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2020年深圳市儿童医院临床分离细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0
1
作者 孟青 崔晓燕 +6 位作者 周林涛 颜慧敏 姜含芳 叶炳均 陈虹宇 孙丽芳 陈运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4-321,共8页
目的持续监测临床分离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深圳市儿童医院2018—2020年临床分离细菌进行鉴定并采用纸片扩散法和自动化仪器法进行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三年共分离细菌21925株,每年约730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8.3%,革兰阴... 目的持续监测临床分离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深圳市儿童医院2018—2020年临床分离细菌进行鉴定并采用纸片扩散法和自动化仪器法进行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三年共分离细菌21925株,每年约730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8.3%,革兰阴性菌占61.7%。肺炎链球菌非脑膜炎分离株中青霉素中介株(PISP)占0.1%~0.6%,未检出青霉素耐药株(PRSP)。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中MRSA和MRCNS三年分别占各自菌种的35.4%、32.8%、26.2%和83.2%、83.2%、68.3%,呈逐年递减。屎肠球菌对多数受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粪肠球菌,发现2株利奈唑胺耐药粪肠球菌,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未发现青霉素耐药无乳链球菌,但草绿色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25.8%。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的检出率较低,三年分别为0.6%、0.3%、0.3%和3.2%、6.2%、4.5%。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CRPA和CRAB)有增长趋势,三年分别占各自菌种的6.3%、7.1%、9.5%和10.4%、6.3%、16.0%;卡他莫拉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中产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三年分别为98.2%、97.6%、97.9%和51.7%、58.9%、47.7%,产酶株对多种受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不产酶株。结论提高病原菌的正确诊断,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结合医院感染防控,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可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监测 药物敏感性试验 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深圳市儿童医院临床分离细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0
2
作者 孟青 陈运生 +4 位作者 崔晓燕 陈虹宇 孙丽芳 杨庆斌 胡付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7-424,共8页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儿童临床分离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对深圳市儿童医院2017年临床分离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微量肉汤稀释法和自动化仪器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全年该院临床分离细菌共10487株,其中革...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儿童临床分离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对深圳市儿童医院2017年临床分离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微量肉汤稀释法和自动化仪器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全年该院临床分离细菌共1048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8.9%,革兰阴性菌占61.1%。肺炎链球菌非脑膜炎分离株对青霉素耐药率较低(0.3%);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4.7%和78.8%,MRSA和MRCNS对大多数受试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A和MSCNS);屎肠球菌对大多数受试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未发现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46.8%和41.1%,对头孢替坦、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较低(<5%);沙门菌属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82.3%);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受试药物耐药率较低(<8%)。卡他莫拉菌和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8.8%和54.6%,其中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的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为4.6%。结论由于儿童群体的特殊性和治疗所能选择药物的有限性,使得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谱和耐药谱有异于成人,因此定期开展儿童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监测 药物敏感性试验 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学龄前儿童血清K^+、Na^+、Cl^-、TCa、TCO_2、FBG、CRP干化学法测定参考区间调查 被引量:2
3
作者 马东礼 曹科 +3 位作者 李宝 杨庆斌 肖丽霞 罗小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48-850,共3页
