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粘质沙雷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罗俊 徐芬 何胜男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9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粘质沙雷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为临床更好的诊治及减少后遗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血培养阳性的粘质沙雷菌败血症新生儿19例及诊断为非粘质沙雷G^-菌败血症的患儿38例...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粘质沙雷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为临床更好的诊治及减少后遗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血培养阳性的粘质沙雷菌败血症新生儿19例及诊断为非粘质沙雷G^-菌败血症的患儿3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粘质沙雷菌败血症与非粘质沙雷G^-菌败血症患儿一般临床资料(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发病年龄、Apgar评分、小于胎龄儿、产前激素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及抗生素应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粘质沙雷G^-菌的病原体包括:肺炎克雷伯氏菌16例(42.1%)、大肠埃希菌10例(26.3%)、鲍曼不动杆菌4例(10.5%)、嗜麦芽假单胞菌4例(10.5%)、阴沟肠杆菌3例(7.9%)及铜绿色假单胞菌1例(2.6%)。粘质沙雷菌败血症与非粘质沙雷G^-菌败血症患儿在临床表现(发热或低体温、反应低下、呼吸暂停、气促和抽搐)方面及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并发脑膜炎和脑脓肿或脑积水、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双侧通过、死亡和非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50 mg/L、白细胞计数(外周血)<5×10^9/L、血小板计数(最低)<5×10^9/L、血小板计数(最低)<30×10^9/L]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粘质沙雷菌败血症患儿对氨苄青霉素/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唑林及四环素耐药率均为100.0%;对头孢呋辛及头孢西丁耐药率均为12.5%;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均敏感。粘质沙雷菌败血症与非粘质沙雷G^-菌败血症患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发生粘质沙雷菌血流感染,各级医生应引起重视,注意手卫生,加强感染防治、杜绝感染的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粘质沙雷菌 败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喂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素兰 何少玲 +2 位作者 张春丽 钟丽晖 何风梅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1年第2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法对新生儿喂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足月新生儿97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母乳喂养方法,观察组对母乳喂养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新生儿的喂养质量。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内分泌状况...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法对新生儿喂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足月新生儿97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母乳喂养方法,观察组对母乳喂养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新生儿的喂养质量。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内分泌状况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身高、体重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新生儿喂养质量,值得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喂养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
3
作者 肖善秋 李月凤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6期64-65,共2页
目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对策进行探究,进而减少该类疾病的发生。方法选择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期间到本院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并被确诊了的深部真茵感染新生儿2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这22例新生... 目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对策进行探究,进而减少该类疾病的发生。方法选择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期间到本院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并被确诊了的深部真茵感染新生儿2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这22例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原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深部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早产儿,主要部位是在肺部,而最常见的感染菌种为白色念珠菌。而造成ICU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长期侵入性的操作、广谱抗生素以及静脉营养的长期使用。结论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后,作者认为应该尽量减少长期侵入性的操作、广谱抗生素以及静脉营养的长期使用,同时做好真菌感染预防方面的工作,有利于减少该类疾病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重症监护病房 深部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风险护理对蓝光照射治疗黄疸新生儿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凤琼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9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强化风险护理对行蓝光照射治疗的黄疸新生儿的干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0例行蓝光照射治疗的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 目的探讨强化风险护理对行蓝光照射治疗的黄疸新生儿的干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0例行蓝光照射治疗的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强化风险护理。比较2组治疗效果、胆红素水平、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干预3 d及干预结束后,2组的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均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的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家属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提高(P均<0.05),总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对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黄疸新生儿予以强化风险护理,可降低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促进胆红素水平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及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蓝光照射治疗 强化风险护理 治疗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及对其护理满意度影响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黄素兰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1期82-84,88,共4页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及对其护理满意度影响。