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近海表层浮游细菌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建洋 赵月 +4 位作者 谢宁栋 王雅琼 冷科明 陈子熙 汪光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8567-8577,共11页
于2015年3月、5月、8月和10月在深圳市近岸海域(珠江口、深圳湾和大亚湾)采集表层水样,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总浮游细菌、高DNA含量亚群细菌(HNA)、低DNA含量亚群细菌(LNA)的丰度,分析它们的时空分布特点,阐释环境因子对浮游细菌时空分布... 于2015年3月、5月、8月和10月在深圳市近岸海域(珠江口、深圳湾和大亚湾)采集表层水样,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总浮游细菌、高DNA含量亚群细菌(HNA)、低DNA含量亚群细菌(LNA)的丰度,分析它们的时空分布特点,阐释环境因子对浮游细菌时空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珠江口、深圳湾和大亚湾海域表层浮游细菌的平均丰度依次降低,分别为3.82×10~6个/mL、7.67×10~6个/mL和3.38×10~6个/mL。珠江口海域浮游细菌丰度由远岸到近岸递增,深圳湾海域湾内各站位浮游细菌丰度差异较小,大亚湾海域浮游细菌丰度空间差异不显著(P>0.05)。浮游细菌丰度时间差异主要受温度影响,空间差异主要受营养盐和叶绿素a影响。HNA亚群丰度时空差异性比LNA亚群的大,HNA亚群受温度影响显著(P<0.01),而LNA亚群与温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环境对HNA和LNA亚群丰度的影响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两者对某些环境因子有着不同的响应,说明它们在近海表层生态系统中可能扮演着部分重叠但略有不同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 近岸海域 流式细胞技术 浮游细菌 HNA亚群 LNA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湾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才学 周凯 +3 位作者 孙省利 陈春亮 张际标 张瑜斌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686-2692,共7页
2008年2月、5月、8月和11月分别对深圳湾浮游动物进行了周年的季节调查,结果共检出浮游动物38种和浮游幼体13类,其中原生动物2种,腔肠动物4种,介形类1种,桡足类22种,软甲类3种,毛颚类3种,被囊类1种,多毛类2种,浮游幼体(包括仔鱼)13类。... 2008年2月、5月、8月和11月分别对深圳湾浮游动物进行了周年的季节调查,结果共检出浮游动物38种和浮游幼体13类,其中原生动物2种,腔肠动物4种,介形类1种,桡足类22种,软甲类3种,毛颚类3种,被囊类1种,多毛类2种,浮游幼体(包括仔鱼)13类。年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06.7 ind.m-3和764.0 mg.m-3,高峰均位于夏季,低谷分别位于冬、春季。种类数(包括浮游幼虫)秋季最多为43种,夏季次之为30种,冬季最少仅23种。主要优势种为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刺尾纺锤水蚤Acartia spinicauda、短角长腹剑水蚤Oithona brevicornis、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卡玛拉水母Malagazzia carolinae、蔓足类幼体和桡足幼体等。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年均值分别为2.568和0.526。回归分析表明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与各环境因子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有季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湾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湾海域营养盐的时空分布及潜在性富营养化程度评价 被引量:37
3
作者 张静 张瑜斌 +2 位作者 周凯 张际标 孙省利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3-261,共9页
根据深圳湾海域2008年2、5、8、11月4个航次的海水中营养盐监测数据,分析了深圳湾海域海水中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应用Si:N:P比及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对整个海域水质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深圳湾海域氮磷营养盐污染严重... 根据深圳湾海域2008年2、5、8、11月4个航次的海水中营养盐监测数据,分析了深圳湾海域海水中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应用Si:N:P比及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对整个海域水质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深圳湾海域氮磷营养盐污染严重,劣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且受珠江口水系夏季带来的高氮低磷低硅的海水的影响,整个深圳湾海水中氮磷硅营养盐的时空分布不尽相同:夏季DIN的分布由湾口向湾内逐渐降低;冬、春、秋3季DIN的分布和4个季节PO43--P、SiO32--Si的分布都是由湾内向湾口逐渐降低;受陆源输入的影响,秋季DIN和PO43--P表现出由西岸向东岸逐渐降低的趋势;受海底沉积物交换的影响,夏季SiO32--Si表现出由西岸向东岸逐渐升高的分布趋势。冬季整个海域都处于氮限制状态,基本无赤潮发生风险;春季整个海域基本处于富营养状态,是赤潮的高发期;夏季整个海域从湾内到湾口由氮限制逐渐过渡到磷限制状态,处于赤潮发生的危险期;秋季整个海域处于轻微的磷限制状态,也是深圳湾赤潮的高发期,但危险性较春季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湾 营养盐 时空变化 Si∶N∶P比 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湾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才学 周凯 +4 位作者 孙省利 肖燕冰 陈春亮 张际标 张瑜斌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45-2451,共7页
