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短链PFASs类新污染物的环境特性、全球水平、来源及风险
1
作者 赵曦 韦斯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64-1078,共15页
超短链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USC-PFASs)是链长为1-3个全氟碳原子的PFASs,相比长链和短链PFASs具有更高的持久性和迁移性,可通过在环境中不断积累进而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全面分析USC-PFASs的环境特性、全球水平、来源... 超短链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USC-PFASs)是链长为1-3个全氟碳原子的PFASs,相比长链和短链PFASs具有更高的持久性和迁移性,可通过在环境中不断积累进而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全面分析USC-PFASs的环境特性、全球水平、来源及风险,对这类新污染物的防治和风险管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文献的统计分析,识别出7种重点关注的USC-PFASs。这些USC-PFASs易挥发、易溶或微溶于水并具高持久性和高迁移性。目前,全球水体中检出7种USC-PFASs,土壤和底泥中检出6种USC-PFASs,生物体中检出5种USC-PFASs,大气中检出4种USC-PFASs。三氟乙酸(TFA)、全氟丙酸(PFPr A)和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NTf2)普遍存在于水体、土壤、底泥、大气和生物体中,三氟甲烷磺酸(TFMS)存在于水体、土壤、底泥、大气中,全氟乙烷磺酸(PFEt S)和全氟丙烷磺酸(PFPr S)主要存在于水体和生物体中,而六氟异丙醇(HFIP)仅在地表水、土壤和大气中被检出。USC-PFASs存在至少11种潜在来源,包括含氟灭火剂使用点、氟化工厂、电子工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设施、电子废物拆解场和废锂离子电池处理厂等7种点源,以及大气氢氟碳化合物(HFCs)和含氢氯氟烃(HCFCs)降解、环境中含氟药品和农药转化、聚合物PFASs释放、前体PFASs转化等4种面源。近年来,NTf2频繁出现在各类环境介质中,可能与废锂离子电池回收和处理有关。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在饮水摄入PFPr A、NTf2和呼吸吸入PFPr A的非致癌风险值最大值分别为1.7×10^(-4)、3.7×10^(-4)和4.2×10^(-3),低于全氟辛酸(PFOA)但是高于全氟丁酸(PFBA)。建议对USC-PFASs按高持久性污染物管控方法进行管理,加强毒理学和环境行为研究,引导企业避免无效替代,并鼓励企业采用有效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链PFASs 新污染物 环境特性 环境水平 环境来源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发性氯代烃类新污染物的环境特性、水平、行为与风险
2
作者 赵曦 蔡晓伟 +1 位作者 黄舒琳 韦斯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89,共20页
根据国内外污染物管控清单和国内环境质量标准等文件,共筛选出24种挥发性氯代烃(VCHs)。这些VCHs的理化性质相近,饱和蒸气压均大于20 Pa(20℃)且微溶于水,主要用于溶剂、清洗剂、冷冻机和化工原料等。这24种VCHs中,有19种具有PMT或者vPv... 根据国内外污染物管控清单和国内环境质量标准等文件,共筛选出24种挥发性氯代烃(VCHs)。这些VCHs的理化性质相近,饱和蒸气压均大于20 Pa(20℃)且微溶于水,主要用于溶剂、清洗剂、冷冻机和化工原料等。这24种VCHs中,有19种具有PMT或者vPvM特性,有22种具有高淋溶迁移性,有11种、12种和17种被列入国内的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有13种属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中的判定指标。环境水平分析显示,大气环境中以二氯甲烷和氯甲烷等低氯代烃为主,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是地表水中VCHs特征污染物,土壤和地下水的检测结果来看,值得关注的VCHs包括三氯甲烷、二氯甲烷、四氯乙烯、1,2-二氯乙烷、三氯乙烯、1,2-二氯丙烷和1,1,2-三氯乙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在呼吸吸入暴露途径,大气环境中非致癌风险值最高的VCHs为1,2-二氯乙烷、1,2-二氯丙烷和三氯甲烷,最大值分别为0.209、0.102和0.040;致癌风险值最高的VCHs为三氯甲烷、1,2-二氯丙烷和四氯化碳,最大值分别为2.76×10^(-5)、1.50×10^(-5)和3.72×10^(-5)。在饮水摄入暴露途径,地表水源中非致癌风险值最高的VCHs为三氯乙烯、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最大值分别为0.555、0.152和0.077;致癌风险值最高的VCHs为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最大值分别为2.16×10^(-5)、1.27×10^(-5)和7.12×10^(-7)。对VCHs的风险管控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氯代烃 新污染物 环境特性 环境水平 环境行为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新污染物识别清单、风险特征和管控建议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曦 蔡晓伟 +1 位作者 周梦杰 韦斯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9-348,共10页
