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洲型猪蓝耳病病毒高致病性变异株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2
1
作者 曾少灵 孙洁 +9 位作者 秦智锋 阮周曦 林庆燕 花群义 曹琛福 杨俊兴 吕建强 张彩虹 陈兵 陈书琨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27,共6页
设计两套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引物,建立了检测美洲型猪蓝耳病病毒及其高致病性变异株的RT-LAMP方法。采用RT-LAMP方法与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58份病料,结果一致,但RT-LAMP方法的灵敏度大约高出10倍。RT-LAMP方法特异性良好... 设计两套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引物,建立了检测美洲型猪蓝耳病病毒及其高致病性变异株的RT-LAMP方法。采用RT-LAMP方法与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58份病料,结果一致,但RT-LAMP方法的灵敏度大约高出10倍。RT-LAMP方法特异性良好,检测猪瘟、伪狂犬病和细小病毒等均未出现交叉反应。结果表明,建立的美洲型猪蓝耳病病毒及其高致病性变异株RT-LAMP检测方法具有特异、灵敏、高效和简便的特点,在我国猪蓝耳病快速检测领域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LAMP 猪蓝耳病 猪蓝耳病病毒高致病性变异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双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杨俊兴 曹琛福 +7 位作者 曾少灵 卢体康 孙洁 张彩虹 唐金明 陶虹 吕建强 花群义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6,共6页
为了建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原快速检测ELISA方法,用于BVDV抗原的快速检测。用纯化的BVDV作为抗原,经动物免疫、细胞融合、间接ELISA筛选和亚克隆,得到了3株抗BVDV的单克隆抗体(2A6、2F4和5C9)。选用单克隆抗体2A6和5C9包被ELISA... 为了建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原快速检测ELISA方法,用于BVDV抗原的快速检测。用纯化的BVDV作为抗原,经动物免疫、细胞融合、间接ELISA筛选和亚克隆,得到了3株抗BVDV的单克隆抗体(2A6、2F4和5C9)。选用单克隆抗体2A6和5C9包被ELISA板,用HRP标记的单克隆抗体2F4作为夹心抗体,建立了检测BVDV的双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方法。通过对BVDV阳性样品、其他病毒阳性样品和阴性对照样品及系列稀释的阳性样品检测,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用ELISA检测326份临床样品,结果表明该方法与RT-PCR和商品化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8.8%和99.0%。该方法可以用于BVDV抗原快速检测和对大量样本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CTX-M和TEM型ESBLs耐药大肠埃希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3
作者 陶虹 卢体康 +13 位作者 唐金明 廖立珊 阮周曦 刘建利 曾少灵 陈兵 胡运发 孙洁 曹琛福 张彩虹 吕建强 杨俊兴 花群义 秦智锋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12,共6页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滥用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的现象已经非常严重,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菌株的出现,已成为目前出入境食品安全检测的重点和难点。耐药大肠埃希菌ESBLs基因型有5种,其中产CTX-M和TEM两种基因型最为普...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滥用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的现象已经非常严重,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菌株的出现,已成为目前出入境食品安全检测的重点和难点。耐药大肠埃希菌ESBLs基因型有5种,其中产CTX-M和TEM两种基因型最为普遍。为了加强对产CTX-M和TEM两种基因型ESBLs耐药大肠埃希菌的检测,本研究在反复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针对产CTX-M和TEM两种基因型ESBLs大肠埃希菌的快速检测方法。针对CTX-M基因型的PCR方法检测CTX-M ESBLs型的灵敏度为10-5,针对TEM基因型的PCR方法检测TEM ESBLs型的灵敏度为10-4,双重PCR方法检测对应基因型ESBLs灵敏度均为10-4。该方法特异性好,尚未发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现象。采用建立的方法与VITEK-2细菌鉴定系统的鉴定方法和NCCLSM100-S10推荐的检测方法同时对623份样品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表明,共检出只含CTX-M型ESBLs的耐药菌株13株,检出只含TEM基因型ESBLs的耐药菌株1株,同时含有CTX-M和TEM两种基因型ESBLs的耐药菌株9株,检测结果与细菌分离鉴定结果一致。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可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快速准确检测提供有效的工具,能够满足产ESBLs大肠埃希菌快速、准确、有效的口岸检疫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水产品中的双链DNA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黄佳鸣 宁喜斌 +3 位作者 史秀杰 刘葒 丛健 兰文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1-315,共5页