方法随机抽取60例本院自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行呼吸机治疗的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实验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给...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及对其护理满意度影响。方法随机抽取60例本院自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行呼吸机治疗的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实验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患儿综合护理,分析两组临床指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家长护理满意度、护理措施合格率。结果临床指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 <0.05);家长护理满意度、护理措施合格率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新生儿呼吸机治疗过程中,既可改善临床指标、提高护理措施合格率,又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新生儿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应用效果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危险因素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金丽 林真珠 +5 位作者 熊小云 吕元红 何少玲 孙莉 方小燕 贺万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导管堵塞提供参考。方法对深圳市7所医院811例留置PICC导管的新生儿跟踪观察导管堵塞的发生情况,对影响导管堵塞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60例新生儿发生PICC导管堵塞,发生率7.4%... 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导管堵塞提供参考。方法对深圳市7所医院811例留置PICC导管的新生儿跟踪观察导管堵塞的发生情况,对影响导管堵塞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60例新生儿发生PICC导管堵塞,发生率7.4%(2.85/1 000导管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输液过程中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是导管堵塞的保护因素(OR=0.113),导管留置时间>40d是危险因素(OR=2.780)。结论为避免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输液过程中应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同时每天评估导管保留的必要性,尽早拔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PICC 导管堵塞 危险因素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馈控制集合人性化护理对新生儿窒息及神经功能异常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黄小抒 李丽容 胡水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2期186-188,213,共4页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集合人性化护理对新生婴儿窒息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使用前馈控制集合人性化护理干预的研究组(n=39),以及传统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集合人性化护理对新生婴儿窒息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使用前馈控制集合人性化护理干预的研究组(n=39),以及传统护理干预的常规组(n=39)。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前后Apgar评分、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肌钙蛋白以及护理品质的差异。结果常规组5min Apgar分值与14d、26d NBNA分值全部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与护理前比较,两组肌钙蛋白水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护理后,常规组肌钙蛋白水平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护理评估精准度、护理干预落实率、亲属满意率以及复苏成功率全部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窒息中,应用前馈控制联合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儿窒息程度,改善神经功能,减轻心肌受损情况,提升护理品质,推荐在临床内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控制 人性化护理 新生儿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节护理对多重耐药新生儿交叉感染发生率及家长满意率的影响
8
作者 蔡协君 林凤琼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17期127-128,共2页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对多重耐药新生儿交叉感染发生率及家长满意率的影响。方法: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多重耐药新生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比较两组康复情况、交叉感染...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对多重耐药新生儿交叉感染发生率及家长满意率的影响。方法: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多重耐药新生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比较两组康复情况、交叉感染发生率及家长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反复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交叉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用于多重耐药新生儿中,可促进患儿康复,能有效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率,提高家长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节护理 多重耐药新生儿 交叉感染 发生率 家长满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叶辉 张春丽 +1 位作者 刘喜 陆必森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3期25-26,共2页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 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LRTI)病毒病原学特点。方法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ALRTI患儿共1045例。采用逆转录(RT)-PCR方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RV)、甲型流感病毒(IFA...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 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LRTI)病毒病原学特点。方法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ALRTI患儿共1045例。采用逆转录(RT)-PCR方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R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副流感病毒(PIV)1~4型、偏肺病毒(hMPV)、腺病毒(AdV)、冠状病毒(HCoV)、肠道病毒(EV)、博卡病毒(HBoV)。分析各病毒检出情况,病毒感染与年龄的关系,以及病毒感染与季节的关系。结果①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毒检出以RSV(29.38%),RV(18.56%),PIV(8.32%),IFB(8.04%),HBoV(8.04%),AdV(7.08%),EV(4.59%),HCoV(1.15%),hMPV(0.77%),IFA(0.48%)。②病毒感染阳性率6月至1岁(95.05%),1-3岁(84.14%),>5岁(76.71%),3-5岁(74.75%),0-6月(70.26%)。病毒感染与年龄的关系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P<0.005)。③冬季97.19%,春季(88.78%),夏季(84.4%),秋季(66.67%)。季节病毒阳性感染率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病毒病原检测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占有重要位置,RSV,RV为主要病毒病原,在6月至1岁年龄发检出率最高,冬季检出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儿童 病毒病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肠内外营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与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外营养的应用对于早产儿生长发育的积极意义。