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氮平治疗各类精神病患者13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高欢 张一凡 +3 位作者 刘铁榜 周晓红 郭金宏 余常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2期1687-1688,共2页
目的 了解奥氮平治疗各类精神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 138例门诊及住院的各类精神病患者给予奥氮平 5~ 10mg/d (最高 2 0mg/d)治疗 ,疗程 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 (TESS)... 目的 了解奥氮平治疗各类精神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 138例门诊及住院的各类精神病患者给予奥氮平 5~ 10mg/d (最高 2 0mg/d)治疗 ,疗程 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疗效及副作用。评定时间为治疗前及治疗的第 1、第 8周末。结果 治疗前与治疗的第 1、第 8周末的BPRS总分、PANSS总分、PANSS各分量表得分均值间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痊愈者79例 ,显著进步者 4 0例 ,进步者 15例 ,无效者 4例。副作用有轻度嗜睡、乏力、体重增加、便秘等。平均日剂量为(11 5± 3 6 )mg。结论 奥氮平对多种精神病性症状有效 ,安全性好 ,副作用小 ,适用于各年龄组 ,患者依从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氮平 治疗 精神病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被动自杀意念与促甲状腺激素和催乳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曹子瑶 钱程 +2 位作者 谢国华 常青松 吴东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894-2898,共5页
背景被动自杀意念对后续的自杀行为具有一定预测作用,客观的生物学标志物对自杀意念的预测价值日益受到关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被动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但有关该人群被动自杀意念与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尚缺乏。目的探讨老年精神分裂... 背景被动自杀意念对后续的自杀行为具有一定预测作用,客观的生物学标志物对自杀意念的预测价值日益受到关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被动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但有关该人群被动自杀意念与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尚缺乏。目的探讨老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被动自杀意念与促甲状腺激素(TSH)及催乳素(PRL)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2018年10月深圳市康宁医院住院的60岁及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48例,按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中文版自杀分量表的第一个条目,将患者分为有被动自杀意念组(n=37)和无被动自杀意念组(n=211)。分别收集两组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总甲状腺素(FT_(4))和PRL水平。结果有被动自杀意念组患者的女性、有自杀未遂史比例及PRL水平高于无被动自杀意念组,而TSH水平低于无被动自杀意念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SH水平(OR=0.654)、女性(OR=10.950)、有自杀未遂史(OR=15.917)、PRL水平(OR=1.018)是老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出现被动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P<0.05)。PRL(OR=1.035)是≥70岁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出现被动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女性、有自杀未遂史、较低TSH水平及较高PRL水平的老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可能更容易产生被动自杀意念,较高PRL水平的70岁及以上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可能更容易产生被动自杀意念,在临床评估自杀风险时应特别关注这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老年人 自杀意念 促甲状腺素 催乳素 影响因素分析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父母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寇聪 齐云柯 +3 位作者 操小兰 柯晓殷 张英 卢建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52-755,共4页
目的调查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患儿父母生存质量,分析可能影响ASD患儿父母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为改善ASD患儿父母生活质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the short version of Worl... 目的调查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患儿父母生存质量,分析可能影响ASD患儿父母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为改善ASD患儿父母生活质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the short version of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WHOQOL-BREF)对95例ASD患儿父母进行调查,比较WHOQOL-BREF各领域得分与常模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影响ASD患儿父母生存质量的因素。结果 ASD患儿父母的生存质量在社会关系领域(12.62±2.18)及环境领域(10.93±1.97)的得分低于常模(P<0.05)。患儿合并其他疾病(B=-1.22,95%CI:-2.23^-0.21)和夫妻关系一般(B=-2.28,95%CI:-3.73^-0.84)是ASD患儿父母心理领域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P<0.05);患儿合并其他疾病(B=-2.55,95%CI:-3.96^-1.14)是ASD患儿父母社会关系领域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ASD患儿父母生存质量的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低于普通人群,患儿合并其他疾病及夫妻关系不佳者生存质量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生存质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起病年龄成年抑郁症患者残留症状特征 被引量:14
4
