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咽癌MRI动态增强曲线及其时间窗 被引量:12
1
作者 吕建勋 徐坚民 +2 位作者 沈新平 陈耀强 赵均雄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12-715,共4页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曲线及时间窗对鼻咽癌及其放疗后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原发或经放射治疗后的鼻咽癌患者57例,将其分为3组,其中未经治疗组33例,放疗后纤维化组18例,放疗后复发组6例,所有病例治疗前的病理诊断均为鳞状细胞癌。观察...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曲线及时间窗对鼻咽癌及其放疗后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原发或经放射治疗后的鼻咽癌患者57例,将其分为3组,其中未经治疗组33例,放疗后纤维化组18例,放疗后复发组6例,所有病例治疗前的病理诊断均为鳞状细胞癌。观察和分析3组病例增强前后的MRI表现,采用FLASH序列获取3组病例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结果:TIC形态及类型分析发现未经治疗组呈速升-缓升型9例、速升-平台型10例和速升-缓降型14例,纤维化组均表现为缓升型(18例),复发组呈速升-缓升型5例和速升-缓降型1例。根据3组病例的TIC形态,在注射对比剂后42.5~45.0 s进行扫描可最大程度地显示纤维化组与复发组(或未经治疗组)病变强化程度的差异。结论:动态增强TIC的类型和增强后第42.5~45.0 s时间点强化程度的差异有助于鉴别鼻咽癌复发与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部肿瘤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韦格氏肉芽肿的CT表现与误诊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赵清洲 史晓伟 +2 位作者 葛永强 荆利民 王存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9-561,共3页
目的 探讨肺部韦格氏肉芽肿的CT表现和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和临床综合资料证实的12 例肺部韦格氏肉芽肿患者胸部X线和CT表现。结果 3例表现为肺部孤立性结节或肿块,其中1例出现坏死性空洞;5例为肺部的多发性结节和空洞;... 目的 探讨肺部韦格氏肉芽肿的CT表现和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和临床综合资料证实的12 例肺部韦格氏肉芽肿患者胸部X线和CT表现。结果 3例表现为肺部孤立性结节或肿块,其中1例出现坏死性空洞;5例为肺部的多发性结节和空洞;1例表现为大片实变影;2例为斑片样渗出性病变,1例渗出和间质性病变同时存在。结论 肺部韦格氏肉芽肿的CT表现缺乏特异性,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可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韦格氏肉芽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9
3
作者 沈新平 齐旭红 沈比先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6期511-513,共3页
目的 对 18例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的CT及MRI表现进行分析。方法  12例行颞骨高分辨率CT扫描 ,6例行高分辨率MRI扫描。结果 CT扫描显示 12例 (2 0耳 )扩大的前庭导水管外口与总脚连线的中点直径平均为 4.2mm ,MR扫描显示 6例 (12... 目的 对 18例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的CT及MRI表现进行分析。方法  12例行颞骨高分辨率CT扫描 ,6例行高分辨率MRI扫描。结果 CT扫描显示 12例 (2 0耳 )扩大的前庭导水管外口与总脚连线的中点直径平均为 4.2mm ,MR扫描显示 6例 (12耳 )扩大的内淋巴囊外口与总脚连线的中点直径平均为 4.8mm。结论 高分辨率CT扫描或高分辨率MRI能对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做出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临床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清洲 王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2期1189-1190,共2页
的 结合本组资料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34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方法及特征。结果 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进食后上腹部疼痛 ,活动后加重。上消化道双重造影显示钡... 的 结合本组资料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34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方法及特征。结果 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进食后上腹部疼痛 ,活动后加重。上消化道双重造影显示钡剂通过十二指肠水平段受阻 ,表现为典型的纵行“笔杆征”压迹 ,卧位可缓解。结论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十二指肠 笔杆征 诊断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重建成像在寰枢椎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新 梁立华 +4 位作者 刘亦明 李锦 刘为平 陈耀强 陈丽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6期509-511,共3页
