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未来的放射科读片室--记RSNA2014峰会
1
作者 曾洪武 梁长虹 刘再毅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6-307,共2页
北美放射学会(RSNA)的百年盛会于2014年11月30日至12月5日在美国芝加哥市隆重召开。2014RSNA 的主题是A century of transforming medicine (一个世纪的转化医学)。回顾了一个世纪放射学的发展,前期艰苦、崎岖缓慢前进,到CT、MRI... 北美放射学会(RSNA)的百年盛会于2014年11月30日至12月5日在美国芝加哥市隆重召开。2014RSNA 的主题是A century of transforming medicine (一个世纪的转化医学)。回顾了一个世纪放射学的发展,前期艰苦、崎岖缓慢前进,到CT、MRI、PET应用后的飞跃发展,分子影像兴起,到今天多学科/专业的紧密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科读片 北美放射学会 RSNA 转化医学 分子影像 芝加哥 MRI P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门冬酰胺酶相关性胰腺炎的临床影像特点分析
2
作者 陈睿媛 叶文宏 +2 位作者 高芷欣 魏珂 曹卫国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3-1098,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继发门冬酰胺酶(Asp)相关性胰腺炎(AAP)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22年1月在本院初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并接受Asp联合化疗后出现急性胰腺炎的14例...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继发门冬酰胺酶(Asp)相关性胰腺炎(AAP)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22年1月在本院初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并接受Asp联合化疗后出现急性胰腺炎的14例患儿的临床和影像资料,主要包括ALL患儿的联合化疗方案、危险度分层、主要临床表现、发生胰腺炎时所处治疗阶段、药物累积用量、实验室指标(血常规、胰酶指标、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凝血功能等化验结果)、影像学表现(胰腺是否坏死及坏死程度、出血、积液范围等影像特征)、转归及预后等。结果:14例中,男12例、女2例,中位年龄6.5岁(1~14岁);Asp用药1~8次(中位数为5次)后发病;中度AAP 9例,重度5例。14例行腹部超声检查,均可见声像异常,主要表现为胰腺增大,包膜回声欠光滑,实质回声增强且欠均匀,坏死部分表现为液性暗区,伴有胰周和腹、盆腔积液12例。13例行腹部CT检查,1例行MRI检查,主要影像特点为胰腺肿大、胰腺边缘毛糙和胰周液体积聚,其中11例胰腺实质内出现坏死灶;伴有腹腔积液11例,盆腔积液7例。禁食及药物治疗4周后随访结果为1例间质水肿性AAP发展为胰腺假性囊肿,8例出血坏死性AAP发展为包裹性坏死。2例AAP患儿分别于治疗后21及107天后再次使用Asp进行化疗,分别随访18、20个月,均未再发胰腺炎。结论:AAP是Asp药物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随访显示AAP可完全吸收或形成胰腺假性囊肿或包裹性坏死,有必要及早通过临床影像特征确诊AAP,以便提早干预,从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冬酰胺酶 胰腺炎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儿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相位导航技术下2D T2-TSE与3D T2-SPACE序列在疑似隐匿性脊髓栓系综合征俯卧位扫描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3
作者 李鹏 杨立棋 +5 位作者 徐守军 张艳慧 林飞飞 熊海芮 孙金磊 向葵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4,共7页
目的对比MRI相位导航技术下二维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two dimensional T2 weighted imaging turbo spin echo,2D T2-TSE)序列与三维T2加权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three dimensional T2 weighted imaging 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 目的对比MRI相位导航技术下二维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two dimensional T2 weighted imaging turbo spin echo,2D T2-TSE)序列与三维T2加权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three dimensional T2 weighted imaging 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3D T2-SPACE)序列在疑似隐匿性脊髓栓系综合征(occult tethered cord syndrome,OTCS)俯卧位扫描中的图像质量和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我院接受MRI检查的疑似OTCS的6岁以下患者30例,均采用相位导航技术下俯卧位2D T2-TSE和3D T2-SPACE序列进行检查。根据所得图像整体质量、脊髓圆锥显示、马尾神经及终丝显示、蛛网膜下腔脑脊液信号显示、背景噪声显示情况进行主观评分,记录扫描时间,计算椎管内的图像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比较两种序列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扫描时间、椎管内SNR与CNR的客观分析。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将两种检查方法的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Kappa检验分别评估两名医师主观评分的一致性,以及两名技师客观定量分析的一致性。结果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中,两名医师的评分一致性较强(Kappa=0.794,P<0.001),3D T2-SPACE序列图像整体质量、马尾神经及终丝显示、蛛网膜下腔脑脊液信号显示以及背景噪声显示评分均高于2D T2-TSE序列(Z=-2.305、-4.242、-3.453、-2.201,P均<0.05),在脊髓圆锥显示上,2D T2-TSE与3D T2-SPACE序列一致(Z=-0.948,P>0.05)。