2008年2月至11月对深圳湾的浮游植物和理化环境因子进行了4个季度月的调查,结果共检出浮游植物150种(包括变种和变型):春季66种、夏季72种、秋季54种、冬季50种,其中硅藻门36属108种,甲藻门14属36种,绿藻门3属3种,蓝藻门2属3种。优... 2008年2月至11月对深圳湾的浮游植物和理化环境因子进行了4个季度月的调查,结果共检出浮游植物150种(包括变种和变型):春季66种、夏季72种、秋季54种、冬季50种,其中硅藻门36属108种,甲藻门14属36种,绿藻门3属3种,蓝藻门2属3种。优势种共有湖沼圆筛藻Coscinodiscus lacustri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夜光藻Noctiluca scientillans 3种:春季1种、夏季1种、秋季1种、冬季2种,优势种群由春夏季的湖沼圆筛藻演替至秋季的中肋骨条藻、冬季的中肋骨条藻和夜光藻,没有全年广布优势种;4季均出现的种类共有9种,其中硅藻8种,甲藻1种,各季节间共有种类数在13~31种,Jaccard种类相似性指数范围在0.12~0.35,季节更替明显。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06~1.724和0.001~0.306,群落结构较脆弱。细胞密度在1.25×107~217.90×107 cells.m-3,夏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属季节单峰型变化,与一般亚热带春、秋季出现密度高峰不一致,这与深圳湾陆源营养物质的扰动有关,其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均劣于国家海水水质标准的四类水,因此,该海域水质营养类型属于亚热带富营养型。细胞密度与硅酸盐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46(p〈0.01,n=36,双尾),与水温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71(p〈0.05,n=36,双尾),与其他因子的相关性不明显。从优势种的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分析,深圳湾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已趋于单一化,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极为脆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湾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潮多发区深圳湾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3
5
作者 张瑜斌 章洁香 +2 位作者 张才学 周凯 孙省利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38-1643,共6页
于2008年2月至2008年11月分四个季度调查了赤潮多发区深圳湾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叶绿素a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深圳湾叶绿素a质量浓度范围为3.07~309.94mg·m-3,年平均值为42.29mg·m-3。四季叶绿素a平... 于2008年2月至2008年11月分四个季度调查了赤潮多发区深圳湾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叶绿素a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深圳湾叶绿素a质量浓度范围为3.07~309.94mg·m-3,年平均值为42.29mg·m-3。四季叶绿素a平均质量浓度由高到低排列分别为:春季(108.33mg·m-3)>夏季(35.2mg·m-3)>秋季(16.68mg·m-3)>冬季(8.96mg·m-3)。叶绿素a的质量浓度在冬季和春季呈现由湾内向湾外递减的分布特征,而夏季和秋季呈现由西岸向东岸递减的分布特征,整体则呈现由湾内向湾外递减的分布特征。相关分析显示深圳湾叶绿素a与水温、COD、TOC、PO43--P和浮游植物密度因子显著正相关,与DIN因子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叶绿素a与水温、DIN、PO43--P、COD、TOC和浮游植物密度之间有着比其它因子更为密切的关系。以叶绿素a作为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发现深圳湾海域富营养化严重,存在随时爆发赤潮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 深圳湾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湾福田红树林群落演替 被引量:25
6
作者 卢群 曾小康 +4 位作者 石俊慧 陈里娥 周凯 雷安平 昝启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4662-4671,共10页