目的:调查深圳市学龄前期(3~6周岁)健康儿童干化学法血清钾离子(kalium ion,K+)、钠离子(natrium ion,Na+)、氯离子(chlorine ion,Cl-)、总钙(total calcium,TCa)、总二氧化碳(total carbon dioxide,TCO2)、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 目的:调查深圳市学龄前期(3~6周岁)健康儿童干化学法血清钾离子(kalium ion,K+)、钠离子(natrium ion,Na+)、氯离子(chlorine ion,Cl-)、总钙(total calcium,TCa)、总二氧化碳(total carbon dioxide,TCO2)、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参考区间。方法:通过随机分层抽样选取3~6周岁体检儿童,筛选出839名健康儿童抽取静脉血,用美国强生VITROS 350干式化学分析仪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本市学龄前期健康儿童K+、Na+、Cl-、TCa、TCO2、FBG、CRP的参考区间分别为3.8~4.9、136~146、102~110、2.29~2.63、20~28、4.0~6.1 mmol/L、0~7 mg/L。结论:建立起本地区学龄前期健康儿童干化学法血清K+、Na+、Cl-、TCa、TCO2、FBG、CRP项目的参考区间,可为本地区儿童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更准确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质 空腹血糖 C-反应蛋白 干化学法 参考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21年CHINET儿童患者临床分离菌的分布特征和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2
4
作者 孟青 周林涛 +82 位作者 陈运生 杨洋 胡付品 朱德妹 王传清 王爱敏 朱镭 孟晋华 张泓 王春 董方 吕志勇 周树平 周艳 王世富 胡芳芳 徐英春 张小江 张朝霞 季萍 贾伟 李刚 温开镇 张贻荣 金炎 邵春红 赵勇 龚萍 卓超 苏丹虹 单斌 杜艳 郭素芳 冯佼 孙自镛 陈中举 刘文恩 李艳明 马晓波 郑燕萍 郭大文 赵金英 汪瑞忠 房华 张利侠 马娟 李继红 胡志东 李金 倪语星 孙景勇 郭如意 朱焱 谢轶 康梅 徐元宏 黄颖 王山梅 楚亚菲 喻华 黄湘宁 魏莲花 邹凤梅 沈瀚 周万青 褚云卓 田素飞 薛顺虹 顾洪芹 徐雪松 鄢超 俞碧霞 段金菊 康建邦 刘江山 胡雪飞 俞云松 林洁 胡云建 艾效曼 岳春雷 吴劲松 卢月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8,共11页
目的了解各类医疗机构门急诊和住院患儿临床分离菌的菌种组成和耐药性异同点,提供合理用药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分别收集并统计CHINET 2015—2021年临床门急诊和住院患儿临床分离病原菌及药敏资料。结果2015—2021年CHINET耐药监测网中儿... 目的了解各类医疗机构门急诊和住院患儿临床分离菌的菌种组成和耐药性异同点,提供合理用药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分别收集并统计CHINET 2015—2021年临床门急诊和住院患儿临床分离病原菌及药敏资料。结果2015—2021年CHINET耐药监测网中儿童患者分离株共278471株,其中门急诊分离株占17.1%,以A群β溶血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住院分离株占82.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最常见。门急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24.5%)低于住院患儿(31.5%),且门急诊MRSA分离株对多种受试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住院患儿。门急诊和住院患儿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或屎肠球菌和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检出率均较低,肺炎链球菌、β溶血链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且门急诊红霉素耐药的A群β溶血链球菌的检出率高于住院患儿。门急诊患儿产β内酰胺酶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45.1%)低于住院患儿(59.4%),且均总体呈上升趋势。门急诊和住院患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n)、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e)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a)的检出率分别为14.0%和24.2%、11.7%和20.6%、47.8%和52.8%。门急诊患儿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受试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住院患儿。门急诊患儿氟喹诺酮类耐药大肠埃希菌、产ESBL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o)、CRKpn和CRPae的检出率均低于住院患儿,但2021年CRAba的检出率高于住院患儿。结论门急诊和住院儿童患者中临床分离菌的分布不同,MRSA、ESBL和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CRO)等菌株在住院儿童中的检出率均高于门急诊患儿。临床应依据病原学诊断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持续做好耐药监测和医院感染防控,对遏制细菌耐药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监测 药物敏感性试验 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儿童重症感染病原耐药监测协作网2023年细菌耐药监测
5
作者 周金兰 陆国平 +55 位作者 闫钢风 刘静 闫慧源 付盼 王传清 张育才 周益平 张泓 潘芬 王莹 任宏 李娟珍 黄卫春 黄娇甜 刘健龙 张晨美 陈振杰 周明明 成怡冰 张群群 高凯杰 肖署芳 何娟 蒋立 陈赫赫 郑耀 陈群英 杨卫国 马伟科 孟青 陈建莉 林谊 江倩倩 朱碧溱 施惠萱 马晓波 王义 杜彦强 王增国 柏振江 黄赛虎 黄莉莉 金丹群 童文佳 张晨宇 洪少贤 黄育坤 黄美恋 诸澎伟 李勇 唐晨杰 许惠敏 李玉霞 丁航海 陈媛媛 周树平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7-175,共9页
背景中国儿童重症感染病原耐药监测协作网(China PICU pathogen surveillance network,CHIPS)于2021年成立,每年对国内18家三级甲等医院PICU细菌耐药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以了解PICU主要感染细菌及其耐药情况。目的分析2023年PICU主要... 背景中国儿童重症感染病原耐药监测协作网(China PICU pathogen surveillance network,CHIPS)于2021年成立,每年对国内18家三级甲等医院PICU细菌耐药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以了解PICU主要感染细菌及其耐药情况。目的分析2023年PICU主要感染细菌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菌株资料来源于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国内1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PICU病房。细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自动仪器法或纸片扩散法,结果判断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2023年标准。