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长链脂肪乳丙泊酚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奉光举 涂汉坤 +4 位作者 田亮 吕倩茹 马伦 廖绍宗 姚尚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61-864,共4页
目的探讨中长链脂肪乳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超4h的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血脂代谢对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凭静脉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65~80岁,BMI 19.5... 目的探讨中长链脂肪乳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超4h的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血脂代谢对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凭静脉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65~80岁,BMI 19.5~29.4kg/m^2,ASAⅠ或Ⅱ级,按丙泊酚脂肪乳剂型不同随机分为两组:长链脂肪乳丙泊酚组(L组)和中长链脂肪乳丙泊酚组(M组),每组20例。丙泊酚血浆浓度2~3μg/ml诱导与维护,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行气管插管,辅助瑞芬太尼维持麻醉镇痛,维持BIS值50~60,二氧化碳气腹压力12~15mmHg,术毕前5min停止输注静脉麻醉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意识消失浓度、术中丙泊酚总用量和平均用药量,记录术前1d和术后1d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ALT、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等肝功能指标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血脂指标;记录术前(T_0)、气腹后30min时(T_1)、气腹后60min时(T_2)、气腹后240min时(T_3)和术毕30min时(T_4)血浆ET、CGRP浓度。结果两组意识消失浓度、术中丙泊酚总用量和平均用药量、不同时点肝功能和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_0时比较,T_2时L组,T_1—T_3时M组ET_明显降低(P<0.01或P<0.05);T_1、T_2和T_4时L组,T_3时M组CGRP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与M组比较,T_1、T_2和T_4时L组ET,T_2和T_4时L组CGRP明显升高(P<0.01或P<0.05)。结论在4h腹腔镜高龄直肠癌根治术中,长链与中长链脂肪乳丙泊酚输注对肝功能及血脂代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脂溶性长链脂肪乳使血浆CGRP浓度增加,水溶性的中长链脂肪乳抑制血浆ET浓度,可能减轻二氧化碳气腹后对血管内皮系统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脂肪乳 中长链脂肪乳 内皮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甘油三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自控镇痛术(PCEA)的不良反应与处理 被引量:17
2
作者 叶庆明 张华丹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2-122,共1页
从1996年底至今,我院已行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术(PCEA)1580例,均采用佳士比9300镇痛泵.PCEA配方:100ml镇痛液含Bupivacaine 150mg、Dolantin 400mg,16病例含Droperidol 5mg.PCEA设置:负荷量5ml,持续量1.5ml,PCA量1.5ml,锁定时间15分钟.
关键词 硬膜外自控镇痛术 PCEA 不良反应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输注与穴位电刺激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钱滔来 王新华 +2 位作者 张磊 刘圣 范颖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性疼痛的治疗是极为棘手的,对这种常见并发症治疗效果的提高是目前须解决的临床问题。近年来,计算机控制微量泵静脉输注利多卡因有了新的认识,因此被用于神经性疼痛的治疗。穴位无创电刺激治疗能治疗多种原因的疼痛... 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性疼痛的治疗是极为棘手的,对这种常见并发症治疗效果的提高是目前须解决的临床问题。近年来,计算机控制微量泵静脉输注利多卡因有了新的认识,因此被用于神经性疼痛的治疗。穴位无创电刺激治疗能治疗多种原因的疼痛,其机制涉及针灸和理疗治疗机理,包括促进机体内啡肽释放,改善局部微循环和代谢,改善神经的缺血缺氧状态,减轻组织水肿,增加神经的传导速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神经痛 电刺激治疗 利多卡因 静脉输注 临床疗效 穴位 神经病变性疼痛 常见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Ⅲ度烧伤模型的复制及皮肤病理形态改变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9
4
作者 褚锋 刘建国 +1 位作者 唐帆 褚建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13-215,I0008,共4页