目的:建立对水产品中三种双链DNA病毒(斑点叉尾鮰病毒、锦鲤疱疹病毒、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方法:针对三种病毒的DNA聚合酶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三对特异性引物和三条Taqman探针,优化体系,建立三重荧光定... 目的:建立对水产品中三种双链DNA病毒(斑点叉尾鮰病毒、锦鲤疱疹病毒、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方法:针对三种病毒的DNA聚合酶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三对特异性引物和三条Taqman探针,优化体系,建立三重荧光定量PCR体系,并对该方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评估。结果:建立的三重荧光定量PCR体系特异性强,引物之间及引物和探针之间无相互干扰。对三种病毒的检测限均能达到102拷贝/μL。结论:该方法体系稳定,重复性好,可操作性强,对水产品中的双链DNA病毒的快速检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病毒 锦鲤疱疹病毒 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三重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tDNA COⅠ基因的十种长小蠹分子系统进化研究(鞘翅目:长小蠹科)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银竹 余道坚 +3 位作者 张润杰 徐浪 陈志粦 焦懿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7-463,共7页
全世界记录的长小蠹(鞘翅目:长小蠹科)有1500余种,其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分子基因信息探讨长小蠹科昆虫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测定了中对长小蠹Euplatypus parallelus(Fabricius)、希氏长小蠹E.hintziSchaufuss、散对... 全世界记录的长小蠹(鞘翅目:长小蠹科)有1500余种,其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分子基因信息探讨长小蠹科昆虫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测定了中对长小蠹Euplatypus parallelus(Fabricius)、希氏长小蠹E.hintziSchaufuss、散对长小蠹E.solutusSchedl、杯长小蠹Dinoplatypus cupulatus Chapuis、小杯长小蠹D.cupulatulusSchedl、芦苇黄截尾长小蠹D.calamusBlandford、五棘长小蠹Diapus quinquespinatusChapuis、锥长小蠹Treptoplatypus solidusWalk、栎长小蠹Platypus quercivorusMurayama和东亚长小蠹P.lewisiBlandford等长小蠹科5属10种mtDNA COⅠ基因部分序列(549bp);采用MEGA3.1分析了序列组成及遗传距离,应用PAUP4.0分别构建了长小蠹NJ,MP和ML等3种分子系统树,同时结合长小蠹的形态分类,探讨10种长小蠹及其所在属的系统进化。结果表明:长小蠹科昆虫在碱基使用频率上有很大的偏向性;长小蠹科与外群小蠹科松瘤小蠹Orthotomicus erosusWollaston之间的遗传距离(0.288~0.338)远大于科内种间距离(0~0.226);Diapus属分化最早,Euplatypus属独成一支,Treptohlatypus,Dinoplatypus和Platypus3属分化为一支。长小蠹科分子系统进化研究结果与Wood(1993)新修订的分类系统基本一致,说明长小蠹科的分类系统更趋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小蠹科 MTDNA COⅠ 系统进化 遗传距离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桔小实蝇种群遗传分化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蒙 徐浪 +2 位作者 张润杰 章桂明 余道坚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24-1438,共15页
【目的】推测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在中国的扩散路径和新发生地区的入侵来源。【方法】本研究测序获得来自中国、泰国、日本、老挝、孟加拉国和美国等地31个种群的192头桔小实蝇个体的COI序列(1 496 bp,占COI基因全长97.3%),并... 【目的】推测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在中国的扩散路径和新发生地区的入侵来源。【方法】本研究测序获得来自中国、泰国、日本、老挝、孟加拉国和美国等地31个种群的192头桔小实蝇个体的COI序列(1 496 bp,占COI基因全长97.3%),并以软件Dna SP 5.0,MEGA 6.0和Arlequin 3.5等完成各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以及单倍型分析。【结果】所测31个桔小实蝇种群总体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核苷酸多样性(0.00663)和高水平的单倍型多样性(0.98069)。以F-统计法度量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结果显示中国桔小实蝇地理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弱,中国种群与泰国、日本、老挝、孟加拉国、美国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不同,中国种群与美国种群及日本种群的遗传分化最大。而Mantel检验发现,中国、泰国、日本、老挝、孟加拉国和美国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与空间距离有关(R=0.670,P<0.0001),中国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不是地理隔离所造成的(R=0.038,P=0.534)。中国种群与泰国、日本、老挝、孟加拉国和美国种群间不存在共享单倍型。