主要结局指标PICU主要的细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2023年CHIPS共分离5706株非重复临床菌株,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分别占41.4%和58.6%。分离的前5位病原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7.5%),肺炎链球菌(8.8%),鲍曼不动杆菌(8.6%),肺炎克雷伯菌(8.4%),铜绿假单胞菌(7.6%)。下呼吸道是最主要的标本来源(68.6%),其最主要的分离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1.5%)和肺炎链球菌(11.2%)。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检出403株、479株、489株、433株,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carbapenem-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CRE)、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的检出率分别为4.5%、20.0%、56.2%、19.9%。除天然耐药菌株外,其他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和肠杆菌目细菌对替加环素、黏菌素、多黏菌素B均高度敏感,耐药率为0~2.6%。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中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分别为69.9%和100%,对阿奇霉素的非敏感率分别为58.3%和47.7%。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人亚种分别检出999株、201株、145株,其中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MRSE)和甲氧西林耐药人葡萄球菌人亚种(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hominis ss.hominis,MRSH)的检出率分别为36.9%、83.5%和84.9%,甲氧西林耐药菌株相比于甲氧西林敏感菌株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表现出更高的耐药性,尚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2023年,PICU患儿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高度耐药性,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和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较儿童整体检出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重症监护室 细菌耐药 CHIPS 20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干式化学法建立深圳地区3月龄至18岁健康儿童青少年心肌酶谱参考区间值 被引量:8
6
作者 曹科 罗小娟 +4 位作者 马东礼 赖建威 刘新刚 陈运生 周家秀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 建立深圳地区3月龄至18岁健康人群干式化学法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参考区问值。方法 根据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分为3月龄至3岁、~6岁、~12岁和~18... 目的 建立深圳地区3月龄至18岁健康人群干式化学法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参考区问值。方法 根据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分为3月龄至3岁、~6岁、~12岁和~18岁组。标本来源为健康体检常规检测后的剩余血标本。采用美国强生公司VITROS350干式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清LDH、CK、CK-MB和AST水平,比较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性别问的差异,并建立4项指标在3月龄至18岁不同年龄组中的参考区间值。薯囊2345名儿童青少年合格标本进入本文分析,男1346名,女999名。3月龄至3岁组187名,~6岁组918名,~12岁组916名,~18岁组324名。①~6岁组CK,~12岁组CK、AST,~18岁组CK、AST、CK-MB男、女童问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均为男童高于女童,其他指标男、女童问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项指标在不同年龄组问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两比较3月龄至3岁组与~18岁组CK、3月龄至3岁组与~6岁组CK-MB、3月龄至3岁组与~6岁组AST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他各组问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4项指标检测结果均与年龄呈负相关。⑧LDH参考区问值(U·L^-1):3月龄至3岁504~896,3~12岁491~790,12~18岁342~716。CK参考区间值(U·L^-1):3月龄至12岁50~226,12~18岁男童47~256,12~18岁女童34~235。CK—MB参考区问值(u·L^-1):3月龄至6岁18~44,6~12岁7~35,12~18岁7~28。AST参考区问值(U·L^-1):3月龄至3岁23~60,3~12岁24~47,12~18岁17~47。结论 干式化学法建立的深圳地区3月龄至18岁健康儿童青少年心肌酶谱的参考区问值有其独特性,均与年龄呈负相关,与国内外报道和厂家说明书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干化学 心肌酶 参考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7所儿童医院临床分离真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3
7
作者 于文文 李政 +9 位作者 王传清 陈学军 赵瑞珍 杨锦红 余建华 高巍 李静 张春艳 寇琳娜 王世富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5-330,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临床分离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促进儿童临床抗真菌药物的合理选择。方法对国内7所儿童医院临床无菌体液分离的真菌,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进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CLSI和EUCAST标准判断药敏结果。结果2016年1月1日-2018年12... 目的分析儿童临床分离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促进儿童临床抗真菌药物的合理选择。方法对国内7所儿童医院临床无菌体液分离的真菌,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进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CLSI和EUCAST标准判断药敏结果。结果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共获临床无菌体液分离真菌199株,以念珠菌为主,包括近平滑念珠菌36.2%、白念珠菌28.1%、热带念珠菌13.6%、光滑念珠菌4.0%。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为4.0%,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为8.7%,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高达37.5%。热带念珠菌的分离率及其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在逐年增加,其他念珠菌的耐药率基本稳定。结论热带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和经验抗真菌治疗,应首选卡泊芬净等棘白菌素类药物。临床需要继续做好真菌耐药性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感染 真菌构成 儿童 真菌耐药性监测 药物敏感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支原体、衣原体和常见病毒谱分析 被引量:26