目的 探讨三维CT重建对寰枢椎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18例寰枢椎病变的三维CT重建图像 ,并与常规CT比较。结果  18例寰枢椎病变中 ,骨折 8例 ,旋转性脱位 7例 ,其中 2例伴齿状突发育不良 ,先天性畸形 5例。结论 三维CT重建对诊... 目的 探讨三维CT重建对寰枢椎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18例寰枢椎病变的三维CT重建图像 ,并与常规CT比较。结果  18例寰枢椎病变中 ,骨折 8例 ,旋转性脱位 7例 ,其中 2例伴齿状突发育不良 ,先天性畸形 5例。结论 三维CT重建对诊断多发和复杂骨折有较大帮助 ,与常规CT结合使用 ,可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维CT重建能发现轻微旋转脱位及伴发的齿状突畸形 ,是诊断寰枢椎旋转性脱位的最佳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重建 寰枢椎 损伤 先天性畸形 旋转性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在诊断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6
作者 沈新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5期341-342,共2页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维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 41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行螺旋CT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三维影像在显示颌面部骨折的类型、位置、范围、碎骨块移位、塌陷、尤其是不规则骨折线的走行...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维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 41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行螺旋CT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三维影像在显示颌面部骨折的类型、位置、范围、碎骨块移位、塌陷、尤其是不规则骨折线的走行等空间信息方面优于二维影像。二维影像在显示深部结构骨折、细小骨折等方面优于三维影像。结论 :三维影像能清晰显示颌面部的空间解剖关系 ,可提供理想的整复模型 ,有较大临床实用价值 ,但二维影像是诊断颌面部骨折的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颌面部 CT 三维重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肿瘤的CT诊断 被引量:6
7
作者 沈新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88-390,共3页
目的 评价CT在睾丸种瘤的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14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 ,并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结果  14例CT均表现为睾丸肿大 ,呈软组织密度 ,境界清楚 ,其中 10例精原细胞瘤仅轻度不均匀强化 ,2例恶性畸胎瘤平扫密度明... 目的 评价CT在睾丸种瘤的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14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 ,并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结果  14例CT均表现为睾丸肿大 ,呈软组织密度 ,境界清楚 ,其中 10例精原细胞瘤仅轻度不均匀强化 ,2例恶性畸胎瘤平扫密度明显不均 ,内有脂肪密度 ,且有中度强化。 2例胚胎癌亦有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对睾丸肿瘤的诊断和临床分期具有重要的价值。并对区分各种睾丸种瘤 ,也有一定的鉴别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肿瘤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成像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志新 梁立华 +3 位作者 万建群 赵清洲 陈耀强 李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2期1707-1708,共2页
目的 探讨三维CT成像诊断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 8例马蹄内翻足的三维CT图像并与X线平片比较。结果  8例马蹄内翻足中左下肢 2例、右下肢 4例、双下肢 2例。 3DCT较X线平片更能准确地反映马蹄内翻足程度和跗骨... 目的 探讨三维CT成像诊断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 8例马蹄内翻足的三维CT图像并与X线平片比较。结果  8例马蹄内翻足中左下肢 2例、右下肢 4例、双下肢 2例。 3DCT较X线平片更能准确地反映马蹄内翻足程度和跗骨的发育异常以及各骨间的异常空间关系。结论  3DCT在马蹄内翻足的术前诊断和疗效评定上可作为X线平片的有效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三维CT成像 诊断 骨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与病理研究
9
作者 沈新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z2期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 ,研究MRI对该类肿瘤的诊断要点和价值。方法 对 3 6例经病理证实的弥漫性星形细胞瘤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在脑白质中既可形成局部肿块 ,也可不形成局部肿块 ,或两... 目的 探讨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 ,研究MRI对该类肿瘤的诊断要点和价值。方法 对 3 6例经病理证实的弥漫性星形细胞瘤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在脑白质中既可形成局部肿块 ,也可不形成局部肿块 ,或两者同时并存。结论 MRI对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加深对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病理生长特性的认识是正确诊断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