对比国内外相关管控清单,识别出汽车潜在的20大类共55种新污染物。按汽车材料分析,塑料材质零部件可能含有的新污染物种类最多,其次为橡胶、涂料和纺织品;涉及材料种类最多的新污染物为邻苯二甲酸酯(PAEs),其次为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 对比国内外相关管控清单,识别出汽车潜在的20大类共55种新污染物。按汽车材料分析,塑料材质零部件可能含有的新污染物种类最多,其次为橡胶、涂料和纺织品;涉及材料种类最多的新污染物为邻苯二甲酸酯(PAEs),其次为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氯化石蜡(CPs)、壬基酚(NPs)和多环芳烃(PAHs)。风险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汽车内空气环境PAEs类的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己基)酯(DEHP)的致癌风险值和PFASs类的全氟辛酸(PFOA)的非致癌风险值最高,DEHP的致癌风险最大值为9.45×10^(−7),略低于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规定的基本值1×10^(−6),PFOA的非致癌风险最大值为0.11,低于US EPA规定的基本值1。通过对国内外汽车有害物质管控的法规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国内相关法规存在的不足。建议开展替代技术研究、制定无意痕量新污染物标准体系、制定汽车行业新污染物管控指南和建立汽车新污染物检测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新污染物 清单 风险特征 管理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以广东省信宜铁矿采矿区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敏俊 《绿色科技》 2018年第8期147-148,共2页
指出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矿山开发风险评估中的重要环节。以广东省信宜铁矿为对象,运用3S技术对遥感影像进行分析,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出发,评价了该区域的景观生态现状及植被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林地为研究区的景观基质,对矿区整体... 指出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矿山开发风险评估中的重要环节。以广东省信宜铁矿为对象,运用3S技术对遥感影像进行分析,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出发,评价了该区域的景观生态现状及植被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林地为研究区的景观基质,对矿区整体景观环境起主导的影响作用;矿区内土地利用的变化是造成其植被变化的主要成因。提出了矿区开发应与防治并重,充分发挥当地景观优势,尽量保留现有植被,实行幼林抚育与草地管理,采用因地制宜的水土保持方式,提升矿区景观稳定性,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开发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3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焚烧无意产生的新污染物排放清单、风险特征和协同控制研究
5
作者 赵曦 徐晶 韦斯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67-1574,共8页
生活垃圾焚烧是无意产生的新污染物(EPs)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对文献报道的国内外62座生活垃圾焚烧厂烟气中检出EPs的浓度水平、整体排放量、国际毒性当量(I-TEQ)、环境积累水平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垃圾焚烧无意产生的EPs主要包括多环... 生活垃圾焚烧是无意产生的新污染物(EPs)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对文献报道的国内外62座生活垃圾焚烧厂烟气中检出EPs的浓度水平、整体排放量、国际毒性当量(I-TEQ)、环境积累水平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垃圾焚烧无意产生的EPs主要包括多环芳烃(PAHs)、氯苯(CBzs)、氯酚(CPhs)、多氯联苯(PCBs)、多氯萘(PCNs)、二噁英类(PCDD/Fs)、多溴联苯醚(PBDEs)、六氯丁二烯(HCBD)和六溴环十二烷(HBCDs)等,尚未有报道在烟气中检出全氟和多氟烷基类物质(PFASs)。中国垃圾焚烧无意产生的EPs年排放总量约3.6 t。其中,垃圾焚烧排放的PCNs在无意产生PCNs排放总量中的占比最大,达到了38.8%;其次为PCDD/Fs,占比为14.5%;PCBs的占比则为8.4%。烟气中PCDD/Fs、共平面多氯联苯(Co-PCBs)、类二噁英多氯萘(Dl-PCNs)和六氯苯(HxCBz)对EPs总I-TEQ的贡献率分别为93.55%、6.10%、0.22%、0.12%,各EPs在周边表层土壤呈现出低强度输入和缓慢积累的特点。高氯代EPs浓度与PCDD/Fs浓度间有较好相关性,现行主流垃圾焚烧烟气治理措施对Co-PCBs、Dl-PCNs和HxCBz等高氯代EPs同样有效,建议通过投加抑制剂和催化剂等进一步提高各类EPs的协同治理效率,并探索对多种EPs总I-TEQ进行管控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 无意产生新污染物 排放清单 风险特征 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洲河流域新污染物筛查与风险研究
