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托洛尔缓释片对老年高血压伴心衰患者的疗效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 被引量:41
1
作者 张志伟 林泽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71-2174,共4页
目的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心衰患者的疗效及与脉压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 33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衰患者,依据脉压水平,相应地分为四组:≤48组、49~58组、59~68组、... 目的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心衰患者的疗效及与脉压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 33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衰患者,依据脉压水平,相应地分为四组:≤48组、49~58组、59~68组、>68组,靶剂量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一般临床资料、放射性核素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老年高血压伴心衰患者随着脉压逐渐增大,血清VEGF、hs-CRP和脑钠肽水平均明显增高,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高峰充盈率(LVPER)明显降低。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后,LVEF和LVPFR在59~68,>68mmHg组分别增加(3.32±2.35)%、(4.12±3.05)%和0.37±0.26、0.53±0.37,脉压及VEGF在59~68,>68mmHg组分别下降8.2±3.1、9.4±4.3mmHg及18.39±8.43、26.79±14.32pg/ml,hs-CRP及脑钠肽在59~68,>68mmHg组分别下降0.26±0.13、0.33±0.16mg/L及140.36±68.62、155.39±73.58ng/L,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尤以>68mmHg组较甚(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衰患者中,脉压较大(脉压59~68,>68mmHg组)的患者对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更为敏感;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使脉压较大(脉压59~68,>68mmHg组)的患者脉压及血清VEGF、hs-CRP、脑钠肽水平明显下降,而心功能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脉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心功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林泽鹏 彭晓玲 +1 位作者 张志伟 黄向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61-663,共3页
目的探讨药物常规治疗下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与心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将33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依据PP水平,分为≤48、49~58、59~68、〉68mmHg(1mmHg=0.133kPa)4个组,用log... 目的探讨药物常规治疗下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与心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将33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依据PP水平,分为≤48、49~58、59~68、〉68mmHg(1mmHg=0.133kPa)4个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组PP与心功能、VEGF及hs-CRP的相关性。结果随着PP逐渐增大,血清VEGF和hs-CRP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均明显降低(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P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不全发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PP与VEGF及hs-CRP具有一定的关系,PP是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的一个重要和独立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存活心肌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34
3
作者 林泽鹏 舒平春 +2 位作者 廖志坚 王小庆 刘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89-1791,共3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作为新型他汀类药物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存活心肌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方法将6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分为常规药物加辛伐他汀(黙沙东制...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作为新型他汀类药物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存活心肌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方法将6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分为常规药物加辛伐他汀(黙沙东制药有限公司,40 mg,睡前)组(n=32)和常规药物加瑞舒伐他汀(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10 mg,睡前)组(n=33),随访12个月,测定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的血脂及血浆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99Tcm-MIBI摄取分数的改变。结果辛伐他汀组及瑞舒伐他汀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总胆固醇、LDL胆固醇、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均有显著下降,而99Tcm-MIBI摄取分数均显著增加;且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总胆固醇、LDL胆固醇、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下降幅度及9Tcm-MIBI摄取分数增加幅度较辛伐他汀组大。瑞舒伐他汀组患者用瑞舒伐他汀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显著下降(P<0.01),而辛伐他汀组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无明显的变化。结论在PCI术及应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可使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下降并进一步改善存活心肌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瑞舒伐他汀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存活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或血流储备分数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8