目的利用近交系小鼠建立方法简便、效果稳定的Ⅲ度烧伤模型,对其皮肤病理改变进行动态观察,为烧伤实验治疗研究提供资料。方法小鼠实验前备毛,乙醚麻醉固定小鼠四肢,苏醒后于备毛部覆盖自制控制烧伤面积硬纸片,滴加95%酒精,点燃计时;烧... 目的利用近交系小鼠建立方法简便、效果稳定的Ⅲ度烧伤模型,对其皮肤病理改变进行动态观察,为烧伤实验治疗研究提供资料。方法小鼠实验前备毛,乙醚麻醉固定小鼠四肢,苏醒后于备毛部覆盖自制控制烧伤面积硬纸片,滴加95%酒精,点燃计时;烧伤早期和远期取皮肤进行病理检查,用Ki67抗体免疫组化观察细胞增殖。结果按本方法建立小鼠Ⅲ度烧伤模型,面积准确,深度一致,操作简便易行。小鼠烧伤皮肤病理改变与人类基本一致,但有其特点:小鼠Ⅲ度烧伤包括表皮至脂膜肌,烧伤后炎性渗出较晚,约需2 d;创面周围毛发生长活跃,倾向创面,Ki67抗体阳性细胞集中于毛囊底部。结论为利用小鼠烧伤模型进行实验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模型 小鼠 病理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对呼气末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生理无效腔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强 彭丽萍 +3 位作者 李朝阳 叶庆明 吴冬 熬杰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观察硝普钠 (SNP)控制性降压对呼气末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P(a ET)CO2 ]及生理无效腔(Vdphys Vt)的影响。方法 :鼻窦手术患者 2 0例 ,入室后快速诱导气管内麻醉 ,静吸复合维持麻醉。手术开始后静脉滴注硝普钠快速降压到平均动脉... 目的 :观察硝普钠 (SNP)控制性降压对呼气末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P(a ET)CO2 ]及生理无效腔(Vdphys Vt)的影响。方法 :鼻窦手术患者 2 0例 ,入室后快速诱导气管内麻醉 ,静吸复合维持麻醉。手术开始后静脉滴注硝普钠快速降压到平均动脉压 (MAP)基础水平的 5 0 %~ 60 %。分别于手术开始后 10min(降压即刻T0 ) ,降压开始后 2 0min(T1 ) ,40min(T2 )和停止降压后 2 0min(T3) ,四个时相分别记录MAP、心率 (HR)、Vt、PETCO2 ,并同步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每时相的P(a ET)CO2 以及Vdphys Vt。结果 :PETCO2 T1 、T2 时点明显低于T0 时点 (P <0 .0 1)。血压恢复后的T3时点与T0 时点无差异 (P >0 .0 5 )。PaCO2 下降约 7% ,但各时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P(a ET)CO2 T1 、T2时点明显高于T0 时点 (P <0 .0 1)。血压恢复后的T3时点与T0 时点无差异 (P >0 .0 5 )。Vdphys VT1 、T2 时点明显高T0 时点 (P <0 .0 1)。血压恢复后的T3时点与T0 时点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SNP控制降压到MAP为基础值 5 0 %~ 60 %时 ,Vdphys Vt增加 ,P(a ET)CO2 增加。PETCO2 不能反映PaCO2 水平。但PaCO2 下降不明显 ,因此呼吸参数不需要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普钠 降压 控制性 呼气末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生理无效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马多联合丙泊酚无痛人流最佳剂量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永亮 张琴 +3 位作者 高玲 曹济宏 肖水平 钱滔来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956-958,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曲马多伍用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效果,筛选出曲马多用于无痛人流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早孕妇女300例,根据所使用曲马多剂量,随机分为5组:Ⅰ组(0mg/kg),Ⅱ组(0.5mg/kg),Ⅲ组(1mg/kg),Ⅳ组(1.5mg/kg)和V组(2.0mg/kg)...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曲马多伍用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效果,筛选出曲马多用于无痛人流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早孕妇女300例,根据所使用曲马多剂量,随机分为5组:Ⅰ组(0mg/kg),Ⅱ组(0.5mg/kg),Ⅲ组(1mg/kg),Ⅳ组(1.5mg/kg)和V组(2.0mg/kg)。各组先予以曲马多组静脉注射,然后以1.5~2.5mg/kg剂量静脉注射丙泊酚;观察患者的镇痛效果、麻醉时间、清醒时间、丙泊酚用药量和副作用等。结果:随着曲马多的用量逐渐增加,镇痛效果逐渐增强,丙泊酚的用量逐渐减少;当曲马多的用量达到1.5mg/kg以上时,镇痛效果趋于完善,其丙泊酚的用量最小,麻醉时间和清醒时间最短(P<0.05)。而当用量继续升高达到2mg/kg时,其镇痛效果及丙泊酚用量与1.5mg/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却显著增加(P<0.05)。结论:丙泊酚配伍曲马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效果良好,用量应在1.5mg/kg以上,但超过2mg/kg时不良反应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马多 丙泊酚 无痛人流 最佳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静 陈永亮 +4 位作者 曹济宏 肖水平 周浩 李华 周香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603-604,共2页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剖宫产术后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60例足月初产妇,ASAⅠ或Ⅱ级,在CSEA下行择期剖宫产术。术后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行PCEA。随...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剖宫产术后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60例足月初产妇,ASAⅠ或Ⅱ级,在CSEA下行择期剖宫产术。术后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行PCEA。随机均分为0.125%罗哌卡因+0.5%曲马多+0.0025%氟哌利多组(A组)、0.15%罗哌卡因+0.5%曲马多+0.0025%氟哌利多组(B组)和0.2%罗哌卡因+0.5%曲马多+0.0025%氟哌利多组(C组)。于镇痛后12、24和48 h观察并记录静态和动态VAS、下肢运动阻滞程度、循环状况和不良反应。