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和美国儿童青少年骨骼肌发育规律与参照标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民俊 董虹孛 +4 位作者 熊静帆 程红 肖培 单馨影 米杰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8-384,共7页
背景骨骼肌作为人体成分的重要组成,是维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与全面健康的根基。不同社会环境与人种背景下儿童青少年骨骼肌生长发育水平有所差别。目的提供中国3~18岁儿童青少年性别、年龄别骨骼肌发育参照标准,并比较中美两国骨骼肌质... 背景骨骼肌作为人体成分的重要组成,是维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与全面健康的根基。不同社会环境与人种背景下儿童青少年骨骼肌生长发育水平有所差别。目的提供中国3~18岁儿童青少年性别、年龄别骨骼肌发育参照标准,并比较中美两国骨骼肌质量发育规律与参照标准。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基于2013至2019年中国儿童青少年心血管健康研究(CCACH)中的数据,选取了3~18岁共12583名中国儿童青少年。从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的数据中,选取2011至2018年度8~18岁儿童青少年共6467名。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全身肌肉和四肢骨骼肌质量,并采用位置、尺度和形状的广义加性模型(GAMLSS)方法估算性别和年龄特异性参考值。主要结局指标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四肢骨骼肌质量百分比(ASMR),上肢骨骼肌质量指数(ULSMI),下肢骨骼肌质量指数(LLSMI)。结果儿童青少年ASMI、ULSMI和LLSMI随年龄不断增加,男童在14岁后增长趋于平缓,女童13岁后增长逐渐放缓且出现下降。在所有年龄段,美国儿童青少年在相同Z评分下的ASMI水平普遍高于中国儿童青少年,且这一差异随着年龄增长,尤其在14岁以后不断扩大。ASMR发育特点略有不同,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但中国儿童青少年在10~14岁增长速率高于美国儿童青少年。4项肌肉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童在各项指标的数值均高于女童。结论中美两国儿童青少年四肢骨骼肌的发育特点与差异,应基于本国儿童青少年标准进行骨骼肌发育水平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参考值 儿童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能X线吸收法评估生物电阻抗法测量儿童青少年身体成分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颉相君 王霞 +4 位作者 熊静帆 董虹孛 程红 肖培 米杰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8-354,共7页
背景生物电阻抗法(BIA)测量儿童青少年身体成分的准确性存在争议,且缺乏不依赖于BIA仪器型号的校正公式。目的评价BIA与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6~19岁儿童青少年身体成分的一致性。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3至2023年中国生... 背景生物电阻抗法(BIA)测量儿童青少年身体成分的准确性存在争议,且缺乏不依赖于BIA仪器型号的校正公式。目的评价BIA与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6~19岁儿童青少年身体成分的一致性。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3至2023年中国生命周期体成分研究,选取使用同一型号BIA和DXA仪器检测的6~19岁儿童青少年。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相对误差频率(RE)、Bland-Altman分析评价BIA和DXA方法间测量脂肪质量(FM)、非脂肪组织质量(FFM)、四肢骨骼肌质量(ASM)的一致性。以DXA测量值为因变量,电阻指数(RI)为自变量,建立BIA校正预测模型。主要结局指标ICC、RE、Bland-Altman分析。结果1841名6~19岁儿童青少年纳入本研究分析。在不同性别中,相较于DXA,BIA低估男、女生FM(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60、2.27 kg,P<0.05),低估男、女生ASM(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02、0.91 kg,P<0.05),高估男、女生FFM(均方根误差分别为3.07、2.66 kg,P<0.05),且男、女生的FM、FFM、ASM均ICC>0.90(P<0.05)。随年龄增加,FM的ICC及RE绝对值<15%的占比呈逐渐增大的趋势,ASM的ICC及RE绝对值<15%的占比先增大后减小。随BMI增加,FM的ICC及RE绝对值<15%占比逐渐增大。BIA校正预测模型为:FM=2.336+0.871×RI_(50)-1.739×RI_(500)+0.517×性别-0.478×年龄+0.753×体重(R^(2)=0.940);FFM=2.795-1.406×RI_(50)+2.177×RI_(500)-0.329×性别+0.471×年龄+0.243×体重(R^(2)=0.985);ASM=-1.937-0.697×RI_(50)+1.132×RI_(500)-0.389×性别+0.119×年龄+0.095×体重(R^(2)=0.976)。结论BIA测量学龄儿童青少年ASM、FFM与DXA一致性良好,所测FM与DXA一致性差。BIA测量FM、FFM和ASM的校正模型拟合效果好,可适用于不同型号多频BIA仪器评估学龄儿童青少年身体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阻抗法 双能X线吸收法 脂肪质量 四肢骨骼肌质量 一致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持续性糖脂代谢异常风险预测的儿童青少年真实肥胖诊断切点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董虹孛 程红 +3 位作者 熊静帆 肖培 单馨影 米杰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1-347,共7页
