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重及肥胖患者臀部肌内注射深度的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从华 邹红梅 +3 位作者 李小云 廖全全 廖月红 沈薏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6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超重及肥胖患者臀部肌内注射的适宜深度。方法抽取超重及肥胖者200例(男、女各100例),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重指数(BMI),根据BMI判断超重与肥胖;采用B超测定其臀部肌内注射部位皮下脂肪厚度。结果男性皮下脂肪厚度为(25.... 目的探讨成人超重及肥胖患者臀部肌内注射的适宜深度。方法抽取超重及肥胖者200例(男、女各100例),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重指数(BMI),根据BMI判断超重与肥胖;采用B超测定其臀部肌内注射部位皮下脂肪厚度。结果男性皮下脂肪厚度为(25.7±4.3)mm,女性为(25.8±3.9)mm;男、女性皮下脂肪厚度≥21.3 mm(常规肌内注射的深度)者分别为92.0%、95.0%。男性、女性超重与肥胖者皮下脂肪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常规肌内注射的深度对超重或肥胖者已不适用,注射时针头仅能到达皮下脂肪层而未达臀大肌,存在医疗隐患,需积极寻求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肌内注射 臀部皮下脂肪 注射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38丝裂素激活蛋白激酶通路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梁长清 杨志明 +1 位作者 张娜娜 康玉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5期388-391,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激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p38丝裂素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方法 用含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与CO2培养箱(5%CO2+95%空气)培养HUVECs.待细胞生长至80%融合时,无血清培养1...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激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p38丝裂素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方法 用含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与CO2培养箱(5%CO2+95%空气)培养HUVECs.待细胞生长至80%融合时,无血清培养16 h后分组:(1)AngⅡ不同时点观察组:用AngⅡ(终浓度100 nmoL/L)分别刺激细胞0.5、10、15、30、45 min和60 min.(2)AngⅡ不同剂量作用组:分别用终浓度为0、10、100、1000 nmol/L和10 000 nmol/L的AngⅡ刺激细胞15 min.(3)AngⅡ+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2190组:在AngⅡ(终浓度100 nmol/L)刺激前30 min,分别将1000 nmol/L和5000 nmol/L(终浓度)的SB202190加入培养基,共同孵育30 min.上述各组作用一定时间后收集细胞,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细胞p38MAPK磷酸化表达.结果 AngⅡ(100 nmol/L)可诱导HUVECs p38MAPK磷酸化表达,15~30 min达到高峰,分别升高2.25和2.51倍(P〈0.005,n=5),随时间呈峰形变化 AngⅡ呈剂量依赖性诱导HUVECs p38MAPK磷酸化,在AngⅡ100 nmol/L时p38MAPK磷酸化表达即有明显增强,在AngⅡ刺激剂量为1000 nmol/L和10 OOO nmol/L时,p38MAPK磷酸化表达分别增加2.03和2.11倍(P〈0.005,n=5) 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2190可显著抑制HUVECs p38MAPK磷酸化,且呈剂量依赖性,5000 nmoL/L SB202190的抑制率为53.9%(P〈0.01,n=6).结论 Ang Ⅱ可激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38MAPK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内皮细胞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被引量:14
3
作者 孙瑞雪 李娜 +3 位作者 韩冬冬 杨惊 于学忠 朱华栋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54-15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2至2017年60例TT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及转归,采用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 目的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2至2017年60例TT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及转归,采用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采用K多个独立样本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60例患者中,男性17例(28.3%,17/60),女性43例(71.7%,43/60),平均年龄(41±15)岁。28例患者(46.7%,28/60)表现为发热、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降低三联征,23例(38.3%,23/60)表现为发热、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降低、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异常五联征,其余9例(15.0%,9/60)无典型三联征/五联征表现。28例患者接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13(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a thrombospondin type 1motif,member 13,ADAMTS13)活性检测,其中23例ADAMTS13活性<10%,阳性率为82.1%(23/28);20例患者检测了ADAMTS13抑制物,阳性率为90.0%(18/20);20例同时行ADAMTS13活性及其抑制物检测,二者均为阳性者占90.0%(18/20)。根据是否有血源、患者经济条件等不同情况,采用血浆置换、糖皮质激素、利妥昔单抗、免疫抑制剂、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等不同治疗方案,42例患者(70.0%,42/60)病情缓解,18例(30.0%,18/60)死亡。在血浆置换及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免疫抑制治疗,可将缓解率由57.1%提高至85.2%(P=0.032)。未发现导致患者死亡率增高的危险因素。结论 TTP多表现为三联征或五联征,ADAMTS13活性降低及抑制物检测阳性率高,免疫抑制治疗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浆置换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预后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宋于康 陶伍元 +1 位作者 邓柳霞 王妙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757-2759,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探讨其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110例为观察组(脓毒症组),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脂联素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 目的:通过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探讨其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110例为观察组(脓毒症组),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脂联素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脓毒症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死亡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脓毒症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MODS、脂联素与脓毒症死亡存在密切相关性(P<0.05),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脓毒症患者脂联素水平越低,死亡率越高,脂联素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脂联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