对深圳湾福田凤塘河红树林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多样性变化及演替趋势的研究结果表明:(1)演替各阶段群落均由秋茄(Kandelia candel)、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 mari... 对深圳湾福田凤塘河红树林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多样性变化及演替趋势的研究结果表明:(1)演替各阶段群落均由秋茄(Kandelia candel)、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及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5个种类组成。(2)演替早期(4 a)群落高度增长较快,之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至17 a时趋于稳定,之后增长速度缓慢。(3)4 a和17 a的群落立木级均分布在Ⅱ级—Ⅳ级,56 a和73 a的群落立木均达到最高级Ⅴ级,该两群落立木在Ⅱ级—Ⅴ级均有分布。(4)随着演替的进展,除了73 a群落盖度较56 a群落稍有下降外,其它演替群落盖度逐渐增加;群落胸高断面积表现出与盖度一致的变化趋势;群落个体密度则逐渐下降;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不断提高,群落优势度则逐渐下降;群落相似性系数的变化表明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5)群落变化及演替为:秋茄+桐花树群落→秋茄群落→白骨壤+秋茄群落→白骨壤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群落 演替 群落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坝光红树林沉积物和植物多环芳烃的分布 被引量:7
7
作者 曾小康 李凤兰 +4 位作者 周凯 杨骏达 郝文龙 昝启杰 雷安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368-373,共6页
调查了深圳市坝光红树林表层沉积物、红树植物地下根及叶片中16种美国环保局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组成和含量,分析了沉积物及植物体中PAHs的来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总含量均值为996.0 ng/g干重(范围312.8~2 829.7 ng/g),通... 调查了深圳市坝光红树林表层沉积物、红树植物地下根及叶片中16种美国环保局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组成和含量,分析了沉积物及植物体中PAHs的来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总含量均值为996.0 ng/g干重(范围312.8~2 829.7 ng/g),通过反映PAHs来源的参数(菲/蒽、荧蒽/芘)的分析,推断坝光红树林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来源为矿物燃料的热解。红树植物地下根PAHs的总含量均值为679.6 ng/g干重(范围439.6~957.5 ng/g),而红树植物叶片PAHs总含量均值为2 112.0 ng/g干重(范围1567.5~2847.4 ng/g)。PAHs总含量在不同样品材料中含量梯度是:叶】沉积物】根,说明红树植物叶片更容易积累PAHs。各材料样品中离村庄最近的B点其PAHs总含量均高于离村庄较远的A、C两点,说明村庄的生活垃圾排放或相关的矿物燃料的热解是该地PAHs污染的主要来源。沉积物及植物体中PAHs的组成及优势PAHs类似,但沉积物中高环PAHs的比例较植物体高(沉积物、地下根及叶片中高环PAHs的比例分别为49.2%,29.2%和37.1%),说明低环PAHs较易被植物吸收,而更多高环PAHs残留和积累在沉积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红树林 深圳坝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湾福田红树林砍伐后萌生更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卢群 石俊慧 +3 位作者 曾小康 周凯 雷安平 昝启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7-112,共6页
采用固定样地定位调查的方法,研究深圳湾福田3种红树植物桐花树A 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candel、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伐后萌枝更新对伐迹地早期群落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伐后4年时,3种红树植物平均萌生枝数由多到少... 采用固定样地定位调查的方法,研究深圳湾福田3种红树植物桐花树A 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candel、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伐后萌枝更新对伐迹地早期群落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伐后4年时,3种红树植物平均萌生枝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桐花树(12.4)>白骨壤(5.4)>秋茄(4.4);桐花树的萌生率最大(72.73%),其次为秋茄(67.42%),白骨壤最小(20.77%)。滩涂潮位可能影响红树植物的萌生率,不同潮位滩涂上的红树植物萌生率为:内滩>中滩>外滩。红树植物萌生植株较人工种植植株的存活率高,且生长速度较快,表明萌枝更新对砍伐后早期红树林群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此外,红树植物种类自身的生理生态差异可能是影响萌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砍伐 萌枝 更新 深圳湾福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鹏湾中叶绿素-a的多年调查结果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灰关联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周毅频 李绪录 +1 位作者 夏华永 周凯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86-1891,共6页
