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4
1
作者 黄华 邓莹莹 +4 位作者 陆普选 马威 朱文科 杨根东 叶如馨 《磁共振成像》 CAS 2010年第5期353-358,共6页
目的探讨AIDS合并弓形虫脑病的影像学表现及特征。方法收集10例AIDS合并弓形虫脑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头颅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10例AIDS合并弓形虫脑病患者中共发现颅内病灶30个,每个患者病灶数目2~7个不等;结节状或类圆... 目的探讨AIDS合并弓形虫脑病的影像学表现及特征。方法收集10例AIDS合并弓形虫脑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头颅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10例AIDS合并弓形虫脑病患者中共发现颅内病灶30个,每个患者病灶数目2~7个不等;结节状或类圆形病灶共20个。CT平扫所有颅内病灶表现均为低密度影,增强扫描有7个病灶出现环形强化;MRT1WI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MRI有8个病灶呈环形强化,其中2个表现为"靶征",比较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于50cell/μl的患者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50cell/μl的患者,发现前者更易出现环形或结节状强化(卡方检验,P=0.009)。结论 AIDS合并弓形虫脑病颅内病灶影像表现为多发性,多累及大脑半球、基底节区及丘脑,病灶的形态多为结节状或类圆形,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相对较高的患者注入对比剂后更易呈环形或结节状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缺陷病毒 人类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弓形虫病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胸部CT表现及动态变化特点 被引量:15
2
作者 邓莹莹 陆普选 +6 位作者 刘映霞 杨根东 朱文科 郑斐群 彭程 刘艳 周伯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08-1111,共4页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胸部CT表现及动态变化。方法对6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进行胸部CT扫描(含HRCT),回顾性分析、比较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及动态变化并进行半定量CT评分。结果甲型H1N1流感胸部CT表现及动态变化特点:①主要表现为...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胸部CT表现及动态变化。方法对6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进行胸部CT扫描(含HRCT),回顾性分析、比较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及动态变化并进行半定量CT评分。结果甲型H1N1流感胸部CT表现及动态变化特点:①主要表现为片状肺实质渗出病灶,早期和吸收期主要CT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②两肺小叶性或节段性散在分布,以胸膜下和支气管周围多见,下叶较重;③肺组织、胸膜及纵隔受累可同时存在;④病程早期CT评分4.41且逐渐下降,渗出性病灶短期内吸收较快,后期遗留纤维化病变CT评分1.64分。结论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动态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熟悉其胸部CT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与疗效观察,但确诊需依靠流行病学史及实验室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分型 被引量:27
3
作者 陆普选 邓莹莹 +4 位作者 刘水腾 刘艳 刘映霞 朱文科 叶如馨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48-951,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影像学特征、动态变化及CT影像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或病理证实的40例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且按照影像学形态、病理基础及动态变化过程进行分...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影像学特征、动态变化及CT影像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或病理证实的40例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且按照影像学形态、病理基础及动态变化过程进行分型,并评价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结果:40例艾滋病合并PCP患者中,表现磨玻璃影22例,肺气囊9例,而且两肺弥漫性表现者占77%以上。依据PCP的CT影像学表现及利于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将其分为5型,即磨玻璃型、肺气囊型、斑片型、间质型、混合型。影像学动态变化特点:最初小片状渗出、磨玻璃样改变向双肺散在斑片状及弥漫实变过渡,最后常遗留间质性改变。结论:AIDS合并PCP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是肺部磨玻璃影及肺气囊。影像学分型在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肺孢子菌 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量化联合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比值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 被引量:10
4
