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HFRP2、FIBRA和ACTBP2位点的法科学应用研究
1
作者 徐振波 吴梅筠 +5 位作者 孙光云 朱元亮 赖跃 胡海洋 李荣华 杜舟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19-221,共3页
用 PCR- ST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技术,对 DHFRP2、 FIBRA和 ACTBP2三个 STR位点的法科学应用进行探讨,显示三个位点的扩增效率高, DNA降解至 400 bp以下时也可扩增成功,可用于法医学个人识别。三个位点的基因型偶合率为 7.6... 用 PCR- ST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技术,对 DHFRP2、 FIBRA和 ACTBP2三个 STR位点的法科学应用进行探讨,显示三个位点的扩增效率高, DNA降解至 400 bp以下时也可扩增成功,可用于法医学个人识别。三个位点的基因型偶合率为 7.6× 10- 5,累积非父排除率达 96.81%,将此三个位点用于法科学亲子鉴定和个人识别,均获得满意结果。种属研究发现, 9种常见动物 DNA样本 (兔、鸡、鼠、牛、猪、蛙、猫、鱼和蛇 )中,兔、鸡 DNA在 DHFRP2位点有一长度为 179 bp的扩增片段;兔、牛、猪、鸡、鱼 DNA在 FIBRA位点出现一长度为 207 bp的扩增片段; 9种动物 DNA在 ACTBP2位点均无扩增产物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科学应用 DHFRP2位点 FIBRA位点 ACTBP2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窖蛋白与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午方宇 盖连磊 +7 位作者 孔小平 郝博 黄二文 石河 盛立会 权力 刘水平 罗斌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84-288,共5页
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unexpected sudden cardiac death,USCD)因其不伴有心脏结构的异常,尸体解剖呈阴性改变,一直是法医病理学鉴定的热点难题。USCD可能与部分致死性心律失常有关,该类心律失常多由心脏离子通道蛋白或其相关蛋白发生异... 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unexpected sudden cardiac death,USCD)因其不伴有心脏结构的异常,尸体解剖呈阴性改变,一直是法医病理学鉴定的热点难题。USCD可能与部分致死性心律失常有关,该类心律失常多由心脏离子通道蛋白或其相关蛋白发生异常所致。窖蛋白可以通过其脚手架区域与多种心肌离子通道蛋白结合,在维持心肌动作电位的去极化和复极化中起到关键作用。当窖蛋白由于基因突变或蛋白表达异常等因素导致其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时,受其调控的心肌离子通道的功能也受到损害,继而引起多种离子通道病的发生,出现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研究窖蛋白对离子通道功能的影响对于探索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猝死 心脏 综述 窖蛋白 离子通道 心律失常 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尸体软组织生物力学性状时序性变化用于死亡时间推断 被引量:9
3
作者 唐谷 周晖 +3 位作者 汪家文 钱红 赖跃 于晓军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探讨水中浸泡尸体软组织生物力学性状的时序性变化规律及其用于PMI推断的价值。方法SD大鼠颈椎脱臼处死后恒温下置于自来水中浸泡,按死后0、6、12、18、24、30、36、42、48、60、72、96、120、144、168、192 h时间点分组,分别取血... 目的探讨水中浸泡尸体软组织生物力学性状的时序性变化规律及其用于PMI推断的价值。方法SD大鼠颈椎脱臼处死后恒温下置于自来水中浸泡,按死后0、6、12、18、24、30、36、42、48、60、72、96、120、144、168、192 h时间点分组,分别取血管壁、皮肤、肌肉、小肠和结肠组织,应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检测各组织的极限载荷、应变、最大应力等生物力学参数。结果除血管壁外,皮肤、肌肉、小肠和结肠等软组织的生物力学性状均随死亡时间呈逐渐下降时序性变化,存在各自不同的与PMI明显线性关系的"窗口期"。结论水中尸体软组织的生物力学性状的时序性变化与PMI之间存在一定规律性相关,可作为推断PMI的一种简便和量化的新技术手段。尸体周围散热介质的比热容可能是影响尸温、组织自溶腐败及其生物力学性状的物理学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生物力学 死亡时间 软组织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汉族群体39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多态性及其遗传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阮修艳 王伟妮 +4 位作者 杨雅冉 谢兵兵 陈婧 刘雅诚 严江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83-691,共9页
本文首次对北京地区汉族人群的13个CODIS(Combined DNA index system)和26个非CODIS系统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北京地区汉族人群39个STR基因座的群体遗传多态性数据库并对其法医学应用价值进行了评价。39个STR基因... 本文首次对北京地区汉族人群的13个CODIS(Combined DNA index system)和26个非CODIS系统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北京地区汉族人群39个STR基因座的群体遗传多态性数据库并对其法医学应用价值进行了评价。39个STR基因座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且各基因座之间均不存在连锁现象,个体鉴别力(Power of discrimination,DP)在0.7740-0.9818之间,期望杂合度(Expected heterozygosity,He)在0.6000-0.9350之间,多态性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在0.5317-0.9047之间,非父排除率(Power of exclusion,PE)在0.2909-0.8673之间,累积个体鉴别力(Cumulative probability of discrimination,CDP)为0.