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手操作配合心理护理在根管治疗术根管预备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常梅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12期91-91,93,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四手操作配合心理护理在根管治疗术根管预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确诊需实施根管治疗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其实施四手操作结合心理护理,对照组则仅实施四手操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根管预备中的疼痛程度... 目的探讨分析四手操作配合心理护理在根管治疗术根管预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确诊需实施根管治疗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其实施四手操作结合心理护理,对照组则仅实施四手操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根管预备中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中共5例患者重度疼痛,15例患者中度疼痛,80例患者无或轻度疼痛;对照组中共8例患者重度疼痛,40例患者中度疼痛,52例患者无或轻度疼痛,两者对边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四手操作结合心理护理根管治疗中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治疗 四手操作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基质干细胞促进脂肪移植后血管化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吕成鹏 倪华 +3 位作者 马锐 李龙 刘斌 刘彦普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621-626,共6页
目的研究脂肪基质干细胞对脂肪移植物存活率及血管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脂肪组织中ADSCs,与自体兔脂肪颗粒混合移植于裸鼠背部。实验分为对照组(脂肪颗粒+生理盐水)和实验组(脂肪颗粒+ADSCs)。分别于移植后1,2,4,6周,通过B超检... 目的研究脂肪基质干细胞对脂肪移植物存活率及血管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脂肪组织中ADSCs,与自体兔脂肪颗粒混合移植于裸鼠背部。实验分为对照组(脂肪颗粒+生理盐水)和实验组(脂肪颗粒+ADSCs)。分别于移植后1,2,4,6周,通过B超检测和CD31免疫组化方法评价移植物体积和血管密度变化情况。结果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的ADSCs呈梭形生长,能够分化为成脂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脂肪移植后第1,2,4,6周,实验组脂肪移植物存活率为83.48%±4.91%,67.38%±8.04%,38.23%±5.99%,29.23%±3.61%;对照组存活率为82.98%±8.11%,62.86%±9.60%,21.39%±8.96%,14.29%±5.71%;实验组和对照组移植物存活率随时间逐渐降低,实验组脂肪移植物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第4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脂肪移植物血管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脂肪基质干细胞移植物可促进脂肪移植物早期血管化,提高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基质干细胞 脂肪移植 血管化 裸鼠 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的骨劈开技术在窄牙槽嵴种植中应用的短期效果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江希松 张旭 +3 位作者 王鹏远 李龙 袁喜伦 梁海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8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在窄牙槽嵴种植中应用改良的骨劈开技术的短期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接诊的60例窄牙槽嵴种植患者,根据种植治疗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为对照... 目的:探讨在窄牙槽嵴种植中应用改良的骨劈开技术的短期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接诊的60例窄牙槽嵴种植患者,根据种植治疗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为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的骨劈开技术进行口腔种植修复,为观察组患者应用改良的骨劈开技术进行口腔种植修复,然后对比两组患者软组织及牙槽骨的吸收程度、种植体的稳定性及美学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牙槽嵴顶吸收的宽度、牙龈沟的深度均小于对照组患者,其唇颊侧骨板的厚度、牙槽嵴顶与种植体的距离均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种植体的唇舌侧稳定性指数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种植体的近远中向稳定性指数相比,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红色美学指数评分、视觉模拟美学评分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红色美学指数评分、视觉模拟美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窄牙槽嵴种植中应用改良的骨劈开技术不仅可减轻手术的创伤,维持患者牙槽骨正常的血供,使其自体牙槽骨得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同时可增加其种植体牙槽嵴顶的骨宽度,从而可提高其种植体的稳定性和美学效果,延缓其牙槽骨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骨劈开技术 窄牙槽嵴 种植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列重度磨损并伴有牙缺失修复治疗的研究
4
作者 王遵新 张晓蕾 洪婷凤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5-266,共2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了牙列重度磨损并伴有牙缺失修复治疗的方法,探讨颌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3月至2007年7月于我院进行颌重建修复治疗的牙列缺损并伴重度面磨损患者48例,根据不同的缺损类型,制取修复后义齿模型,随访6个月至5年... 目的:回顾性研究了牙列重度磨损并伴有牙缺失修复治疗的方法,探讨颌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3月至2007年7月于我院进行颌重建修复治疗的牙列缺损并伴重度面磨损患者48例,根据不同的缺损类型,制取修复后义齿模型,随访6个月至5年,观察修复治疗效果。结果:修复重建后患者的面部外形、发音、咀嚼肌群功能均明显改善;面下1/3垂直高度和咬合高度均得到适当的恢复。结论:颌重建修复对于牙列重度磨损并伴有牙缺失患者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损 重度磨损 颌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Dil体外标记脂肪基质干细胞及其在脂肪移植裸鼠模型体内示踪研究
5
作者 吕成鹏 倪华 +3 位作者 马锐 李龙 刘斌 刘彦普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目的探讨CM-Dil对脂肪基质干细胞(ADSCs)的体外标记及其在脂肪移植裸鼠模型的体内示踪。方法采用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扩增ADSCs。取第3代细胞进行CD29、CD31免疫组化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阳性率;对第3代细胞进行成骨、成脂诱导... 目的探讨CM-Dil对脂肪基质干细胞(ADSCs)的体外标记及其在脂肪移植裸鼠模型的体内示踪。方法采用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扩增ADSCs。取第3代细胞进行CD29、CD31免疫组化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阳性率;对第3代细胞进行成骨、成脂诱导,鉴定其成骨成脂多向分化潜能。CM-Dil体外标记ADSCs,并用荧光显微镜检测。6周龄雌性BALB/c裸鼠制备脂肪移植裸鼠模型,将标记CM-Dil的ADSCs脂肪移植复合体移植入裸鼠背部皮下,移植后4周取脂肪移植物制备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ADSCs的分布情况。结果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的ADSCs呈梭形生长,CD29表达阳性细胞比例为84.52%±4.91%,CD31表达阳性细胞比例为2.13%±0.95%,ADSCs能够分化为成脂细胞和成骨细胞。荧光显微镜显示,CM-Dil标记的ADSCs在裸鼠脂肪移植中表达阳性。结论CM-Dil能够体外标记ADSCs,可用于ADSCs在脂肪移植裸鼠模型的体内示踪,ADSCs可能参与了脂肪移植后的组织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Dil 细胞示踪 脂肪基质干细胞 脂肪移植 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