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轨巨型星座的内部碰撞风险评估与构型设计策略
1
作者 闭佳 石悦彤 刘晓东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25年第2期38-46,共9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低轨(low-Earth orbit,LEO)巨型星座部署期间的内部碰撞风险,并以构建的Walker星座为例,探讨了轨道倾角和相位参数对星座内部碰撞风险的影响.研究采用了未考虑摄动效应的球面几何法和考虑摄动效应的碰撞概率法,计算了星... 本文主要研究了低轨(low-Earth orbit,LEO)巨型星座部署期间的内部碰撞风险,并以构建的Walker星座为例,探讨了轨道倾角和相位参数对星座内部碰撞风险的影响.研究采用了未考虑摄动效应的球面几何法和考虑摄动效应的碰撞概率法,计算了星座的最小距离和碰撞概率这两个风险指标.碰撞风险分析结果表明,考虑摄动后星座的最小距离整体有所减小;同时,最小距离指标和碰撞概率风险指标的最优构型在考虑摄动时表现出一致性.此外,研究发现星座的最小距离随轨道倾角增加呈2°至6°的周期性波动.据此,提出了一种通过微调轨道倾角来降低碰撞风险的优化策略,并设计了一种在计算资源受限时提升分析精度的构型设计策略,即针对倾角和相位参数的“几何法初筛-摄动细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巨型星座 碰撞风险 轨道倾角 构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星不规则卫星区域内的尘埃轨道动力学演化特性
2
作者 叶安琪 蔡梓哲 +1 位作者 陈正涵 刘晓东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9,共10页
木星的不规则卫星在行星际流星体的撞击下,表面会喷发出大量的尘埃粒子。考虑多种摄动力并存的复杂木星系空间环境,采用解析法和数值仿真法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起源于木星系不规则卫星的尘埃粒子在木星不规则卫星区域的轨道动力学演化... 木星的不规则卫星在行星际流星体的撞击下,表面会喷发出大量的尘埃粒子。考虑多种摄动力并存的复杂木星系空间环境,采用解析法和数值仿真法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起源于木星系不规则卫星的尘埃粒子在木星不规则卫星区域的轨道动力学演化特性。通过对描述尘埃长期运动演化的轨道平均模型中有效哈密顿守恒量及相图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源于顺行卫星的尘埃更多分布在远离太阳的一侧,而源于逆行卫星的尘埃则更多分布在朝向太阳的一侧。对尘埃演化的长期数值仿真可以发现,源于顺行卫星的尘埃轨道比逆行卫星的尘埃轨道更为稳定,并且较大的尘埃颗粒的轨道稳定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动力学 深空探测 不规则卫星 木星探测 尘埃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行星Ryugu喷发尘埃粒子与地球的共振与交汇
3
作者 郭文琦 刘晓东 +1 位作者 蔡梓哲 杨堃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0,M0001,M0002,共10页
针对从小行星162173 Ryugu表面喷发并逃逸至行星际空间的尘埃粒子,采用直接数值仿真的方法分析其在1000年内的轨道动力学行为规律、与地球的平均运动共振以及与地球的近距离交汇。分析了非引力摄动(太阳光压、Poynting-Robertson拖曳力... 针对从小行星162173 Ryugu表面喷发并逃逸至行星际空间的尘埃粒子,采用直接数值仿真的方法分析其在1000年内的轨道动力学行为规律、与地球的平均运动共振以及与地球的近距离交汇。分析了非引力摄动(太阳光压、Poynting-Robertson拖曳力和太阳风拖曳力)对尘埃粒子长期轨道演化的影响;在尘埃粒子运动的空间区域内,分析了尘埃粒子与地球发生3:4和4:5共振时其半长轴、偏心率和轨道倾角演化规律,即尘埃粒子的半长轴呈现周期性振荡,偏心率呈现周期性变化且略有增大,轨道倾角呈现出周期性下降的趋势;分析了尘埃粒子与地球的近距离交汇次数,发现其在400~500年的时间段内达到最大值,且在1000年内尘埃粒子不会与地球发生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行星 轨道动力学 尘埃粒子 平均运动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带彗星尘埃特性的科学问题与探测方案
4
作者 李存惠 张小平 +6 位作者 赵呈选 刘晓东 游击林 王鹢 张海燕 李世勋 刘泽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3-620,共8页
研究主带彗星的起源和形成、非活跃期主带彗星的特性以及主带彗星与其它彗星、小行星之间的关系,需形成能够覆盖尘埃颗粒特性的原位探测方法。针对中国即将实施的“天问二号”探测任务,在分析主带彗星尘埃特性与科学问题关系的基础上,... 研究主带彗星的起源和形成、非活跃期主带彗星的特性以及主带彗星与其它彗星、小行星之间的关系,需形成能够覆盖尘埃颗粒特性的原位探测方法。针对中国即将实施的“天问二号”探测任务,在分析主带彗星尘埃特性与科学问题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在不引起彗星空间环境变化的前提条件下,通过非接触测量主带彗星喷发尘埃粒径、速度、动量、形貌、通量的集成复合探测方法,该设计方案已应用到“天问二号”任务的工程设计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带彗星 311P 尘埃特性 原位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伊伯带尘埃动力学研究进展
5
作者 杨堃 贾晓宇 +1 位作者 李飞 刘晓东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404,共11页