依据1998—2009年145个航次的调查资料,简要描述和分析大鹏湾海水中叶绿素-a含量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并对其与各环境因子之间的灰关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鹏湾海水中的叶绿素-a含量夏、秋季较高,而冬、春季较低,且表层高于底层,平均... 依据1998—2009年145个航次的调查资料,简要描述和分析大鹏湾海水中叶绿素-a含量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并对其与各环境因子之间的灰关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鹏湾海水中的叶绿素-a含量夏、秋季较高,而冬、春季较低,且表层高于底层,平均为4.6μg.L-1;由于受到香港和深圳陆源排放的影响,终年吐露港和沙头附近海域的叶绿素-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区域。11a(1999—2009)调查期间,香港海区叶绿素-a含量各航次均值的年际变化略呈下降趋势,表明大鹏湾海水的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灰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各因子对叶绿素-a含量影响大小的排序为:亚硝酸盐≥硝酸盐≥5 d生化需氧量≥磷酸盐≥酸碱度≥氨≥可溶性总氮≥盐度≥可溶性总磷≥溶解氧≥可溶性硅≥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鹏湾 海水 叶绿素-A 灰关联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海域近20年赤潮发生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33
10
作者 冷科明 江天久 《生态科学》 CSCD 2004年第2期166-170,174,共6页
本文根据深圳海域1981~2002年发生的93起赤潮记录,综合分析了赤潮发生的特征,可归纳为5点:①深圳海域的赤潮多发区位于大鹏湾、大亚湾和深圳湾,其中大鹏湾的盐田水域、大亚湾西部的东山和坝光水域、深圳湾的后海与东角头水域为赤潮多... 本文根据深圳海域1981~2002年发生的93起赤潮记录,综合分析了赤潮发生的特征,可归纳为5点:①深圳海域的赤潮多发区位于大鹏湾、大亚湾和深圳湾,其中大鹏湾的盐田水域、大亚湾西部的东山和坝光水域、深圳湾的后海与东角头水域为赤潮多发地段;②赤潮发生的频率增高,赤潮持续时间延长;③全年中有两个赤潮多发季节,主要集中在3~5月,其次为9~11月;④赤潮引发种类丰富,约有39种,其中甲藻最多,其次为硅藻,具有一定的区域分布特征;⑤赤潮引发种类具有明显的演替规律,不断有新的种类引发赤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海域 赤潮 区域特征 季节特征 演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海上溢油应急体系,保护海域环境安全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仕明 《海洋与渔业》 2008年第4期11-12,共2页
建立海上溢油应急体系是提高海域防污能力、确保海洋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根据目前我国海上溢油现状及社会对油污应急反应体系建设的要求,从溢油的监视、溢油漂移模拟、溢油处置技术研究等方面探讨如何建设海上船舶溢油... 建立海上溢油应急体系是提高海域防污能力、确保海洋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根据目前我国海上溢油现状及社会对油污应急反应体系建设的要求,从溢油的监视、溢油漂移模拟、溢油处置技术研究等方面探讨如何建设海上船舶溢油污染应急体系,确保海域环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溢油 应急体系 海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污染与防治》网络版论文摘要
12
作者 池缔萍 郭翔宇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论文摘要 网络版 水质富营养化 营养盐结构 NH4^+-N 深圳海域 水质参数 N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南沿海3港口有机锡污染的调查 被引量:18
13
作者 黄长江 董巧香 +2 位作者 雷瓒 王壮雄 周凯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63,共7页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表面发射火焰光度检测法于2001年11月至2002年8月对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汕头和惠阳3个大型港口21个站位的水样、底泥和生物样的有机锡污染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样品的一丁基锡(MBT)含量最高,三丁...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表面发射火焰光度检测法于2001年11月至2002年8月对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汕头和惠阳3个大型港口21个站位的水样、底泥和生物样的有机锡污染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样品的一丁基锡(MBT)含量最高,三丁基锡(TBT)次之,二丁基锡(DBT)大多低于检测限.水样的TBT含量实测值从低于检测限至9 8ng/dm3,泥样的为0 3 ~174 7ng/g(干重),生物样的为2 1~23 0ng/g(湿重).水样TBT含量均值以惠阳港的为最高,泥样和生物样的均以厦门港的最高.影响有机锡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港口船舶吞吐量、水文状况、季节和与大型码头的距离.关联的海产腹足类性畸变调查结果发现,我国沿海有机锡污染比较普遍和严重,已对生态系统产生实质性的负面生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结果 锡含量 东南沿海 污染现状 检测限 有机锡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水样 底泥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afion-结晶紫传感膜的光纤湿度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金兴良 李伟 +2 位作者 孙大海 庄峙厦 王小如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328-1331,共4页
