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滋肾解毒中药对Ⅳ型狼疮肾炎血清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Ⅳ型胶原核酸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学耀 李燕 +2 位作者 刘亚敏 张秋林 史成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5期922-924,共3页
目的:观察滋肾解毒中药对Ⅳ型狼疮性肾炎(LN)血清干预下肾小球系膜细胞(GMC)中Ⅳ型胶原(ColⅣ)mRNA表达的影响,从细胞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滋肾解毒中药治疗LN的机制。方法:结合血清药理学方法,分空白对照组、对照组血清+15%LN血清组、低... 目的:观察滋肾解毒中药对Ⅳ型狼疮性肾炎(LN)血清干预下肾小球系膜细胞(GMC)中Ⅳ型胶原(ColⅣ)mRNA表达的影响,从细胞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滋肾解毒中药治疗LN的机制。方法:结合血清药理学方法,分空白对照组、对照组血清+15%LN血清组、低、中、高浓度含药血清+15%LN血清组5组观察,RT-PCR检测GMC中ColⅣ mRNA的表达。结果:含药血清可明显抑制GMC中ColⅣ mRNA的表达,以高浓度组最显著。结论:滋肾解毒中药的含药血清在15%Ⅳ型LN患者血清诱导下可明显抑制ColⅣ 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GMC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积聚,这可能是滋肾解毒中药治疗LN的分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肾阴法 清热解毒法 狼疮性肾炎 肾小球系膜细胞 Ⅳ型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肾解毒中药对Ⅳ型狼疮肾炎血清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 凋亡及纤维连接蛋白核酸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学耀 李燕 +2 位作者 刘亚敏 张秋林 史成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7期1397-1400,共4页
目的:观察滋肾解毒中药对Ⅳ型狼疮性肾炎(LN)血清干预下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细胞凋亡及GMC中纤维连接蛋白(FN)mRNA表达的影响,从细胞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滋肾解毒中药治疗LN的机制。方法:①结合血清药理学方法,分空白对照组、对照... 目的:观察滋肾解毒中药对Ⅳ型狼疮性肾炎(LN)血清干预下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细胞凋亡及GMC中纤维连接蛋白(FN)mRNA表达的影响,从细胞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滋肾解毒中药治疗LN的机制。方法:①结合血清药理学方法,分空白对照组、对照组血清+15%LN血清组、低、中、高浓度含药血清+15%LN血清组5组观察,MTT法检测GMC的增殖及抑制率,荧光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GMC细胞凋亡。②RT-PCR检测GMC中纤维连接蛋白(FN)mRNA的表达。结果:①含药血清均可明显抑制GMC增殖、诱导GMC细胞凋亡,与对照组血清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以高浓度组最显著。②含药血清可明显抑制GMC中FNmRNA的表达,以高浓度组最显著。结论:滋肾解毒中药的含药血清可明显抑制15%Ⅳ型LN患者血清干预下的GMC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FN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滋肾解毒中药治疗LN的分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肾阴法 清热解毒法 狼疮性肾炎 肾小球系膜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肾解毒法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学耀 祁爱蓉 冯志瑀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6期1146-1147,共2页
本文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结果表明,中西医组(32例)有效率为96.7%,复发率仅为6.3%,副作用发生率为37.5%;而对照组(20例)有效率为85%,复发率为20%,副作用发生率仅为75%。研究表明,中西组在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和减少副作用方面... 本文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结果表明,中西医组(32例)有效率为96.7%,复发率仅为6.3%,副作用发生率为37.5%;而对照组(20例)有效率为85%,复发率为20%,副作用发生率仅为75%。研究表明,中西组在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和减少副作用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环磷酰胺 强的松 滋肾解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清胶囊治疗45例慢性肾衰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学耀 洪钦国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4期687-688,共2页
尿毒清胶囊是洪钦国教授在多年临床工作基础上 ,以中医辨证理论为依据 ,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脾肾衰败浊邪壅塞三焦的病机特点 ,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创立的有效制剂。体现了祛邪以扶正 ,泄实为先的学术思想。研究发... 尿毒清胶囊是洪钦国教授在多年临床工作基础上 ,以中医辨证理论为依据 ,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脾肾衰败浊邪壅塞三焦的病机特点 ,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创立的有效制剂。体现了祛邪以扶正 ,泄实为先的学术思想。研究发现尿毒清胶囊具有延缓CRF进展的作用 ,病人服用尿毒清胶囊后 ,血肌酐水平稳定在一定水平 ,血尿素氮水平下降 ,临床症状改善。同时治疗组治疗后CH、TG均明显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P <0 .0 5 ,差异显著 ;与对照组比较P <0 .0 5 ,差异显著。尿毒清胶囊治疗组和治疗后P3 +明显下降 ,分别与治疗前比较P <0 .0 1,差异显著 ,尿毒清胶囊治疗组治疗后Ca2 + 明显升高 ,与治疗前比较P <0 .0 1,差异显著 ,与对照组比较P <0 .0 5 ,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尿毒清胶囊 临床疗效 中医辨证理论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