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城市更新与土地整备的联动:案例实践与政策反思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荷蕾 陈小祥 +2 位作者 岳隽 刘力兵 徐雅莉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4-90,共7页
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是目前深圳发展较为成熟、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种存量土地再开发路径。文章通过对深圳城市更新与土地整备政策的比较研究,结合3类案例实践,从联动目标、原则、策略和要点等方面对二者的联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不同土... 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是目前深圳发展较为成熟、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种存量土地再开发路径。文章通过对深圳城市更新与土地整备政策的比较研究,结合3类案例实践,从联动目标、原则、策略和要点等方面对二者的联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不同土地再开发路径的联动需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并根据区域土地再开发导向和各个项目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实施联动,以及选择何种联动类型;在实施联动时,需注意联动情形、联动条件、项目类型及联动优惠等要点;此外,城市更新与土地整备联动机制的广泛运用还有赖于从顶层设计层面对不同存量土地再开发政策体系进行调整和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土地整备 房屋征收 利益统筹 联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境质量的城市增长边界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被引量:73
2
作者 吴健生 毛家颖 +1 位作者 林倩 李嘉诚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36,共9页
基于"生态优先"理念,提出一种利用生境质量评估策略的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结合Arc GIS和InVEST模型,通过综合评估生境自身及其在威胁情境下的质量,模拟各市独立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再分配及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三类建设用地扩... 基于"生态优先"理念,提出一种利用生境质量评估策略的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结合Arc GIS和InVEST模型,通过综合评估生境自身及其在威胁情境下的质量,模拟各市独立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再分配及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三类建设用地扩张情景,分别划定2024和2034年的长三角地区城市增长边界。结果表明:研究区生境质量总体呈南高北低格局,平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密度为10 770.604元/(hm2·a),高质生境位于西南地区;根据指标再分配及一体化发展情景模拟的2024年研究区建设用地总量分别为10 583.273 km2和10 489.090km2,2034年达到13 603.535 km2和13 252.370 km2;模拟的建设用地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并向北部及环杭州湾区域拓展;建设用地指标再分配能从整体上减少建设用地对优质生境的占用,区域一体化发展则能进一步降低城市发展造成的生态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增长边界 生境质量 生态系统服务 长三角地区 In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保障性住房小区居民迁居特征及机制——以棠下小区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文越 周素红 +1 位作者 古杰 齐兰兰 《热带地理》 2015年第6期804-813,共10页
以广州市规模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小区之一——棠下小区为例,采用标准差椭圆GIS空间分析方法、描述性统计和定性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类型住户居民的生活和迁居特征、迁居原因和动力机制。主要结论为:不同类型住户在迁居空间上具有显著差异。... 以广州市规模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小区之一——棠下小区为例,采用标准差椭圆GIS空间分析方法、描述性统计和定性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类型住户居民的生活和迁居特征、迁居原因和动力机制。主要结论为:不同类型住户在迁居空间上具有显著差异。廉租房住户迁居距离最长,迁出地分布最聚集;经适房住户迁出地空间跨度较大。新住户整体上迁居距离较短,但普通租房住户迁出地空间分散,而购买二手房住户迁出地空间集中。不同类型住户在迁居原因上亦具有显著差异。原住户迁入小区的主要原因有享受住房保障政策、经济能力有限和原住房被征用拆迁等,属于被动型迁居,以政府和单位安排为主导。新住户迁入小区主要考虑个人和家庭因素,为主动型迁居,市场机制起关键作用;同时,新住户(包括拥有房产者和租户)具有强烈的再迁出小区欲望。住房面积小、为寻求较好的教育资源、经济条件改善以及小区管理问题是驱动居民迁出小区的主要原因,且不同类型住户在迁出原因上存在较大差异。经过十多年持续不断的居民迁出与迁入,棠下小区的居民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化,小区性质已由政府主导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小区演变为具有明显过渡性质、流动性极大的普通居住小区,且出现明显"过滤"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迁居 棠下小区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