通过研究基于荧光和可见光吸收的两种湿度传感方法, 从数种湿度分子探针中优选出结晶紫为分子识别器, 包埋于Nafion溶胶中, 制备成基于可见光吸收原理的光纤化学湿度传感膜. 该传感膜与电荷耦合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等构成的光纤湿度传感器,... 通过研究基于荧光和可见光吸收的两种湿度传感方法, 从数种湿度分子探针中优选出结晶紫为分子识别器, 包埋于Nafion溶胶中, 制备成基于可见光吸收原理的光纤化学湿度传感膜. 该传感膜与电荷耦合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等构成的光纤湿度传感器, 于640 nm波长处对30%~100%范围内的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 RH)具有较快的响应时间(<2 min)、较高的灵敏度(≤5%RH)、选择性和良好的可逆性(RSD≤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ion-结晶紫 湿度 光纤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增养殖区柘林湾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17
15
作者 黄长江 董巧香 +2 位作者 吴常文 王壮雄 周凯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7-134,共8页
柘林湾是粤东一个大规模海水增养殖区和赤潮重灾区.2001年7月至2002年7月对柘林湾及其周边水域(共设19个站位)进行的叶绿素a含量周年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海区叶绿素a站位实测值年变化为0 01~3 26 mg/m3,均值为0 56 mg/m3.平面分布的基本... 柘林湾是粤东一个大规模海水增养殖区和赤潮重灾区.2001年7月至2002年7月对柘林湾及其周边水域(共设19个站位)进行的叶绿素a含量周年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海区叶绿素a站位实测值年变化为0 01~3 26 mg/m3,均值为0 56 mg/m3.平面分布的基本格局表现为湾顶黄冈河内与湾口外侧海域的叶绿素a含量明显高于湾内的,湾内外侧和东部水域的叶绿素a含量明显高于湾内内侧和湾西部的.结合同步调查的水化数据得知,柘林湾是一个高营养盐、低叶绿素的海湾,其原因可能与高密度、大规模海水增养殖业引起的水流不畅、水下光照减弱和养殖贝类的摄食等有关.柘林湾叶绿素a含量的季节变化显著,最高值出现在2001年夏季8月,最低值出现在冬季1 月和2002年7月,其中2002年7月的叶绿素a含量仅为2001年7月的1/10左右.这种巨大的年际间变化显然与2001~2002年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粤东地区于2002年春夏期间气候异常、干旱少雨、径流剧减和调查海区浊度大幅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柘林湾 叶绿素A 周年调查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Nafion-结晶紫光纤湿度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金兴良 荆淼 +5 位作者 赵英 王壮雄 周凯 李伟 庄峙厦 王小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44-845,共2页
The optical fiber relative humidity sensor based on Nafion-crystal violet film was developed. The effect of samples temperature in the range from 299.15 K to 324.15 K on the sensing performance of the sensor was inv... The optical fiber relative humidity sensor based on Nafion-crystal violet film was developed. The effect of samples temperature in the range from 299.15 K to 324.15 K on the sensing performance of the sensor was investigated. The mathematical function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the sensitivity of the sensor wa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reactive theory of sensor to the relative humidity, which was validated with the experiment. With the research, the application range of the sensor was extended, which made the sensor keep a good veracity when it was used in sit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影响 Nafion-结晶紫 光纤湿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沿岸上升流对珠江河口水域中铜的形态分布与生物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龙爱民 赵迪 +2 位作者 冷科明 刘胜 陈绍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35,43,共5页
对珠江河口及近海水域样品中金属铜的总铜(CuT)、溶解态铜(CuD)以及游离态铜(Cuf)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铜的质量浓度有自河口向外海递增的趋势,并非完全体现陆源性规律。说明研究水域中金属铜不仅可能具有其他来源,同时在很大程... 对珠江河口及近海水域样品中金属铜的总铜(CuT)、溶解态铜(CuD)以及游离态铜(Cuf)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铜的质量浓度有自河口向外海递增的趋势,并非完全体现陆源性规律。说明研究水域中金属铜不仅可能具有其他来源,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沿岸上升流的影响。但是游离态铜的分布却表现出相反的规律,无论是游离态铜的含量还是游离态铜在总铜中所占的份额都自河口向外海随盐度的增加而降低。研究还测定了不同盐度水样的杜氏藻培养后对铜的吸收量,即通过金属铜对藻类的生物有效性验证了铜形态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湿地动态的背景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舸 俞云 +2 位作者 王可 蒋国翔 周文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6-461,共6页
