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330与OXIRIS吸附柱在脓毒性休克中的疗效及机制对比研究
1
作者 魏晓芬 潘莉萍 +2 位作者 岑福兰 陆思思 方泰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75-981,共7页
目的探讨CA330与OXIRIS吸附柱在脓毒性休克中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6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符合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OXIRIS组和CA330组,CA330组患者接受CA330吸附... 目的探讨CA330与OXIRIS吸附柱在脓毒性休克中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6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符合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OXIRIS组和CA330组,CA330组患者接受CA330吸附柱进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OXIRIS组患者接受OXIRIS吸附柱进行治疗。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包括炎性指标、胆红素[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内毒素(ETX)、器官功能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等。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液中炎症相关基因表达[核因子-κB(NF-κB)、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及氧化应激因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的变化。评估两种吸附柱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共纳入92例患者,随机分为OXIRIS组和CA330组,每组各46例。治疗后,两组患者TBil、DBil、ETX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OXIRIS组患者治疗后TBil、DBil、ETX水平均低于同期CA330组(均P<0.05);两组PT、APTT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均P<0.01),OXIRIS组治疗后PT、APTT均短于同期CA330组(均P<0.05);OXIRIS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低于同期CA330组(均P<0.05);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5、IL-8水平均较治疗前出现明显下降(均P<0.05),且CA330组治疗后上述血清指标水平均低于同期OXIRIS组(均P<0.05);治疗后CA330组患者的NF-κB、TLR4、MyD88基因表达水平均低于同期OXIRIS组(均P<0.05);治疗后OXIRIS组患者GSH-Px和SOD水平均高于同期CA330组(均P<0.01)。CA330组和OXIRIS组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OXIRIS在清除患者胆红素、ETX、改善凝血功能、保护器官功能以及调节氧化应激反应方面可能效果更优,而CA330在清除患者炎症因子和调控炎症相关基因表达方面可能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OXIRIS吸附柱 CA330吸附柱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氯喹在加速88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核酸转阴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娜 谢甜 +4 位作者 魏晓芬 易省阳 曹一秋 蒋思怡 余雪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759-2762,共4页
目的探讨磷酸氯喹在加速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infectio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核酸转阴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2月21日至3月8日在湖北省洪湖市第四人民医院确诊为普通型COVID-19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据知... 目的探讨磷酸氯喹在加速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infectio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核酸转阴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2月21日至3月8日在湖北省洪湖市第四人民医院确诊为普通型COVID-19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据知情同意原则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32例)。对两组患者入组后到鼻咽拭子核酸检测第1次转为阴性的时间、第1次转阴时病程天数、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进行比较,对治疗组用药前后血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肝肾功能进行比较,对比治疗组不同年龄段用药后核酸检测第1次转为阴性的时间、第1次转阴时病程天数。结果治疗组鼻咽拭子核酸检测第1次转阴时间、转阴时病程天数、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出院后复查核酸检测复阳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前后血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和肝肾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A组(18岁≤年龄<35岁)、B组(35岁≤年龄<50岁)核酸检测第1次转为阴性的时间、第1次核酸检测转阴时病程天数均比C组(50岁≤年龄≤65岁)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氯喹可以显著加快普通型COVID-19患者鼻咽拭子核酸检测转阴时间,缩短病程、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且核酸复阳发生率低,用药不良反应少,磷酸氯喹的疗效可能受年龄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氯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核酸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型COVID-19患者血清cTnI、CK-MB、NT-proBNP与心功能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许小泽 林正豪 刘雪燕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20-526,共7页
目的:探求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危重型COVID-19患者5例,采用发光法检测5例患者血清c... 目的:探求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危重型COVID-19患者5例,采用发光法检测5例患者血清cTnI、CK-MB、NT-proBNP质量浓度,同时对应行心脏彩超检测左心室内径(L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收缩压(PASP).采用SPSS 26.0的Pearson检验分析cTnI、CK-MB、NT-proBNP质量浓度与LV、LVEF、PASP的相关性.结果:危重型COVID-19患者cTnI、CK-MB、NT-proBNP均与LVEF呈负相关(r=-0.574,-0.758,-0.590,P<0.05);CK-MB、NT-proBNP均与PASP呈正相关(r=0.513,0.469,P<0.05),且与LV呈正相关(r=0.651,0.380,P<0.05).结论:危重型COVID-19患者可发生心脏损伤,cTnI、CK-MB、NT-proBNP质量浓度与心功能指标密切相关,其中CK-MB相关性最高;cTnI、CK-MB、NT-proBNP的异常升高可提示危重型COVID-19患者心脏功能或结构的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危重型 心脏损伤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MO化缺失对脓毒症小鼠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在脓毒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谷宜 杨飞 +3 位作者 高甜甜 吴迪凌 黄佳 李金秀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4-321,共8页
目的:探讨类小泛素化修饰(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SUMO)缺失对脓毒症小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功能的影响及其在脓毒症中的作用。方法:建立DC特异性的泛素结合酶9(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 9,UBC9)缺陷(UBC9^Δ... 目的:探讨类小泛素化修饰(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SUMO)缺失对脓毒症小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功能的影响及其在脓毒症中的作用。方法:建立DC特异性的泛素结合酶9(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 9,UBC9)缺陷(UBC9^ΔDC)小鼠和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的阑尾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脓毒症模型。计算并比较小鼠的7 d病死率;检测CLP术后24 h血液、肝和脾的细菌负荷;采用ELISA法检测CLP术后48 h小鼠血浆和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培养上清液中IL-1β,IL-6,IL-18和TNF-α水平以及小鼠脾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4和IFN-γ的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LP术后48 h脾DC表面分子MHC Ⅱ,CD54和CD80的表达和脾单个核细胞中Th1,Th2细胞亚群的比例。结果:CLP术后,与WT脓毒症小鼠相比,UBC9^ΔDC脓毒症小鼠7 d病死率增加(P<0.05),血液(P<0.01)、肝(P<0.01)和脾(P<0.05)的细菌负荷增加;血浆和BMDC培养上清液中IL-1β和IL-18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DC的数量、表面分子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脾Th2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Th1/Th2比值下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4及IFN-γ水平均有升高且IFN-γ/IL-4比值显著下调(均P<0.05)。结论:SUMO化缺失可能通过DC调控炎症因子释放,异常活化T细胞,从而导致脓毒症小鼠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树突状细胞 类泛素化修饰 泛素结合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