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玻璃体激光消融治疗有症状玻璃体混浊有效性量化评估
- 1
-
-
作者
黄灿凤
王林丽
宁家凤
甘润
闫晓河
陈青山
-
机构
深圳市眼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眼科医院眼底病科
-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1,共5页
-
基金
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SZXK038)
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深圳市配套建设经费)项目(SZGSP014)。
-
文摘
目的评估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玻璃体激光消融治疗有症状玻璃体混浊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于深圳市眼科医院确诊的生理性玻璃体混浊并使用Nd∶YAG玻璃体激光消融治疗者44例44眼。治疗前及末次治疗后2个月,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测量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共焦激光扫描系统的玻璃体红外照相测量患眼治疗前后玻璃体混浊物面积,采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仪(OQAS-Ⅱ)测量治疗前后的客观散射指数(OSI)值,记录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比较各指标差异,并采用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混浊物面积与OSI的关系。结果Nd∶YAG激光消融治疗前后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8,P=0.635)。激光消融治疗前混浊物面积为(3.043±1.942)mm^(2),明显大于治疗后的(1.074±0.735)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69,P<0.001)。激光消融治疗前OSI值为1.976±0.975,明显高于治疗后的1.560±0.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30,P<0.00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SI值=1.45+0.16×玻璃体混浊物面积(F=5.681,P=0.020)。治疗后2个月未见视力下降及眼压升高者,未见外伤性白内障、视网膜损伤及裂孔发生。结论OQASⅡ系统的OSI值及玻璃体混浊物面积可作为客观评估Nd∶YAG玻璃体激光消融治疗有效性的量化评价指标。
-
关键词
ND-YAG激光
客观散射指数
玻璃体混浊
激光消融
玻璃体红外照相
-
Keywords
Nd-YAG laser
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
Vitreous opacity
Vitreolysis
Vitreous infrared fundus photography
-
分类号
R779.63
[医药卫生—眼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