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力缓速器定转子工作腔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1
作者 黄俊刚 李长友 +3 位作者 沈文浩 黄斌 闻维维 马兴灶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0-112,共3页
以某型液力缓速器的三维几何模型为基础,基于CFD计算软件平台,采用八面体自适应网格技术,用SIMPLE算法对该定转子工作腔在一定进油压力工况下的三维内流场进行了全流道式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在该工况下工作腔内流场的压力和速度矢量分... 以某型液力缓速器的三维几何模型为基础,基于CFD计算软件平台,采用八面体自适应网格技术,用SIMPLE算法对该定转子工作腔在一定进油压力工况下的三维内流场进行了全流道式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在该工况下工作腔内流场的压力和速度矢量分布以及制动扭矩估算值,并与台架试验结果相似,对液力缓速器样机的设计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力缓速器 转子 定子 工程流体动力学 数值模拟 制动扭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力缓速器制动扭矩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黄俊刚 李长友 +2 位作者 童军 闻维维 马兴灶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77-80,共4页
制动扭矩的大小是考察液力缓速器工作效果的关键,在控制系统加载的工作压力一定时,影响液力缓速器制动扭矩的关键因素是定转子叶轮的几何参数。为此,利用工程流体动力学(CFD)软件对不同几何参数条件下的液力缓速器的内流场进行数值模... 制动扭矩的大小是考察液力缓速器工作效果的关键,在控制系统加载的工作压力一定时,影响液力缓速器制动扭矩的关键因素是定转子叶轮的几何参数。为此,利用工程流体动力学(CFD)软件对不同几何参数条件下的液力缓速器的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基于SIMPLE算法,采用RANS方程、标准的k-ε湍流模型以及精确的八面体自适应网格技术,分析出在不同几何参数条件下的制动扭矩,结果表明:制动扭矩在循环圆直径D=50~64 mm时增大最为明显,在叶片倾角α=45°时其值最大。同时得到工作腔内的压力分布以及速度分布,为液力缓速器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力缓速器 制动扭矩 工程流体动力学 数值模拟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气液比对豆胶气泡雾化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花军 张文程 +1 位作者 贾娜 Sheldon Q.Shi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1-115,135,共6页
根据气泡雾化理论,以豆胶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气液比豆胶与空气在气泡雾化喷嘴内部的流动情况进行了混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气液比对气液在喷嘴内的流场分布有显著影响;雾化总能量,随气液比的增大而降低;气耗量,随气液比的增... 根据气泡雾化理论,以豆胶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气液比豆胶与空气在气泡雾化喷嘴内部的流动情况进行了混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气液比对气液在喷嘴内的流场分布有显著影响;雾化总能量,随气液比的增大而降低;气耗量,随气液比的增大而升高;最佳气液比为0.04。以混合模拟得到的出口数据为条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通过雾场仿真得到的最佳气液比,与混合模拟得到的理论最佳气液比值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比 豆胶 数值模拟 气泡雾化 喷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力缓速器制动力矩的仿真计算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黄俊刚 孙伟 张胜宾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3-36,共4页
为解决现有液力缓速器制动力矩仿真计算方案流场结构过度简化的问题,以VR120液力缓速器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流道计算方法开展了不同转速条件下的制动力矩计算。采用扣除机械摩擦阻力矩的台架试验方法实测了VR120不同转速条件下的制动力矩... 为解决现有液力缓速器制动力矩仿真计算方案流场结构过度简化的问题,以VR120液力缓速器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流道计算方法开展了不同转速条件下的制动力矩计算。采用扣除机械摩擦阻力矩的台架试验方法实测了VR120不同转速条件下的制动力矩并与全流道式仿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对误差在9.7%以内,证明了全流道制动力矩仿真计算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力缓速器 制动力矩 仿真计算 台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力缓速器全流道式制动流场数值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黄俊刚 李长友 文光安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8-82,共5页
