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墨烯纳米片导电剂对LiMn_2O_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何湘柱 邓忠德 +2 位作者 胡燚 孔令涌 刘雄风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51-954,共4页
研究了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纳米片二元混合导电剂对锰酸锂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纳米片二元混合导电剂的极片的极限压实密度,与未添加石墨烯纳米片的极片相比提高了9%左右,且形成了良好的导电网络,其电... 研究了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纳米片二元混合导电剂对锰酸锂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纳米片二元混合导电剂的极片的极限压实密度,与未添加石墨烯纳米片的极片相比提高了9%左右,且形成了良好的导电网络,其电池内阻较SP降低60%左右,电池放电比容量达到106.9 m Ah/g;在高温60℃存储后,电池的1 C容量恢复率最高为87.58%;在大倍率下,其8 C的放电容量是0.2 C容量的74.51%,在相同倍率下较纯碳纳米管导电剂的保持率好。这可能是由于至柔的石墨烯纳米片与LiMn_2O_4具有良好的接触界面和碳纳米管与石墨烯纳米片具有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纳米片 二元导电剂 柔韧性 倍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磷酸铁锂/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5
2
作者 孔令涌 尚伟丽 +1 位作者 任诚 黄少真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41,共4页
以Fe(NO_3)_3·9H_2O、LiNO_3、NH_4H_2PO_4和石墨烯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磷酸铁锂(LiFePO_4)材料和LiFePO_4/石墨烯复合材料。用XRD、拉曼光谱、SEM、透射电镜(TEM)及充放电测试,研究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 以Fe(NO_3)_3·9H_2O、LiNO_3、NH_4H_2PO_4和石墨烯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磷酸铁锂(LiFePO_4)材料和LiFePO_4/石墨烯复合材料。用XRD、拉曼光谱、SEM、透射电镜(TEM)及充放电测试,研究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样品具有典型的橄榄石结构,复合的石墨烯能减小LiFePO4的颗粒尺寸,石墨烯与LiFePO_4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LiFePO_4/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较好:在2.0~3.8V循环,0.2C和1.0C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64mAh/g和153mAh/g,较LiFePO_4提高了7mAh/g。1.0C第10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为152mAh/g,容量保持率为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磷酸铁锂(LiFePO4) 石墨烯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化处理对碳纳米管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孔令涌 余永龙 +1 位作者 尚伟丽 黄少真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3-115,共3页
对碳纳米管(CNT)进行酸化改性处理,并将改性前后的CNT与石墨烯(G)组成复合导电浆料,分析浆料对磷酸钦锂(LiFePO4)正极材料导电性、电化学性能的影响。CNT的酸化改性对极片电阻率的影响不大,但改性后的CNT与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能提高LiFe... 对碳纳米管(CNT)进行酸化改性处理,并将改性前后的CNT与石墨烯(G)组成复合导电浆料,分析浆料对磷酸钦锂(LiFePO4)正极材料导电性、电化学性能的影响。CNT的酸化改性对极片电阻率的影响不大,但改性后的CNT与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能提高LiFePO4的放电比容量。以1.0C倍率在2.0~3.8V充放电,CNT经过混酸处理后制备的导电剂含量为5%的正极片,比容量为157.1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CNT) 石墨烯 磷酸铁锂(LiFePO4) 电化学性能 恒压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及导电炭黑Super-P对LiFePO_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方东升 孔令涌 +1 位作者 尚伟丽 黄少真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1-213,共3页
