患者肺移植术后早期死亡风险的相关性,以及LAS与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275例受者中,术后30、90、180、365 d内分别死亡62例、83例、95例和108例。LAS与IPF患者肺移植术后30、90、180、365 d死亡风险相关(均为P<0.05),但与术后365 d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PGD)、急性肾损伤(AKI)发生无关(均为P>0.05)。结论 LAS与IPF患者肺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相关,LAS与术后早期PGD、AKI的发生无关,但应关注综合因素对PGD、AKI发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肺源分配评分 特发性肺纤维化 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 急性肾损伤 氧合指数 胆红素 中心静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指数监测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安全性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民强 李仁宰 +3 位作者 何俊永 石浩文 马明飞 何仁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79-1182,共4页
目的探讨在意识指数监测下联合使用小剂量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的安全性。方法择期行无痛人流术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瑞芬太尼10、20、30和40μg组。对照组采用单纯丙泊酚麻醉,其他组接受丙泊酚+相应剂量瑞芬太尼麻醉。记录各组患者... 目的探讨在意识指数监测下联合使用小剂量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的安全性。方法择期行无痛人流术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瑞芬太尼10、20、30和40μg组。对照组采用单纯丙泊酚麻醉,其他组接受丙泊酚+相应剂量瑞芬太尼麻醉。记录各组患者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丙泊酚注射痛及围术期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低氧血症、体动反应和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随着瑞芬太尼剂量增加,丙泊酚用量渐减少,苏醒时间缩短,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降低,疼痛程度减轻,体动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各瑞芬太尼组心动过缓及低氧血症发生率随剂量增加渐升高,其中低氧血症R4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OC监测下联合使用小剂量瑞芬太尼有助于减少无痛人流术中丙泊酚用量,缩短苏醒时间,降低注射痛及体动反应发生率,但瑞芬太尼单次剂量达40μg时增加需警惕发生心动过缓及低氧血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指数 瑞芬太尼 人工流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指数与脑电双频谱指数在无痛人流术镇静深度监测中的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民强 石浩文 +3 位作者 马明飞 何艳玲 刘丽 何仁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410-2411,共2页
人工流产是终止早期妊娠的常用手段之一,术中采用丙泊酚全麻可有效减少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由于多数医院门诊麻醉相关设备常较简陋,目前麻醉医师主要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体动反应及自主神经活动等判断麻醉深度,围术期可存在... 人工流产是终止早期妊娠的常用手段之一,术中采用丙泊酚全麻可有效减少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由于多数医院门诊麻醉相关设备常较简陋,目前麻醉医师主要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体动反应及自主神经活动等判断麻醉深度,围术期可存在镇静不足或过深,产生术中知晓或术后苏醒延迟等并发症。意识指数(index of consciousness,IOC)为反应大脑意识水平的一种新型麻醉深度监测指标,目前鲜见其在门诊麻醉应用中的相关报道。本试验拟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探讨IOC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在无痛人流术镇静深度监测中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谱指数 无痛人流术 深度监测 镇静 终止早期妊娠 麻醉医师 自主神经活动 医院门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等比重罗哌卡因对老年患者腰麻阻滞平面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谭宪湖 谭冠先 +1 位作者 刘丽 黄佳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74-675,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0.5%等比重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腰麻对阻滞平面的影响。方法 65岁以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40例。A、B、C、D四组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入0.5%等比重罗哌卡因7.5、10、12.5、15mg。用针刺法测定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0.5%等比重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腰麻对阻滞平面的影响。方法 65岁以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40例。A、B、C、D四组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入0.5%等比重罗哌卡因7.5、10、12.5、15mg。用针刺法测定感觉阻滞平面,用改良Bro-mage法评估下肢运动阻滞程度,比较四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结果最高阻滞平面:D组>C组>B组>A组。D组阻滞平面固定时间显著长于A组(P<0.05)。A、B组感觉阻滞消退时间短于C、D组(P<0.01)。结论 0.5%等比重罗哌卡因腰麻时局麻药剂量越大阻滞平面越高。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选择0.5%罗哌卡因10~12.5mg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脊麻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芬太尼用于支气管结核患者无痛纤支镜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民强 李仁宰 +3 位作者 叶涛生 刘丽 马明飞 何仁亮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A01期9-11,共3页
