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输入面齿轮分流-并车传动系统固有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莫帅 宋裕玲 +3 位作者 冯志友 宋文浩 岑国建 黄云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07-2518,共12页
以双输入面齿轮分流-并车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集中参数法建立包含传动误差、啮合阻尼和支撑刚度等参数的平移-扭转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各齿轮副间的相对位移关系及其受力情况,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建立各齿轮运动微分方程,利用动力... 以双输入面齿轮分流-并车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集中参数法建立包含传动误差、啮合阻尼和支撑刚度等参数的平移-扭转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各齿轮副间的相对位移关系及其受力情况,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建立各齿轮运动微分方程,利用动力学方程的特征值计算得到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并研究啮合刚度和支撑刚度对固有频率的影响规律。通过求解系统模态应变能和动能,揭示各齿轮模态能较大时所对应的频率阶次。研究结果表明:在7种重根对应的固有频率中,1重根对应的固有频率个数最多,多包含高阶频率;系统包含多个振型,每一传动级齿轮均存在独特的平移振动模式和扭转振动模式,在重根数相同的固有频率对应的振型矢量中,多种振动模式并存;对于总的系统模态能,第46阶频率下的总应变能最大,此时系统整体变形最大,第60阶频率下的总动能最大,此时系统振动最剧烈;高阶固有频率对啮合刚度和支撑刚度的变化更敏感,且敏感性随刚度的增大而依次增加;同时,系统刚度的变化会使固有频率在遇到相近频率时产生模态跃迁现象,振动模式发生交换,之后维持不变,直至再次遇到频率接近的情况才会再次发生模态跃迁,故在系统动态设计中尽可能避开模态跃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齿轮传动 固有频率 模态能 模态跃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滞反馈下非正交面齿轮主共振特性的多尺度法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莫帅 张应新 +2 位作者 罗炳睿 岑国建 黄云生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3-633,共11页
非正交面齿轮传动可以满足轴交角在0°到180°之间任意角的非正交传动形式,建立了含时滞反馈的非正交面齿轮传动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考虑了时变啮合刚度、传动误差、齿侧间隙和输入扭矩波动等因素。此外,采用多尺度法对系... 非正交面齿轮传动可以满足轴交角在0°到180°之间任意角的非正交传动形式,建立了含时滞反馈的非正交面齿轮传动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考虑了时变啮合刚度、传动误差、齿侧间隙和输入扭矩波动等因素。此外,采用多尺度法对系统的主共振特性进行分析,判定了系统的主共振稳定性条件。用数值方法分析了时滞控制参数、啮合阻尼、时变啮合刚度波动幅值和载荷波动对系统幅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过程中应合理选择控制参数以避免主共振振幅过大和产生不稳定分支;适当的啮合阻尼有利于抑制系统主共振的振幅和缩减不稳定分支;过高的激励频率易产生主共振的不稳定分支;主共振的不稳定分支随着啮合刚度的波动的增加逐渐缩减,但是在激振频率接近主共振频率时,较小的啮合刚度波动也会导致系统失稳;载荷波动的增加会导致系统主共振幅值增加,对系统的稳定性造成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动力学 主共振 非正交面齿轮 多尺度法 稳定性 时滞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用圆锥滚子轴承轻载摩擦转矩及注脂量控制试验研究
3
作者 莫帅 冯战勇 +1 位作者 杨超 曹小林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8-42,共5页
为实现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关键传动部件滚动轴承的最优性能,以汽车变速器最常用的圆锥滚子轴承为研究对象,通过自主研制的轴承试验台对其轻载摩擦转矩和注脂量控制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分析KBC对标轴承和被测轴承轻载摩擦转矩的试验数据,... 为实现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关键传动部件滚动轴承的最优性能,以汽车变速器最常用的圆锥滚子轴承为研究对象,通过自主研制的轴承试验台对其轻载摩擦转矩和注脂量控制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分析KBC对标轴承和被测轴承轻载摩擦转矩的试验数据,得到被测轴承轻载摩擦转矩合格范围为0~21.316 N·m;通过试验得到被测轴承在不同主轴转速下注脂量变化对其温升的影响数据,并通过均值法和构建多变量自回归模型得到不同主轴转速和注脂量下的轴承平衡温度关系曲线,得到主轴转速和注脂量的变化对轴承平衡温度影响的线性规律关系。结果表明:宽转速轴系滚动轴承在20%注脂量时平衡温度相对于转速的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滚子轴承 轴承试验台 轻载摩擦转矩 温升曲线 注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