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64971,累积非父排除率(Cumulative probability of exclusion,CPE)为0.999999999973878。另外,结合已公开报道的国内其他11个群体相应基因座的遗传资料,根据等位基因频率计算遗传距离,构建了系统发生树。本研究可为中国法医DNA数据库和群体遗传学数据库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对北京地区汉族人群开展法医学个体识别、亲权鉴定和遗传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S 遗传多态性 北京汉族群体 法医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不明原因猝死与NOS1AP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6
5
作者 黄京璐 郝博 +6 位作者 王小广 刘宏 李明 权力 盛立会 刘超 罗斌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27-30,35,共5页
目的研究日常活动中不明原因猝死(sudden unexpected death,SUD)者NOS1AP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方法收集60例一般日常活动中SUD病例心血样本作为SUD组,另外随机抽取80例无关个体的外周血样本作为对照组,提取基因组DNA,用特异性引物对NO... 目的研究日常活动中不明原因猝死(sudden unexpected death,SUD)者NOS1AP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方法收集60例一般日常活动中SUD病例心血样本作为SUD组,另外随机抽取80例无关个体的外周血样本作为对照组,提取基因组DNA,用特异性引物对NOS1AP部分SNP位点(rs10494366、rs10918859、rs12143842、rs12742393、rs3751284、rs348624)进行PCR扩增和直接测序,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并分析各SNP位点在SUD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NOS1AP第6外显子区域的rs3751284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人群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s3751284位点的最小等位基因的频率在SUD组为0.325,在对照组为0.475。结论 rs3751284位点可能是SUD的易感基因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法医病理学 多态性 单核苷酸 不明原因猝死 NOS1AP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类材料的差示扫描量热定量分析(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邓飞 林晓冬 +4 位作者 何永红 李蜀 訾润 赖仕均 曾燮榕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1-127,共7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技术,对10种标准纤维类样品和5种自行制备的涤纶-棉混纺纤维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DSC方法可以实现多种纤维类样品的定性分析.涤纶-棉混合纤维样品的定量分析表明,...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技术,对10种标准纤维类样品和5种自行制备的涤纶-棉混纺纤维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DSC方法可以实现多种纤维类样品的定性分析.涤纶-棉混合纤维样品的定量分析表明,DSC方法有望实现混纺类纤维样品的定量分析,涤纶-棉混合纤维的定量分析绝对误差小于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定科学 纤维 热分析 差示扫描量热 熔融热 红外光谱 混纺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人血清诱发豚鼠过敏反应死亡模型的改良 被引量:7
7
作者 陈炯垣 赖跃 +2 位作者 李冬日 岳霞 王慧君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6期408-412,共5页
目的提高豚鼠过敏反应死亡的发生率和血清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检出水平。方法 74只清洁级豚鼠随机分为原模型组、原模型对照组、改良模型组、改良模型对照组和改良模型非致敏组。混合人血清作为过敏原,对注射方式、致敏、发敏方式进行改... 目的提高豚鼠过敏反应死亡的发生率和血清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检出水平。方法 74只清洁级豚鼠随机分为原模型组、原模型对照组、改良模型组、改良模型对照组和改良模型非致敏组。混合人血清作为过敏原,对注射方式、致敏、发敏方式进行改良,ELISA法测定各组豚鼠血清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和总IgE含量。结果原模型组过敏反应死亡发生率为54.2%,豚鼠不同程度心包积血,原模型组及其对照组共有9只因心脏压塞死亡;改良模型组过敏反应死亡发生率为75%,豚鼠无心脏压塞。原模型组血清总IgE含量与其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含量较其对照组升高(P<0.05);改良模型组血清中总IgE和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含量均较其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改良模型的过敏反应死亡发生率显著提高,为研究血清总IgE和血清肥大细胞类胰蛋白提供了更有效的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过敏反应 模型 动物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石墨烯制备方法新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韩军凯 冯奕钰 封伟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7-474,共8页