作者 董常峰 刘映霞 +5 位作者 李汉英 陆普选 姚思敏 单灵波 张新宇 陈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8-402,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联合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比值(APRI)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将117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照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分为F1-F4组,均接受VTQ检查,测量并计算肝脏右叶s5-s... 目的探讨采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联合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比值(APRI)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将117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照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分为F1-F4组,均接受VTQ检查,测量并计算肝脏右叶s5-s8段的剪切波速度作为VTQ值,同时计算每例患者的APRI。随机选择34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F0组),同法测量、记录所有指标。分析VTQ、APRI与病理学分期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价VTQ、APRI及二者线性结合(VTQ+APRI)分期F2以上级别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各组VTQ值比较,除F1与F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RI除F0与F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VTQ和APRI与肝纤维化病理学分期均呈正相关(r=0.814,0.677,P〈0.001)。评价≥F2级肝纤维化时,VTQ比APRI显示出更好的特异度(89.83%vs71.19%),阳性预测值(92.11%vs 82.47%),阳性似然比(7.48vs 3.02),ROC曲线下面积(AUC)亦较大(0.898vs0.845);而VTQ+APRI的AUC、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13、82.61%、76.47%,均高于单独应用VTQ(0.898、76.09%、70.67%)。结论 VTQ与APRI均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相关。对于F2以上级别肝纤维化,VTQ的诊断准确性高于APRI,而二者结合的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声触诊组织量化 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比值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并发肺隐球菌病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9
5
作者 杨根东 陆普选 +3 位作者 詹能勇 曹义 张莉萍 李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81-1583,共3页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并发肺隐球菌病(PC)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证实的AIDS并发PC的胸部X线与CT扫描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5例的影像学表现有:①结节或肿块型:共2例,1例为右肺中叶外侧段单发软组织密度结...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并发肺隐球菌病(PC)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证实的AIDS并发PC的胸部X线与CT扫描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5例的影像学表现有:①结节或肿块型:共2例,1例为右肺中叶外侧段单发软组织密度结节,直径约2.7cm,周围可见晕征、毛刺征及分叶征等;1例为两肺外周多发软组织密度结节或肿块,大小1.1~4.3cm,结节内可见空洞但未见钙化;②斑片浸润型:共2例,分别位于右肺中叶、下叶及左肺上叶,实变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经抗隐球菌治疗后病变吸收;③弥漫混合型:1例,呈两肺斑片影、结节影和粟粒影混杂存在。本组5例中2例同时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征象,1例合并胸腔积液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AIDS并发PC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当AIDS合并肺部外周结节和(或)肿块、斑片状浸润或多形态混杂病变并除外肺癌或结核等其他感染时,应考虑本病可能。本病确诊有赖于多途径查找到隐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肺隐球菌病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DS合并症的经皮介入治疗 被引量:6
6
作者 朱文科 陆普选 +5 位作者 黄湘荣 张莉萍 李苑 刘锦清 曹义 张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6期552-554,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介入技术在艾滋病(AIDS)伴发合并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AIDS伴发合并症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或置管引流术,观察介入诊断的正确率、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操作成功。14例患者接受1... 目的探讨经皮介入技术在艾滋病(AIDS)伴发合并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AIDS伴发合并症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或置管引流术,观察介入诊断的正确率、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操作成功。