8
作者 罗小娟 蔡德丰 +6 位作者 任振敏 刘永秋 刘景 黄丽兰 刘小兰 曹科 陈运生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6-300,共5页
背景目前尚不清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暴发以来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的病原谱是否发生了重要变化。目的基于深圳地区COVID⁃19疫情前后ARTI住院患儿的病原学特征和病原谱的变化,为本地区ARTI的临床诊治及防控提供依据。设计... 背景目前尚不清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暴发以来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的病原谱是否发生了重要变化。目的基于深圳地区COVID⁃19疫情前后ARTI住院患儿的病原学特征和病原谱的变化,为本地区ARTI的临床诊治及防控提供依据。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深圳市儿童医院2019年9月2日至2021年2月28日非新生儿临床诊断ARTI住院后首次送检的咽拭子标本。采用多重PCR与毛细电泳联用技术检测13种常见病原体。以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的数据进行不同季节的ARTI病原谱比较,春季为3~5月,夏季为~8月,秋季为~11月,冬季为12月至次年2月。以2019年9月2日至2020年1月24日的数据作为COVID⁃19疫情前、2020年9月2日至2021年1月24日的数据作为COVID⁃19疫情后进行比较。主要结局指标支原体、衣原体和常见病毒谱。结果12022例ARTI住院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入分析,病原体阳性(至少检出1种)7589例(63.13%),其中鼻病毒检出率最高(24.83%),其次是呼吸道合胞病毒(14.12%)、副流感病毒(8.33%)、偏肺病毒(7.01%)、肺炎支原体(5.37%)。混合感染(检出≥2种病原体)1329例(11.05%),以鼻病毒+肺炎支原体最常见。①秋季病原体检出率最高(66.99%,1924/2874),以呼吸道合胞病毒(25.89%)和鼻病毒(24.01%)最高;春季病原体检出率最低(16.20%,132/815),以鼻病毒(5.03%)和肺炎支原体(3.80%)最高。②6月龄至6岁患儿病原体检出率高于总体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检出率呈下降趋势,肺炎支原体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不同性别患儿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COVID⁃19疫情前病原体检出率为78.57%(2592/3299),以鼻病毒(36.37%)、肺炎支原体(15.40%)、呼吸道合胞病毒(10.03%)、腺病毒(9.03%)为主,混合感染764例(23.16%);疫情后同期病原体检出率为65.89%(3500/5312),以鼻病毒(23.78%)、呼吸道合胞病毒(14.74%)、偏肺病毒(12.65%)、副流感病毒(12.12%)为主,混合感染459例(8.64%)。结论COVID⁃19疫情后ARTI病原谱发生了明显变化。偏肺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博卡病毒检出率明显升高;混合感染、支原体、衣原体、甲型流感H1N1病毒、季节性H3N2病毒、乙型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检出率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儿童 病原体 COVID⁃19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侵袭性沙门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红梅 雷旻 +4 位作者 黄宝兴 周高枫 雷炎玲 谭锟 邓继岿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41-744,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侵袭性沙门菌感染的病原血清型分布及耐药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血液或脓液培养确诊的66例侵袭性沙门菌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血清型分布和药敏结果。结果 66例患儿中,男48例、女18例,2岁以下43例;住院... 目的探讨儿童侵袭性沙门菌感染的病原血清型分布及耐药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血液或脓液培养确诊的66例侵袭性沙门菌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血清型分布和药敏结果。结果 66例患儿中,男48例、女18例,2岁以下43例;住院患儿60例,门诊患儿6例;5—10月份检出者占80.30%。住院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55例(91. 67%)、腹痛和/或腹泻32例(53. 33%)、贫血36例(60. 00%)、咳嗽28例(46. 67%)、肝脏肿大24例(40. 00%)、脾脏肿大12例(20.00%)。所有患儿中,白细胞总数升高45例(68.18%),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下降56例(84.85%),其中15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超敏C反应蛋白不同程度升高51例(77. 27%)。沙门菌血清型主要分布在D群和B群,分别为26例(39.39%)和22例(33.33%);未检出耐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侵袭性沙门菌菌株,检出菌株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和氨曲南的敏感率均>70.00%。结论儿童侵袭性沙门菌感染在<2岁婴幼儿中最为多见,5—10月份高发,血清型以D群和B群为主,临床表现多样,应结合血清型及药敏结果慎重选择抗生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沙门菌 血清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式化学法检测健康儿童青少年血清电解质和空腹血糖参考区间与相应的传统参考区间差别不大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小娟 曹科 +4 位作者 陈运生 黄宝兴 肖丽霞 马东礼 周家秀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6期401-405,共5页
