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tch1通路与胶质瘤细胞管道形成能力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清平 梅鑫 +4 位作者 柯超 陈银生 陈芙蓉 陈建良 陈忠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索胶质瘤细胞来源的管道(glioma clls derived vessels,GCDV)的形成机制。方法将胶质瘤细胞株U87、U251、U373、SF295、T98G、SKMG-4和C6进行体外三维培养,观察其管道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个胶质瘤细胞株Notch1、Dll4蛋... 目的探索胶质瘤细胞来源的管道(glioma clls derived vessels,GCDV)的形成机制。方法将胶质瘤细胞株U87、U251、U373、SF295、T98G、SKMG-4和C6进行体外三维培养,观察其管道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个胶质瘤细胞株Notch1、Dll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三维培养C6细胞单个视野下(100×)的平均管道数(25.2±5.0)个,U373为(36.4±3.20)个,U87为(19.0±2.2)个,T98G为(12.6±2.4)个,SF295为(4.0±2.)个,U251为(0.2±0.4)个,SKMG-4为0。Notch1在U87、U251、T98G、SF295、SKMG-4、C6、U373表达相关密度分别为0.34、0.21、0.79、0.04、0.28、1.75、1.19,与管道形成能力显著相关(r=0.778,P=0.019);Dll4表达相关密度与管道形成能力不相关(r=0.635,P=0.062)。结论 Notch1蛋白表达与细胞株管道形成能力密切相关,而Dll4蛋白的表达与细胞株管道形成能力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 胶质瘤 三维培养 管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单鼻孔经鼻中隔与经蝶窦前壁入路的对比解剖学研究
2
作者 王浩 李煜 +3 位作者 彭玉平 郝文文 樊俊 宋伟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1-365,共5页
目的模拟内镜下经单鼻孔经鼻中隔与蝶窦前壁手术入路,评价两种入路的优缺点。方法内镜下分别对每组15具成人尸头行单鼻孔经鼻中隔入路及蝶窦前壁入路模拟手术,分别测量切口距离外鼻孔距离、鼻孔至鞍底平面上(手术路径上)手术器械在水平... 目的模拟内镜下经单鼻孔经鼻中隔与蝶窦前壁手术入路,评价两种入路的优缺点。方法内镜下分别对每组15具成人尸头行单鼻孔经鼻中隔入路及蝶窦前壁入路模拟手术,分别测量切口距离外鼻孔距离、鼻孔至鞍底平面上(手术路径上)手术器械在水平方向上所能摆动的最大角度及距离、以及其他相关解剖参数。结果单鼻孔鼻中隔入路和蝶窦前壁入路切口处距离外鼻孔距离分别是(5.19±0.15)cm和(6.91±0.14)cm,手术路径上器械在水平方向上所能摆动的最大角度分别是(44.77±2.04)°和(38.54±1.40)°,水平方向上所能摆动的最大距离分别是(1.25±0.15)cm和(0.59±0.52)cm。两种入路相关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行鞍区病变切除中,相对蝶窦前壁入路经鼻中隔入路是一种损伤小,切口距离鼻孔短,定位明确而且操作空间及视角较大的手术入路,可双器械操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鼻中隔 蝶窦前壁 经鼻手术入路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出血与脑微出血的相关影像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宝民 张清平 +2 位作者 曹向宇 宋伟健 胡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利用磁敏感加权成像的影像特征分析,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与脑微出血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6月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5例,选择首次入院且病情较轻行逆向影像分析患者51例,行头颅MRI(T1WI... 目的利用磁敏感加权成像的影像特征分析,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与脑微出血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6月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5例,选择首次入院且病情较轻行逆向影像分析患者51例,行头颅MRI(T1WI,T2WI,T2液体衰竭反转恢复)、磁敏感加权成像、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结果 51例患者均在本次发病的出血区域外发现脑内多发的微出血灶和小血管异常增生等病理结构。按照影像特点分别为:颅内脑底节区、丘脑、脑干和小脑区域见到>2个的微出血灶40例(78.4%),脑底部小血管增生和间隙扩大11例(21.6%)。MRA显示,15例患者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呈不同程度硬化表现,其他均无发现明显夹层、狭窄、动脉瘤和血管畸形等异常改变。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生时均存在脑血管结构病理性改变的影像基础,包括脑微出血、局部脑小血管增生、血管间隙扩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梗死 大脑中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L12基因治疗对于小鼠阿尔兹海默病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邹良玉 张丰 +4 位作者 黄鹤鸣 何奕涛 秦海燕 曹旭 潘建青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0-385,共6页
目的观察BCL2L12基因治疗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行为学及分子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应用立体定向仪将携带空壳基因及BCL2L12基因的腺相关病毒注射至C57小鼠海马CA1区,2周后相同部位注射Aβ(1μg),2周后进行行为学实验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目的观察BCL2L12基因治疗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行为学及分子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应用立体定向仪将携带空壳基因及BCL2L12基因的腺相关病毒注射至C57小鼠海马CA1区,2周后相同部位注射Aβ(1μg),2周后进行行为学实验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6E10及AT8)。结果旷场实验发现,空壳基因治疗组与目的基因治疗组在中心区的时间与记录总时间的比值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小鼠,两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水迷宫实验发现,目的基因治疗组及空白对照组平均潜伏期均于第2天显著缩短,而空壳基因治疗组平均潜伏期于第3天显著缩短。6E10及AT8免疫荧光染色发现空壳基因治疗组及目的基因治疗组小鼠染色脑片平均吸光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小鼠,空壳基因治疗组小鼠染色脑片平均吸光度高于目的基因治疗组小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BCL2L12基因治疗无法改善AD小鼠的焦虑情绪,但是可以提高AD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可能与BCL2L12基因治疗减少Aβ沉积以及Tau蛋白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BCL2L12基因 TAU蛋白 行为学实验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