根据种群系统发育树,可将中国原发生地区种群划分为西南、东南两大分支。中性检验和错配分析结果均表明桔小实蝇曾存在大规模的扩张。【结论】桔小实蝇以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为源头向中国内陆扩散,其中广东、福建、广西和贵州种群为中国内陆种群较为有影响力的源头。根据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单倍型分析,推测新发生地区桔小实蝇的来源,例如安徽合肥桔小实蝇种群主要来源于福建长乐、广东珠海和上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COI基因 种群遗传分化 遗传结构 单倍型 遗传多样性 种群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VP73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与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7
7
作者 曾少灵 廖立珊 +11 位作者 唐金明 杨俊兴 阮周曦 张彩虹 曹琛福 吕建强 秦智锋 林庆燕 孙洁 叶弈优 谢晓露 花群义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为了建立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利用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FastBac HTA在昆虫细胞Sf9中表达非洲猪瘟病毒的VP73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重组蛋白大小约65ku,能与ASFV标准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 为了建立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利用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FastBac HTA在昆虫细胞Sf9中表达非洲猪瘟病毒的VP73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重组蛋白大小约65ku,能与ASFV标准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以此重组蛋白作为检测抗原包被酶标板,初步建立了检测ASFV血清抗体的iELISA方法。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为制备ASFV免疫血清学诊断检测试剂和疫苗提供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VP73蛋白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马瘟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曹琛福 叶奕优 +4 位作者 宗卉 张彩虹 吕建强 杨俊兴 花群义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9,共4页
为建立检测非洲马瘟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利用重组杆状病毒感染昆虫细胞表达出具有良好抗原性的VP7蛋白,将感染VP7重组杆状病毒的昆虫细胞裂解液作为包被抗原,通过优化包被抗原浓度、二抗稀释度等,建立了检测非洲马瘟的间接ELISA方... 为建立检测非洲马瘟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利用重组杆状病毒感染昆虫细胞表达出具有良好抗原性的VP7蛋白,将感染VP7重组杆状病毒的昆虫细胞裂解液作为包被抗原,通过优化包被抗原浓度、二抗稀释度等,建立了检测非洲马瘟的间接ELISA方法,并进行了初步运用。结果表明,直接利用真核细胞表达VP7蛋白的昆虫细胞裂解液作为包被液可成功建立检测非洲马瘟的间接ELISA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马瘟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VP7蛋白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糖蛋白抗血清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朱旭 兰文升 +3 位作者 刘荭 高隆英 杜鹃 陈孝煊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2-117,共6页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感染的细胞悬液克隆病毒的糖蛋白基因,将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CWori,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通过发酵大肠杆菌制备病毒糖...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感染的细胞悬液克隆病毒的糖蛋白基因,将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CWori,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通过发酵大肠杆菌制备病毒糖蛋白。经SDS-PAGE分析,诱导表达的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使用Ni-NTA亲和层析柱在变性条件下进行纯化并透析复性,最终得到了较高纯度的可溶性糖蛋白,分子量约为57kDa。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所表达的蛋白能够被IHNV病毒制备的兔抗IHNV血清识别。用复性后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ELISA显示抗体效价可达1∶64000。经制备的抗血清可以作为一抗建立ELISA检测方法,用于检测细胞悬液的病毒粒子,将抗血清稀释到1∶16000仍能与IHNV全病毒发生反应。本研究利用重组的IHNV糖蛋白成功制备了高效价的抗血清,并能够与IHNV全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为IHNV免疫学检测方法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病毒 糖蛋白 原核表达 抗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类毒素大田软海绵酸OA对小鼠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锐 兰文升 +4 位作者 贺秀媛 朱家增 刘荭 史秀杰 欧小雷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1-14,共4页
