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运用三维超声VPQ技术评价针灸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黄熙畅
叶思婷
+5 位作者
戚芷琪
孟令萃
周婷
周俊合
赵琳
符文彬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6期1229-1233,共5页
目的:通过三维超声VPQ技术客观评价针灸治疗前、后颈动脉硬化斑块结构变化。方法:门诊招募4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假针组各20例,每周治疗2次,共3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双侧颈动脉斑块总体积(PV)、灰阶中位值(GSM)、内中膜厚度(I...
目的:通过三维超声VPQ技术客观评价针灸治疗前、后颈动脉硬化斑块结构变化。方法:门诊招募4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假针组各20例,每周治疗2次,共3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双侧颈动脉斑块总体积(PV)、灰阶中位值(GSM)、内中膜厚度(IMT)的变化。结果:针刺组治疗后PV较前减小,而假针组较前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后左侧GSM较前升高,而假针组较前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右侧GSM治疗前后差值虽然无统计学意义但也有升高趋势。结论:针灸疗法可以减小颈动脉斑块体积,稳定斑块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针灸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运用三维超声VPQ技术评价针灸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黄熙畅
叶思婷
戚芷琪
孟令萃
周婷
周俊合
赵琳
符文彬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
康复
临床医学
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
院
超声科
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康复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
院
针灸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
院
出处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6期1229-1233,共5页
基金
广东省中医药局资助项目(20201137,20191162)。
文摘
目的:通过三维超声VPQ技术客观评价针灸治疗前、后颈动脉硬化斑块结构变化。方法:门诊招募4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假针组各20例,每周治疗2次,共3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双侧颈动脉斑块总体积(PV)、灰阶中位值(GSM)、内中膜厚度(IMT)的变化。结果:针刺组治疗后PV较前减小,而假针组较前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后左侧GSM较前升高,而假针组较前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右侧GSM治疗前后差值虽然无统计学意义但也有升高趋势。结论:针灸疗法可以减小颈动脉斑块体积,稳定斑块性质。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针灸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
Keywords
Arteriosclerosis
Acupuncture treatment
Vascular plaque quantification technology
分类号
R246.1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运用三维超声VPQ技术评价针灸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
黄熙畅
叶思婷
戚芷琪
孟令萃
周婷
周俊合
赵琳
符文彬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