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时序InSAR和现场测量的地铁枢纽施工形变监测与多参量风险评估
1
作者 秦晓琼 张雅轩 +5 位作者 徐彬涛 刘宇舟 刘镇诚 洪成雨 陈湘生 汪驰升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76,共6页
地铁里程的快速增长伴随着频发的施工事故,形变监测与解译对确保施工安全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地铁施工特性优化SAR影像集进行划分,改善施工区失相干现象,并联合现场测量补充其时空和视角缺失,解译了深圳地铁12号线沙浦站的施工形变过程,... 地铁里程的快速增长伴随着频发的施工事故,形变监测与解译对确保施工安全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地铁施工特性优化SAR影像集进行划分,改善施工区失相干现象,并联合现场测量补充其时空和视角缺失,解译了深圳地铁12号线沙浦站的施工形变过程,并基于形变结果进行多参量风险评估。结果显示:(1)沙浦站施工区的点目标数量和相干性显著提高;(2)联合分析InSAR、地下水位、水准测量数据,发现基坑开挖、隧道盾构导致周边构筑物发生10~30 mm不均匀沉降,并产生了3个沉降漏斗;(3)联合InSAR和机器视觉沉降监测结果,发现回填施工后主体结构形变主要原因为回填土荷载作用,回填土层平均压缩量约4.31 mm;(4)沿隧道和基坑两侧、车站37~42环块形变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变监测 时序InSAR 地铁施工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冻土双屈服面统一本构模型及其验证
2
作者 王涛 凡红 +2 位作者 王康任 周国庆 王亮亮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3,共9页
高温冻土本构模型是准确计算冻土体应力与变形的关键。基于修正剑桥模型及双屈服面理论,考虑高温冻土黏聚力及内摩擦角的影响,以整体变形ε_v-lnp曲线描述试样变形特征,采用应力路径相关因子修正当前屈服面及参考屈服面硬化参量,建立了... 高温冻土本构模型是准确计算冻土体应力与变形的关键。基于修正剑桥模型及双屈服面理论,考虑高温冻土黏聚力及内摩擦角的影响,以整体变形ε_v-lnp曲线描述试样变形特征,采用应力路径相关因子修正当前屈服面及参考屈服面硬化参量,建立了一个高温冻土双屈服面统一本构模型。结合弹塑性理论推导获得了应力应变关系的增量形式,给出了模型参数的含义与简便确定方法,定义了反映高温冻土当前状态的固结参数及潜在强度,剖析了其与硬化参量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动态循环关系,分析了整个应力路径中的模型状态演化过程,利用试验数据对构建的本构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本构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高温冻土在常规三轴应力路径下的应力应变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冻土力学 强度 变形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语义分割的冰雹致建筑外窗受损量化评估方法
3
作者 闵杰 杨新聪 +2 位作者 金楠 汤至颂 王凤来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8,共10页
在冰雹灾害中建筑外窗往往受损严重,导致建筑外围护结构功能失效。传统的损伤评估方法通常依赖于人工现场调查,客观性和效率不足,难以及时快速地量化评估冰雹导致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损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语义分割的建筑外窗受... 在冰雹灾害中建筑外窗往往受损严重,导致建筑外围护结构功能失效。传统的损伤评估方法通常依赖于人工现场调查,客观性和效率不足,难以及时快速地量化评估冰雹导致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损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语义分割的建筑外窗受损情况的智能量化评估方法。基于网络数据训练建筑外窗损伤识别语义分割模型Swin Transformer,通过灾害现场的原位拍摄数据进行迁移学习,实现了建筑外窗损伤的智能量化识别,并据此提出了建筑外窗损伤指数。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建筑外窗的破损区域,精度超过85%,提出的建筑外窗损伤指数,能够较好地评估建筑外窗的损伤情况,并为灾损评估和灾后修复提供可靠的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外窗 灾损评估 语义分割 外窗损伤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