为了探究腹腔注射贝类毒素OA对小鼠肝脏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采用对一月龄的小鼠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OA,24 h后取其小鼠肝脏测定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为了探究腹腔注射贝类毒素OA对小鼠肝脏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采用对一月龄的小鼠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OA,24 h后取其小鼠肝脏测定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测定注射OA毒素各剂量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GS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3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GSH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差异性不显著。CAT高剂量组(96μg/kg)、中剂量组(48μg/kg)、低剂量组(24μg/kg)各组变化显著,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SOD高中低各组差异性不显著。因此,在小鼠染毒OA 24 h后,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这3项指标均受到了显著性抑制作用,说明这3项指标对毒素OA较为敏感,其中CAT呈现了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 OA) 还原性谷胱甘肽(GSH) 过氧化氢酶(CAT) 超氧化物岐化酶(SOD)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抗原胶体金试纸条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吕建强 杨俊兴 +5 位作者 花群义 曹琛福 张彩虹 陶虹 刘建利 阮周曦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18,共5页
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抗口蹄疫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试验表明其只与O、A、Asia 1型3种血清型FMDV抗原结合。进而采用胶体金标记技术,以胶体金标记的抗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多克隆血清抗体和葡萄球菌A蛋白为主要材料,研制口蹄疫... 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抗口蹄疫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试验表明其只与O、A、Asia 1型3种血清型FMDV抗原结合。进而采用胶体金标记技术,以胶体金标记的抗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多克隆血清抗体和葡萄球菌A蛋白为主要材料,研制口蹄疫快速检测试纸条。该试纸条检测O、A、Asia 1型3种血清型灭活口蹄疫病毒均为阳性,检测水疱性口炎病毒、猪水疱病病毒、蓝舌病病毒、猪蓝耳病病毒4种灭活抗原及小反刍兽疫病毒疫苗株均为阴性,试验结果与口蹄疫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完全一致,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是,试纸条的检测极限为1∶160稀释的样品,其敏感性相当于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1/64。由于试纸条具有操作方便、检测快速等优点,因此该试纸条可以用于大量临床样品的快速检测和现场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单克隆抗体 胶体金试纸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实时荧光PCR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吕建强 何云蔚 +5 位作者 卢体康 花群义 秦智锋 陶虹 杨俊兴 阮周曦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25,共5页
伪狂犬病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的重要动物疫病,快速检测是有效防控该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建立该病的快速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伪狂犬病病毒gD基因序列,选择高度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通过... 伪狂犬病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的重要动物疫病,快速检测是有效防控该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建立该病的快速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伪狂犬病病毒gD基因序列,选择高度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通过对实时荧光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用于检测伪狂犬病病毒的实时荧光PCR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只能检测到目的病毒,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性试验发现,其最低检测限可达1.42pg/μL的总DNA,与PCR方法的灵敏度对比试验表明,其敏感度比PCR至少高10倍。