目的建立深圳地区3月龄至18周岁健康人群干式化学法血清K+、Na+、Cl-、总钙(TCa)、总二氧化碳(TCO2)、空腹血糖(FBG)的参考区间值。方法根据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分为3月龄至3岁、~6岁、~12岁和~18岁组。标本来源为健康体检常规检测... 目的建立深圳地区3月龄至18周岁健康人群干式化学法血清K+、Na+、Cl-、总钙(TCa)、总二氧化碳(TCO2)、空腹血糖(FBG)的参考区间值。方法根据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分为3月龄至3岁、~6岁、~12岁和~18岁组。标本来源为健康体检常规检测后的剩余标本。采用美国强生公司VITROS 350干式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清K+、Na+、Cl-、TCa、TCO2和FBG水平,比较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并确定6项检测指标在3月龄至18岁健康人群中的参考区间值。结果 1 898名儿童青少年合格标本进入分析,其中男1 033名,女865名。3月龄至3岁组163名,~6岁组791名,~12岁组613名,~18岁组331名。1各年龄组男童TCa检测结果均低于女童,~6岁组男童FBG检测结果高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组不同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a+、Cl-、TCa和FBG在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K+和TCO2在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K+、Na+、Cl-、TCa、TCO2和FBG在3月龄至18岁健康人群中的参考区间值(P2.5~P97.5)分别为3.4~4.9、134~147、98~110、2.18~2.60、19~28和3.6~6.0 mmol·L-1。3空腹血糖受损(IFG)总检出率为2.3%(男2.9%,女1.6%)。3月龄至3岁组未检出IFG,~6岁、~12岁和~18岁组IFG检出率分别为1.0%、3.4%和4.5%。各年龄组间IFG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一年龄组间男童IFG检出率均高于女童(P均<0.05)。结论以深圳地区3月龄至18岁健康儿童为人群的干式化学法血清K+、Na+、Cl-、TCa、TCO2和FBG的参考区间值在不同性别和年龄总体差别不大,与既往国内外相关研究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质 空腹血糖 干式化学法 参考区间值 儿童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导管相关性感染中表皮葡萄球菌的生物膜形成检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跃平 王明明 +3 位作者 王红梅 肖伟伟 蔡德丰 马东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204-2206,共3页
目的:评估儿科患者植入性导管中检出的表皮葡萄球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方法:选择本院患儿各类导管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137株,用刚果红平板和半定量黏附实验筛选出生物膜菌株,PCR检测与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的基因ica A的表达。结果... 目的:评估儿科患者植入性导管中检出的表皮葡萄球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方法:选择本院患儿各类导管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137株,用刚果红平板和半定量黏附实验筛选出生物膜菌株,PCR检测与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的基因ica A的表达。结果:137株临床分离的表葡菌,刚果红实验阳性29株、半定量黏附实验阳性26株;刚果红实验和半定量黏附实验任一项或两项同时阳性的35株表葡菌中ica A基因阳性24株。结论:我院儿科导管相关性感染中分离的表葡菌具有一定的生物膜形成能力,须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生物膜 儿科 导管相关性感染 ica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L TOP血凝仪在儿科实验室的应用评价
12
作者 吴跃平 肖丽霞 +2 位作者 杨庆斌 蔡德丰 马东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65-969,共5页
目的:评价ACLTOP血凝仪在儿科实验室的性能及应用。方法:参照CLSI的要求,评价ACLTOP血凝仪的精密度、正确度、线性、抗生物干扰能力、样本携带污染率;建立ACLTOP血凝仪在本地区儿童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 目的:评价ACLTOP血凝仪在儿科实验室的性能及应用。方法:参照CLSI的要求,评价ACLTOP血凝仪的精密度、正确度、线性、抗生物干扰能力、样本携带污染率;建立ACLTOP血凝仪在本地区儿童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rI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参考区间。结果:凝固法及免疫比浊法两种方法的精密度均符合厂家规定的要求:正确度实验PT、APTT、FIB的偏倚均未超出二分之一CLIA’88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FIB线性测定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1.0021X-0.122,R2为0.9982,符合厂家要求(r≥0.975);胆红素20mg/dL、甘油三脂900mg/dL、血红蛋白5g/L时,对胛、APTT、TT和FIB测定的影响度均小于二分之一CLLA’88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样本携带污染率最高为1-81%,符合厂家性能要求;本地区儿童生物参考区间:PT(9.1—13.1S)、APTT(24.9~42.1s)、TT(12.6~21.1s)、FIB(1.924~4.011g/L)。结论:ACLTOP血凝仪具有良好的精密度、正确度、线性和较低的样本携带污染率,并具较强的抗生物干扰能力,适合本实验室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凝仪 生物参考区间 儿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58例住院儿童人偏肺病毒肺炎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小兰 罗小娟 +3 位作者 冯志冠 刘春艳 鲍燕敏 郑跃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9-463,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人偏肺病毒肺炎(hMPV)的临床特征及重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住院的hMPV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病情分为轻症组及重症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纳入hMPV肺炎558例,男309例、女249例,中位年龄3.4... 