客观定量分析中,两名技师对椎管内SNR与CNR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很强(Kappa=0.851、0.734,P均<0.001),2D T2-TSE对比3D T2-SPACE序列,两次测量的数据分析结果中3D T2-SPACE序列椎管内SNR和CNR均优于2D T2-TSE序列(第一次测量SNR与CNR:t=-3.058、-3.703;第二次测量SNR与CNR:t=-2.981、-2.965,P均<0.05)。3D T2-SPACE序列扫描时间较2D T2-TSE序列扫描时间长[(183.67±34.89)s vs.(120.53±27.93)s,t=-10.087,P<0.001]。结论在疑似OTCS患者的俯卧位MRI检查中,相位导航技术下的3D T2-SPACE序列相比2D T2-TSE序列可以提供更优良的椎管内图像质量、更小的FOV与体素,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可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栓系综合征 隐匿性 三维T2加权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 俯卧位 相位导航技术 儿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胸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参数的探讨 被引量:15
4
作者 向葵 干芸根 +2 位作者 李荫太 徐大勇 梁国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8-209,共2页
CT检查存在着辐射损伤,儿童对辐射损伤的敏感性是成人的2-3倍,儿童与成人接受相同的辐射剂量,儿童产生癌症的风险敏感性是成年人的十多倍。因此对儿童行CT检查时.既要保证图像质量,也应将放射损伤减到最小。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 CT检查存在着辐射损伤,儿童对辐射损伤的敏感性是成人的2-3倍,儿童与成人接受相同的辐射剂量,儿童产生癌症的风险敏感性是成年人的十多倍。因此对儿童行CT检查时.既要保证图像质量,也应将放射损伤减到最小。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CT检查已被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VU和MRU对儿童重复肾畸形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志勇 林飞飞 +2 位作者 孙洁 干芸根 叶文宏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74-276,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尿路造影(IVU)和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对儿童重复肾畸形的诊断价值及各自的优势,以便临床选择最佳的检查方法,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38例重复肾畸形患儿均行IVU和MRU检查,对比分析IVU和MRU检查的影像学特点,评价各自的诊... 目的:探讨静脉尿路造影(IVU)和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对儿童重复肾畸形的诊断价值及各自的优势,以便临床选择最佳的检查方法,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38例重复肾畸形患儿均行IVU和MRU检查,对比分析IVU和MRU检查的影像学特点,评价各自的诊断优势。结果:IVU可清楚显示功能良好的重复肾及双输尿管畸形,对功能不良的重复肾容易误诊,而MRU对积水的肾盂和输尿管显示清晰,但对无扩张的重复输尿管显示不够清晰、直观。结论:IVU和MRU诊断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各有优缺点,具有互补性,联合IVU和MRU可更好地对重复肾作出准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疾病 放射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尿路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儿童肘关节不典型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6
作者 林飞飞 韩镜明 +3 位作者 向葵 孙洁 曹卫国 王宏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肘关节不典型损伤的MR信号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1例临床怀疑肘关节不典型损伤在我院行MR检查的患儿的MR表现。均有伤后肘关节正侧位X线平片,其中加做CT检查3例。结果:41例中,31例(75.6%)经MR检查确诊为儿童肘关节... 目的:探讨儿童肘关节不典型损伤的MR信号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1例临床怀疑肘关节不典型损伤在我院行MR检查的患儿的MR表现。均有伤后肘关节正侧位X线平片,其中加做CT检查3例。结果:41例中,31例(75.6%)经MR检查确诊为儿童肘关节不典型损伤。其中X线平片或CT检查未见骨折病例中,骨骺骨折7例,关节软骨骨折3例,骨挫伤18例;肌腱损伤0例。6例X线或CT检查虽可诊断骨折但不能显示损伤是否累及关节面,MR检查证实平片所见,并进一步确诊骨折并伴不典型损伤者3例。单纯骨折不伴不典型损伤者3例,仅有单纯软组织损伤或关节积液5例。结论:MRI能清晰显示儿童肘关节不典型损伤的部位、性质和程度,应作为儿童肘关节不典型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在儿童肘关节不典型损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创伤和损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孤立性垂体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MRI表现 被引量:9
7
作者 黄文献 曾洪武 +2 位作者 张龚巍 陈杰华 干芸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5-247,252,共4页