对同一样品进行重复性检测,在组内及组间检测的荧光扩增曲线基本重叠,证实其重复性好。对180份临床样品进行伪狂犬病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发现有52份阳性样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可对伪狂犬病病毒进行准确、快速的检测,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优点,是开展伪狂犬病的临床检测和疫情监测工作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实时荧光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糖蛋白的高效表达和纯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兰文升 刘荭 +4 位作者 高隆英 史秀杰 郑晓聪 何俊强 卢体康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8-22,共5页
本研究从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SVCV)SVCV-741毒株克隆鲤春病毒血症病毒糖蛋白基因(sue—g),将svc-g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转化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后,用IPTG诱导培养,获得菌体总蛋... 本研究从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SVCV)SVCV-741毒株克隆鲤春病毒血症病毒糖蛋白基因(sue—g),将svc-g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转化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后,用IPTG诱导培养,获得菌体总蛋白。用SVCV毒株免疫山羊所得到的抗血清作为一抗进行免疫印迹实验,结果在硝酸纤维素滤膜上检测到50~71 kDa之间的特异性免疫条带,与SVCV糖蛋白预测分子量一致,研究证明了工程茵表达获得的重组蛋白具有与SVCV毒株相同的免疫原性,也证明了该蛋白的糖基化对其免疫表位是非必需的。本研究进一步通过发酵基因工程菌和蛋白质纯化过程,获得大量的鲤春病毒血症病毒糖蛋白,为后期免疫动物获得抗血清储备了原料,也为SVCV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蛋白 表达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害虫斑点广翅蜡蝉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林伟 蒋露 +2 位作者 徐浪 郭强 余道坚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9-32,共4页
斑点广翅蜡蝉Ricania guttata(Walker)是一种近年来在深圳地区大发生的红树害虫,其寄主广泛,虫口密度大,对当地林业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鉴于斑点广翅蜡蝉的危害性和暴发性,作者详细描述了其外部形态和生殖器特征,初步整理了该虫的记... 斑点广翅蜡蝉Ricania guttata(Walker)是一种近年来在深圳地区大发生的红树害虫,其寄主广泛,虫口密度大,对当地林业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鉴于斑点广翅蜡蝉的危害性和暴发性,作者详细描述了其外部形态和生殖器特征,初步整理了该虫的记录寄主及为害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广翅蜡蝉 形态特征 寄主 红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反刍兽疫病毒H蛋白的原核表达和免疫学活性鉴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陶虹 孙洁 +7 位作者 李健波 刘建利 阮周曦 张彩虹 曹琛福 吕建强 花群义 杨俊兴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9,共4页
研究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H蛋白生物学活性,为建立PPRV抗体检测方法提供材料。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PPRV H蛋白质序列,设计上、下游引物,以PPRV核酸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克隆至pET52/LIC载体中,... 研究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H蛋白生物学活性,为建立PPRV抗体检测方法提供材料。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PPRV H蛋白质序列,设计上、下游引物,以PPRV核酸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克隆至pET52/LIC载体中,构建了pET52/LIC-PPRV H表达载体。将pET52/LIC-PPRV H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进行融合表达,经SDS-PAGE电泳分析,可见PPRV H蛋白成功得到了表达,融合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75ku,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所表达的重组蛋白可与PPR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说明表达的PPRV H蛋白可以作为建立PPRV抗体检测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病毒 H蛋白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境冻畜禽产品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阮周曦 唐金明 +7 位作者 徐鹏 吕建强 陶虹 曾少灵 卢体康 秦智锋 曹琛福 花群义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11,共6页