回顾了针对柯伊伯带开展的空间探测任务,介绍了柯伊伯带尘埃的2类形成机理和3类破坏机理。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前人在柯伊伯带尘埃动力学建模方面所做的工作,探讨了柯伊伯带尘埃表现出的族群迁移机制,以及柯伊伯带尘埃对于内太阳系行星际... 回顾了针对柯伊伯带开展的空间探测任务,介绍了柯伊伯带尘埃的2类形成机理和3类破坏机理。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前人在柯伊伯带尘埃动力学建模方面所做的工作,探讨了柯伊伯带尘埃表现出的族群迁移机制,以及柯伊伯带尘埃对于内太阳系行星际尘埃的贡献。研究有助于理解太阳系边际与星际空间的尘埃环境,从空间环境安全角度为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的轨道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埃动力学 柯伊伯带 太阳系边际探测 尘埃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速变马赫数风洞喷管设计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澳 丁浩 田立丰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4年第4期16-26,共11页
超声速变马赫数风洞可在单次运行期间实现马赫数连续调节,对于研究超声速机动过程和超燃冲压发动机起动等问题具有独特的优势。超声速变马赫数喷管是风洞运行期间调节马赫数的核心部件,其设计质量直接决定了实验段的流场品质。本文综述... 超声速变马赫数风洞可在单次运行期间实现马赫数连续调节,对于研究超声速机动过程和超燃冲压发动机起动等问题具有独特的优势。超声速变马赫数喷管是风洞运行期间调节马赫数的核心部件,其设计质量直接决定了实验段的流场品质。本文综述了近些年国内外超声速变马赫数风洞喷管设计的研究进展,介绍了4种典型的变马赫数风洞喷管方案(全柔壁、半柔壁、型面旋转、非对称)的构型设计及其数值模拟和实验标定结果,总结了不同变马赫数风洞喷管方案设计中重点考虑的问题,并对变马赫数风洞喷管在具体实验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马赫数风洞喷管 全柔壁 半柔壁 型面旋转 非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神经网络弹道诸元快速解算方法
7
作者 连欢 邓泽晓 +2 位作者 李志国 黄祺威 刘鲁华 《航天控制》 CSCD 2024年第5期38-44,共7页
针对导弹快速发射的任务需求,提出一种神经网络诸元快速解算方法。首先,根据任务需求建立了终端速度、高度、速度倾角和弹道诸元的映射关系,推导了基于LM优化算法的神经网络参数更新方法;然后,基于贝叶斯正则化理论设计了BP神经网络结构... 针对导弹快速发射的任务需求,提出一种神经网络诸元快速解算方法。首先,根据任务需求建立了终端速度、高度、速度倾角和弹道诸元的映射关系,推导了基于LM优化算法的神经网络参数更新方法;然后,基于贝叶斯正则化理论设计了BP神经网络结构,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优化网络结构;最后,利用牛顿迭代法生成诸元数据库,将其作为训练集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获得了具有优化参数的网络模型,并展开了仿真验证。理论与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射前诸元的快速精确计算,有效缩短射前准备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道诸元 LM优化算法 BP神经网络 贝叶斯正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法的FEEP聚焦电极阵列设计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俊林 周逸浩 +1 位作者 杨铖 沈岩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7-224,共8页
为消除场致发射电推力器(Field emission electric propulsion,FEEP)羽流发散角度过大给推进器寿命和可靠性带来的不利影响,研究了聚焦电极阵列空间位置对羽流聚焦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法给出了最优电极分布。通过数值仿真对FEEP... 为消除场致发射电推力器(Field emission electric propulsion,FEEP)羽流发散角度过大给推进器寿命和可靠性带来的不利影响,研究了聚焦电极阵列空间位置对羽流聚焦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法给出了最优电极分布。通过数值仿真对FEEP的离子运动过程建模,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电极阵列进行研究,关注其在不同空间位置下的聚焦效果,得到了离子出射半角分布和推力大小。结果表明,聚焦极的位置决定了羽流的聚焦效果,其次是提取极和加速极;聚焦极径向距离发射极1600μm,且提取极径向和轴向坐标为(800μm,500μm)时能得到最优的聚焦效果。本文验证了正交试验方法在聚焦电极阵列设计上的可行性,同时还为聚焦电极阵列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方法和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致发射电推力器 聚焦离子束 正交试验 聚焦电极阵列 优化设计 羽流发散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滴混合模式下离子液体推力器性能调控研究
9
作者 杨铖 吴湘蓓 +1 位作者 曹帅 沈岩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8-138,共11页
离子液体推力器在不同工作条件下会发射液滴或离子,当发射粒子包含液滴和离子时,推力器处于离子-液滴混合模式。本文对离子-液滴混合模式下离子液体推力器的性能调控展开研究,对离子液体推力器样机进行实验,为避免电化学反应导致实验无... 离子液体推力器在不同工作条件下会发射液滴或离子,当发射粒子包含液滴和离子时,推力器处于离子-液滴混合模式。本文对离子-液滴混合模式下离子液体推力器的性能调控展开研究,对离子液体推力器样机进行实验,为避免电化学反应导致实验无法进行,采用负直流电源供电,收集发射电流并拍摄液面变化图像,结合理论计算判断实验中推力器处于离子-液滴混合模式。通过计算得到不同供给电压下离子和液滴对应的发射电流和流量,结果表明离子电流占比最高约为98.99%。进一步计算发现,推力和比冲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效率随电压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此外,计算发现荷质比的减小会导致推力、比冲和效率的增大。在供给流量为2.8n L/s,电压为-3100~-3800V的实验条件下,离子液体推力器样机推力约为6.66~12.54μN,比冲约为187.48~353.07s,效率的约为6.02%~6.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电推进 离子液体推力器 离子-液滴混合模式 性能调控 离子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