6
作者 于岑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4期177-182,共6页
珠三角水系的茅洲河是一个重要的水源地,但近年来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污染威胁。研究旨在通过系统的污染物筛查和风险评估,全面了解茅洲河中的新污染物情况,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首先采集了50个采样点的水样,其中包括23个主要的饮用水源... 珠三角水系的茅洲河是一个重要的水源地,但近年来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污染威胁。研究旨在通过系统的污染物筛查和风险评估,全面了解茅洲河中的新污染物情况,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首先采集了50个采样点的水样,其中包括23个主要的饮用水源位置。通过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对样品进行了分析。通过对15000多个特征进行排序,发现了620种不同的化合物,涵盖了药品、农药、兽药、个人护理产品和工业材料等多个类别。药品类污染物中,地西泮、尼古丁和磺胺甲唑等被广泛检测到。农药方面,阿托霉素、异丙硫氧隆和三环唑等占据主要比例。此外,兽药和个人护理产品的残留也引起了关注。通过基于浓度和毒性的分析,确定了12种化合物的风险系数(RQ)超过1,其中包括苯磺隆甲醚、吡虫啉和噻虫胺等农药,以及咖啡因等药品。这些化合物对水生生物可能存在潜在风险,尤其是苯磺隆甲醚等在多个采样点都被检测到,其浓度超过了最低预测无效浓度(PNEC)。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以下建议:建议建立定期监测网络,跟踪茅洲河中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及时发现和应对新污染物的出现。针对检测到的高风险化合物,应加强监管措施,控制其排放和使用,以减少对水生生物的潜在风险。建议采取更加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提高对药品、农药等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减少其进入水体的可能性。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水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倡导环保意识,共同保护茅洲河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水系 污染物筛查 风险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四座固体废物综合处理产业园周边土壤重金属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赵曦 陆克定 +3 位作者 熊波文 黄艺 吴姗姗 徐晶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82-1292,共11页
采集了华南四座固体废物综合处理产业园周边表层土壤样品,并分析各样品中Cd、Pb、Hg、As、Cr、Cu、Ni、Zn和Co等9种重金属以及氟化物的含量,研究了重金属和氟化物的含量水平、空间分布及来源构成.结果表明,研究范围内表层土壤重金属和... 采集了华南四座固体废物综合处理产业园周边表层土壤样品,并分析各样品中Cd、Pb、Hg、As、Cr、Cu、Ni、Zn和Co等9种重金属以及氟化物的含量,研究了重金属和氟化物的含量水平、空间分布及来源构成.结果表明,研究范围内表层土壤重金属和氟化物含量均值范围分别为Cd(0.165~1.161mg/kg)、Pb(37.8~60.7mg/kg)、Hg(0.041~0.103mg/kg)、As(3.6~26.2mg/kg)、Cr(26.4~67.7mg/kg)、Cu(19.1~54.6mg/kg)、Ni(10.4~26.8mg/kg)、Zn(70.8~109.1mg/kg)、Co(5.51~18.69mg/kg)、F(349.1~618.1mg/kg).除四座园区周边表层土壤的Cd含量超出背景值1.9~19.7倍以及RFH周边表层土壤的As含量超出背景值1.9倍外,其余指标的含量与背景值相差不大.综合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可以将9种重金属和氟化物分为2个大类.Cr、Ni、Cu、Co、Zn的分布特征极为相似,且相互之间有极显著相关性,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其来源主要为土壤母质;Hg、Cd、Pb、As和F的与土壤母质和多种人类活动污染有关.采用各固体废物焚烧设施累积排放量和污染源周边土壤背景总量对比,构建了各污染源的指纹谱,研究结果显示Hg、Cd、Pb、As和F可以作为固体废物综合处理产业园焚烧烟气污染源的指纹谱备选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氟化物 固体废物综合处理产业园 土壤 空间分布 指纹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固体废物综合处理产业园现状、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8
