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科 杜绪仓 汪敬群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1-224,22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患者资料,分析其X线平片、CT、MRI、SPECT和PET-CT的不同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平片简便易行,能提供病变部位整体信息,对长骨...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患者资料,分析其X线平片、CT、MRI、SPECT和PET-CT的不同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平片简便易行,能提供病变部位整体信息,对长骨显示较佳;CT、MRI在不规则骨巨细胞瘤的诊断、肿瘤侵犯范围以及与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等方面均有独特优势;SPECT和PET-CT能发现较小病灶,且对病理分级为恶性或恶变的骨巨细胞瘤早期发现骨转移有较高价值。结论综合运用X线平片、CT、MRI及SPECT和PET-CT可提高骨巨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X线摄影术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放射性核素显像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在胃癌术后复发和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鲍俊初 周文兰 +2 位作者 王全师 李从海 黄英荷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01-704,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在胃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胃癌术后患者112例,共行PET/CT检查150例次,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及半定量分析法(SUVave),病灶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及临床随访确诊,随访时间半年...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在胃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胃癌术后患者112例,共行PET/CT检查150例次,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及半定量分析法(SUVave),病灶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及临床随访确诊,随访时间半年以上。结果:112例患者中,16例存在肿瘤复发和转移,PET/CT诊断残胃复发的灵敏度为81.2%,特异性100%,准确性97.3%。复发病灶SUVave为4.4±1.2,吻合口炎性病灶SUVave为2.6±0.5,两者差异显著(t=3.9370,P=0.0005)。PET/CT诊断胃癌术后肿瘤转移的灵敏度94.1%、特异性96.7%和准确性95.5%。26例行两次以上PET/CT检查,第一次PET/CT检查发现复发或转移15例,经放化疗后6例PET显像示病情好转,随访6个月至2年患者均存活;9例治疗后PET显像示病情无明显变化或者出现新病灶,患者存活时间为3个月至1年。结论:18F-FDGPET/CT在胃癌术后复发和转移中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并在监测胃癌术后复发放化疗疗效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复发 肿瘤转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破裂并宫旁死胎1例
3
作者 鲍俊初 杜绪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74-1474,共1页
患者女,28岁,平素体健,23岁结婚。孕5产1流4。于2005年9月平安产一男活婴,夫儿体健。末次月经2009年4月5日,停经后行B超检查确诊宫内妊娠。8月1日在外院门诊行药物流产,8月1日及2日每日各口服药物流产,8月1日及2日每日各口服药物(具... 患者女,28岁,平素体健,23岁结婚。孕5产1流4。于2005年9月平安产一男活婴,夫儿体健。末次月经2009年4月5日,停经后行B超检查确诊宫内妊娠。8月1日在外院门诊行药物流产,8月1日及2日每日各口服药物流产,8月1日及2日每日各口服药物(具体药物不祥)3片,8月3日阴道上药(药物不祥)2片后,胎儿未排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破裂 口服药物流产 死胎 2009年 末次月经 宫内妊娠 B超检查 阴道上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破裂2例报告
4
作者 鲍俊初 朱培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1117-1117,共1页
关键词 食管破裂 食管疾病 液气胸 食管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纤维化心脏磁共振及在糖尿病心肌病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梁久平 曾小林 +1 位作者 徐溪 朱燕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5-148,共4页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 DbCM)早期采取干预措施,能够阻止甚至逆转DbCM改变,预防心脏结构的重塑并改善心脏舒张功能,因此,通过对心脏功能、心肌微循环灌注状态和心肌纤维化的检测评估,实现对DbCM精确诊断、危险分级及预...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 DbCM)早期采取干预措施,能够阻止甚至逆转DbCM改变,预防心脏结构的重塑并改善心脏舒张功能,因此,通过对心脏功能、心肌微循环灌注状态和心肌纤维化的检测评估,实现对DbCM精确诊断、危险分级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和多序列、多参数成像的优势,不仅可以准确评估心脏解剖结构和功能改变,还能够无创性观察心肌的组织学特征,对心肌纤维化的精确诊断及危险分级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本文就MR心肌延迟强化、T1 mapping、T2 mapping、扩散张量成像及T1ρ mapping技术在心肌纤维化临床应用的前沿进展予以综述,并展望未来该技术的发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糖尿病 心肌病 心肌纤维化 心肌延迟强化 扩散张量成像 T1 mapping T2 mapping T1ρmapping 心脏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