4
作者 左辉华 刘强 +6 位作者 张志玲 王丽丽 翁建新 魏熠 罗新林 陈绮映 曹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4-708,共5页
目的:评价在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中,经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介入治疗的患者与经测定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介入治疗的患者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冠脉造影证实冠脉狭窄程度40%~70%的患者共226例(293处病变),分为血管内超声指导... 目的:评价在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中,经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介入治疗的患者与经测定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介入治疗的患者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冠脉造影证实冠脉狭窄程度40%~70%的患者共226例(293处病变),分为血管内超声指导组98处病变、血流储备分数指导组101处病变、药物治疗组94处病变。在血管内超声指导组中,如狭窄处最小管腔面积(MLA)<4 mm2行冠脉支架置入术;在血流储备分数组中,如FFR<0.8予以行介入治疗。术后随访1年,比较3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死亡、心梗、靶血管重建)。结果(1)3组患者冠脉造影显示的狭窄程度及病变长度无明显差别;(2)血管内超声指导组行冠脉介入治疗术的患者比例高于血流储备分数指导组(P<0.001);(3)3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182)。结论血流储备分数检测及血管内超声检查均可以用于指导冠脉临界病变的介入治疗策略,血管内超声检查仅依靠单一的测定狭窄处最小管腔面积作为介入治疗的标准可能会增加介入干预患者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临界病变 血流储备分数 血管内超声 经皮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少敏 夏志琦 +2 位作者 朱蕾 彭晓玲 黄德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484-1486,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与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入选经冠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429例。按冠心病是否合并代谢... 目的探讨冠心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与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入选经冠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429例。按冠心病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均查体质指数(BMI)、血压(BP)、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尿酸(UA)及年龄、性别、吸烟等。结果合并代谢综合征组的BMI、BP、FBG、TG、HDL-c、TC、LDL-c、UA均显著高于与单纯冠心病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和病变支数明显增加(P<0.01);HDL-c、LDL-c、BMI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显著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可加重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HDL-c、LDL-c、BMI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代谢综合征 冠动脉疾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脂和脂蛋白水平及与心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5
6
作者 林泽鹏 张治伟 +2 位作者 金光临 彭长农 方卫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6期427-428,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脂和脂蛋白水平与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分析584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水平与左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外,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不全的发生与年龄、收...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脂和脂蛋白水平与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分析584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水平与左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外,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不全的发生与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体重指数(BMI)、吸烟和TC、LDL-ch高度相关( P<0.001);随着TC、LDL-ch水平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高峰充盈率(LVPFR)降低( P<0.05~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LDL-ch与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 P<0.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TC、LDL-ch水平与左心功能不全呈正相关,防治冠心病合并高血脂时,应重视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降低TC、LDL-ch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脂 脂蛋白 左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长期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心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彭晓玲 林泽鹏 +3 位作者 张治伟 赵有生 秦迁 王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入选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左心室肥厚患者 72例 ,随机分配到缬沙坦组 (口服 80~ 160mg/d)或阿替洛尔组 (口服 ...