分别用碳纳米管(CNT)及导电炭黑Super-P(SP)作为磷酸铁锂(LiFePO_4)正极材料极片制备过程中的导电剂,对导电性能、电化学性能等进行分析。添加CNT的材料,电阻率低于添加SP的材料,且电化学性能改善明显,其中0.2 C、0.5 C和1.0 C放... 分别用碳纳米管(CNT)及导电炭黑Super-P(SP)作为磷酸铁锂(LiFePO_4)正极材料极片制备过程中的导电剂,对导电性能、电化学性能等进行分析。添加CNT的材料,电阻率低于添加SP的材料,且电化学性能改善明显,其中0.2 C、0.5 C和1.0 C放电(3.8~2.0 V)比容量较添加SP的材料提高约7 mAh/g。这主要是由于CNT为管束状结构,容易在LiFePO_4表面形成导电网络,提高充放电过程中的Li+嵌脱能力,且表面缺陷较SP多,增加了储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CNT) 导电炭黑Super-P(SP) 磷酸铁锂(LiFePO4) 电化学性能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铕掺杂改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薛山 刘璐 +3 位作者 戴建升 李晴 冯泽 李意能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7-73,共7页
橄榄石结构的LiFePO_(4)正极材料因其多重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但其较差的电导率和缓慢的锂离子扩散速率限制了其低温和倍率等性能。元素掺杂被认为是一种改善正极材料倍率、低温等性能的有效策略。采用固相法合成了... 橄榄石结构的LiFePO_(4)正极材料因其多重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但其较差的电导率和缓慢的锂离子扩散速率限制了其低温和倍率等性能。元素掺杂被认为是一种改善正极材料倍率、低温等性能的有效策略。采用固相法合成了稀土金属铕掺杂的Li Fe_(1-x)Eu_(x)PO_(4)/C正极材料,并研究了铕掺杂量对Li Fe PO_(4)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铕掺杂能够改善Li Fe PO_(4)/C的电化学性能,其中Li Fe_(0.97)Eu_(0.03)PO_(4)/C表现出最佳的倍率、低温和循环性能,其组成的纽扣电池在20C高倍率下放电比容量为95.1 m A·h/g(较Li Fe PO_(4)/C提升57.7%),在低温(-20℃、0.1C)下的放电比容量为81.5 m A·h/g(较Li Fe PO_(4)/C提升73.8%),1C下经200次循环后其容量保持率为96.43%(较Li Fe PO_(4)/C高出2.46%)。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铕的掺入能增大Li Fe PO_(4)的晶胞体积,降低Li和O原子之间的结合能,从而提高锂离子的扩散速率。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Li Fe_(0.97)Eu_(0.03)PO_(4)/C表现出最低的电荷转移电阻和最高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其锂离子扩散系数比未掺杂的Li Fe PO_(4)/C高出2个数量级,这解释了其出色的倍率、低温和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PO_(4) 锂离子电池 铕掺杂 倍率性能 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集流体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何湘柱 胡燚 +2 位作者 邓忠德 孔令涌 尚伟丽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03-805,858,共4页
用化学蚀刻法制备了微孔铝集流体,通过扫描电镜(SEM)、剥离强度测试、充放电测试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等方法研究了铝箔表面形貌及其作为正极集流体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化学蚀刻法制备了微孔铝集流体,通过扫描电镜(SEM)、剥离强度测试、充放电测试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等方法研究了铝箔表面形貌及其作为正极集流体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蚀刻后铝集流体表面为蜂窝状结构,孔径在5~20 mm,其作为正极集流体制备的样品剥离强度显著提高,0.2 C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98.70和176.80 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为88.98%。8.0 C循环5次后的放电比容量为134.04m Ah/g,容量保持率仍有75.81%,1.0 C循环5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61.15 mAh/g,容量保持率为95.62%,倍率和循环性能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蚀刻法 微孔铝集流体 锂离子电池 LiNi0.5Co0.2Mn0.3O2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和LiNi_(0.5)Co_(0.2)Mn_(0.3)O_2/LiFePO_4容量衰减原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胡燚 何湘柱 +2 位作者 邓忠德 孔令涌 尚伟丽 《电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5-683,共9页