目的探讨孤立性垂体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和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孤立性垂体柄LCH患儿的临床及MRI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为LCH,均行垂体MRI平扫及增强扫描... 目的探讨孤立性垂体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和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孤立性垂体柄LCH患儿的临床及MRI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为LCH,均行垂体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临床特点:13例患儿均以中枢性尿崩症为首发症状,且均为孤立性垂体柄LCH,临床及影像检查提示未累及其他系统。MRI表现:初次MRI及复查MRI,13例患儿垂体后叶T1WI正常高信号均消失。初次MRI显示,垂体柄呈结节状增粗7例,均匀增粗4例,漏斗部呈结节状增粗2例,动态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直至明显强化。4例行MRI随访,3例分别于治疗后第6个月、第9个月、第10个月随访MRI基本正常;1例病情反复,治疗后第11个月随访MRI显示病变基本消失,第25个月随访MRI显示病变较第一次明显。结论儿童孤立性垂体柄LCH常以中枢性尿崩症为首发症状,垂体后叶T1WI正常高信号消失,同时有垂体柄增粗,应该考虑本病。MRI随访能很好地监测病灶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疾病 组织细胞增多症 朗格汉斯细胞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脑功能及功能连接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谢娜 孙龙伟 +1 位作者 徐守军 曾伟彬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6期412-416,共5页
目的使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大脑局域自发功能活动及功能连接。材料与方法对10例ADHD患儿及1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全脑扫描,获取静息态功能图像。计... 目的使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大脑局域自发功能活动及功能连接。材料与方法对10例ADHD患儿及1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全脑扫描,获取静息态功能图像。计算得到每个被试的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e fluctuation,ALFF)参数图,进行基于体素的组间比较。选取ALFF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的脑区做种子点,得到该区域与其他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强度参数图,采用相同的方法比较两组被试之间的差别。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DHD患儿在前扣带回、前额叶、尾状核等脑区存在显著的ALFF升高,提示自发功能活动更加活跃。与对照组相比,以前扣带为种子点,ADHD儿童在双侧丘脑、岛叶及后扣带区域功能连接显著升高;以右侧前额叶的脑区为种子点,ADHD的右侧中央前回和颞上回的功能连接下降;以尾状核为种子点,ADHD在双侧的额中回功能连接下降。结论 ADHD儿童局域脑区自发功能活动及其功能连接异常,揭示ADHD症状与认知注意网络的发育延迟或缺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 低频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坏死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胸部HRCT特征 被引量:15
9
作者 曾洪武 黄文献 +1 位作者 陈杰华 曾伟彬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58-761,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儿童坏死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胸部影像学特征,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1例诊断符合坏死性肺炎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男19例,女12例,年龄3个月~8岁,平均年龄(2.8±1.3)岁,28例既往... 目的:分析总结儿童坏死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胸部影像学特征,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1例诊断符合坏死性肺炎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男19例,女12例,年龄3个月~8岁,平均年龄(2.8±1.3)岁,28例既往体健。结果:31例均有咳嗽、咳痰、发热,热峰(39.1±0.4)℃,热程(24.6±10.2)天。血常规:白细胞(2.1~58.7)×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68±0.13),C反应蛋白(127±80.4)mg/L。初次胸片于病程4~12天,其特点为肺内大片致密影,病程第11~25天全部行胸部CT检查,在原大片实变区有大小不一的低密度液化坏死区,右肺受累多见,即坏死性空洞形成,含气/含液空洞,26例伴不等量胸腔积液。随访预后良好,肺内炎性病灶大部分吸收或完全吸收;空洞消失,少数仅有纤维条索影。结论:儿童坏死性肺炎病程和热程长,胸部CT特点为大片实变内多发大小不一空洞、伴胸腔积液。虽然此病预后大多良好,但当患儿出现长程高热、炎性指标明显升高,胸部影像学大片实变影,警惕发展为坏死性肺炎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前儿童正常腹部实质脏器MRI扩散加权成像ADC值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飞飞 干芸根 +2 位作者 孙龙伟 叶文宏 曾伟彬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13-416,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GE signa 1.5T MR机扫描正常学龄前儿童腹部实质性脏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均值范围。方法:60例健康学龄前儿童行腹部DWI检查,最大b值分别使用500 s/mm2、700 s/mm2、1 000 s/mm2。在ADC图上测量肝脏、脾脏、肾脏、胰腺的... 目的:探讨使用GE signa 1.5T MR机扫描正常学龄前儿童腹部实质性脏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均值范围。方法:60例健康学龄前儿童行腹部DWI检查,最大b值分别使用500 s/mm2、700 s/mm2、1 000 s/mm2。在ADC图上测量肝脏、脾脏、肾脏、胰腺的ADC值并进行比较,三组比较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每两组间ADC值比较用LSD法,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正常学龄前儿童肝脏、脾脏、肾脏、胰腺在b值分别为500 s/mm2、700 s/mm2、1 000 s/mm2时的ADC值(×10-3mm2/s,x±s)分别为1.37±0.05、0.78±0.06、1.75±0.07、1.60±0.05;1.20±0.06、0.64±0.05、1.61±0.05、1.47±0.07;1.11±0.08、0.59±0.07、1.49±0.06、1.38±0.08。