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方金 王敏 +2 位作者 王丁 肖克林 何蕴韶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经济实用的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的低密度基因芯片技术,并对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用低密度基因芯片技术对355例疑似HPV感染女患者检测HPV并分型;用杂交捕获Ⅱ代(HCⅡ)法进行评价,并用该法对珠江...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经济实用的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的低密度基因芯片技术,并对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用低密度基因芯片技术对355例疑似HPV感染女患者检测HPV并分型;用杂交捕获Ⅱ代(HCⅡ)法进行评价,并用该法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730例标本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355例疑似样本中,低密度基因芯片技术和HCⅡ法分别检出211例(59.4%)和222例(62.5%)阳性标本,符合率达94.1%(334/355)。低密度基因芯片技术共检测出15种常见高危型和5种低危型,其中16、52、58、56型检出率较高。结论低密度基因芯片技术能具体分型和检测混合感染,HPV检测与细胞学检测结合,对宫颈癌筛查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低密度基因芯片 杂交捕获Ⅱ代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状病毒感染性脓毒症患儿中性粒细胞CD11b、白细胞介素-6、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周喜友 刘文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9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脓毒症中,中性粒细胞CD11b、IL-6、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03例轮状病毒肠患儿。根据是否为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51例与非脓毒症组52例。分析比较脓毒症组与...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脓毒症中,中性粒细胞CD11b、IL-6、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03例轮状病毒肠患儿。根据是否为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51例与非脓毒症组52例。分析比较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腹泻持续时间、发热、血小板减少、受累脏器情况,以及中性粒细胞CD11b、白细胞介素-6、hs-CRP水平变化。比较轮状病毒肠炎肠外脏器损害患儿,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的中性粒细胞CD11b、白细胞介素-6、hs-CR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发热(5.1,4.7)、血小板减少[45.1%(423/52),13.4%(7/51)]、受累脏器情况比较[54.9%(28/52),32.7%(17/51)],在统计学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5)。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CD11b(95.6%,80.2%)、IL-6(24.0,71.9)、hs-CRP(18.2,9.9)水平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症组与非脓毒症受累脏器患儿CD11b(98.9%,89.4%)、IL-6(33.1,78.7)、hs-CRP(18.4,11.9)水平,在统计学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RV肠炎合并脓毒症时发热持续时间长,血小板减少以及受累脏器增多,同时CD11b、IL-6、hs-CRP水平显著升高,可以作为预测脓毒症标准的指标,对指导临床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肠炎 脓毒症 中性粒细胞CD11b IL-6 HS-C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艰难梭菌婴幼儿分离株毒力及基因型分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中兴 周天祥 +3 位作者 甄建新 夏勇 麦光兴 肖克林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明确深圳地区婴幼儿粪便中分离出的艰难梭菌的毒力及其基因型。方法收集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2014-2015年分离出的49株艰难梭菌菌株,PCR检测其毒素A、B的编码基因tcd A、tcd B的携带状况,数字化PCR-核糖体分型方法进行基因分型。... 目的明确深圳地区婴幼儿粪便中分离出的艰难梭菌的毒力及其基因型。方法收集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2014-2015年分离出的49株艰难梭菌菌株,PCR检测其毒素A、B的编码基因tcd A、tcd B的携带状况,数字化PCR-核糖体分型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49株艰难梭菌tcd A、tcd B携带率分别为44.9%(22/49)和59.2%(29/49),其中22株tcd A、tcd B均为阳性,7株为tcd A阴性、tcd B阳性;49株菌可分为22种核糖体型,最常见的核糖体型为RT017(7/49,14.3%),BA03(5/49,10.2%),BA16(5/49,10.2%)和BA13(4/49,8.2%)。7株RT017菌株均为tcd A-tcd B+,而最常见的tcd A^+tcd B^+菌株(44.9%,22/49)则来自RT017以外的15种核糖体型。结论深圳地区婴幼儿中分离出的艰难梭菌半数以上为产毒株,且产毒株多同时携带tcd A、tcd B基因;基因型则以RT017为主,且均为产毒素B而不产毒素A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菌 毒素A、B 基因型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其基因型分布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杏平 肖克林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4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状况及其基因亚型分布,为我国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和疾病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宫颈刷收集宫颈脱落细胞,采用 DNA芯片技术同时检测18种高危型和5种低危型HPV。结果:1132例标本中共检出HP... 目的:探讨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状况及其基因亚型分布,为我国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和疾病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宫颈刷收集宫颈脱落细胞,采用 DNA芯片技术同时检测18种高危型和5种低危型HPV。结果:1132例标本中共检出HPV阳性265例(23.4%),23种HPV亚型均有检出,其中高危型HPV感染181例(15.9%),低危型33例(2.9%),多重感染81例(7.2%);高危型检出率由高到低排前6位的依次为 HPV52(5.3%)、HPV16(4.5%)、HPV58(3.8%)、HPV68(1.8%)、HPV56(1.7%)、HPV18(1.6%),低危型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 HPV43(3.7%)、HPV6(1.9%)、HPV11(1.8%)、HPV42(1.1%)、HPV44(0.1%);HPV感染率以20~29岁组最高(26.2%),高危型HPV感染率以40~49岁组最高(19.9%),但HPV感染率和高危型HPV感染率在20~29岁、30~39岁、40~49岁三种人群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结论:女性宫颈HPV感染率较高,高危型HPV感染非常普遍,混合亚型感染较多见,宫颈HPV感染的优势基因型为52型,HPV基因型分布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亚型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在梅毒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梅 苏晖 张慧莲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9期59-59,61,共2页
目的通过快速血清反应(RPR)、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的比较,探究FQ-PCR诊断梅毒的相关优势。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疑似梅毒患者70例,同时给予RPR、TP-ELISA和FQ-PCR三种检测方... 目的通过快速血清反应(RPR)、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的比较,探究FQ-PCR诊断梅毒的相关优势。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疑似梅毒患者70例,同时给予RPR、TP-ELISA和FQ-PCR三种检测方式,观察不同检测手段的阳性分布情况。结果 FQ-PCR阳性率相比于RPR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8,P<0.05);FQ-PCR阳性率和TP-ELISA基本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7,P>0.05)。结论选择FQ-PCR方法测定Tp-DNA水平,有助于梅毒的确诊,效果优于RPR和TP-ELISA,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聚合酶链反应 光定量 性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软骨糖蛋白39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吴香云 周喜友 +1 位作者 杨金梅 杨春花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9期13-15,共3页
目的分析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两院2013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病情控制情况分为A、B两组,各40例,其中A组为未控制组,B组为基本控制组,同时将同期前往体检的40例... 目的分析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两院2013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病情控制情况分为A、B两组,各40例,其中A组为未控制组,B组为基本控制组,同时将同期前往体检的40例非吸烟健康体检者设为C组,3组均采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 A、B、C组YKL-40含量、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血清总Ig E水平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FEV1%pred、ACT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血清YKL-40水平随着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加而上升,随着FEV1%pred及ACT评分的下降而上升。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YKL-40水平可作为评价病情控制效果的血清学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KL-40 支气管哮喘 表达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