14例患者接受16次穿刺活检,11例(13例次)获得诊断,诊断率81.25%。6例脓肿及囊肿引流,病灶完全消失3例,病灶缩小2例,1例无明显变化,仍持续保留导管引流。1例脾栓塞面积约50%,术后血小板升高,出现暂时性肝功能降低。所有患者均无并发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未发生医护人员暴露感染。结论介入技术在AIDS患者合并症的临床应用是安全可行的,但应注意严格预防暴露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介入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合并症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CT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朱文科 陆普选 +6 位作者 乐晓华 刘映霞 黄湘荣 罗军 刘水腾 刘艳 马威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31-933,共3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CT影像表现与病理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确诊的13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表现及穿刺活检病理相关资料。13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小于200/μl。结果:13例肺结核中,CT多表现为结节...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CT影像表现与病理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确诊的13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表现及穿刺活检病理相关资料。13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小于200/μl。结果:13例肺结核中,CT多表现为结节、肿块影及片状实变影,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膜炎。病理组织抗酸杆菌染色阳性9例。干酪样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5例,淋巴细胞、纤维组织增生或类上皮细胞浸润5例,肺组织坏死并炎性细胞浸润3例。所有患者的病理组织中均未见到典型结核结节及朗罕氏巨噬细胞。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主要表现为结节、肿块或片状实变影,合并胸膜炎或纵膈淋巴结肿大。其病理改变主要为炎性肉芽肿和/或合并干酪坏死,缺乏典型结核结节及郎罕氏巨噬细胞,诊断还应结合抗酸杆菌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2 FLAIR增强和T1WI-3D-TFE增强序列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郑广平 王立非 +5 位作者 云永兴 陆普选 魏方军 张辉 罗杰棋 黄铭勇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12期895-898,共4页
目的对T2 FLAIR增强序列和T1WI-3D-TFE增强序列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价值进行对比。材料与方法对32例临床最终确诊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常规进行颅脑MRI扫描后进行T1WI-3D-TFE增强,然后进行T2 FLAIR增强。由两名高年资诊... 目的对T2 FLAIR增强序列和T1WI-3D-TFE增强序列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价值进行对比。材料与方法对32例临床最终确诊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常规进行颅脑MRI扫描后进行T1WI-3D-TFE增强,然后进行T2 FLAIR增强。由两名高年资诊断医师对图像进行分析。对T1WI-3D-TFE增强和T2 FLAIR增强对脑实质及柔脑膜病变显示程度进行对比,统计方法采用两组二分类资料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T2 FLAIR增强对脑实质和柔脑膜病灶的显示率分别为85.0%和92.0%,T1WI-3D-TFE增强的显示率分别为58.2%和36.0%,T2FLAIR增强的显示率高于T1WI-3D-TFE增强,统计结果显示T1WI-3D-TFE增强和T2 FLAIR增强对脑实质及柔脑膜病变显示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T2 FLAIR增强序列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价值优于T1WI-3D-TFE增强序列,T2 FLAIR增强序列能够更好地显示脑实质及柔脑膜病灶数目和累及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柔脑膜 脑膜炎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理类型肺癌HRCT征象与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晶晶 张倩倩 +6 位作者 朱文科 黄湘荣 郑广平 乐晓华 单万水 陈晓芳 陆普选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30-633,共4页
目的:探讨肺腺癌、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的HRCT征象与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提高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111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肺腺癌69例,肺鳞癌30例,小细胞肺癌12例。进行HRCT扫描和血清肿瘤标志... 目的:探讨肺腺癌、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的HRCT征象与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提高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111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肺腺癌69例,肺鳞癌30例,小细胞肺癌12例。