目的分析儿童人偏肺病毒肺炎(hMPV)的临床特征及重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住院的hMPV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病情分为轻症组及重症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纳入hMPV肺炎558例,男309例、女249例,中位年龄3.4(1.7~4.4)岁,轻症组515例、重症组43例,合并基础病109例。与轻症组相比,重症组年龄<3岁以及有基础疾病史的患儿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PV肺炎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85.0%)、咳嗽(96.4%)、喘息(39.8%)及肺部湿啰音(74.0%),呕吐等肺外表现少见。113例合并细菌感染,其中以肺炎链球菌最常见(54例)。hMPV肺炎住院患儿的抗生素使用率较高(50.7%,283例)。重症组喘息、气促、喘鸣音、胸腔积液、肺不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合并细菌感染比例均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症组相比,重症组使用氧疗、肺泡灌洗、抗生素、全身糖皮质激素比例较高,住院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3岁、喘息、合并基础病及CRP≥25mg/L是发生重症hMPV肺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MPV肺炎主要以发热、咳嗽、喘息及肺部湿啰音为表现,易合并细菌感染,但肺外并发症少见,总体预后良好。但对于<3岁儿童,有喘息、合并基础病及C反应蛋白升高的患儿需警惕发生重症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偏肺病毒 肺炎 住院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自然缓解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诗杨 袁秀丽 +6 位作者 付笑迎 彭冬 林镇湖 罗美珠 麦惠容 刘四喜 陈运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36-54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自然缓解的诱因和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分析1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发生自然缓解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自然缓解的可能机制。结果 1岁4月龄男性患儿,确诊为急性髓系单核细胞白血病,未经化疗后发...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自然缓解的诱因和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分析1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发生自然缓解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自然缓解的可能机制。结果 1岁4月龄男性患儿,确诊为急性髓系单核细胞白血病,未经化疗后发生骨髓自然缓解,约1年后出现髓系肉瘤复发,予行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目前预后良好。回顾既往文献发生自然缓解患者大部分缓解之前有发热史,通常由感染导致,也可由药物撤除或输血导致。结论髓系白血病发生自然缓解很少见,未来或许可以通过免疫疗法达到治疗白血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自然缓解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组2017年儿童细菌感染及耐药监测 被引量:65
15
作者 付盼 王传清 +19 位作者 俞蕙 许红梅 景春梅 邓继岿 赵瑞珍 华春珍 陈英虎 陈学军 陈益平 杨锦红 张婷 张泓 邓慧玲 曹三成 曹清 王星 林爱伟 王世富 赫建华 高巍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06-411,共6页
目的了解目前中国大陆儿童细菌感染和耐药现状。方法菌株资料来源2017年1至12月国内10所三级甲等儿童教学医院,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采用自动化仪器法及KB纸片法,结果判断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17年标准。结果共监测到67 ... 目的了解目前中国大陆儿童细菌感染和耐药现状。方法菌株资料来源2017年1至12月国内10所三级甲等儿童教学医院,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采用自动化仪器法及KB纸片法,结果判断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17年标准。结果共监测到67 774临床分离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42.1%,革兰阴性菌占57.9%,前5位分离株分别为:大肠埃希菌8 904株,肺炎链球菌8 35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 976株,流感嗜血杆菌6 515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 618株。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孢菌在新生儿组及非新生儿组分别占17.9%和9.5%、42.9%和55.4%、39.5%和24.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两组检出率为35.8%和39.5%。非脑膜炎来源肺炎链球菌分离株中,青霉素不敏感株在新生儿组和非新生儿组分别为23.2%和21.7%,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阳性检出率在两组分别为54.8%和59.9%。结论我国儿童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检出比例逐年升高,新生儿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比例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耐药 儿童 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组2018年儿童细菌感染及耐药监测 被引量:62
16
作者 付盼 王传清 +20 位作者 俞蕙 许红梅 景春梅 邓继岿 赵瑞珍 华春珍 陈英虎 陈学军 张婷 张泓 陈益平 杨锦红 林爱伟 王世富 曹清 王星 邓慧玲 曹三成 郝建华 高巍 黄园园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21-326,共6页