结果C组12、24、48 h动态VAS值明显低于A和B组(P<0.05);B组12、24、48 h动态VAS值又低于A组(P<0.05)。C组镇痛开始后双下肢肌力明显低于A和B组(P<0.05)。三组产妇镇痛后6、12、24、48 h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产妇镇痛期间均未发生瘙痒;24 h时拔除尿管均自行排尿和下床行走。三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0.125%、0.15%或0.2%罗哌卡因+0.5%曲马多+0.0025%氟哌利多行PCEA术后镇痛,均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切口镇痛效果,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但以选用0.15%罗哌卡因+0.5%曲马多+0.0025%氟哌利多的配方较为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剖宫产术 罗哌卡因 曲马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和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彭永明 李铭 魏荧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比较静脉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在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术后病人80例,随机分为静脉组和硬膜外组各40例。静脉组用曲马多600mg+氟哌利多2.5mg+生理盐水87mL,硬膜外组用曲马多500mg+氟哌利多2.5mg+布比卡因150mg+生理盐水6... 目的:比较静脉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在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术后病人80例,随机分为静脉组和硬膜外组各40例。静脉组用曲马多600mg+氟哌利多2.5mg+生理盐水87mL,硬膜外组用曲马多500mg+氟哌利多2.5mg+布比卡因150mg+生理盐水69mL,PCA设定为持续量2mL/h,PCA量0.5mL,锁定时间10min。分别记录开启泵6,12,24,48hVAS评分,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人术后镇痛均取得良好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硬膜外组肠蠕动恢复优于静脉组(P<0.01),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脉组、硬膜外组均有极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病人控制 手术后期间 镇痛 静脉内 镇痛 硬膜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对小鼠Ⅲ度烧伤死亡率和瘢痕形成的作用
9
作者 褚锋 刘建国 +1 位作者 唐帆 褚建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13-16,93,共5页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小鼠Ⅲ度烧伤死亡率和疤痕形成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小鼠背部用95%酒精造成Ⅲ度火焰烧伤,烧伤面积7cm2,烧伤时间30s;氯胺酮用量10~20mg/kg,分别于烧伤后或烧伤前后腹腔注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通...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小鼠Ⅲ度烧伤死亡率和疤痕形成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小鼠背部用95%酒精造成Ⅲ度火焰烧伤,烧伤面积7cm2,烧伤时间30s;氯胺酮用量10~20mg/kg,分别于烧伤后或烧伤前后腹腔注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通过烧伤小鼠早期死亡率和烧伤后期瘢痕面积观察其作用。结果 BALB/c和C57BL/6小鼠烧伤后立即、4h、24h腹腔注射氯胺酮20mg/kg,小鼠死亡率分别为42.8%和100%,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C57BL/6小鼠烧伤前10min和烧伤后4h、24h注射氯胺酮10mg/kg,小鼠死亡率为100%,与对照组也无差别。烧伤时间减为20s,于烧伤烧伤后立即和24h注射氯胺酮20mg/kg,35d后测定瘢痕面积,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胺酮无明显降低小鼠烧伤早期死亡率的效果,但有减少烧伤瘢痕面积的作用,可能与氯胺酮抗炎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烧伤 死亡率 瘢痕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人在研究声门周围PET CO_2变化中的应用
10
作者 彭永明 张继良 唐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应用模型人研究人体气道呼出气体后在声门不同部位CO2波形及PETCO2值的变化。方法:利用人呼出的标准气体从心肺复苏模型人的气管导出至声门,并用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在模型人的声门周围采集气道呼出的气体,分别用两台CO2监测仪观察人... 目的:应用模型人研究人体气道呼出气体后在声门不同部位CO2波形及PETCO2值的变化。方法:利用人呼出的标准气体从心肺复苏模型人的气管导出至声门,并用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在模型人的声门周围采集气道呼出的气体,分别用两台CO2监测仪观察人呼出的、及纤支镜在声门附近采集的CO2波形和PETCO2值的变化;另模拟纤支镜误入食道的过程,并观察其CO2波形的变化。结果:在模型人声门附近各点采集的气体和真人呼出的气体的CO2波形、PETCO2值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纤支镜进入食道后,CO2波形波幅降低,直至成为一低平的直线。结论:气道声门附近CO2波形、PETCO2值不因位置改变而变化,故不能用声门附近呼出CO2波形及PETCO2值的变化来引导气管导管向声门接近,但根据呼出CO2波形及PETCO2值的变化可以判断气管导管是否进入了气管或是食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门 气体 二氧化碳 插管法 气管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