进行HRCT扫描和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及NSE)检测,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HRCT征象与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111例肺癌中分叶征102例,毛刺征59例,胸膜凹陷征49例,血管集束征26例,空泡征55例。CEA在肺腺癌中的浓度最高[(13.43±24.81)ng/mL],CYFRA21-1在肺鳞癌中的浓度最高[(17.81±31.21)ng/mL],NSE在小细胞肺癌中的浓度值最高[(47.48±57.32)ng/mL]。不同HRCT征象的肺癌CEA浓度和CYFRA21-1浓度没有统计学差异。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CEA浓度没有统计学差异。肺鳞癌的CYFRA21-1浓度高于肺腺癌和小细胞肺癌(P<0.05)。小细胞肺癌NSE浓度显著高于肺鳞癌和肺腺癌(P<0.05)。结论:CEA、CYFRA21-1和NSE平均浓度值最髙的依次是肺腺癌、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CYFRA21-1浓度、NSE浓度的显著升高分别提示肺鳞癌、小细胞肺癌的可能性较大。有胸膜凹陷征的小细胞肺癌NSE的浓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肿瘤标志物 肺肿瘤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H5N1亚型禽流感重症肺炎影像评价及远期随访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文科 陆普选 +3 位作者 周伯平 罗帝林 颜德敏 葛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98-601,606,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H5N1亚型禽流感重症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并评价其远期影像学随访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1经临床确诊的4例H5N1人感染禽流感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行X线及CT半定量评分.结果4例患者中,痊愈2例,死亡2例,1例随访达... 目的探讨成人H5N1亚型禽流感重症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并评价其远期影像学随访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1经临床确诊的4例H5N1人感染禽流感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行X线及CT半定量评分.结果4例患者中,痊愈2例,死亡2例,1例随访达5年.影像学表现:4例于发病初期影像学表现为局限性磨玻璃影或实变影,迅速发展为两肺实变及磨玻璃影,甚至广泛融合实变影;3例恢复期主要表现为实变及间质纤维化改变,恢复后期及痊愈后随访表现以间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为主.发病早期(4~6d),胸片评分6~9分,CT评分9~15分;发病7~12d,胸片评分≥16分,其中死亡患者评分持续在22~24分;发病12d以后,3例均伴发感染,1例合并气胸,胸片评分16~20分;2例随访1年、5年,其CT评分为1分、3分.1例随访5年,高分辨率CT表现仍见纤维条索影,淡薄磨玻璃影,蜂窝状、串珠状及扭曲支气管扩张改变,纵隔及胸膜下肺气肿等.结论影像学评分能较直观地反映H5N1亚型禽流感重症肺炎的动态变化,有助于分析病情;远期随访仍见遗留病灶可能与肺部不可逆损伤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 H5N1亚型 肺炎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随访研究 成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外体循环动脉栓塞在肺结核咯血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湘荣 朱文科 +5 位作者 陆普选 郑斐群 李苑 张丽萍 郑广平 余万其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23-927,共5页
目的:探讨肺外体循环动脉在肺结核咯血中的供血特点及肺外体循环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价值,以提高介入手术治疗疗效。方法:7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经内科治疗无效,采用Seldingers技术行股动脉穿刺,将导管插至胸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探查... 目的:探讨肺外体循环动脉在肺结核咯血中的供血特点及肺外体循环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价值,以提高介入手术治疗疗效。方法:7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经内科治疗无效,采用Seldingers技术行股动脉穿刺,将导管插至胸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探查病灶供血动脉,针对靶血管行栓塞治疗。结果:70例患者共行195支血管造影,有54例(77.14%,54/70)存在病灶多血供,总共179支供血血管。54例患者中支气管动脉81支,肋间后动脉74支,胸廓内动脉16支,甲状颈干4支,锁骨下动脉2支,胸外侧动脉2支。支气管及肋间后动脉共干38例,根髓动脉显示27例。一次性栓塞后即刻止血48例(82.85%,48/70);出血明显减少,经内科保守治疗1周内出血停止19例(24.29%,19/70);经2次介入手术止血3例。结论:约77%的肺结核咯血患者病灶存在多支动脉供血特点,仔细寻找肺外体循环靶血管并进行规范栓塞是提高肺结核咯血介入手术治疗疗效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咯血 栓塞 支气管动脉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肺结核球的^(18)F-FDGPET/CT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杨根东 陆普选 +1 位作者 肖勇 马威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34-937,共4页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核球(PTM)的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为孤立性PTM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注射18F-FDG 60min后行螺旋CT平扫和PET显像,分别对PTM进行形态学...