方法 80例早产儿,根据营养干预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营养干预,观察组早产儿给予早期(出生24 h内)肠内外营养干预,对比两组早产儿的生...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外营养的应用对于早产儿生长发育的积极意义。方法 80例早产儿,根据营养干预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营养干预,观察组早产儿给予早期(出生24 h内)肠内外营养干预,对比两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指标及住院时间、生理体质下降时间、恢复体制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生理体质下降持续时间为(6.10±1.44)d,恢复体质时间为(6.93±1.62)d,达足量喂养时间为(19.43±3.23)d,住院时间为(37.42±4.45)d,均短于对照组的(8.46±1.83)、(10.37±2.10)、(26.75±4.37)、(41.27±4.8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10 d,两组早产儿的体重、身长、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1个月,两组早产儿的体重、身长、头围均优于出生10 d时,且观察组早产儿的体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身长、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外营养有助于促进早产儿的生理体质恢复,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内外营养 早产儿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在过渡病房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燕 刘洁 +4 位作者 蒋丽 蔡军红 黄秀风 牛连芝 晋贞超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3年第5期59-63,共5页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过渡病房患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及样本量科学确定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过渡病房患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及样本量科学确定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入住新生儿过渡病房,接受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入住常规病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体重增长量以及1个月内再入院率,家属的照护能力、满意度,母亲焦虑程度。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01),体重增长量多于对照组(P<0.001),1个月内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家属照护知识、照护技术以及照护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观察组母亲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应用在过渡病房患儿中,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减少,体重增长量增多,家属对患儿的照护能力以及满意度提升,母亲的焦虑程度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病理性黄疸 过渡病房 治疗效果 照护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对经口喂养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优聪 林晓华 +1 位作者 李惠玲 钟小单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606-608,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于我院产科分娩的胎龄〈33周早产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早产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早产儿采取常规喂养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则采取口... 目的: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于我院产科分娩的胎龄〈33周早产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早产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早产儿采取常规喂养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则采取口腔运动支持下的干预方式进行喂养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喂养效率、摄入奶量、疲乏、应激、吸吮吞咽无力的比例。结果:在喂养护理周期结束后,观察组早产儿的喂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摄入奶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喂养良好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出现疲乏、应激、吸吮吞咽无力的例数却明显低于对照组,各组统计结果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护理可以促进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显著增强,提高早产儿经口喂养效率以及喂养进程,减少吞咽无力等症状,为早产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运动 早产儿 经口喂养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低体重儿控温湿化氧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媚珍 杨舒广 张春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6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控温湿化氧疗对低出生体重儿低氧血症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早产低体重并低氧血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恒温湿化氧疗;对照组60例,给予传统湿化氧疗,观察两组低氧血症的改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 目的:探讨控温湿化氧疗对低出生体重儿低氧血症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早产低体重并低氧血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恒温湿化氧疗;对照组60例,给予传统湿化氧疗,观察两组低氧血症的改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氧疗时间、复温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血氧饱和度升高值提高(P<0.01),疗效增强(P<0.05),且并发症明显减少(P<0.01)。结论:智能控温湿化氧疗较传统湿化氧疗更有效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低出生体重儿 低氧血症 智能控温湿化氧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病理及远期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新林 谭翔予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5期74-76,共3页
目的探析小儿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病理及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HSPN患儿的临床资料,均进行4~5年的随访,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三大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部分患儿完善肾功能等检查。观察患儿皮肤紫癜病变到肾病的... 目的探析小儿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病理及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HSPN患儿的临床资料,均进行4~5年的随访,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三大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部分患儿完善肾功能等检查。观察患儿皮肤紫癜病变到肾病的时间,观察临床分型、病理分级与远期预后情况。结果皮肤紫癜病变到肾病时间≤1个月19例(50.00%),2~3个月11例(28.95%),>3个月6例(15.79%),>3年2例(5.26%),其中3个月内发病占78.95%。临床分型以肾病综合征型和急性肾炎型最常见,国际儿童肾脏病学会(ISKDC)病理分型以B、C级最多。随访的38例患儿,痊愈14例,尿常规检查异常18例,死亡6例。临床分型:肾病综合征型痊愈率25.0%低于急性肾炎型的72.7%,尿常规异常率37.5%、死亡率37.5%均高于急性肾炎型的18.2%、9.1%。病理分级:A~C级痊愈率为39.4%、尿常规异常率为48.5%、死亡率为12.1%,D~E级的痊愈率为20.0%、尿常规异常率为40.0%、死亡率为40.0%。结论肾病综合征型远期预后较急性肾炎综合征型差,病理分级、临床分型与远期预后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性肾炎 小儿 临床病理 远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