不同b值时同一脏器ADC值有统计学差异;同一b值时4种实质性脏器ADC值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正常学龄前儿童腹部实质性脏器的ADC值差异有显著性,按照ADC值由大到小排序为:肾脏、胰腺、肝脏、脾脏。为今后应用DWI诊断腹部实质性脏器疾病提供一定的正常值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 儿童 学龄前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的的CT诊断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志勇 干芸根 +3 位作者 孙龙伟 方佃刚 王宏伟 赵彩蕾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9期1006-1009,共4页
目的:探讨CT对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的CT表现。结果:淋巴管瘤11例,其中肠系膜淋巴管瘤7例,腹膜后淋巴管瘤4例,肿块形态不规则,囊壁菲薄,张力低,边缘清楚,其中... 目的:探讨CT对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的CT表现。结果:淋巴管瘤11例,其中肠系膜淋巴管瘤7例,腹膜后淋巴管瘤4例,肿块形态不规则,囊壁菲薄,张力低,边缘清楚,其中8例可见线条状分隔,8例行增强扫描均未见强化。肠系膜囊肿8例,均为先天性肠系膜囊肿,形态较规则,边缘清晰锐利,囊壁薄而均匀,6例为单房,2例为多房,2例囊壁呈线状强化,6例囊壁无强化。大网膜囊肿4例,长径均大于6cm,病灶位于腹腔前方,紧贴前腹壁,形态不规则。肠重复畸形6例,均与肠管关系密切,4例呈管状,2例呈类圆形,4例囊壁可见强化。囊性畸胎瘤4例,3例位于腹膜后,1例位于骶尾部,2例囊壁可见线条状钙化。腹部脓肿2例,呈不规则液性密度区,囊壁较厚且厚薄不均,增强时明显强化。结论:CT对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的形态特征、大小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显示清晰,能对大多数病变作出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 囊性病变 儿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7
12
作者 曾洪武 黄文献 +4 位作者 干芸根 陆普选 林飞飞 叶文宏 金晨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47-950,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中枢神经系统(CNS)并发症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伴CNS并发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儿住院期间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3例行CT扫描。结果:4例为流感相关脑病,影像... 目的:探讨儿童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中枢神经系统(CNS)并发症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伴CNS并发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儿住院期间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3例行CT扫描。结果:4例为流感相关脑病,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痊愈出院。死亡4例,其中3例并发急性坏死性脑炎(ANE),影像表现为多灶性、对称性脑部损害,以双侧丘脑受累为特征,内囊、豆状核、脑干及大小脑髓质均可受累,病变区CT呈低密度,MRI呈长T1、长T2信号,DWI示双丘脑中心区呈低信号,周边呈高信号;ADC图示中央呈稍高信号,环状略低信号环绕。另1死亡病例并发颅内真菌感染,真菌性脑膜炎MRI见脑膜明显强化,真菌性肉芽肿MRI呈类圆形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边缘强化。结论:儿童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CNS并发症有:流感相关脑病、ANE和机会性真菌感染。ANE病死率高,但其影像表现有相对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甲型H1N1流感 儿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张量成像在儿童痉挛性双瘫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叶文宏 张黎 +2 位作者 干芸根 孙龙伟 何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10-814,共5页
目的探讨3.0T MR扩散张量成像(DTI)在痉挛性双瘫(SD)定量分析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对43例SD患儿的DTI进行前瞻性分析,同时期收集41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DTI数据,选择皮质脊髓束经过双侧大脑脚、双侧内囊后... 目的探讨3.0T MR扩散张量成像(DTI)在痉挛性双瘫(SD)定量分析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对43例SD患儿的DTI进行前瞻性分析,同时期收集41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DTI数据,选择皮质脊髓束经过双侧大脑脚、双侧内囊后肢及胼胝体膝部、压部为感兴趣区,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各向异性分数(FA)、容积再现(VR);同时使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对SD患儿进行临床分级。结果 43例SD患儿中,按GMFCS临床分级,Ⅰ级12例,Ⅱ级17例,Ⅲ级10例,Ⅳ级3例,Ⅴ级1例。MRI检查异常率91%,DTI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白质纤维束稀疏和缺失。胼胝体压部、双侧内囊后肢、双侧大脑脚ADC值较对照组偏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FA值、1-VR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胼胝体膝部ADC值较对照组高,FA值和1-VR值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的FA值与GMFCS临床分级呈负相关(胼胝体膝部:r=-0.44,P<0.05;胼胝体压部:r=-0.39,P<0.05;右侧内囊后肢:r=-0.76,P<0.05;左侧内囊后肢:r=-0.68,P<0.05;右侧大脑脚:r=-0.66,P<0.05;左侧大脑脚:r=-0.60,P<0.05),以内囊后肢相关性明显。