为监测进境冻畜禽产品中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茵污染的情况,采用ESBL显色平板初筛结合Vitek2compact确证及药敏测试的方法,经过与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方法(M100-S22)进行比对,并且通过对249... 为监测进境冻畜禽产品中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茵污染的情况,采用ESBL显色平板初筛结合Vitek2compact确证及药敏测试的方法,经过与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方法(M100-S22)进行比对,并且通过对249份进境冻畜禽产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采用的方法与CLSI推荐方法相比,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便和特异性好等优点,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同时,经检测获得产ESBL大肠埃希茵18株,占样品总量的7.23%。所获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和头孢曲松高度耐药,多重耐药率为16.67%~38.89%,为检验检疫部门评估进境冻畜产品中受产ESBL大肠埃希菌污染的情况提供了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境畜禽产品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大肠埃希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日本进境罗汉松中截获移去剑线虫
17
作者 龙海 齐小峰 +2 位作者 谢泳桂 李一农 李芳荣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8-232,共5页
2016年11月,深圳口岸从日本进境罗汉松中截获一种剑线虫。采用贝曼漏斗法分离线虫,结合形态学、28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以及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分离的线虫进行鉴定。该线虫的28SrRNA基因序列和GenBank数据库中的移去剑线虫Xiphinema elonga... 2016年11月,深圳口岸从日本进境罗汉松中截获一种剑线虫。采用贝曼漏斗法分离线虫,结合形态学、28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以及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分离的线虫进行鉴定。该线虫的28SrRNA基因序列和GenBank数据库中的移去剑线虫Xiphinema elongatum(登录号分别为EF140790、KF430803、KF430802和KF430801)的序列同源性高达99%;其形态特征和测计值与X.elongatum最为吻合;系统发育树表明该线虫和X.elongatum聚为一组。通过以上结果判定截获的线虫为移去剑线虫。剑线虫是一种重要的植物外寄生线虫,我国口岸曾经多次截获剑线虫,剑线虫入侵我国的风险较高。本文首次对日本罗汉松中的移去剑线虫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提供了该线虫新的地理分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去剑线虫 罗汉松 形态学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港两地工程土壤真菌多样性分析
18
作者 龙海 章桂明 +5 位作者 汪莹 程颖慧 李芳荣 王颖 高瑞芳 李一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7期97-99,116,共4页
[目的]对深圳和香港工程土壤的真菌种类进行检测。[方法]以深圳和香港两地不同深度(0.5、10.0、20.0和30.0 m)的工程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形态学和ITS序列扩增并测序的方法,分析土壤真菌多样性。[结果]共分离得到934个菌株,分别属于79个... [目的]对深圳和香港工程土壤的真菌种类进行检测。[方法]以深圳和香港两地不同深度(0.5、10.0、20.0和30.0 m)的工程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形态学和ITS序列扩增并测序的方法,分析土壤真菌多样性。[结果]共分离得到934个菌株,分别属于79个属132种。深圳土壤有14个属19种;香港土壤有73个属122种。66个属113种只在香港有分布;7个属10种只在深圳有分布。深港两地均有分布的有7个属9种。[结论]深港两地工程土壤真菌种类有一定差异性;香港工程土壤真菌种类较多,其中还包括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土壤入境前必须进行检疫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土壤 真菌多样性 形态学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仙人掌中仙人掌孢囊线虫形态和分子鉴定
19
作者 龙海 李芳荣 +2 位作者 程颖慧 谢泳桂 李一农 《生物安全学报》 2016年第4期295-299,共5页
【背景】近年来,种苗等植物通过邮寄包裹进入我国的数量越来越多,有害生物随之入侵的风险与日俱增。深圳口岸曾多次从入境包裹中截获孢囊线虫、根结线虫等。【方法】2015年10月12日,深圳口岸在对日本邮寄来的仙人掌进行检疫时,从其根部... 【背景】近年来,种苗等植物通过邮寄包裹进入我国的数量越来越多,有害生物随之入侵的风险与日俱增。深圳口岸曾多次从入境包裹中截获孢囊线虫、根结线虫等。【方法】2015年10月12日,深圳口岸在对日本邮寄来的仙人掌进行检疫时,从其根部发现了一种孢囊线虫。对该线虫进行分离,结合形态学和28S r DNA序列扩增并测序的方法,对截获的线虫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到了一种孢囊线虫,其形态特征与仙人掌孢囊线虫基本吻合,28S r DNA序列与Gen Bank数据库中登录号为DQ328702的德国群体的同源性高达99%。因此,判定截获的线虫为仙人掌孢囊线虫。【结论与意义】入境包裹检疫需要引起口岸检疫部门的高度重视。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植物寄生线虫进行鉴定,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人掌孢囊线虫 邮检 形态学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