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各类型脑卒中患者的踝肱指数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周国强 曾进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通过测量各种类型脑卒中患者的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 ABI),定量评估各类型脑卒中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探讨ABI是否可作为评估颅内动脉硬化狭窄的指标之一。方法选取各类型脑卒中住院患者共227例,正常对照组88... 目的通过测量各种类型脑卒中患者的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 ABI),定量评估各类型脑卒中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探讨ABI是否可作为评估颅内动脉硬化狭窄的指标之一。方法选取各类型脑卒中住院患者共227例,正常对照组88例。使用博士血管多谱勒超声测量仪,测量所有病例组与对照组的ABI,比较两组受试者的ABI。并分析ABI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227例脑卒中患者中,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119例,其ABI为(0·905±0·133);腔隙性梗死42例,其ABI为(0·908±0·160);分别与对照组ABI(0·980±0·108)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源性脑栓塞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脑出血组的ABI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OR=3·963)和ABI(OR=2·225)与脑卒中明显相关(P<0·05)。结论ABI可反映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和腔隙性梗死均与脑动脉硬化明显相关,可作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初步筛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肱指数 脑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动脉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周国强 黄宗青 +2 位作者 肖剑伟 王玉光 晏晓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85-389,共5页
目的定量评估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动脉弹性的影响,为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及治疗提供进一步的临床证据。方法选取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共192例,其中EECP组107例,对照组85例,采... 目的定量评估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动脉弹性的影响,为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及治疗提供进一步的临床证据。方法选取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共192例,其中EECP组107例,对照组85例,采用同步自动测量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所有患者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以及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分别比较两组EECP治疗前、治疗36 h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BaPWV及CAVI的差别。结果 EECP治疗36 h后和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相比,BaPWV及CAVI均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ECP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BaPWV及CAVI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时间点BaPWV及CAVI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ECP治疗可降低缺血性卒中患者的BaPWV和CAVI水平,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动脉弹性,且作用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脉搏波传导速度 心踝血管指数 缺血性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内皮素1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周国强 黄宗青 +3 位作者 张志 肖剑伟 张娟 王玉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提供进一步的临床证据。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共187例,EECP治...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提供进一步的临床证据。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共187例,EECP治疗组95例,对照组92例,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加上36 h的EECP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分别比较两组在EECP治疗前、治疗36 h后、治疗后1个月hs-CRP及ET-1的差别。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hs-CRP、ET-1的血清浓度在EECP治疗后均显著减低,(hs-CRP下降60.1%、ET-1下降40.9%),P值均小于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EECP治疗后hs-CRP、ET-1的浓度均显著减低,(hs-CRP下降41.3%、ET-1下降24.3%),P值均小于0.05。治疗后1个月,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ET-1的浓度明显减低,(43.8%vs 31.8%),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hs-CRP的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EECP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hs-CRP及ET-1血清水平显著下降,且作用持久,EECP治疗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超敏C反应蛋白 内皮素1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肱指数在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周国强 黄宗青 +2 位作者 李松 李爱东 肖剑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01-405,共5页
目的探讨ABI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评估ABI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及随访18个月,选取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共107例,采用四肢同步自动测量动脉硬... 目的探讨ABI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评估ABI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及随访18个月,选取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共107例,采用四肢同步自动测量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所有患者的ABI,对入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出院18个月内,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ABI与心脑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10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正常ABI组62例,低ABI组45例,随访结果发现,与正常ABI组相比较,低ABI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33.3%vs.12.9%,P=0.0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其它相关危险因子后,低ABI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P=0.015)。结论低ABI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有临床价值,低ABI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ABI可以作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肱指数 缺血性脑卒中 心脑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