结论 DTI能客观地评价SD患儿白质纤维束受损的程度,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准确评估预后提供可靠的影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儿童寰枢椎病变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向葵 干芸根 谢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2-494,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时降低管电流对儿童寰枢椎病变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34例疑有寰枢椎病变的病例随机分成低剂量和常规剂量组,分别用80mA、180mA管电流行螺旋CT扫描。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扫描长度,计算出平均剂量长度乘积(...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时降低管电流对儿童寰枢椎病变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34例疑有寰枢椎病变的病例随机分成低剂量和常规剂量组,分别用80mA、180mA管电流行螺旋CT扫描。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扫描长度,计算出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对不同扫描参数的图像质量分别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剂量(80mA)和常规剂量(180mA)的CTDIvol分别为8.7mGy和19.6mGy,DLP分别为(36.80±3.60)mGycm和(82.14±7.18)mGycm,各组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图像比例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儿童寰枢椎螺旋CT检查时降低管电流,既明显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又能保证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儿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颅骨筋膜炎的影像诊断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曾伟彬 曹卫国 +1 位作者 张欢 罗珍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20-924,共5页
目的:分析颅骨筋膜炎的影像表现及其误诊原因,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骨筋膜炎的临床资料及CT、MR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患儿中男童7例,女童3例,年龄5~108个月,平均29.3个月,肿... 目的:分析颅骨筋膜炎的影像表现及其误诊原因,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骨筋膜炎的临床资料及CT、MR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患儿中男童7例,女童3例,年龄5~108个月,平均29.3个月,肿块大小约3~60 mm,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肿块。病变均位于颅骨,10例均行CT检查,2例行MR检查,头颅CT、MR显示颅骨筋膜炎影像表现有三种,分别是膨胀性骨质破坏,溶骨性骨质破坏,头皮包块。病变多数位于额颞顶部,软组织部分CT呈等密度影,边界清,部分病灶穿破颅板累及硬脑膜,MR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等/高信号,不均匀明显强化,DWI无扩散受限。影像诊断均未诊断为颅骨筋膜炎,2例误诊为嗜酸性肉芽肿,误诊为转移瘤、骨纤维结构不良、表皮样囊肿各1例,5例诊断意见性质待定。结论:颅骨筋膜炎是一种罕见的良性头皮颅骨肿物,易误诊,影像特点是常见于额颞顶部颅骨的骨质破坏。综合分析影像特点、临床特征可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通过手术切除即可治愈,避免过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筋膜炎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岳峰 谢晟 赵彩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79-148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分析22例ADEM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对ADEM的临床表现进行归类,观察ADEM患儿的脑MRI表现,包括病灶位置(皮层、皮层下白质、中央白质、脑室旁白质、深部灰质核团以及... 目的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分析22例ADEM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对ADEM的临床表现进行归类,观察ADEM患儿的脑MRI表现,包括病灶位置(皮层、皮层下白质、中央白质、脑室旁白质、深部灰质核团以及脑干和小脑)、大小、形态。结果 22例ADEM患儿的发病年龄平均(6.0±3.2)岁。前驱症状中以发热常见,占77.27%(17/22)。临床表现以脑病及抽搐最多见,各占45.45%(10/22);运动障碍次之,占36.36%(8/22)。影像学上,22例患儿中均可见中央白质病变;13例(13/22,59.09%)可见脑室旁病灶;9例(9/22,40.91%)可见皮层病灶;6例(6/22,27.27%)累及深部灰质核团。18例患儿急性期后1个月复查MRI,8例可见脑萎缩。结论儿童ADEM的MRI表现多样,可表现为中央白质病变,还可出现脑室旁病灶及灰质受累。影像学动态观察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脊髓炎 脱髓鞘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对儿童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秀豹 王宏伟 罗良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0-352,共3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影像(MRI)对儿童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的患儿行MRI检查,并与临床手术结果相对照,分析MRI影像诊断价值.