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麻醉方式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晓光 李戈辉 +1 位作者 齐晓非 刘丹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3期1446-1449,1453,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9月~2015年2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子宫切除治疗的患者75例纳入研究,根据具体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患者40例,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9月~2015年2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子宫切除治疗的患者75例纳入研究,根据具体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患者40例,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患者35例,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炎症相关指标、免疫分子相关指标、脑氧代谢及脑血流、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髓鞘碱性蛋白(MB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值低于对照组,胰岛素(Ins)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25)、单核细胞表面抗原(CD14)、CD4+CD25+Treg细胞、CD8+CD28-Treg细胞、Th1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Th2细胞、Th17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结束前30min、术后脑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DO2)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受治疗后血清五羟色胺(5-HT)、酶酪氨酸羟化酶(TH)、代谢酶单胺氧化酶A(MAOA)值低于对照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接受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以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维持免疫状态稳定,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麻醉 硬膜外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对局部麻醉药毒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崔睿 徐世元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9-360,共2页
关键词 局部麻醉药 药毒性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神经系统并发症 妊娠 三级乙等医院 剖宫产手术 脊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罩和面罩用于全麻下妇科腔镜手术反流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文亚杰 吴昌彬 +3 位作者 林金坤 蒋海 江南 袁从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64-465,共2页
关键词 妇科腹腔镜手术 胃食管反流 喉罩 面罩 全麻 保留自主呼吸 pH监测法 气道管理 气道维持 通气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抑制小肠缺血再灌注继发肺损伤中P38MAPK通路及下游凋亡、炎症、氧化应激分子的表达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晓光 齐晓非 李戈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1603-1606,共4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小肠缺血再灌注继发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P38MAPK通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PF级SD大鼠并分为对照组、I/R组、Res-L组、Res-M组、Res-H组,建立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Res-L组、Res-M组、Res-H组分别给予5....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小肠缺血再灌注继发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P38MAPK通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PF级SD大鼠并分为对照组、I/R组、Res-L组、Res-M组、Res-H组,建立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Res-L组、Res-M组、Res-H组分别给予5.0mg/kg、10.0mg/kg、15.0mg/kg白藜芦醇干预。检测肺脏中P38MAPK通路分子及下游凋亡分子、炎症因子、氧化应激产物的含量。结果:I/R组大鼠肺组织中P38MAPK、MAPKK、MAPKKK、Fas、FasL、caspase-8、caspase-9、NF-kB、TNF-α、IL-1β的表达量以及显ROS、MD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Res-L组、Res-M组、Res-H组大鼠肺组织中P38MAPK、MAPKK、MAPKKK、Fas、FasL、caspase-8、caspase-9、NF-kB、TNF-α、IL-1β的表达量以及显ROS、MDA的含量著低于I/R组。结论:白藜芦醇能够通过抑制P38MAPK通路功能来减轻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进而保护小肠缺血再灌注继发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缺血再灌注 肺损伤 P38MA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用于子宫动脉栓塞下刮宫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肖永 胡海燕 +1 位作者 李元涛 张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7-569,共3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和曲马多用于因子宫瘢痕妊娠行子宫动脉栓塞下刮宫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子宫瘢痕妊娠患者54例,拟行子宫动脉栓塞下刮宫术,随机均分为三组:F组(氟比洛芬酯),负荷量1mg/kg,按压剂量5mg,输注剂量7.5mg/h;T组...