目的了解目前中国大陆儿童细菌感染和耐药现状。方法菌株资料来源于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中国大陆11所三级甲等儿童医院。细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采用自动化仪器法及KB纸片法,肺炎链球菌青霉素药物敏感试验采用E-test法,结果判断采用美... 目的了解目前中国大陆儿童细菌感染和耐药现状。方法菌株资料来源于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中国大陆11所三级甲等儿童医院。细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采用自动化仪器法及KB纸片法,肺炎链球菌青霉素药物敏感试验采用E-test法,结果判断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17年判断标准。结果共对62212临床分离株进行监测,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比例分别为42.2%和57.8%。前5位分离株分别是:肺炎链球菌(12.9%)、大肠埃希菌(12.4%)、流感嗜血杆菌(11.8%)、金黄色葡萄球菌(10.3%)和卡他莫拉菌(7.2%)。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新生儿最主要的致病菌(17.0%)。57.0%的标本来源于呼吸道,其中下呼吸道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上呼吸道主要致病菌为化脓性链球菌。肠杆菌科细菌中耐碳青霉烯类药物(CRE)的比例为8.7%,其中新生儿组CRE检出率远高于非新生儿组(16.8%vs 7.2%)。CRE总体耐药率较高,对Ⅰ~Ⅳ类头孢类和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耐药率均>85%。鲍曼不动杆菌中,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比例为63.2%,非新生儿组中检出率(69.7%)高于新生儿组(35.2%)。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比例为27.2%,在新生儿组和非新生儿组检出率分别为25.0%和27.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比例分别为34.9%和77.3%。化脓性链球菌对青霉素不敏感率0.1%,非脑脊液来源的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不敏感菌株(PNSP)比例为21.3%。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阳性检出率为61.1%。结论呼吸道感染占儿童细菌性感染的首位。碳青霉烯类耐药菌对多种抗生素呈现高水平耐药,新生儿组CRE比例高于非新生儿组,CR-ab比例低于非新生儿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耐药 儿童 中国儿童细菌耐药检测组 20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组2019年儿童细菌耐药监测 被引量:51
17
作者 付盼 何磊燕 +21 位作者 王传清 俞蕙 许红梅 景春梅 邓继岿 赵瑞珍 华春珍 陈英虎 陈学军 张婷 张泓 陈益平 杨锦红 林爱伟 王世富 曹清 王星 邓慧玲 曹三成 郝建华 高巍 黄园园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3-49,共7页
背景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组(ISPED)2015年成立后,每年对成员单位的耐药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以此代表中国监测儿童细菌耐药情况。目的对我国儿童细菌感染和耐药现状进行监测汇总,以期指导儿童抗生素合理应用。设计横断面调查,ISPED... 背景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组(ISPED)2015年成立后,每年对成员单位的耐药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以此代表中国监测儿童细菌耐药情况。目的对我国儿童细菌感染和耐药现状进行监测汇总,以期指导儿童抗生素合理应用。设计横断面调查,ISPED要求成员单位统一细菌培养、鉴定方法、抗菌药物敏感实验条件和方法,要求以统一格式上报分离到的有效菌株和细菌耐药情况,汇总数据后统计中国大陆儿童细菌感染和耐药现状。方法菌株资料来源于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国内11所三级甲等儿童教学医院,细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采用自动化仪器法及KB纸片法,肺炎链球菌青霉素药物敏感试验采用E⁃test法,结果判断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19年判断标准。主要结局指标观察儿科菌群分布特征及细菌耐药性变化,重点监测多重耐药菌在儿科群体中的检出情况。结果共对76287临床分离株进行监测,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分别占41.0%和59.0%。前5位分离株分别是:大肠埃希菌(12.5%)、肺炎链球菌(11.5%)、流感嗜血杆菌(11.5%)、金黄色葡萄球菌(11.2%)和肺炎克雷伯菌(6.9%),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新生儿人群最主要分离菌,非新生儿人群最主要分离菌是肺炎链球菌。多重耐药菌(MDROs)在儿童中较为普遍,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铜绿假单胞菌(CR⁃PA)和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率分别为8.7%、23.2%和54.0%,其中CRE在新生儿人群检出率高于非新生儿人群(11.7%vs 7.6%),CR⁃PA和CR⁃AB在新生儿人群的比例低于非新生儿人群(19.2%vs 23.3%,30.4%vs 57.7%);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35.0%和76.4%。呼吸道是CRE、CR⁃PA、CR⁃AB和MRSA的最主要标本来源。MDROs对临床多种抗生素呈现高水平耐药,其中CR⁃AB对临床监测的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70%。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阳性检出率为63.9%。结论MDROs在儿童患者分离菌株中较为普遍,建立有效的多学科协作机制遏制儿童细菌耐药发生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耐药 儿童 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组 20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组2021年儿童细菌耐药监测 被引量:39
18
作者 付盼 王传清 +24 位作者 俞蕙 吴霞 许红梅 景春梅 邓继岿 王红梅 华春珍 陈英虎 陈学军 张婷 张泓 陈益平 杨锦红 林爱伟 王世富 曹清 王星 邓慧玲 曹三成 郝建华 高巍 黄园园 项红霞 卓志强 黄美恋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55-362,共8页