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核球(PTM)的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为孤立性PTM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注射18F-FDG 60min后行螺旋CT平扫和PET显像,分别对PTM进行形态学分析和标准摄取值(SUV)半定量分析。结果:23例病例中,CT平扫显示孤立性PTM直径为1.11~5.10 cm,平均2.48 cm;结节边缘光滑者16例,结节内有空洞者4例、钙化者3例;同时合并纵隔、肺门或腋窝淋巴结增大者6例。本组患者中17例发生18F-FDG摄取,其中11例表现为肺内结节局限性18F-FDG浓聚,6例表现为肺内结节和增大淋巴结18F-FDG浓聚,平均SUVmax为4.01±1.89;12例18F-FDG摄取阳性的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后病灶缩小;6例未发生18F-FDG摄取的患者,经CT随访12个月病灶无明显变化。结论:18F-FDG PET/CT对孤立性PTM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确诊有赖于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型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F18 肺结核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肺炎影像学随访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晶晶 曾政 +4 位作者 陆普选 郑广平 曹义 彭宇 袁静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肺炎并发肺间质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16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了解患者进展期的影像表现特点及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 目的:探讨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肺炎并发肺间质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16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了解患者进展期的影像表现特点及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情况。由两位放射诊断医师对肺部间质性病变的形态及分布等进行评价。结果:1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肺炎(其中合并ARDS和/或MODS者12例)进展期主要表现为两中下肺多个叶段实变影及磨玻璃密度影。15例重症型肺炎患者随访3~6个月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间质性病变的影像表现,小叶间隔增厚最多(15例),其次是小片状磨玻璃影(13例)、细网状影(8例)、支气管血管束影(8例)、胸膜下弧线影(7例)及胸膜肥厚(4例)。结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重症肺炎患者易合并肺间质性病变,主要见于肺实质病变吸收后期,肺间质性病变的程度与患者进展期肺实变、磨玻璃影的范围及合并ARDS和/或MODS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肺炎 病毒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H1N1流感肺炎胸部CT表现半定量评分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邓莹莹 陆普选 +5 位作者 杨桂林 刘威龙 刘映霞 叶如馨 马威 周伯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65-968,共4页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胸部影像表现及HRCT评分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对21例甲型H1N1流感肺炎核酸检测阳性的患者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载量测定,并进行胸部CT扫描(含HRCT)检查,同时进行CT评分。观察CT表现及相应病毒载量变化...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胸部影像表现及HRCT评分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对21例甲型H1N1流感肺炎核酸检测阳性的患者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载量测定,并进行胸部CT扫描(含HRCT)检查,同时进行CT评分。观察CT表现及相应病毒载量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①21例甲型H1N1流感肺炎患者于发病第4天CT评分均值最高为5.9分,以磨玻璃密度及实变影为主,于发病第5天病毒载量最高为5.77copies/ml;②孕产妇及有基础疾病组入院初次病毒载量较无基础疾病组低(分别为3.76copies/ml和5.02copies/ml),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③CT评分孕产妇及有基础疾病组高于无基础疾病组(分别为6.13分和3.38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动态观察10例甲型H1N1流感肺炎患者中7例病毒转阴时间快于肺内病灶吸收时间,而3例年幼患者病毒转阴时间明显延长,肺内病灶吸收较快。结论: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胸部CT表现半定量评分与病毒载量无明显相关性。成年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病毒转阴时间快于肺内病灶的吸收时间,而儿童则相反。临床甲流相关性肺炎肺内病灶的吸收不等于病毒在体内完全消失,尤其是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肺炎 病毒载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波速对比磁共振弥散成像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 被引量:6
15