以肇庆市1991、2001和2009年3期Landsat TM和ETM+影像为基本数据源,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并结合景观格局和邻域分析等方法对1991~2009年肇庆湿地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91~2001年间肇庆地区湿地面积大幅增长,而2001~2009... 以肇庆市1991、2001和2009年3期Landsat TM和ETM+影像为基本数据源,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并结合景观格局和邻域分析等方法对1991~2009年肇庆湿地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91~2001年间肇庆地区湿地面积大幅增长,而2001~2009年间则少量减少,湿地的面积变化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显著正相关。(2)研究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明显,破碎化程度和空间异质性程度均减小,湿地斑块在空间上趋向于集中和连片分布。(3)湿地占地率的相对变幅在不同占地率区间表现出较大差异,在低占地率区间主要表现为相对变幅的增长,在高占地率区间主要变现为相对变幅的减少,而在其他区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变化幅度。(4)湿地占地率的绝对增长幅度和减少幅度分别在占地率10%和95%时达到阈值,而在其他区间则显现出与湿地占地率紧密相关的非线性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湿地景观动态存在明显的背景效应,其面积变化的速度、程度与湿地占地率密切相关,不同湿地占地率区间的湿地应予以有区别的管理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变化 背景效应 景观格局 邻域分析 珠江三角洲 肇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01年粤东柘林湾营养盐分布 被引量:29
19
作者 周凯 黄长江 +2 位作者 姜胜 杜虹 董巧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116-2124,共9页
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5月对粤东大规模增养殖区柘林湾及湾外附近海域进行了大量营养盐、浮游生物和一般理化因子的周年调查。结果表明 ,调查海域溶解性无机氮、磷、硅含量都明显偏高 ,年平均值分别达到 2 2 .64、1 .95和5 9.7μmo... 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5月对粤东大规模增养殖区柘林湾及湾外附近海域进行了大量营养盐、浮游生物和一般理化因子的周年调查。结果表明 ,调查海域溶解性无机氮、磷、硅含量都明显偏高 ,年平均值分别达到 2 2 .64、1 .95和5 9.7μmol/ L。其中 ,氮、磷含量均超过国家三类海水的水质标准。由于湾顶黄冈河和湾周边排污排废的影响 ,营养盐的分布基本表现为由湾内向湾外 ,近岸向离岸递减的格局。大规模增养殖业造成的 2次污染对该湾营养盐的时空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柘林湾氮、磷、硅含量虽全面偏高 ,但如以 Justic和 Dortch等的标准来衡量 ,该湾浮游植物生长受控于单一营养盐限制因子的出现率为氮 41 .75 % ,磷 2 2 .9% ,硅 2 .3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1年 粤东 柘林湾 营养盐分布 广东 海湾 增养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鹏湾海水中各形态无机氮的分布变化 被引量:10
20
作者 周凯 李绪录 夏华永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5-111,共7页
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环境保护署于1999—2007年106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并结合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于1998—2007年10个航次的调查资料,简要描述和分析大鹏湾中海水各形态无机氮含量平均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受到香港和深圳的陆源排放的... 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环境保护署于1999—2007年106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并结合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于1998—2007年10个航次的调查资料,简要描述和分析大鹏湾中海水各形态无机氮含量平均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受到香港和深圳的陆源排放的影响,氨氮含量在吐露港西部和沙头角海区明显偏高。大鹏湾香港海区全层海水中可溶性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各组分的平均百分含量高低顺序为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而氨氮、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多年平均含量分别为0.041、0.019和0.007mg.L-1。在夏季,外海高盐水入侵导致底层水中的硝酸盐含量明显高于表层水中的硝酸盐含量。调查期间氨氮含量航次均值的年际变化呈较明显下降趋势,而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航次均值的年际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鹏湾 海水 各形态无机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