作者 赵荣江 牛雅娟 +11 位作者 杜霞 王刚 吴文源 胡永东 胡建 王学义 高成阁 张宁 方贻儒 黄继忠 刘铁榜 贾福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69-274,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起病年龄抑郁症患者急性期治疗后残留症状的特征。方法以8个城市11家医院门诊就诊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起病年龄将其分为早发组(≤30岁)、中年组(30~60岁)、晚发组(≥60岁)。应用抑郁症状快速评估量表(brief 16-... 目的探讨不同起病年龄抑郁症患者急性期治疗后残留症状的特征。方法以8个城市11家医院门诊就诊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起病年龄将其分为早发组(≤30岁)、中年组(30~60岁)、晚发组(≥60岁)。应用抑郁症状快速评估量表(brief 16-item quick inventory of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 self-report,QIDS-SR16)评估抑郁症患者残留症状严重程度,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PHQ-15)评估患者被常见躯体症状所困扰的严重程度,简明生活质量与满意度问卷(quality of life enjoyment and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short form,Q-LES-Q-SF)评估患者对生活质量的主观满意程度,席汉残疾量表(Sheehan disability scale,SDS)评估社会功能损害情况。结果共纳入1503例患者,经急性期治疗后,733例(48.8%)患者存在残留症状,常见残留症状为注意力/决策力下降(82.4%)、精力不足(79.6%)、兴趣减退(75.2%)、感觉沮丧(72.4%)、睡眠不深(72.3%)和反应迟钝(70.4%)。早发组残留症状中睡眠太多、食欲增加、体重增加及自杀观念发生率高于中年组和晚发组(P<0.05);早发组和晚发组感觉沮丧症状发生率高于中年组(P<0.05);中年组、晚发组入睡困难发生率高于早发组(P<0.05)。感觉沮丧(β=1.85)、自杀观念(β=1.57)、兴趣减退(β=2.71)、反应迟钝(β=3.00)、坐立不安(β=1.55)与SDS总分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起病年龄抑郁症患者残留症状的特征不同;患者社会功能受损与残留症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残留症状 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氮平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使用 被引量:45
5
作者 司天梅 方贻儒 +19 位作者 李涛 许秀峰 郝伟 徐一峰 贾福军 李惠春 杨甫德 刘铁榜 梅其一 宁玉萍 施慎逊 王高华 王向群 许毅 陆峥 张宁 于欣 赵靖平 李凌江 江开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34-640,共7页
米氮平是一种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一系列上市前及上市后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米氮平能有效治疗各种严重程度的抑郁障碍,耐受性良好,对伴有焦虑、激越以及失眠的抑郁障碍患者可能更有优势;长期维持治疗可降低抑郁... 米氮平是一种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一系列上市前及上市后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米氮平能有效治疗各种严重程度的抑郁障碍,耐受性良好,对伴有焦虑、激越以及失眠的抑郁障碍患者可能更有优势;长期维持治疗可降低抑郁障碍的复发风险;作为增效药物联合治疗可有效治疗对其他抗抑郁药单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与其他抗抑郁药相比,失眠、焦虑和性功能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相对较低。最近新上市了口崩片剂型,为适合该药治疗的患者,提供了另一种服药途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氮平 作用机制 抑郁症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谱系障碍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柯晓殷 张英 +4 位作者 寇聪 齐云柯 肖舟 杨志伟 卢建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69-572,共4页
目的探讨孤独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者在治疗后症状改善的情况下,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otropic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和睾酮水平的变化情况。方... 目的探讨孤独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者在治疗后症状改善的情况下,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otropic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和睾酮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入组21例月龄为(62.19±18.84)月的ASD患者和30名月龄为(64.40±7.48)月的正常发育儿童(对照组)。孤独谱系障碍患者入组后用心理教育评定量表中文修订版(Chinese version of psycho-education profile-revised,C-PEP)评估其发育水平,并测定血清性激素水平,所有患者均接受康复训练,同时合并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治疗,6个月后复查C-PEP和血清性激素水平。对照组进行一次性激素检测。结果 ASD组患者在治疗后C-PEP总分的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ASD组与对照组血清FSH、LH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SD组E2、孕酮和睾酮水平较高(P<0.001);治疗6个月后,ASD组与对照组血清FSH、LH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SD组E2、孕酮和睾酮水平较对照组高(P<0.001)。与治疗前相比较,ASD组在治疗后血清各性激素浓度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SD患者的血清E2、孕酮、睾酮浓度升高,且不随症状改变而变化,提示ASD患者血清E2、孕酮、睾酮水平可能具有状态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谱系障碍 性激素 雌二醇 孕酮 睾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眼动特点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姜幸智 闫晓娜 +2 位作者 甘华松 周亚莉 王文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34-539,共6页
目的运用眼动技术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眼动特点及区别,建立两者眼动诊断模型,为临床提供客观的诊断指标。方法招募6~12岁的首诊首治... 目的运用眼动技术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眼动特点及区别,建立两者眼动诊断模型,为临床提供客观的诊断指标。方法招募6~12岁的首诊首治ASD患儿19例、ADHD患儿33例,以及31名年龄、性别与ASD、ADHD患儿相匹配的正常发育(typical developing,TD)儿童。所有被试在观看视觉搜索视频和共同注意视频的同时收集眼动数据,探究ASD、ADHD患者相对于TD组的视觉搜索、共同注意特点。结果视觉搜索视频中,ADHD组的视觉搜索能力较TD组差(P<0.05)。共同注意视频中:在眼睛引导的模式下,ASD组、ADHD组的共同注意力较TD组差(P<0.05),但ASD组与ADHD组的共同注意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头部引导的模式下,ASD组的共同注意较TD组差(P<0.05)。使用眼动指标建立logistic回归诊断模型:ASD诊断模型的灵敏度为73.7%,特异度为90.3%,准确度为84.0%;ADHD诊断模型的灵敏度为75.8%,特异度为67.7%,准确度为71.9%。结论ASD患儿眼睛和头部引导的共同注意能力较差,ADHD患儿视觉搜索能力和眼睛引导的共同注意引导能力较差。共同注意的眼动指标可将ASD、ADHD进行初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眼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导向-习惯学习系统的神经机制 被引量:5
8
作者 董晨杰 梁晶晶 +2 位作者 董玉媛 郑钟艳 彭子文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7-677,共11页
行为学习双系统模型认为行为习得涉及两个系统:目标导向学习系统与习惯学习系统,前者是对行为反应与结果之间的联结进行动态加工的学习系统,与尾状核、腹内侧前额叶皮质、眶额叶皮质相关;后者是对刺激-反应关系自动化加工的学习系统,与... 行为学习双系统模型认为行为习得涉及两个系统:目标导向学习系统与习惯学习系统,前者是对行为反应与结果之间的联结进行动态加工的学习系统,与尾状核、腹内侧前额叶皮质、眶额叶皮质相关;后者是对刺激-反应关系自动化加工的学习系统,与壳核、辅助运动区相关。这两种行为学习系统的研究范式主要有结果贬值范式和偶然性降低范式。大量研究发现强迫症、自闭症、成瘾等心理、精神疾病均表现出目标导向学习系统与习惯学习系统缺损,且这种缺损在患病不同阶段呈现动态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导向学习系统 习惯学习系统 尾状核 壳核 刻板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