结果:MRI检查结果诊断双子宫畸形5例(25%),双子宫合并双阴道畸形3例(15%)...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影像(MRI)对儿童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的患儿行MRI检查,并与临床手术结果相对照,分析MRI影像诊断价值.结果:MRI检查结果诊断双子宫畸形5例(25%),双子宫合并双阴道畸形3例(15%),无子宫3例(15%),无子宫合并无阴道畸形6例(30%);残角子宫2例(10%);两性畸形1例(5%)与临床诊断完全符合.结论:MRI可清晰显示儿童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的类型,对于确定病变累及范围及是否合并其它畸形具有明显优势,是一种实用价值很高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子宫异常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术后并发症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新宇 钟玉敏 +1 位作者 干芸根 邵剑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01-805,共5页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在治疗各种儿科难治性良性疾病和恶性肿瘤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诊断和干预HSCT术后并发症影响疗效和预后。目前针对HSCT术后并发症虽已取得可喜成果,但仍面临着不能尽早准确诊断并及时治疗的困境。医学影像学...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在治疗各种儿科难治性良性疾病和恶性肿瘤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诊断和干预HSCT术后并发症影响疗效和预后。目前针对HSCT术后并发症虽已取得可喜成果,但仍面临着不能尽早准确诊断并及时治疗的困境。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为此提供了助力。HSCT术后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可逆性后循环脑病、肺部感染、累及胃肠道和肺部移植物抗宿主疾病以及少见的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等均具有某些影像学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诊断和鉴别并为临床提供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造血干细胞移植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少见病因儿童急性斜颈影像学表现
19
作者 孙洁 干芸根 +4 位作者 孙龙伟 曾伟彬 徐守军 周洋 于根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9-672,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斜颈的罕少见病因及其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本院临床诊治的罕少见病因引起的急性斜颈患儿的颈椎正位及张口位片、颈部或头颅CT及MRI表现。结果影像学诊断颈椎骨折3例,儿童钙化性椎间盘病9例,咽部脓肿5例,4脑...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斜颈的罕少见病因及其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本院临床诊治的罕少见病因引起的急性斜颈患儿的颈椎正位及张口位片、颈部或头颅CT及MRI表现。结果影像学诊断颈椎骨折3例,儿童钙化性椎间盘病9例,咽部脓肿5例,4脑室区肿瘤7例,颈椎管内硬膜外血肿、川崎病、咽部淋巴结炎、颈椎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寰椎骨母细胞瘤及食道异物各1例。结论儿童急性斜颈并非某些疾病的特异性表现,应以适当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积极寻找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颈 儿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表现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心怡 罗益镇 +3 位作者 林洁琼 叶文宏 干芸根 曾洪武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1-456,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和MRI特征,提高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21年1月深圳市儿童医院经病理诊断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29例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病变的CT密度、MRI信号... 目的分析儿童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和MRI特征,提高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21年1月深圳市儿童医院经病理诊断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29例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病变的CT密度、MRI信号、强化情况以及邻近骨质改变等影像学表现。结果29例患者中,淋巴瘤7例、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6例、横纹肌肉瘤4例、白血病3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9例。4例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可见长条垂直骨针;2例白血病可见短粗骨针;3例横纹肌肉瘤可见粗大血管影,呈渐进性葡萄状强化;5例LCH骨质破坏呈纽扣征或火山口征。结论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横纹肌肉瘤及白血病均为儿童鼻腔鼻窦常见恶性肿瘤,均有相对特异的影像学表现,软组织强化模式、骨质破坏形式及骨膜反应特点均为影像鉴别诊断关键点,同时需要与LCH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肿瘤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