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对深静脉血栓的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谢小兰 蓝静 +2 位作者 廖丽丽 李潇 陈银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第10期197-201,共5页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关于深静脉血栓(DVT)预防的知信行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构建院内DVT护理防控体系,预防和减少DVT形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医院护理人员对DVT预防的知识、信念和行为进行调查,并进行多元逐步回归统计分析。...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关于深静脉血栓(DVT)预防的知信行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构建院内DVT护理防控体系,预防和减少DVT形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医院护理人员对DVT预防的知识、信念和行为进行调查,并进行多元逐步回归统计分析。结果106名护理人员对DVT预防的知信行总分均值为(56.95±8.05)分,其中知识得分均值为(9.00±2.21)分,态度得分均值为(26.50±3.40)分,行为得分均值为(21.45±5.80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及职称的护理人员之间的DVT预防知识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科室是否有DVT护理规范、是否接受过DVT相关知识培训及不同DVT知识获取途径数的护理人员之间的DVT预防信念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职称、科室是否有DVT护理规范及是否接受过DVT相关知识培训的护理人员之间的DVT预防行为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职称越高护理人员DVT预防相关知识得分越高(P<0.05);接受过DVT相关知识培训的护理人员DVT预防信念得分高于未接受培训者(P<0.05);与低职称、未接受过DVT相关知识培训、无DVT护理规范及其他科室的护理人员相比,高职称、外科、接受过DVT相关知识培训和有DVT护理规范的护理人员DVT预防行为得分较高(P<0.05)。结论护理人员DVT预防知识储备不足,预防信念较为积极,护理行为尚未形成常态化。需以知信行理论为框架,结合各自影响因素,积极构建系统化的院内DVT预防护理体系,以预防和减少临床上DVT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护理人员 知信行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营养风险管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谢小兰 廖丽丽 +4 位作者 陈国珍 胡桃花 彭庆星 陈科明 张文静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2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营养风险管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进行骨科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营养风险管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进行骨科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指导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ERAS的营养风险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骨折愈合情况及营养指标。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短于对照组,独立行走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两组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干预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ERAS的营养风险管理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促进患者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髋部骨折 快速康复外科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西政 白龙 +2 位作者 陈科明 黄从伍 欧阳凯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分析四肢创伤复杂创面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8年6月66例我院收治的四肢创伤复杂创面患者,应用随机序列法将抽取患者分为比对组(n=33)和观察组(n=33),所有患者均接受彻底清创以及全身抗炎处理,... 目的分析四肢创伤复杂创面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8年6月66例我院收治的四肢创伤复杂创面患者,应用随机序列法将抽取患者分为比对组(n=33)和观察组(n=33),所有患者均接受彻底清创以及全身抗炎处理,同时为其提供创面感染治疗、补液治疗、输血治疗以及创面清洁和缝合治疗,对存在骨折现象患者进行骨折复位。比对组患者同时采用常规换药治疗,应用植皮术并封闭创面,观察组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观察患者移植皮瓣或者皮片成活情况、骨折愈合情况、渗出物情况、并发症情况,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创面面积。结果比对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4.85%,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6.9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37,P=0.015)。比对组出现并发症患者共计8例,总发生率为24.24%,观察组出现并发症患者共计3例,总发生率为9.09%,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38,P=0.033)。两组患者治疗前创面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5,P=0.074),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创面面积明显小于比对组患病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63,P=0.031)。结论四肢创伤复杂创面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疗效显著且有助于提升患者治疗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术 四肢创伤 复杂创面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护理干预 被引量:3
4
作者 胡梅 刘姗姗 谢红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3期244-245,共2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30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心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30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心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给予精心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架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 被引量:2
5
作者 解志波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6期178-179,共2页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34例患者,按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6例,三部分骨折19例,四部分骨折9例。结果所有研究对象术后无伤121感染、内固定松动、骨折不愈合、...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34例患者,按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6例,三部分骨折19例,四部分骨折9例。结果所有研究对象术后无伤121感染、内固定松动、骨折不愈合、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骨折愈合的时间为术后1.5~6个月,平均2.5个月。按照Neer’s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9例,良11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达88.2%。结论通过解剖型锁定钢板方法,治疗肱骨外科颈粉碎骨折,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较小,固定强度能达到早期功能锻炼的要求,是治疗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型锁定钢板 肱骨外科颈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林清 王茗茗 +1 位作者 刘大洲 邹艳贤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8期25-27,共3页
目的讨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8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钢板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 目的讨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8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钢板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地完全负重时间、骨折完全愈合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2.49±9.41)min、住院时间(7.67±2.45)d、下地完全负重时间(3.25±0.36)个月和骨折完全愈合时间(3.04±0.32)个月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8.32±10.36)min、(12.89±4.03)d、(4.48±0.83)个月、(3.88±0.76)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进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可以有效缩短康复时间,而且治疗效果明显,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内固定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接系统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大洲 于志勇 +3 位作者 白龙 周继文 林龙波 陈西政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4期275-278,共4页
目的研究桥接系统内固定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盆骨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桥接系统内固定治疗,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9~68岁,平均(39.3±1.34)岁。所有患者... 目的研究桥接系统内固定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盆骨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桥接系统内固定治疗,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9~68岁,平均(39.3±1.34)岁。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不稳定型骨折。所有患者于伤后0~8d行桥接系统内固定治疗骨盆、髋臼骨折,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定期行X线检查,并按Matta标准评估患者骨折复位固定情况,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按Majeed标准评估肢体功能。结果患者手术切口长度为13.2~20.4cm,平均长度为17.2cm;手术时间为78~116min,平均(89.5±5.2)min;术中出血量为82.46~133.67mL,平均(116.8±10.02)mL。患者术后获5~22个月随访,平均(9.37±1.21)个月。所有患者术中均未新发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患者术后骨折复位情况评定如下:优18例,良10例,可2例;骨折愈合时间为5.9~10.6周,平均(9.2±0.49)周。结论桥接系统内固定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患者骨折复位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接系统 骨盆骨折 髋臼骨折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