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入选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左心室肥厚患者 72例 ,随机分配到缬沙坦组 (口服 80~ 160mg/d)或阿替洛尔组 (口服 2 5~ 5 0mg/d) (n均 =3 6) ,治疗 8个月 ,治疗前后各检查一次超声心动图及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 ,对比分析组内治疗前后左心室重量指数及左心功能参数变化和两组间的差异。  结果 :①与治疗前比较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缬沙坦或阿替洛尔治疗 8个月后 ,两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下降(15 9/10 1mmHg至 14 2 /89mmHg ;161/10 3mmHg至 14 5 /90mmHg ,1mmHg =0 13 3kPa) (P均 <0 0 1)。②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缬沙坦治疗 8个月后 ,左心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均 <0 0 5 ) ,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重量指数下降更显著 (P均 <0 0 1) ;而在阿替洛尔治疗 8个月后左心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无明显变化 ,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重量指数下降显著 (P <0 0 5 )。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缬沙坦治疗 8个月后左心室高峰充盈率明显增加 (P <0 0 5 ) ,而在阿替洛尔治疗 8个月后左心室高峰充盈率无明显变化 ,两组间比较则有明显差别 (P <0 0 5 )。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心功能 缬沙坦 治疗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总胆固醇水平与急性左心衰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曾繁芳 王丽丽 +5 位作者 龙娟 易文雅 胡伟 罗颖 陈绮映 麦炜颐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6-56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总胆固醇水平与急性左心衰患者预后相关性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前瞻性方法,入选68例急性左心衰发作患者,收集基线资料及其相关实验室指标;出院后对其随访1个月;依据患者是否发生心血管终点事件分为有事件组和无事件组... 【目的】探讨血浆总胆固醇水平与急性左心衰患者预后相关性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前瞻性方法,入选68例急性左心衰发作患者,收集基线资料及其相关实验室指标;出院后对其随访1个月;依据患者是否发生心血管终点事件分为有事件组和无事件组,对两组进行比较,同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总胆固醇水平与心血管终点事件相关性。【结果】本研究患者平均年龄为(57.3±12.6)岁,男性52例(76.5%);其中46例既往有冠心病(67.6%),10例有风湿性心脏病(14.7%),12例有扩心病(17.7%);38例有高血压(55.9%),24例有糖尿病(35.3%)。随访1月时,共有39例患者发生心血管终点事件(57.4%),其中36例因心衰再入院,3例因心衰死亡。与有事件组患者相比,无事件组患者年龄较小,吸烟所占人数比例较少(P<0.05);无事件组患者血浆N端脑利钠肽和C反应蛋白水平较低(P<0.05);而血浆总胆固醇和白蛋白水平较高(P<0.05)。出院带药两组患者间无明显差别。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总胆固醇水平与心血管终点事件相关性,在校正年龄、性别、吸烟、收缩压、血浆白蛋白、糖尿病、高血压、药物后,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升高对心血管终点事件具有保护作用(优势比OR为0.91,95%置信区间0.80-0.96);进一步校正血浆C反应蛋白后,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升高对心血管终点事件保护作用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优势比OR为0.97,95%置信区间0.87-1.09)。【结论】血浆适当总胆固醇水平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短期预后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适度水平胆固醇能够提供能量和营养支持,改善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 急性左心衰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的变化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其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林泽鹏 徐明星 方卫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的变化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血清脂联素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60例及健康人 3 0例 (正常对照组 ) ,以正常对照组人群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的均数±标准差作为...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的变化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血清脂联素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60例及健康人 3 0例 (正常对照组 ) ,以正常对照组人群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的均数±标准差作为有无胰岛素抵抗的分界线 ,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两组 ,即胰岛素抵抗组 2 3例及无胰岛素抵抗组 3 7例。检测血清脂联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等指标。另外 ,从 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选出能够完成整个实验 ,积极配合随访的 40例患者 ,并分成两部分 ,每部分 2 0例 ,分别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治疗两周 ,治疗前、后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①胰岛素抵抗组的血清胰岛素和甘油三酯与正常对照组及无胰岛素抵抗组相比 ,胰岛素抵抗组明显升高(P <0 0 1) ,胰岛素抵抗组的脂联素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与正常对照组及无胰岛素抵抗组相比 ,胰岛素抵抗组明显降低(P <0 0 1)。②高血压患者用培哚普利及缬沙坦治疗两周后 ,平均压显著下降 (P <0 0 5 ) ,血清脂联素浓度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明显升高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血清脂联素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衰患者的长期管理——心衰中心的临床实践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郭文玉 闫少迪 +4 位作者 罗新林 刘晓蓉 李国成 彭丽蓉 徐验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8期11-14,共4页