背景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组(ISPED)每年对成员单位的耐药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以监测中国儿童感染性病原学变迁和耐药情况。目的对我国儿童细菌感染和耐药现状进行监测汇总,以期指导儿童抗生素合理应用。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菌株... 背景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组(ISPED)每年对成员单位的耐药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以监测中国儿童感染性病原学变迁和耐药情况。目的对我国儿童细菌感染和耐药现状进行监测汇总,以期指导儿童抗生素合理应用。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菌株资料来源于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国内13所三级甲等儿童教学医院,细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自动化仪器法及KB纸片法,肺炎链球菌青霉素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E-test法,结果判断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2021年标准。各成员单位统一细菌培养、鉴定方法、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条件和方法,每年以统一格式上报分离到的有效菌株和细菌耐药资料,进行数据汇总和统计分析。主要结局指标儿科菌群分布特征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变化。结果2021年ISPED单位共分离到63508株临床有效菌株,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比例分别为39.9%和60.1%。前10位分离株分别是:大肠埃希菌12.7%、肺炎链球菌12.3%、金黄色葡萄球菌11.6%、流感嗜血杆菌11.4%、卡他莫拉菌6.5%、肺炎克雷伯菌5.2%、铜绿假单胞菌4.0%、表皮葡萄球菌3.7%、鲍曼不动杆菌2.4%和化脓性链球菌2.1%。不同年龄组的主要分离菌分布不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新生儿中分离率最高(18.7%),肺炎链球菌是>28 d至5岁儿童主要分离菌(13.6%~20.8%),大肠埃希菌是>5岁儿童最主要分离菌(22.4%)。青霉素不敏感的肺炎链球菌为9.6%。多重耐药菌(MDROs)对临床多种抗生素呈现高水平耐药,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目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CR-PA)和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率分别为4.6%、14.8%、6.7%和30.7%,CR-PA在新生儿组检出率较高,CR-AB在非新生儿组检出率较高,CR-PA和CR-AB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在非新生儿组中均明显高于新生儿组。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33.2%。结论2021年MDROs在ISPED中总体检出率较往年降低,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也有所降低,应警惕新生儿群体中CR-PA的感染与定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耐药 儿童 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组 20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19
作者 李琴 陈运生 +9 位作者 刘仕林 刘四喜 方希敏 杨卫国 郑跃杰 王文建 邓继岿 杨军 文飞球 麦惠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57-1962,共6页
目的:分析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患儿的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2009年1月至2017年5月143例符合HLH-2004诊断标准的HLH患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分析影响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患儿的中... 目的:分析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患儿的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2009年1月至2017年5月143例符合HLH-2004诊断标准的HLH患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分析影响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患儿的中位年龄为1.9(0.1-14.3)岁,中位随访时间为6.7年(1天-11.9年);1个月、1年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4±5.5)%、(81.1±6.5)%和(81.1±6.5)%,死亡集中发生在发病后1年内;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枢神经系统受累(P=0.047)、血红蛋白降低(P=0.00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P<0.001)、高甘油三酯(P=0.005)均是影响患儿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提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UC=0.753,P<0.001)较其他危险因素预测死亡的价值更大,其预测死亡的截断值为56.6 s,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5.6%和89.7%。结论:血红蛋白降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高甘油三酯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是影响HLH预后的危险因素,其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对死亡具有较强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儿童 生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种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比较 被引量:6
20
作者 谢友红 钱元恕 +3 位作者 刘宏 段明纲 兰雁飞 向晓琴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76-379,共4页
目的 研究17种抗生素对16种标准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 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除头孢哌酮外)均对β-内酰胺酶稳定,其中头孢三嗪的酶稳定性最好,相对水解率均不超过30%。结论 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 目的 研究17种抗生素对16种标准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 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除头孢哌酮外)均对β-内酰胺酶稳定,其中头孢三嗪的酶稳定性最好,相对水解率均不超过30%。结论 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新的相对水解率为6%~65%。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酶的稳定性不如第二代头孢菌素,其中头孢硫脒对酶的稳定性尤差,OXA-2、SHV-4、D31对它的相对水解率分别高达523%、912%和359%。青霉素类的酶稳定性较差,大多数相对水解率在10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抗生素 Β-内酰胺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