作者 董常峰 曾政 +6 位作者 刘映霞 李汉英 陈昕 骆永芳 单灵波 黄华 陆普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5-471,共7页
目的对比研究剪切波速与磁共振体素内不连贯运动弥散成像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肝纤维化程度进行无创性分期的价值。方法入选223例经病理证实肝纤维化程度的慢乙肝患者,将其分为轻微肝纤维化(F1)组、肝纤维化(F2)组、严重... 目的对比研究剪切波速与磁共振体素内不连贯运动弥散成像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肝纤维化程度进行无创性分期的价值。方法入选223例经病理证实肝纤维化程度的慢乙肝患者,将其分为轻微肝纤维化(F1)组、肝纤维化(F2)组、严重肝纤维化(F3)组、肝硬化(F4)组。80例健康体检者组成对照(F0)组,测量所有入选者肝右叶各段剪切波速及其均值。应用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获得其中不同病理分期的39例肝纤维化患者及19例健康体检者的弥散值(D)、弥漫分数(f)及灌注相关弥散值(D*)。结果 5组间剪切波速结果两两比较,除对照组与F1组间s5肝段剪切波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肝段剪切波速及其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剪切波速逐级递增。剪切波速诊断≥F1、≥F2、≥F3及F4的临界值分别为1.22 m/s、1.30 m/s、1.45 m/s及1.60 m/s,在非严重型肝纤维化(F1、F2)诊断方面,剪切波速有较高的敏感度,分别达到92.82%、90.12%,而对于严重的肝纤维化及肝硬化(F3、F4),剪切波速则具有极佳的特异度,分别达到92.27%、95.93%,其诊断各期(≥F1、≥F2、≥F3、F4)肝纤维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分别达到0.887、0.920、0.952、0.954。磁共振弥散成像方面,与对照组比较,肝纤维化患者的D、f、D*均显著减低(P<0.05),且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f值和D*值持续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值和D*值具有区分肝纤维化F2期与F1期的能力,最佳诊断分界点分别是0.135、9.928×10-3mm2/s。结论对比剪切波速可细分F2以上级慢乙肝肝纤维化程度,磁共振体素内不连贯运动弥散成像则能将F1期与其他期肝纤维化精确区分,二者联合应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速 磁共振体素内不连贯运动弥散成像 肝脏纤维化 无创性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诊断肝纤维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曾政 陆普选 黄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75-778,共4页
目的:采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成像,获得正常志愿者和不同病理分期肝纤维化患者肝脏的磁共振IVIM扩散成像相关信号值(D、f、D*),为临床评估肝纤维化提供一种无创、安全和简便的检测方法。方法:对39例不同病理分期的肝纤维... 目的:采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成像,获得正常志愿者和不同病理分期肝纤维化患者肝脏的磁共振IVIM扩散成像相关信号值(D、f、D*),为临床评估肝纤维化提供一种无创、安全和简便的检测方法。方法:对39例不同病理分期的肝纤维化患者(S1期15例,S2期10例,S3及S4期14例)及19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肝脏磁共振IVIM扩散成像。取多b值(10,20,40,60,80,100,150,200,400,800s/mm2),经过分析和公式SI(b)=SI0[(1-f)·exp(-b·D)+f·exp(-b·D*)]非线性回归计算获得D、f、D*值,采用统计学分析正常肝脏和纤维化肝脏之间、肝纤维化不同病理分期之间肝脏的D、f、D*值差异。结果:肝纤维化组和健康组的肝脏磁共振体素内不连贯运动成像扫描参数D、f、D*值分别是0.940±0.129和1.089±0.127(10-3 mm2/s,P<0.001),0.126±0.026和0.163±0.018(P<0.001),9.616±1.747和12.715±2.335(10-3 mm2/s,P<0.001)。结果显示肝纤维化患者的D、f、D*值均显著减低。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进展,f、D*值持续下降,差异具有统意义(P≤0.001)。结论:磁共振IVIM扩散成像研究发现纤维化肝脏D、f、D*值降低,f值与D*值的降低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为评价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扩散加权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文科 陆普选 +5 位作者 邓莹莹 杨根东 彭程 黄华 郑广平 叶如馨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9期944-946,共3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艾滋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胸部CT扫描资料。结果:病变主要位于肺外周、胸膜下或沿支气管分布,双肺散在或弥漫分布6例,局限性病灶8例,其中病灶位于肺下叶和/或中叶(舌...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艾滋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胸部CT扫描资料。结果:病变主要位于肺外周、胸膜下或沿支气管分布,双肺散在或弥漫分布6例,局限性病灶8例,其中病灶位于肺下叶和/或中叶(舌叶)7例,右上叶4例,左上叶(除舌叶)1例。病灶呈大小不等结节影6例,单发类圆形肿块影2例,以空洞为主的病灶4例,小片状或大片状融合实变影5例,网结状影2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3例,少量胸腔积液1例,高分辨力CT扫描显示树芽征3例。