建立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长期管理模式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心衰防控形势严峻,整体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普遍存在重"治疗"轻"管理"、重"院内"轻"院外"的情况,... 建立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长期管理模式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心衰防控形势严峻,整体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普遍存在重"治疗"轻"管理"、重"院内"轻"院外"的情况,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医疗现状的心衰长期管理模式势在必行,需要积极争取政府、社会、医疗机构和患者的共同参与。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心衰中心在积极参与中国心衰中心建设和认证项目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充分结合本院自身和深圳地区的实际情况,初步建立了一套心衰患者的长期管理模式。该模式以心衰病房为基础,组建多学科的心衰管理团队,构建以健康档案管理、家庭自我管理、随访管理及区域协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心衰患者管理体系。笔者将在今后工作中对其不断地评估和完善,使之能在改善本区域心衰患者预后方面切实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长期管理 心衰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他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血药浓度与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章慧洁 彭晓玲 +1 位作者 王乾洲 龚善初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62-566,共5页
目的:观察索他洛尔(sotalol,S)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副作用与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选择门诊快速房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00例,男53例,女47例。依次服用索他洛尔80、160、240mg·d-1,各2周,在每个剂量递增期的最后1d,分别于清晨服... 目的:观察索他洛尔(sotalol,S)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副作用与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选择门诊快速房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00例,男53例,女47例。依次服用索他洛尔80、160、240mg·d-1,各2周,在每个剂量递增期的最后1d,分别于清晨服药前及服药后3h(即谷、峰浓度时)抽外周静脉血3ml,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HPLC)测定索他洛尔的血药浓度,同时检查心电图测量QT、QTc间期、QTd以及动态心电图。结果:索他洛尔对室早的总有效率为85.7%,成对室早和短阵室速总有效率为73.3%、房性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70%,对预防阵发性房颤发作效果较好(P<0.05),而对持续性房扑、房颤以控制心室率较理想。索他洛尔治疗有效者平均有效药物浓度谷值为0.67±0.21mg·L-1,峰值1.33±0.51mg·L-1;无效者平均血药浓度谷值0.69±0.22mg·L-1,峰值1.36±0.53mg·L-1。结论:索他洛尔最佳剂量为160~240mg·d-1,副作用小,门诊应用较安全,持续用药可维持疗效,对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他洛尔 心律失常 血药浓度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7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验 王涓 +2 位作者 衣为民 龙娟 张治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492-494,共3页
目的 :分析肥厚型心肌病 (HCM )的临床、心电图、影像学检查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探讨HCM的治疗现状。方法 :对 72例HCM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心导管、磁共振成像等检查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 目的 :分析肥厚型心肌病 (HCM )的临床、心电图、影像学检查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探讨HCM的治疗现状。方法 :对 72例HCM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心导管、磁共振成像等检查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HC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心电图 87 5 %表现异常 ,主要表现为ST T改变(73 6% ) ,左室肥厚或左室高电压 (5 0 % ) ,异常Q波 (3 3 3 % )。超声检查阳性率 91 6% ,磁共振成像阳性率达10 0 %。 80 %以上患者经内科治疗症状缓解 ,3例DDD起搏治疗患者术后流出道压力阶差减少 5 0 %以上 ,左室功能及症状改善。 3例接受外科手术患者中死亡 1例。结论 :HCM临床表现及体征无特异性 ,心电图的改变具有提示性 ,应重视和警惕 ;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 ,必要时结合磁共振成像 ,心血管造影及心导管检查是辅助及鉴别诊断的手段。HCM的治疗包括内科、介入及外科手术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临床表现 心电图 影像学检查 Β-受体阻滞剂 钙拮抗剂 心脏起搏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强化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淑英 李荣 +3 位作者 赵自强 张琢玉 苏绮文 汤昌莲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1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并总结2006年12月至2009年3月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收治的30例胰岛素强化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合...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并总结2006年12月至2009年3月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收治的30例胰岛素强化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能较快达标,同时并未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能更好地控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而准时、严格地监测血糖是成功实施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糖尿病 胰岛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左心室肥厚构型及心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泽鹏 赵有生 +1 位作者 秦迁 方卫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年第6期415-417,420,共4页
