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深圳宝安区石岩街道学龄期儿童蛲虫病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廖汉杰
吴建武
杨立彪
-
机构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儿科
-
出处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第31期180-182,190,共4页
-
文摘
目的分析宝安区石岩街道学龄期儿童蛲虫病感染情况及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门急诊接诊的500例学龄期儿童临床资料,查看临床资料中蛲虫病感染情况,分析感染蛲虫病儿童年龄段、季节及年份分布情况,并进一步探索相关防治措施。结果500例学龄期儿童中,有128例感染蛲虫病,感染率为25.60%;128例感染蛲虫病的学龄期儿童中,男71例,女57例,男、女童感染率分别为26.49%、24.57%,男、女童蛲虫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8例感染蛲虫病的学龄期儿童中,6~7岁儿童占比较高,为51.56%,其次为8~9岁、10~12岁儿童,分别占比32.03%、16.41%;128例感染蛲虫病的学龄期儿童中,以秋季、冬季较为多发,分别占比27.34%、40.63%;春季和夏季分别占比21.88%、10.16%;128例感染蛲虫病的学龄期儿童中,2017年占比为35.16%,2018占比为25.78%,2019年占比为22.66%,2020年占比为16.41%,感染率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宝安区石岩街道学龄期儿童蛲虫病感染率较高,多发于秋季和冬季,以6~9岁学龄期儿童较为多见,临床应加强宣传蛲虫病疾病知识预防措施,以降低蛲虫病感染率。
-
关键词
学龄期
儿童
蛲虫病
感染率
-
Keywords
School age
Children
Enterobiasis
Infection rate
-
分类号
R725.3
[医药卫生—儿科]
-
-
题名儿童急性良性肌炎血乳酸变化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林世光
吴祖成
宋柳安
李建安
吴婉华
-
机构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儿科
-
出处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第9期74-75,共2页
-
文摘
目的探析儿童急性良性肌炎血乳酸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66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急性良性肌炎患儿作为观察组,与同期接受健康检查儿童66名进行对比,测定两组空腹血糖水平与乳酸水平,并记录急性良性肌炎患儿疼痛消失时间、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与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6例患儿治疗1-2 d后肌痛缓解,3-5 d疼痛消失,1周后治愈,血乳酸复查结果正常,随访1个月未发现复发与后遗症。结论儿童急性良性肌炎虽发病急,但及时治疗可获得较佳预后,同时可根据患儿血乳酸水平变化预测病情变化,指导疾病治疗,以提高救治率及改善预后。
-
关键词
良性肌炎
急性
儿童
血乳酸
-
分类号
R720.59
[医药卫生—儿科]
-
-
题名家长课堂在降低发热患儿退热药物使用率中的作用调查
被引量:1
- 3
-
-
作者
许艳萍
林丽妮
-
机构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儿科
-
出处
《安徽医学》
2012年第5期599-601,共3页
-
文摘
目的观察家长课堂在提高家长对发热知识的认识水平,减少发热患儿对退热药物使用中的作用。方法 240例患儿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仅护士对家长进行入院健康教育,观察组除入院健康教育外,还组织家长集中课堂学习;观察2组患儿所用退热药的种类、次数及用量,尤其是激素使用情况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 120例未参加家长课堂发热的患儿退热药的使用次数为80次,其中激素使用次数为30次,120例参加家长课堂的发热患儿的退热药的使用次数为30次,其中激素使用次数为10次,较对照组患儿的退热药使用率下降41.7%,其中激素使用率下降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开展家长课堂能明显降低发热患儿退热药物的使用率,尤其是激素的使用率,值得临床推广。
-
关键词
发热
家长课堂
退热药
-
Keywords
Fever
Parent classroom
Febrifuge
-
分类号
R473.2
[医药卫生—护理学]
-
-
题名关于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 4
-
-
作者
阮金德
杨立彪
廖汉杰
-
机构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儿科
-
出处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4期50-51,共2页
-
文摘
目的探究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 128例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以患儿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与心脏仪器检查结果为依据将合并心肌损害患儿作为研究组(68例),未合并心肌损害患儿作为对照组(60例)。对两组患儿性别、年龄、高热、腹泻、呕吐、心电图异常、酸中毒等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单因素中存在显著差异的影响因素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年龄、高热、腹泻、呕吐、心电图异常、酸中毒、电解质紊乱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8、5.65、47.45、45.05、9.64、15.20、17.77, P<0.05);两组患儿性别、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合并心肌损害的保护因素,电解质紊乱、心电图异常、酸中毒、呕吐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合并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1岁,同时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心电图异常、呕吐等症状的患儿,应及时通过相应的检查明确患儿有无合并心肌损害,在病情确诊后尽快进行对症治疗。
-
关键词
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
心肌损害
影响因素
-
分类号
R725.1
[医药卫生—儿科]
R725.4
[医药卫生—儿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