采用湿法球磨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混合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LiFePO_4(NMC532/LFP).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充放电测试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EIS)等方法研究对比了LiNi_(0.5)Co_(0.2)Mn_(0.3)O_2(NMC5... 采用湿法球磨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混合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LiFePO_4(NMC532/LFP).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充放电测试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EIS)等方法研究对比了LiNi_(0.5)Co_(0.2)Mn_(0.3)O_2(NMC532)和LiNi_(0.5)Co_(0.2)Mn_(0.3)O_2/LiFePO_4(NMC532/LFP)的容量衰减机理.结果表明,循环50次和60 o C高温存储后,NMC532/LFP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7.80%、86.48%,其循环和高温存储性能较好.循环和高温存储后NMC532和NMC532/LFP的电荷传递阻抗Rct明显增大,但NMC532/LFP的Rct较小.NMC532和NMC532/LFP的I(003)/I(104)值都有所减小,但NMC532/LFP的I(003)/I(104)值比NMC532的大,即NMC532/LFP材料的阳离子混排现象有所改善.循环后NMC532、NMC532/LFP颗粒没有出现明显的表面开裂和链接断裂现象,但NMC532颗粒有部分发生粉化.高温储存后NMC532颗粒表面出现裂纹,且颗粒之间的链接断裂,NMC532/LFP颗粒表面出现轻微粉化.材料结构规整度下降,阳离子混排程度加剧,电荷传递阻抗增大是NMC532和NMC532/LFP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球磨法 锂离子电池 混合正极材料 LiNi0.5Co0.2Mn0.3O2/LiFePO4 容量衰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导电碳基涂层铝箔制备及对高能量磷酸铁锂电池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钟泽钦 孔令涌 +3 位作者 黄少真 尚伟丽 张瑞芳 陈玲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9-192,共4页
动力电池用超导电碳基涂层铝箔首先被制备出来,并以此为基础制备出电性能优异、能量密度达到138Wh/kg的高能量磷酸铁锂18650电池。研究表明,碳基涂层铝箔在磷酸铁锂和铝箔集流体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电子导电层区域,使得充放电过程中电子... 动力电池用超导电碳基涂层铝箔首先被制备出来,并以此为基础制备出电性能优异、能量密度达到138Wh/kg的高能量磷酸铁锂18650电池。研究表明,碳基涂层铝箔在磷酸铁锂和铝箔集流体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电子导电层区域,使得充放电过程中电子转移更为便利,改善了放电平台,倍率性能和低温性均得到明显提升。碳基涂层良好的热导性可及时带出热量,提高了电池的循环寿命。涂层铝箔相对普通铝箔,电阻从9.4mΩ降至8.5mΩ,0.2C发挥克容量提升0.9mAh/g,1C/1C充放循环2000周后,循环性能提升从82.2%提升至8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 碳基涂层铝箔 高能量密度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量密度LiMn_(0.6)Fe_(0.4)PO_4/C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尚伟丽 孔令涌 +3 位作者 陈玲震 黄少真 唐远 任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5-492,共8页
以Mn(NO_3)_2、Fe(NO_3)_3·9H_2O、NH_4H_2PO_4、LiOH·H_2O为原材料,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高能量密度的Li Mn_(0.6)Fe_(0.4)PO_4/C材料。该方法通过金属和多种配体配位构筑的框架,把得到的一次纳米颗粒构筑为类球... 以Mn(NO_3)_2、Fe(NO_3)_3·9H_2O、NH_4H_2PO_4、LiOH·H_2O为原材料,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高能量密度的Li Mn_(0.6)Fe_(0.4)PO_4/C材料。该方法通过金属和多种配体配位构筑的框架,把得到的一次纳米颗粒构筑为类球形的二次颗粒,即发挥了纳米材料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又提高了材料的压实密度,电池的能量密度可提升约30%。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交流阻抗谱(EIS)、振实密度、粒度以及电化学测试等表征手段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制备的LiMn_(0.6)Fe_(0.4)PO_4/C材料不仅具有较高的振实密度和电压平台,还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振实密度为1.3 g·cm^(-3),且在1C倍率下,放电中值电压为3.85 V,100次循环后,比容量仍有142.3 mAh·g^(-1),容量保持率为9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高能量密度 LiMn0.6Fe0.4PO4/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