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铁酸盐氧化法降解四溴双酚A及生物毒性控制
被引量:
1
1
作者
韩琦
董文艺
+2 位作者
王宏杰
宋欣
田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1-55,共5页
为考察高铁酸盐氧化法对四溴双酚A的降解规律、毒性控制效能和降解机理,利用烧杯试验研究了氧化剂投加量、溶液p H对四溴双酚A降解的影响,利用发光细菌考察急、慢性生物毒性的变化及控制效果,并提出可能性降解机理.结果表明,高铁酸盐可...
为考察高铁酸盐氧化法对四溴双酚A的降解规律、毒性控制效能和降解机理,利用烧杯试验研究了氧化剂投加量、溶液p H对四溴双酚A降解的影响,利用发光细菌考察急、慢性生物毒性的变化及控制效果,并提出可能性降解机理.结果表明,高铁酸盐可高效地降解四溴双酚A,当两者质量浓度均为0.15 mg/L时,在不同p H条件下(6.0~9.0)四溴双酚A均能被完全降解.更高毒性有机中间产物的积累导致反应初期水样的急、慢性毒性有所增强,但随着反应时间延长高铁酸盐氧化法对急、慢性毒性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最佳反应p H为8.0,此时急、慢性毒性当量分别降低至0.02和10.5 TU.机理分析表明,四溴双酚A的降解途径主要包括加成反应、β位断裂反应、去质子化反应和脱溴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盐
四溴双酚A
生物毒性
降解产物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锰离子催化臭氧氧化气相丁醛
被引量:
2
2
作者
朱荣淑
刘贤博
+2 位作者
何永兵
曹罡
欧阳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6-70,共5页
为研究餐厨油烟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方法,以丁醛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锰离子催化臭氧氧化对丁醛的降解效果,并考察了p H、催化剂浓度、[O3]/[丁醛]浓度比、温度、丁醛的初始浓度等因素对Mn2+催化臭氧氧化丁醛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研究餐厨油烟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方法,以丁醛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锰离子催化臭氧氧化对丁醛的降解效果,并考察了p H、催化剂浓度、[O3]/[丁醛]浓度比、温度、丁醛的初始浓度等因素对Mn2+催化臭氧氧化丁醛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n2+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丁醛的降解率,降解效率随[O3]/[丁醛]浓度比升高和丁醛浓度的降低而增大,随Mn2浓度和温度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分别在浓度为1 mmol/L和温度为30℃时降解效果最好;存在最优p H,即p H=5时降解效果最好;在催化剂浓度为1 mmol/L、p H=5、丁醛初始浓度为50 m L/m3、[O3]/[丁醛]=0.2、温度为室温的条件下,丁醛的降解率可达94.67%,矿化率为9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Mn2+
催化氧化
餐厨油烟挥发性有机物
丁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物质黏结基石墨电极生坯焙烧过程中的膨化行为
3
作者
赵子龙
王宏杰
董文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生物质固体废弃物如木质素、胶原蛋白具有替代煤沥青黏结剂制备碳素制品的潜力,高温热解过程中其膨化行为的控制是影响碳素制品理化性能的关键因素.为此,以松木木质素/胶原蛋白共混体系为黏结剂,采用热压技术制备石墨电极生坯,重点考察...
生物质固体废弃物如木质素、胶原蛋白具有替代煤沥青黏结剂制备碳素制品的潜力,高温热解过程中其膨化行为的控制是影响碳素制品理化性能的关键因素.为此,以松木木质素/胶原蛋白共混体系为黏结剂,采用热压技术制备石墨电极生坯,重点考察焙烧工艺及膨化抑制剂对其焙烧过程中膨化行为的影响,并通过元素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低加热速率(低于500℃范围内0.04℃/min,500~800℃范围内0.07℃/min),并适当提高冷却速率(1.08℃/min)有利于抑制焙烧过程中膨化行为的产生;椰壳炭、褐煤、硼酸、三氧化二铁和氯化铁等膨化抑制剂难以适用于生物质黏结体系的膨化抑制,随着膨化抑制作用的加强,碳化电极的表观密度呈逐渐衰减趋势;在含有三氧化二铁的石墨电极生坯体系中,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C元素不断富集,N、O、S元素质量分数不断减少,Fe元素质量分数则呈波动性变化,松木木质素/胶原蛋白黏结焦逐渐以表面黏附、内部填充或桥接等形式固结,并最终形成"类石墨结构"焦炭,石墨化阶段Fe元素以颗粒状单质铁形式沉积在焦炭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胶原蛋白
石墨电极生坯
膨化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铁酸盐氧化法降解四溴双酚A及生物毒性控制
被引量:
1
1
作者
韩琦
董文艺
王宏杰
宋欣
田宇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
深圳
研究生
院
土木
与环境
工程学
院
深圳市
水资源
利用与
环境
污染
控制
重点
实验室
(
哈尔滨工业大学
深圳
研究生
院
)
出处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1-55,共5页
基金
深圳市知识创新计划基础研究项目(JCYJ20160318093930497)
文摘
为考察高铁酸盐氧化法对四溴双酚A的降解规律、毒性控制效能和降解机理,利用烧杯试验研究了氧化剂投加量、溶液p H对四溴双酚A降解的影响,利用发光细菌考察急、慢性生物毒性的变化及控制效果,并提出可能性降解机理.结果表明,高铁酸盐可高效地降解四溴双酚A,当两者质量浓度均为0.15 mg/L时,在不同p H条件下(6.0~9.0)四溴双酚A均能被完全降解.更高毒性有机中间产物的积累导致反应初期水样的急、慢性毒性有所增强,但随着反应时间延长高铁酸盐氧化法对急、慢性毒性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最佳反应p H为8.0,此时急、慢性毒性当量分别降低至0.02和10.5 TU.机理分析表明,四溴双酚A的降解途径主要包括加成反应、β位断裂反应、去质子化反应和脱溴反应.