背景体成分测量的体脂肪总量与分布水平是诊断真实肥胖与准确筛查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基础。然而,目前尚缺乏基于适用于儿童的相关诊断切点。目的通过比较不同体脂肪指标对儿童持续性糖脂代谢异常的预测能力,探讨评估儿童真实肥胖的诊断切... 背景体成分测量的体脂肪总量与分布水平是诊断真实肥胖与准确筛查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基础。然而,目前尚缺乏基于适用于儿童的相关诊断切点。目的通过比较不同体脂肪指标对儿童持续性糖脂代谢异常的预测能力,探讨评估儿童真实肥胖的诊断切点。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在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SCVBH)的队列中,以基线(2017年)和随访(2019年)中均完成血糖、血脂和体成分检测者为研究对象,基线和随访血糖和血脂[空腹血糖受损(IF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均异常为金标准,以BMI和生物电阻抗法测量获得体脂肪指标[全身脂肪质量指数(FMI)、全身脂肪质量(FMP)、躯干脂肪/下肢脂肪(TLR)]为预测因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比较BMI与不同体脂肪指标组合对持续性糖脂代谢异常的筛查效能与诊断切点。主要结局指标体成分指标筛查糖脂代谢异常的组合界值。结果共10603人纳入本文分析,基线时年龄(10.9±3.3)岁,男童5242人(49.4%),研究人群中,持续IFG 371(3.5%)人,持续高TC 131(1.2%)人,持续高TG 128(1.2%)人,持续高LDL-C 118(1.1%)人,持续低HDL-C 448(4.2%)人,持续高Non-HDL-C 212(2.0%)人。经ROC曲线分析及Delong检验,在所有体脂肪指标的组合中,FMI和TLR的联合应用对男女童持续IFG、高TC、高LDL-C的筛查效果均优于BMI(P均<0.05),女童对持续高Non-HDL-C筛查效果优于BMI[AUC_(FMI+TLR):0.664(95%CI:0.615~0.713)vs AUC_(BMI):0.617(95%CI:0.557~0.677),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对于预测各项持续糖脂代谢异常,FMI的最佳界值点位于P_(75)~P_(95)之间,TLR的最佳切点位于P_(75)~P 90。结论FMI和TLR组合指标筛查较BMI筛查持续性糖脂代谢异常效果更佳。建议以FMI性别别、年龄别P_(75)和P_(95)分别作为体脂肪轻中度过量和重度过量的诊断切点,以TLR的性别别、年龄别P_(75)和P 90分别作为体脂肪轻中度异位和重度异位的诊断切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阻抗法 体脂肪量 体脂肪分布 持续性糖脂代谢异常 真实肥胖诊断切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成分分析在儿童肥胖精准管理中的应用
4
作者 米杰 熊静帆 董虹孛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7-340,共4页
近40年来,全球儿童超重肥胖率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成为最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1]。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报道,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超重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约16%的儿童青少年处于超重肥胖状态[2]。大量研究表明,超过50%的肥胖儿童将持续... 近40年来,全球儿童超重肥胖率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成为最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1]。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报道,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超重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约16%的儿童青少年处于超重肥胖状态[2]。大量研究表明,超过50%的肥胖儿童将持续发展为肥胖成人,并较非肥胖儿童更易较早发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多种慢性疾病,甚至导致残疾或过早死亡[3]。2017年以来,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和《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的相继提出,如何精准筛查、评估与管理儿童肥胖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肥胖 肥胖儿童 人体成分分析 中长期规划 精准管理 心血管疾病 肥胖率 公共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