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重度肝功能损害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代东伶 文飞球 +1 位作者 蔡华波 周少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46-849,共4页
目的探讨重度肝损害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重度肝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5例患儿,年龄为28 d至12岁;男31例、女24例。急性肝损害45例,主要病因为感染性疾病21例(53.3%)、血液肿瘤疾病5例(11.1%)、遗传代谢... 目的探讨重度肝损害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重度肝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5例患儿,年龄为28 d至12岁;男31例、女24例。急性肝损害45例,主要病因为感染性疾病21例(53.3%)、血液肿瘤疾病5例(11.1%)、遗传代谢病4例(8.9%)。慢性肝损害10例,均为肝硬化失代偿。退热药、中药/中成药及感冒药是引起儿童重度肝损害的最主要诱因,其中急性肝损害患儿中有31例(68.9%)、慢性肝损害中有4例(40.0%)。急性肝损害患儿中,有消化道症状32例(71.1%),黄疸26例(57.8%),出血表现9例(20.0%),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13例(28.9%)、肝性脑病6例(13.3%);10例慢性肝损害患儿均表现有腹胀、腹水,黄疸9例,消化道出血7例,合并肝性脑病3例,多器官功能障碍1例。55例患儿死亡39例,总病死率70.91%。14例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患儿死亡13例(92.9%),3例合并肝性脑病患儿均死亡。结论感染性疾病是引起儿童重度肝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退热药、中药/中成药及感冒药是最重要的诱因;重症肝损害患儿病死率高,应加强合理用药,以预防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转移酶 肝功能损害 多器官功能障碍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转归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建利 周少明 +3 位作者 程勇卫 朱忠生 蔡华波 代东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172-2174,共3页
目的:了解婴儿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例胆汁淤积患儿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转归情况。结果:175例胆汁淤积患儿病因分析示胆道闭锁为42例,死亡19例,肝移植恢复良好4例,肝硬化等待肝移植8例,葛西手... 目的:了解婴儿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例胆汁淤积患儿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转归情况。结果:175例胆汁淤积患儿病因分析示胆道闭锁为42例,死亡19例,肝移植恢复良好4例,肝硬化等待肝移植8例,葛西手术后恢复良好5例,失访6例;胆管发育不良2例均恢复良好;先天性胆管扩张2例均恢复良好。CMV感染29例均恢复良好。遗传代谢性疾病16例,其中Citrin蛋白缺陷病13例,恢复良好10例,失访2例,死亡1例;酪氨酸血症3例,恢复良好1例,失访1例,肝硬化等待肝移植1例。TPN相关性胆汁淤积4例均恢复良好。病因未明80例,恢复良好79例,失访1例。临床特点提示胆汁淤积性黄疸患儿常伴有粪便颜色改变、肝脾肿大等,常合并肺炎、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障碍等。结论:胆汁淤积性黄疸患儿病因较多,早期诊治,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胆汁淤积 病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镜联合腹部彩超在腹型过敏性紫癜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蔡华波 周少明 +3 位作者 代东伶 白大明 李永柏 赵晓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00-1504,共5页
目的:分析腹型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的胃镜、腹部彩超特点,探讨胃镜联合腹部彩超检查早期协助诊断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住院的32例腹型HSP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 目的:分析腹型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的胃镜、腹部彩超特点,探讨胃镜联合腹部彩超检查早期协助诊断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住院的32例腹型HSP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以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行胃镜和腹部彩超检查时未出现皮肤紫癜,回顾性分析其胃镜、腹部彩超特点。结果:胃镜异常表现29例(29/32=90.6%),主要显示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呈现充血、水肿、出血灶、糜烂甚至溃疡,以十二指肠降部病变为著;腹部彩超异常表现25例(25/32=78.1%),受累肠壁主要表现为单发或多发部分肠管壁增厚并血流丰富。胃镜及腹部彩超均有异常改变23例(23/32=71.9%)。2项检查均异常的患儿腹痛后(9.780±3.190)d出现紫癜样皮疹,而其影像检查结果于腹痛后(6.130±1.914)d获得,较临床诊断时间平均提前3.65 d(t=9.23,P<0.01)。结论:腹型HSP患儿的胃镜、腹部超声检查均有异常者较为常见,两者联合检查有助于早期协诊腹型HSP,并能有效地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胃镜 彩色多普勒超声 早期诊断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与萎缩性胃炎关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军 项立 +2 位作者 胡卫东 许瑞环 赵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471-2472,共2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萎缩性胃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IL-1β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浅表性胃炎患者52例,萎缩性胃炎患者50例。试验分4组:A组,浅表性胃炎并HP阴性;B组,浅表性胃炎并HP阳性;C组,萎缩...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萎缩性胃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IL-1β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浅表性胃炎患者52例,萎缩性胃炎患者50例。试验分4组:A组,浅表性胃炎并HP阴性;B组,浅表性胃炎并HP阳性;C组,萎缩性胃炎并HP阴性;D组,萎缩性胃炎半HP阳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IL-1β水平,采用14C-尿素呼吸实验方法(14C-UBT)判定HP感染情况。结果: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和组织中IL-1β水平均高于浅表性胃炎,尤其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阳性患者IL-1β水平升高明显,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患者(P<0.01)。与无HP感染的萎缩性胃炎患者相比,其血清和组织中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5)。IL-1β水平在浅表性胃炎患者中有HP感染比无HP感染的患者也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萎缩性胃炎的相关病变进程中IL-1β可能是关键的功能性细胞因子,并可能是HP感染导致萎缩性胃炎的相关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萎缩性 白细胞介素1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胆汁淤积的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周建利 王朝霞 +2 位作者 周少明 张巧 亁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6-130,共5页