结论: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各异,主要表现为肺叶外周单发或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结节伴或不伴空洞影、小片状或大片状实变影、网结状影及"树芽征",艾滋病患者CT扫描一旦出现此类征象,应高度警惕伴有真菌感染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真菌 肺疾病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肺部卡波西肉瘤的CT表现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华 施裕新 +3 位作者 谢汝明 徐燕 王立非 陆普选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05-908,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部卡波西肉瘤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艾滋病合并肺部卡波西肉瘤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表现。结果:19例艾滋病合并肺部卡波西肉瘤患者中,发现双肺内多发结节影16例,多发斑片状实变影8例;其中肺内结节影...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部卡波西肉瘤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艾滋病合并肺部卡波西肉瘤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表现。结果:19例艾滋病合并肺部卡波西肉瘤患者中,发现双肺内多发结节影16例,多发斑片状实变影8例;其中肺内结节影均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双肺支气管血管束增厚9例,同时合并小叶间隔增厚。纵隔淋巴结肿大10例,9例发现少量胸水,均累及双侧胸腔。19例患者均未发现病变累及段以上支气管内壁。17例患者发现卡波西肉瘤时,体内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100个/UL。结论:艾滋病合并肺部卡波西肉瘤患者胸部CT表现以双肺各叶多发结节影和斑片状实变影多见,肺内结节影多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斑片状实变影形态多不规则,类似火焰状为其特征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肉瘤 卡波西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7
19
作者 曾洪武 黄文献 +4 位作者 干芸根 陆普选 林飞飞 叶文宏 金晨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47-950,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中枢神经系统(CNS)并发症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伴CNS并发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儿住院期间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3例行CT扫描。结果:4例为流感相关脑病,影像... 目的:探讨儿童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中枢神经系统(CNS)并发症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伴CNS并发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儿住院期间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3例行CT扫描。结果:4例为流感相关脑病,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痊愈出院。死亡4例,其中3例并发急性坏死性脑炎(ANE),影像表现为多灶性、对称性脑部损害,以双侧丘脑受累为特征,内囊、豆状核、脑干及大小脑髓质均可受累,病变区CT呈低密度,MRI呈长T1、长T2信号,DWI示双丘脑中心区呈低信号,周边呈高信号;ADC图示中央呈稍高信号,环状略低信号环绕。另1死亡病例并发颅内真菌感染,真菌性脑膜炎MRI见脑膜明显强化,真菌性肉芽肿MRI呈类圆形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边缘强化。结论:儿童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CNS并发症有:流感相关脑病、ANE和机会性真菌感染。ANE病死率高,但其影像表现有相对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甲型H1N1流感 儿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CT检查在泌尿系结核影像诊断与指导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东 陆普选 +2 位作者 袁虹 邓群益 李晶晶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36例泌尿系结核高分辨率计算机体层摄影术(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表现特点以及影像学在指导治疗中的价值,以期提高诊断符合率和为规范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泌尿系结核患者... 目的探讨36例泌尿系结核高分辨率计算机体层摄影术(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表现特点以及影像学在指导治疗中的价值,以期提高诊断符合率和为规范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泌尿系结核患者的病例资料,研究HRCT在泌尿系结核中的扫描技术、CT平扫及增强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同时评价HRCT在泌尿系结核治疗方案选择中的作用。结果1)36例泌尿系结核患者的HRCT平扫与增强中发现3例早期肾结核,表现为肾实质内小低密度病灶。2)肾内多发花瓣状低密度区25例,肾弥漫性钙化即肾自截2例,肾皮质局限萎缩变薄4例,肾萎缩10例,肾盂或肾盏壁普遍增厚4例。3例腹膜后可见多发性大小不一的淋巴结。3)HRCT平扫加增强,对病灶侵犯脏器和周围组织的范围和程度及肿大淋巴结等进行评价,据此决定手术方式和手术时间。结论肾实质内较小的低密度病灶,肾内多发花瓣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后病变区瓣壁呈环状中度延迟强化,并有不规则钙化是肾结核的影像学特点。依据HRCT影像表现特点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结核 X线计算机 HRCT表现 诊断/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