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虚拟现实的调节力训练仪对调节过度型视疲劳的治疗效果分析
1
作者 黄梓庭 钟菁 +5 位作者 李姬静 马静 刘昱 陈玮 罗一鸣 袁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9,共9页
目的分析基于虚拟现实(VR)的调节力训练仪对调节过度型视疲劳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就诊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正常受试者20人20眼和调节过度型视疲劳患者20例20眼。将本研究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 目的分析基于虚拟现实(VR)的调节力训练仪对调节过度型视疲劳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就诊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正常受试者20人20眼和调节过度型视疲劳患者20例20眼。将本研究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评估使用VR眼镜观看视频对人眼主观和客观视功能的影响,正常受试者佩戴VR眼镜观看2D视频30 min,在观看前后进行双眼调节/辐辏功能[调节反应、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值(AC/A)]、泪膜功能(首次泪膜破裂时间)和主观症状(视觉疲劳评分)评估,以及基础视觉健康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的测量。第2阶段观察VR眼镜调节力训练仪对主观和客观视疲劳指标的改善作用。将视疲劳患者分为传统训练组和VR训练组,每组各10眼,分别使用传统翻转拍和VR调节力训练器进行训练。通过与传统翻转拍相比,评估VR眼镜调节力训练仪对调节灵敏度、调节反应、辐辏功能、视疲劳评分、可接受度评分、系统可用性评分、BCVA、眼压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正常受试者使用VR眼镜连续观看2D视频30 min后首次泪膜破裂时间、远用眼位、近用眼位、AC/A、调节反应值、BCVA和眼压与观看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55、1.360、4.479、1.979、-1.249、-3.017、2.211,均P>0.05)。视疲劳评分观看前后均为(1.00±0.00)分。视疲劳人群使用VR调节力训练仪前后双眼调节灵敏度、主视眼调节灵敏度、BCVA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693、4.078、4.942,均P<0.05),其中训练后8周双眼调节灵敏度较训练后1周提高,训练后4周BCVA较训练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R训练组训练后平均泪膜破裂时间、首次泪膜破裂时间较训练前延长,BCVA较训练前提高,视疲劳评分较训练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传统训练组训练后主导眼调节灵敏度较训练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VR眼镜观看2D视频30 min不会导致主观和客观视疲劳症状。基于VR的调节力训练范式在调节过度型视疲劳人群中能够有效提高调节灵敏度,改善主观视疲劳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视疲劳 眼调节 调节力训练 翻转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