目的研究胆汁淤积婴儿的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变化。方法纳入2014年9月—2016年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2例胆汁淤积婴儿(胆汁淤积组)及同期32例正常对照婴儿(对照组),收集以上婴儿的大便标本,采用鸟枪法测序了解入选婴儿肠道菌群特征,... 目的研究胆汁淤积婴儿的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变化。方法纳入2014年9月—2016年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2例胆汁淤积婴儿(胆汁淤积组)及同期32例正常对照婴儿(对照组),收集以上婴儿的大便标本,采用鸟枪法测序了解入选婴儿肠道菌群特征,应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eggNOG数据库探索菌群功能改变。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得到的菌种和基因功能通路等数据用Shannon系数、Wilcoxon秩和检验和DESeq2进行计算分析,利用Cytoscape将2组的丰富菌种和相关联系直观表现出来。结果胆汁淤积组病因包括胆道闭锁11例(26.2%),Citrin蛋白缺乏症4例(9.5%),胆管发育不良4例(9.5%),原因未明23例(54.8%)。2组肠道菌群组成在门水平有显著差异(Z=0.000046,P<0.05),其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在胆汁淤积组中显著增加;在种水平上也有差异(Z=0.000014,P<0.05),胆汁淤积组中有益菌如双歧杆菌明显减少,而潜在致病菌如韦永氏球菌和农研丝杆菌明显增多;在功能水平上也有差异(Z=0.0198,P<0.05),胆汁淤积组肠道菌群的功能明显减弱,如氨基酸代谢、糖代谢等。结论胆汁淤积婴儿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功能发生改变,胆汁淤积婴儿肠道菌群中有益菌明显减少,潜在致病菌增多,补充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可能减少潜在致病菌的产生,从而改变疾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胆汁淤积 胃肠道微生物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 被引量:8
6
作者 代东伶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1-305,共5页
由酶缺陷引起的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是罕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大多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神经系统病变及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等。其中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特点是结合胆红素升高、转氨酶升高、γ... 由酶缺陷引起的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是罕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大多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神经系统病变及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等。其中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特点是结合胆红素升高、转氨酶升高、γ谷氨酸转移酶正常,组织活检显示为巨细胞性肝炎;神经系统病变在儿童晚期或成年后出现,即痉挛性瘫痪。胆汁酸替代治疗对上述两种病变有效,因此早期诊断十分重要。文章总结胆汁酸合成障碍的病理生理、临床特点以及各种酶缺陷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合成障碍 黄疸 遗传代谢性疾病 酶缺陷病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inbridge-Ropers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9
7
作者 苟静 周少明 +1 位作者 蔡华波 王焕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2-214,共3页
目的探讨Bainbridge-Roper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Bainbridge-Roper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1岁1个月,以精神运动发育落后、喂养困难、肌张力低下及特殊面容为主要临床表现;全外显... 目的探讨Bainbridge-Roper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Bainbridge-Roper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1岁1个月,以精神运动发育落后、喂养困难、肌张力低下及特殊面容为主要临床表现;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显示ASXL3基因12号外显子c.3106C>T(p.R1036*)杂合突变,确诊为BainbridgeRopers综合征。目前国内外文献共报道30余例,几乎所有患者存在运动、语言及智力发育迟缓,而且程度严重。结论Bainbridge-Ropers综合征是一种与ASXL3基因功能缺失突变有关的疾病,主要临床特征包括精神运动发育落后、喂养困难、肌张力低下及特殊面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inbridge-Ropers综合征 ASXL3基因 精神运动发育落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气囊小肠镜在儿科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苟静 周少明 +7 位作者 王朝霞 代东伶 蔡华波 朱忠生 曾祥士 程勇卫 白大明 张朋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69-871,共3页
目的评估双气囊小肠镜在儿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7月—2019年4月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44例患儿,男31例、女13例,平均年龄(9.64±3.36)岁(2岁9个月~15岁),平均体质量(34.91±15.10)kg(12.6~6... 目的评估双气囊小肠镜在儿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7月—2019年4月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44例患儿,男31例、女13例,平均年龄(9.64±3.36)岁(2岁9个月~15岁),平均体质量(34.91±15.10)kg(12.6~65 kg);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25例、腹痛16例、腹泻2例、P-J综合征1例。25例患儿检出病变,其中年龄<6岁的7例患儿中4例检出病变。25例消化道出血患儿中16例检出病变,16例腹痛患儿中8例检出病变,2例腹泻患儿中1例检测病变。检出病变包括回肠憩室14例、克罗恩病4例、小肠非特异炎症(充血、糜烂、溃疡)3例。所有患儿在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后均未出现穿孔、严重出血及麻醉等并发症。结论双气囊小肠镜在儿童小肠疾病诊断中有重要作用,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气囊小肠镜 临床应用价值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