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和曲马多用于因子宫瘢痕妊娠行子宫动脉栓塞下刮宫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子宫瘢痕妊娠患者54例,拟行子宫动脉栓塞下刮宫术,随机均分为三组:F组(氟比洛芬酯),负荷量1mg/kg,按压剂量5mg,输注剂量7.5mg/h;T组(曲马多),负荷量1mg/kg,按压剂量10mg,输注剂量15mg/h;C组(生理盐水),负荷量5ml,按压剂量2ml,输注剂量3ml/h;记录刮宫术前和苏醒后1、4、8、12、24h的HR、MAP、VAS评分、24h内按压次数和恶心呕吐。结果各时点HR、MAP、VAS评分和按压次数F组和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C组比较,F、T组HR减慢,MAP降低(P<0.05),按压次数和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三组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用于子宫动脉栓塞下刮宫术后镇痛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瘢痕妊娠 子宫动脉栓塞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子宫缺血-再灌注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戈辉 黄晓雷 +3 位作者 李元涛 齐晓非 孙晶 王晓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91-793,共3页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子宫缺血-再灌注(IR)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IR组和舒芬太尼后处理组(SPC组),每组15只。IR组、SPC组建立子宫缺血45 min再灌注2 h模型,SPC组给予舒芬太尼后...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子宫缺血-再灌注(IR)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IR组和舒芬太尼后处理组(SPC组),每组15只。IR组、SPC组建立子宫缺血45 min再灌注2 h模型,SPC组给予舒芬太尼后处理。检测大鼠处理后子宫、血清及肺组织中TNF-α、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肺湿干重比(W/D)、肺通透性指数(LPI)。结果 IR组、SPC组子宫、血浆及肺脏中TNF-α、MDA含量、W/D、LPI明显高于C组(P<0.05);SPC组TNF-α、MDA含量、W/D、LPI明显低于IR组(P<0.05);IR组、SPC组子宫、血浆以及肺脏中SOD活性明显低于C组(P<0.05);SPC组SOD活性明显高于IR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后处理能减轻子宫缺血-再灌注大鼠急性肺损伤,可能与减少氧自由基和炎症因子的产生,降低肺通透性,减轻肺水肿,从而减轻子宫缺血-再灌注大鼠引发的急性肺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子宫缺血-再灌注 急性肺损伤 氧自由基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通过调节FoxO3a磷酸化及亚细胞定位减轻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
7
作者 韩雪 张新敏 +2 位作者 陈岱莉 曹君 黄晓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9-444,共6页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通过调控叉头框家族蛋白O3a(forkhead box protein O3a,FoxO3a)活性在C57BL/6小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I/R)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静息+假手术(SS)组、静息+II/R(SI)组、游泳训练+II...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通过调控叉头框家族蛋白O3a(forkhead box protein O3a,FoxO3a)活性在C57BL/6小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I/R)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静息+假手术(SS)组、静息+II/R(SI)组、游泳训练+II/R(TI)组和游泳训练+II/R+FoxO3a磷酸化激活剂SC79(TSC)组。TI和TSC组进行为期5周的游泳训练,所有小鼠于训练结束后3 d行II/R术,SS组不夹闭血管,TSC组小鼠于再灌注前1 h腹腔注射0.04 mg/g SC79。再灌注2 h后处死小鼠取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肠组织病理改变,DHE染色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同时检测小肠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Ser253磷酸化叉头框家族蛋白O3a(P-FoxO3a^(Ser253))、FoxO3a表达。qRT-PCR检测抗氧化基因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 1α,PGC1α)的表达。结果II/R前行有氧运动干预,通过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减轻II/R损伤。与SI组小鼠相比,TI组小鼠小肠组织细胞质内P-FoxO3a^(Ser253)表达水平下调(P<0.01),细胞核内FoxO3a含量提高(P<0.01),抗氧化基因MnSOD和PGC1α的表达增加(P<0.05和P<0.01),小肠组织ROS生成减少(P<0.01),氧化应激产物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抗氧化酶CAT和SOD含量增加(P<0.05和P<0.01);再灌注前腹腔注射SC79后,上述有氧运动减轻II/R损伤作用被抵消。结论有氧运动通过调节FoxO3a磷酸化及亚细胞定位减轻C57BL/6小鼠II/R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叉头框家族蛋白O3a 磷酸化 氧化应激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液体复苏对脑组织核因子-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廖实红 袁从顺 +3 位作者 崔睿 许淼 袁世荧 姚尚龙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2-264,26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对脑组织核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股动脉放血休克模型,实验组大鼠休克1 h后分别用2倍出血量的6%羟乙基淀粉(贺斯)、1倍出血量的贺斯加1/2出血量的自体血、3倍出血量...