现有关于液力缓速器制动流场数值计算方法的研究均忽略了换热芯子的流阻压降作用,导致计算边界条件设置不准确的问题。为此,基于三维扫描还原的模型重建技术,考虑换热芯子的流阻压降作用,采取全流道式选取方案,选用RNG双方程模型与基于... 现有关于液力缓速器制动流场数值计算方法的研究均忽略了换热芯子的流阻压降作用,导致计算边界条件设置不准确的问题。为此,基于三维扫描还原的模型重建技术,考虑换热芯子的流阻压降作用,采取全流道式选取方案,选用RNG双方程模型与基于压力的PISO求解算法,运用CFD技术对VOITH公司VR120液力缓速器制动流场进行全流道式数值计算,获得制动力矩与转速特性曲线,并使用流场压力云图对换热芯子的流阻压降作用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制动力矩随着转速的升高呈现二次方增长趋势;换热芯子的流阻压降作用显著,是不可忽略的流场边界条件,全流道式数值计算方法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力缓速器 全流道 换热芯子 制动流场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力缓速器长下坡恒速制动理论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胜宾 黄俊刚 施国飞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21-124,共4页
阐述了液力缓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运用相似理论进行制动力矩计算方程的推导;以车辆动力学为基础,以道路坡度为i,液力缓速器安装于重载车辆变速箱输出二轴为工况前提,对液力缓速器长下坡恒速制动方程进行理论推导;将液力缓速器制动力... 阐述了液力缓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运用相似理论进行制动力矩计算方程的推导;以车辆动力学为基础,以道路坡度为i,液力缓速器安装于重载车辆变速箱输出二轴为工况前提,对液力缓速器长下坡恒速制动方程进行理论推导;将液力缓速器制动力矩计算方程与恒速制动方程结合,给出了液力缓速器对车辆的制动减速度综合方程,为液力缓速器恒速制动功能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力缓速器 恒速制动 制动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力缓速器热交换管路能头损失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晓文 李长友 +1 位作者 李真太 韦健全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6-28,共3页
在液力缓速器的研发过程中,热交换系统的匹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由于热交换系统与汽车整车散热系统串联,冷却水在通过液力缓速器热交换管路时产生的压力损失会对整车散热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减小水流的压力损失是液力缓速器设计... 在液力缓速器的研发过程中,热交换系统的匹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由于热交换系统与汽车整车散热系统串联,冷却水在通过液力缓速器热交换管路时产生的压力损失会对整车散热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减小水流的压力损失是液力缓速器设计过程中必需考虑的问题。通过CFD数值计算热交换器的水流过程,确定流道的水流阻力情况,通过量纲一公式,计算出液力缓速器热交换管路的能头损失,为液力缓速器热交换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力缓速器 热交换管路 能头损失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力缓速器扰涡降空损结构设计与计算 被引量:1
8
作者 黄俊刚 孙伟 +1 位作者 张胜宾 文光安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08-112,共5页
为降低液力缓速器空转损耗,以自主开发的THB40液力缓速器样机为基础,在不影响制动效果前提条件下,研究空转损耗流场沿叶片弦面的速度涡特性矢量云图,依据油液与空气产生的冲量不同,设计出一种仅对空转涡流场有效降损的扰涡技术方案;使... 为降低液力缓速器空转损耗,以自主开发的THB40液力缓速器样机为基础,在不影响制动效果前提条件下,研究空转损耗流场沿叶片弦面的速度涡特性矢量云图,依据油液与空气产生的冲量不同,设计出一种仅对空转涡流场有效降损的扰涡技术方案;使用数值计算方法对扰涡技术方案降损效果进行16个速度点的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最小降损率为73.82%,最高降损率为78.27%,平均降损率为75.6%。研究内容为液力缓速器降空损设计提供技术思路与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力缓速器 降空损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圆形状因素对液力缓速器制动效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黄俊刚 张胜宾 张晶晶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7年第4期16-20,共5页
为研究循环圆形状因素对液力缓速器制动效能的影响,以自主研发液力缓速器样机定转子叶轮为研究参照,采用制动扭矩与扭矩容积比双重性能评价指标,使用经过试验验证的全流道式CFD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得出12组不同纵横轴尺寸循环圆形状与制... 为研究循环圆形状因素对液力缓速器制动效能的影响,以自主研发液力缓速器样机定转子叶轮为研究参照,采用制动扭矩与扭矩容积比双重性能评价指标,使用经过试验验证的全流道式CFD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得出12组不同纵横轴尺寸循环圆形状与制动效能双重评价指标的关系数据,并给出部分循环圆形状点上的转速与双重评价指标值关系曲线。对计算结果进行函数拟合分析,得出循环圆形状因素与液力缓速器制动效能的影响关系,为液力缓速器定转子叶轮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圆 液力缓速器 制动效能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