关键词
高铁酸盐
四溴双酚A
生物毒性
降解产物
降解机理
Keywords
ferrate(VI)
tetrabromobisphenol A (TBBPA)
toxicity
degradation products
mechanism
分类号
TU991.2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锰离子催化臭氧氧化气相丁醛
被引量:
2
2
作者
朱荣淑
刘贤博
何永兵
曹罡
欧阳峰
机构
深圳市
水资源
利用与
环境
污染
控制
重点
实验室
(
哈尔滨工业大学
深圳
研究生
院
)
出处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6-70,共5页
基金
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CXZZ20130516145955144,JCYJ2013032916201279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0907012)
文摘
为研究餐厨油烟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方法,以丁醛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锰离子催化臭氧氧化对丁醛的降解效果,并考察了p H、催化剂浓度、[O3]/[丁醛]浓度比、温度、丁醛的初始浓度等因素对Mn2+催化臭氧氧化丁醛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n2+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丁醛的降解率,降解效率随[O3]/[丁醛]浓度比升高和丁醛浓度的降低而增大,随Mn2浓度和温度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分别在浓度为1 mmol/L和温度为30℃时降解效果最好;存在最优p H,即p H=5时降解效果最好;在催化剂浓度为1 mmol/L、p H=5、丁醛初始浓度为50 m L/m3、[O3]/[丁醛]=0.2、温度为室温的条件下,丁醛的降解率可达94.67%,矿化率为91.8%.
关键词
臭氧
Mn2+
催化氧化
餐厨油烟挥发性有机物
丁醛
Keywords
ozone
Mn2+
catalytic oxidation
VOCs in cooking oil fume
butyraldehyde
分类号
X5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物质黏结基石墨电极生坯焙烧过程中的膨化行为
3
作者
赵子龙
王宏杰
董文艺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
深圳
研究生
院
土木
与环境
工程学
院
深圳市
水资源
利用与
环境
污染
控制
重点
实验室
(
哈尔滨工业大学
深圳
研究生
院
)
出处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4-108,共5页
文摘
生物质固体废弃物如木质素、胶原蛋白具有替代煤沥青黏结剂制备碳素制品的潜力,高温热解过程中其膨化行为的控制是影响碳素制品理化性能的关键因素.为此,以松木木质素/胶原蛋白共混体系为黏结剂,采用热压技术制备石墨电极生坯,重点考察焙烧工艺及膨化抑制剂对其焙烧过程中膨化行为的影响,并通过元素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低加热速率(低于500℃范围内0.04℃/min,500~800℃范围内0.07℃/min),并适当提高冷却速率(1.08℃/min)有利于抑制焙烧过程中膨化行为的产生;椰壳炭、褐煤、硼酸、三氧化二铁和氯化铁等膨化抑制剂难以适用于生物质黏结体系的膨化抑制,随着膨化抑制作用的加强,碳化电极的表观密度呈逐渐衰减趋势;在含有三氧化二铁的石墨电极生坯体系中,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C元素不断富集,N、O、S元素质量分数不断减少,Fe元素质量分数则呈波动性变化,松木木质素/胶原蛋白黏结焦逐渐以表面黏附、内部填充或桥接等形式固结,并最终形成"类石墨结构"焦炭,石墨化阶段Fe元素以颗粒状单质铁形式沉积在焦炭表面.
关键词
木质素
胶原蛋白
石墨电极生坯
膨化
抑制
Keywords
lignin
collagen
green composite
puffing
inhibition
分类号
X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铁酸盐氧化法降解四溴双酚A及生物毒性控制
韩琦
董文艺
王宏杰
宋欣
田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锰离子催化臭氧氧化气相丁醛
朱荣淑
刘贤博
何永兵
曹罡
欧阳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生物质黏结基石墨电极生坯焙烧过程中的膨化行为
赵子龙
王宏杰
董文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