目的 探讨药物规则治疗下高血压病 (EH)患者的脉压 (PP)与左心室肥厚 (L VH)构型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 176例有或无 L VH的 EH患者的 PP与 L VH构型及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1不对称性室间隔肥厚 (ASH)、对称性室... 目的 探讨药物规则治疗下高血压病 (EH)患者的脉压 (PP)与左心室肥厚 (L VH)构型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 176例有或无 L VH的 EH患者的 PP与 L VH构型及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1不对称性室间隔肥厚 (ASH)、对称性室间隔肥厚 (CH)及扩张性肥厚 (DH)三型肥厚组的 PP与无 L VH组相比 ,有明显的差别 ,CH和 DH组较大 (P均 <0 .0 1) ,尤以 DH组较甚。2随着 PP增大 ,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均明显的降低。3L 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PP与 EH患者左心功能不全发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PP每增加 10 m m Hg,左心功能不全增加 30 % (95 % CI:1.2 3~ 1.37,P<0 .0 0 0 1) ;在对年龄和 EH病程进行校正后 ,PP每增加 10 m m Hg显示增加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 19% (95 % CI:1.13~ 1.2 5 ,P<0 .0 0 0 1)。结论 在药物规则治疗的 EH患者中 ,PP与 L VH构型具有一定的联系 ,PP是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的一个重要和独立的相关因素 ;且随着 PP增大 ,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均明显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脉压 左心室肥厚 左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糖尿病及高血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后替米沙坦对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15
作者 彭晓玲 林泽鹏 +4 位作者 刘强 李忠红 金光临 张志伟 蔡乃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6期429-430,共2页
目的探讨伴糖尿病及高血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替米沙坦对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50例伴糖尿病及高血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被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伴糖尿病及高血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替米沙坦对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50例伴糖尿病及高血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被随机分为口服试验组(替米沙坦组,n=25)和对照组(培垛普利组,n=25),随访6个月,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血浆C-反应蛋白(CRP)、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MCP-1)水平,并观察血糖、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CRP及MCP-1明显下降(P<0.01),且降低幅度与血糖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1),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亦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CRP及MCP-1降低(P<0.05),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试验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替米沙坦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代谢的同时,能降低伴糖尿病及高血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CRP、MCP-1水平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替米沙坦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 糖尿病 C-反应蛋白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通过抑制p38 MAPK和NF-κB信号传导通路表达对抗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翼鹰 陈伟燕 +6 位作者 孙秀亭 王翔 李政勋 梁美玲 石卉 杨至圣 曾武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7-522,527,共7页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SBP)是否通过抑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和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通路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高浓度葡萄糖(高糖,HG)引起的损伤。方法应用35 mmol/L...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SBP)是否通过抑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和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通路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高浓度葡萄糖(高糖,HG)引起的损伤。方法应用35 mmol/L的HG处理H9c2心肌细胞24 h,建立HG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模型;细胞计数试剂盒8测定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258核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测定细胞凋亡;双氯荧光素(2’,7’-dichlorfluorescein-diacetate,DCFH-DA)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测定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罗丹明123(Rh123)染色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MP);Western blot法测定p38MAPK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G处理H9c2心肌细胞24 h能引起细胞明显的损伤,使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细胞数量和细胞内ROS生成增多,MMP丢失;HG能增加p38 MAPK和NF-κB p65磷酸化水平;SBP预处理能明显抑制HG上调p38 MAPK和NF-κB p65磷酸化水平这一作用;SBP、p38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和NF-κB通路抑制剂PDTC均能阻断HG对心肌细胞的上述损伤作用,包括细胞毒性、凋亡、ROS生成增多及MMP丢失等。