目的 比较3种剂量芬太尼用于支气管结核患者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行无痛纤支镜下支气管球囊扩张或冷冻治疗术的支气管结核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丙泊酚-芬太尼-喉罩麻醉,按随机数字法分为Ⅰ组(芬太尼2 μg... 目的 比较3种剂量芬太尼用于支气管结核患者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行无痛纤支镜下支气管球囊扩张或冷冻治疗术的支气管结核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丙泊酚-芬太尼-喉罩麻醉,按随机数字法分为Ⅰ组(芬太尼2 μg&#183;kg-1组)、Ⅱ组(芬太尼3 μg&#183;kg-1组)和Ⅲ组(芬太尼4 μg&#183;kg-1组),每组40例.记录患者麻醉前(T0)、纤支镜检查即刻(T1)、内镜下治疗即刻(T2)、内镜治疗5 min(T3)及术毕(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指尖脉搏氧饱和度(SPO2),并观察各组患者手术后苏醒时间及围术期呛咳、体动反应、低氧血症(SPO2〈90%)、治疗中断及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各组患者呼吸循环系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手术后苏醒时间较其他组延长(P〈0.05),Ⅰ组呛咳及体动反应发生率较高,其中呛咳程度与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次注射2~4 μg&#183;kg-1芬太尼可有效保障支气管结核患者行无痛纤支镜治疗期间的安全,其中3 μg&#183;kg-1不仅可有效抑制围术期不良神经反射,术中体动及呛咳反应发生率低,且手术后苏醒迅速,为较理想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结核 支气管 支气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每搏变异度进行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的输液管理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民强 王松 +3 位作者 刘永 伍红艳 杨丹玲 何仁亮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29-32,共4页
目的观察每搏变异度(SVV)监测在指导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镜治疗中输液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胃镜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套扎/栓塞术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 目的观察每搏变异度(SVV)监测在指导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镜治疗中输液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胃镜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套扎/栓塞术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治疗组在SVV指导下进行输液治疗,对照组采用限制性液体疗法,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血管活性药使用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围手术期总输液量明显增多(P<0.01),循环系统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较低(P<0.01),但两组术后其他并发症、恢复时间及肝肾功能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SVV指导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镜治疗中的容量管理,可为患者提供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减少输液相关并发症,但并不能改善早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搏变异度 输液 肝硬化 出血 上消化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基化调控μ阿片受体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痛觉过敏和吗啡耐受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强 林静 +2 位作者 刘民强 刘丽 何仁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3-808,共6页
目的研究10-11易位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1(TET1)去甲基化调控μ阿片受体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吗啡耐受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显微注射表达全长TET1 m... 目的研究10-11易位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1(TET1)去甲基化调控μ阿片受体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吗啡耐受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显微注射表达全长TET1 mRNA的单纯疱疹病毒,行为学检测TET1过表达对痛觉过敏及吗啡耐受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DRG内μ阿片受体(μ-opioid receptor,MOR)的表达,DNA blot方法检测DRG全基因5-甲基胞嘧啶(5mC)和5-羟甲基胞嘧啶(5hmC)水平,亚硫酸氢盐测序和Tab-seq技术检测MOR启动子区域5mC和5hmC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ET1过表达明显缓解神经损伤导致的痛觉过敏和吗啡耐受,增强吗啡的镇痛效果。TET1过表达对DRG整体的甲基化水平没有影响,但可以调节DRG内MOR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水平,增加MOR的表达。结论TET1过表达通过调节MOR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增加MOR的表达,从而改善神经损伤导致的痛觉过敏和吗啡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阿片受体 表观遗传 TET1 甲基化 神经病理性疼痛 药物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间断给药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效果和并发症 被引量:11
11
作者 查晓亮 王进 +6 位作者 罗奇 张亮 李杰 叶昉帆 韩亚坤 任波 何仁亮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56-559,共4页
目的对比以不同方式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SGB)对于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127例患者分别于超声引导下间断给药(A组,n=45)、超声引导下连续给药(B组,n=42)及解剖定位盲法穿刺给药(C组,n=40)后行首次SGB,比较组间首次穿刺成功率、SGB... 目的对比以不同方式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SGB)对于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127例患者分别于超声引导下间断给药(A组,n=45)、超声引导下连续给药(B组,n=42)及解剖定位盲法穿刺给药(C组,n=40)后行首次SGB,比较组间首次穿刺成功率、SGB成功率、药物跨越警戒点(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交汇处)者占比、霍纳综合征出现和维持时间差异及短期并发症情况;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药物跨越警戒点与声音嘶哑的关系。结果A、B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及SGB成功率均高于C组(P均<0.05)。B组药物跨越警戒点者占比高于A组(P<0.05)。A、B组出现霍纳综合征时间均早于C组(P均<0.05);A组霍纳综合征维持时间最长,B组次之,C组最短,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A组2例、B组8例、C组12例声音嘶哑,B、C组声音嘶哑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均<0.05);A组2例、B组2例、C组7例穿刺点疼痛;C组4例食管损伤,其穿刺点疼痛及食管损伤发生率均高于A、B组(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间断给药法SGB较超声引导下连续给药及解剖定位盲法穿刺给药成功率高,维持时间长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 神经节阻滞药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