8
作者 赵曦 吴姗姗 陆克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3-171,共9页
该文对中国已建成的132座固体废物综合处理产业园的地域分布、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种类和容量、工艺路线以及园区整体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结果显示,国内园区发展大致经历了配套型园区、专业... 该文对中国已建成的132座固体废物综合处理产业园的地域分布、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种类和容量、工艺路线以及园区整体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结果显示,国内园区发展大致经历了配套型园区、专业型园区和复合型园区3个阶段;园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和南部城市;园区处理的固体废物种类以再生资源、生活垃圾、有机垃圾、市政污泥和建筑垃圾为主;园区处理总容量占国内产生量比重较大的固体废物种类为医疗废物、再生资源、焚烧灰渣、市政污泥、生活垃圾和有机垃圾;综合利用和焚烧是园区主流工艺,采用填埋工艺的园区较少,高温、等离子和碳化等其他工艺逐渐受到重视;整体能力水平评价结果显示,6座园区功能全面或较全面,其他大部分园区功能过于单一。部分园区存在以下问题:(1)整体规划不足,导致新项目引进及功能分区受限;(2)功能定位不清,在预留容量和协同处置等方面存在不足;(3)工艺路线不合理,减量化预处理和综合利用不足;(4)建设标准偏低,部分污染分散治理导致潜在环境风险;(5)管理机构缺失,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水平不足;(6)信息不透明,"邻避效应"突出。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1)规划先行,优化选址和分区布局;(2)科学确定服务范围和功能定位,设置协同处置能力;(3)优化工艺路线,提高综合利用率,降低填埋量;(4)对标先进水平建设,优化设计配套的污染集中治理设施;(5)采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水平;(6)加强"邻利"共融措施,提高社区公众参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废城市 固体废物综合处理产业园 现状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废物综合处理产业园恶臭源成分特征及指纹谱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曦 丁成钢 +2 位作者 吴姗姗 熊波文 陆克定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97-1003,共7页
通过采集华南某市固体废物综合处理产业园内13座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的恶臭源空气样品,分析32项恶臭指标,研究了恶臭物质浓度水平、嗅觉特征和生态环境风险特征。结果表明,除三甲胺、戊醛和甲基异丁基酮外,其他29项指标均在全部或部分... 通过采集华南某市固体废物综合处理产业园内13座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的恶臭源空气样品,分析32项恶臭指标,研究了恶臭物质浓度水平、嗅觉特征和生态环境风险特征。结果表明,除三甲胺、戊醛和甲基异丁基酮外,其他29项指标均在全部或部分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恶臭源中检出。在29项检出指标中,乙酸、丙酸、乙醇、二氯甲烷、丙酮、氨和甲苯浓度较高。各设施的含硫化合物(甲硫醇、硫化氢、甲硫醚)、酸类(乙酸、丙酸)和α-蒎烯的阈稀释倍数普遍较高,部分设施的氨、丙苯、乙醇、丙醛、丁醛和柠檬烯等浓度超过嗅觉阈值;阈稀释倍数前5的物质分别为乙酸、甲硫醇、丙酸、α-蒎烯和硫化氢,最大值分别为625.00、254.29、112.23、73.10和22.83。各设施恶臭源理论臭气浓度为118.92~931.24,理论臭气浓度最低的为DJ危险废物处理厂,最高的为RFH生活垃圾填埋场。各设施的酸类(乙酸、丙酸)、含硫化合物(甲硫醇、硫化氢)、醇类(乙醇、异丙醇)、氨的浓度与环境目标值(AMEG)稀释倍数普遍较高,部分设施的氯仿和二硫化碳浓度超过AMEG,AMEG稀释倍数前5的物质分别为乙酸、甲硫醇、丙酸、氨和异丙醇,其最大值分别为476.19、14.83、13.18、8.05和4.44。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固体废物综合处理产业园指纹谱,包含了乙酸、丙酸、乙醇、二氯甲烷、丙酮、氨等共性指标和硫化氢、甲硫醇、丙苯、α-蒎烯、氯仿等差异化指标,差异化指标的分歧系数整体大于0.3,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和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物综合处理产业园 恶臭 嗅觉阈值 环境目标值 指纹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