结论麝香保心丸(SBP)可通过抑制p38 MAPK和NF-κB信号传导通路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高糖(HG)引起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高血糖 P38 MAPK NF-ΚB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动态心电异常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曾展生 李忠红 张永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1-182,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改变,研究急性脑卒中致心电异常的特点及其与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1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脑CT确定病变部位,并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急性脑卒中后心电异常的发生情况...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改变,研究急性脑卒中致心电异常的特点及其与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1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脑CT确定病变部位,并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急性脑卒中后心电异常的发生情况,并根据脑卒中的种类和部位分组观察,以了解其心电异常的特点。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异常发生率为75.89%,其中52.94%患者出现ST-T异常。急性脑卒中后病变性质和部位不同,心电异常的发生特点也不同,出血性脑卒中组心电异常率最高,达88.6%,缺血性脑卒中组心电图异常率为67.6%(P〈0.05〉。脑干卒中组心电异常率达85.7%,其他部位脑卒中组心电异常率为72.6%(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异常表现为心律失常和ST-T异常,且与脑卒中的种类和部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心电描记术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二次谐波、脉冲反转显像心肌声学造影评价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少文 吴胜楠 +4 位作者 董少红 林钟文 梁旭 吴瑛 胡雪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评价间歇二次谐波、脉冲反转显像心肌声学造影(MCE)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经静脉MCE,用半定量方法评估心肌血流灌注,参照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技术对48例冠心病(冠心病组)和22例冠脉造影正常者(对照... 目的:评价间歇二次谐波、脉冲反转显像心肌声学造影(MCE)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经静脉MCE,用半定量方法评估心肌血流灌注,参照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技术对48例冠心病(冠心病组)和22例冠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进行研究。MCE用左心室16段划分法进行心肌造影计分(MCS):回声均匀性增强,显影时间≤90秒为1分;显影延时(>90秒),回声低淡不均匀为0.5分,缺损为0分。 结果:以冠脉直径狭窄≥50%为标准,MCE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5.9%,特异性g91.5%,阳性预测值93.6%,阴性预测值81.8%,准确性88.2%。MCS与冠脉狭窄程度无相关性(r=0.17)。 结论:MCE能准确地判断冠脉病变的部位,检出直径狭窄≥50%的冠脉病变,并能反映心肌血流灌注,但其显影程度与冠脉狭窄程度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声学造影 心血管造影术 冠心病 间歇二次谐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二次谐波心肌声学造影评价心肌的血流灌注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少红 张少文 +6 位作者 梁旭 胡雪松 王增英 夏令琼 翟丽华 杨纯玉 袁暖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 :探讨心肌声学造影对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静脉注射声学造影剂利声显 (levovist) ,通过超声二次谐波技术获取心肌灌注图像 ,对比冠脉造影显示的冠脉支配区域的心肌灌注与超声心肌声学造影获取的心肌灌注类... 目的 :探讨心肌声学造影对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静脉注射声学造影剂利声显 (levovist) ,通过超声二次谐波技术获取心肌灌注图像 ,对比冠脉造影显示的冠脉支配区域的心肌灌注与超声心肌声学造影获取的心肌灌注类型的关系。按心肌灌注积分指数将异常冠脉分为 3组 ,心肌灌注积分指数 1分 (A组 ,2 7支 ) ,2分≥心肌灌注积分指数 >1分 (B组 ,2 4支 ) ,>2分 (C组 ,33支 )。  结果 :心肌灌注积分指数与冠脉狭窄度呈中度正相关 (r=0 .75 ,P<0 .0 0 1) ,3组病人的冠脉狭窄程度、心肌灌注积分指数明显差异 (P<0 .0 0 1)。冠脉狭窄度 <75 %者 ,病人室壁灌注多为正常 ,随着冠脉狭窄程度加重 ,室壁灌注出现异常。  结论 :静脉心肌声学造影是反映心肌灌注的有效方法 ,能够反应冠脉血流的改变及微循环结构的完整性变化 ,从而弥补了冠脉造影仅能显示心外膜下的冠脉而无法观察毛细血管水平心肌灌注的缺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二次谐波 静脉心肌灌注超声显像 心肌血流灌注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在心肌纤维化中的生物学功能以及生物标志物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易明 柯晓 刘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7-99,共3页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心血管疾病是我国人口死亡的首位原因,虽然目前防治工作已初见成效,但仍处于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1]。心肌纤维化通常由多种因素引起,如衰老、压力超负荷和急性心肌梗死等[2]。轻度或短暂性心肌纤...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心血管疾病是我国人口死亡的首位原因,虽然目前防治工作已初见成效,但仍处于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1]。心肌纤维化通常由多种因素引起,如衰老、压力超负荷和急性心肌梗死等[2]。轻度或短暂性心肌纤维化对于心室结构完整性和心脏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然而,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多沉积,可引起组织结构破坏以及电重构,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并破坏心脏传导[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症 生物标记 细胞外基质 心力衰竭 环状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