石墨烯是一种新兴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在平面内碳原子以sp2电子轨道杂化形成蜂巢状晶格结构,厚度只有0.34 nm,具备优异的光电性能.然而石墨烯价带和导带之间的带隙为零,这限制了其在纳米电子学中的应用.通过杂原子(如氮、硼、氟等)对石墨... 石墨烯是一种新兴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在平面内碳原子以sp2电子轨道杂化形成蜂巢状晶格结构,厚度只有0.34 nm,具备优异的光电性能.然而石墨烯价带和导带之间的带隙为零,这限制了其在纳米电子学中的应用.通过杂原子(如氮、硼、氟等)对石墨烯进行掺杂的方式,可以打开带隙使其成为n型或p型材料,调节其电子结构和其他内在性质,有效地改善或扩大其在各种领域中的应用.掺杂对石墨烯性能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杂原子键合类型以及掺杂量.比如掺杂氮原子的石墨烯片将在晶格中产生吡啶氮、石墨氮以及吡咯氮这3种常见的键合结构,而不同氮的存在形式会对掺杂石墨烯的催化及电学特性产生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掺杂石墨烯的制备、性质和应用,比较了现有制备方法的优缺点,介绍了其在能量存储转换、光电器件以及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实例,分析总结了现有掺杂石墨烯材料的不足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掺杂 光电器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窖蛋白基因变异及多态性与不明原因猝死的相关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午方宇 唐新华 +8 位作者 盖连磊 孔小平 郝博 黄二文 石河 盛立会 权力 刘水平 罗斌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14-119,128,共7页
目的寻求窖蛋白(caveolin,CAV)基因变异位点,探讨其与不明原因猝死(sudden unexplained death,SU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SUD组(71例)、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血样,分别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 目的寻求窖蛋白(caveolin,CAV)基因变异位点,探讨其与不明原因猝死(sudden unexplained death,SU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SUD组(71例)、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血样,分别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扩增CAV1与CAV3基因编码区及外显子-内含子拼接区,进行直接测序,以明确CAV基因的遗传变异类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SUD组中共检测到4个可能有意义的变异位点,其中2个为新发现的突变位点,分别为CAV1:c.45C>T(T15T)和CAV1:c.512G>A(R171H);2个为SNP位点,分别为CAV1:c.246C>T(rs35242077)和CAV3:c.99C>T(rs1008642),且这两个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SUD组与对照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AD组中均未发现上述变异位点。结论部分SUD可能与CAV1和CAV3基因变异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法医遗传学 猝死 心脏 不明原因猝死 窖蛋白 基因突变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盐酸地芬尼多中毒死亡案例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宇 雷梵章 +3 位作者 董玉友 马剑龙 石启强 叶雪松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93-398,共6页
目的探讨口服盐酸地芬尼多中毒死亡案例的尸体检验、理化检验和现场勘验特点,为相关案(事)件的处置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市2018年1月—2020年8月发生的22例口服盐酸地芬尼多中毒死亡案例的案情、现场勘验、尸体检验、理化检验、... 目的探讨口服盐酸地芬尼多中毒死亡案例的尸体检验、理化检验和现场勘验特点,为相关案(事)件的处置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市2018年1月—2020年8月发生的22例口服盐酸地芬尼多中毒死亡案例的案情、现场勘验、尸体检验、理化检验、电子物证等资料,结合既往文献报道的31例口服盐酸地芬尼多中毒死亡案例进行分析。结果53例口服盐酸地芬尼多中毒死亡案例中,50例为自杀,2例为意外,1例性质不详。52例在病历记录或现场勘验记录中找到服药剂量,范围为775~12500 mg。有服药剂量的52例中,23例经死后药物浓度检测,血药质量浓度范围为2.71~83.1 mg/L。记录有临床症状的6例,表现为意识障碍、抽搐。经尸表检查的45例中,有23例进行了尸体解剖。结论口服盐酸地芬尼多中毒死者多数为自杀。通过多个案例的回顾性分析,尚未发现服药剂量与血药浓度之间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中毒 盐酸地芬尼多 现场勘验 尸体检验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毒死亡案例的特点及法医学鉴定 被引量:3
11
作者 闫记全 彭东兵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11-212,共2页
关键词 吸毒死亡 案例分析 法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