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对脑组织核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股动脉放血休克模型,实验组大鼠休克1 h后分别用2倍出血量的6%羟乙基淀粉(贺斯)、1倍出血量的贺斯加1/2出血量的自体血、3倍出血量的复方氯化钠液(林格液)、2倍出血量的林格液加1/2出血量的自体血和全部自体血复苏30 min,假手术组大鼠无休克、无复苏。取脑组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中NF-κB和TNF-α的表达。结果除假手术组外,各实验组脑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等早期炎症表现,且实验组脑组织NF-κB和TNF-α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实验组大鼠分别经1倍出血量的贺斯加1/2出血量的自体血、2倍出血量的林格液加1/2出血量的自体血、3倍出血量的林格液复苏后,NF-κB和TNF-α的表达明显低于2倍出血量的贺斯和全部自体血复苏组(P<0.05或P<0.01)。各组NF-κB与TNF-α变化具有显著正相关(r=0.805,P<0.01)。结论出血性休克复苏早期,采用常规量的贺斯加1/2出血量的自体血、2倍出血量的林格液加1/2出血量的自体血或3倍出血量的林格液复苏可降低脑组织NF-κB和TNF-α的表达,从而减轻出血性休克液体复苏后的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休克 脑组织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乙基淀粉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脑的保护作用
9
作者 廖实红 崔睿 袁从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7期797-800,共4页
目的:研究羟乙基淀粉200/0.5注射液(Hydroxyethyl Starch,HES)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脑的保护作用。方法: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休克组(B组)、全部自体血复苏组(C组)、2倍出血量的HES(超常量,>33 mg.kg-1)复苏组(D组)、1倍出血... 目的:研究羟乙基淀粉200/0.5注射液(Hydroxyethyl Starch,HES)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脑的保护作用。方法: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休克组(B组)、全部自体血复苏组(C组)、2倍出血量的HES(超常量,>33 mg.kg-1)复苏组(D组)、1倍出血量的HES(常规量,≤33 mg.kg-1)加1/2出血量的自体血复苏组(E组),每组5只。采用大鼠股动脉放血休克模型,休克1 h后分别输入上述液体,复苏30 min后取脑。脑组织切片行HE染色观察脑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的程度;用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bloting法检测脑组织中NF-κB的核移位及其表达活性。结果:在休克1 h时脑组织NF-κB的表达即有增加;C组和D组NF-κB的表达增加明显,脑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较严重;E组NF-κB的表达增加下调,脑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亦较轻。各组NF-κB的核移位与脑组织中NF-κB的表达活性变化基本一致。结论:在急性失血性休克(出血量为估计总血量的35%)时,大鼠脑组织中NF-κB的核移位和表达增加;常规量HES复苏使NF-κB表达增加下调、核移位减少、脑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亦减轻,对脑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淀粉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血性休克大鼠脑组织NF-κB的表达
10
作者 廖实红 袁从顺 崔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8期2089-2091,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脑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变化,探讨出血性休克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sham组)、休克组、全部自体血复苏组、3倍出血量的复方氯化钠液(林格液)复苏组、2倍出血量的林格液加1/2出血... 目的:通过观察脑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变化,探讨出血性休克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sham组)、休克组、全部自体血复苏组、3倍出血量的复方氯化钠液(林格液)复苏组、2倍出血量的林格液加1/2出血量的自体血复苏组。采用大鼠股动脉放血休克模型,休克1h。分别于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后,休克后和不同液体复苏30min后取脑组织。常规病理形态学检查,观察脑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的程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NF-κB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休克组、各复苏组脑组织中NF-κB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并可见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但3倍出血量的林格液复苏和2倍出血量的林格液加1/2出血量的自体血复苏后,脑组织中NF-κB的表达增加明显低于全部自体血复苏组(P<0.05或P<0.01),脑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亦较轻。结论:出血性休克(出血量达总血量35%,维持60min)可通过炎性级联反应使脑组织中NF-κB激活,引起脑缺血损伤。3倍出血量的林格液或2倍出血量的林格液加1/2出血量的自体血复苏,使脑组织NF-κB的表达增加明显减少,可能对减轻脑缺血损伤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出血性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