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康复脑瘫患儿及家庭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干芊 周安燕 胡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3期277-279,共3页
目的调查接受康复的脑瘫患儿及所在家庭的情况,以及社会予其的关注度。方法采用自拟调查表,对接受康复治疗的150例脑瘫患儿的基本状况、家庭情况、社会关注度及家长对社会支持的需求进行调查。结果收到有效调查表150份。75例首次治疗年... 目的调查接受康复的脑瘫患儿及所在家庭的情况,以及社会予其的关注度。方法采用自拟调查表,对接受康复治疗的150例脑瘫患儿的基本状况、家庭情况、社会关注度及家长对社会支持的需求进行调查。结果收到有效调查表150份。75例首次治疗年龄1岁以内;130例康复治疗有效;126例有情绪及人格特征变化。患儿以家庭教育为主(133例);59.4%母亲学历中专或高中以下。76.7%脑瘫患儿家庭年收入不足6万元,而54.7%年治疗费超过4万元。119例患儿父母单、双方放弃工作,其中93.3%有精神压力;56.7%对脑瘫知识了解匮乏。81%的家长认为社会应在政府福利、社会保障、医疗机构、心理治疗、社区训练及法律帮助等6个方面给予支持。结论社会各层面都应关心脑瘫患儿,为其康复创造良好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儿童 康复 家庭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家庭康复治疗儿童特发性尖足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王景刚 刘青 +2 位作者 贠国俊 肖立成 曹建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65-1367,共3页
特发性尖足(idiopathic toe walking,ITW)是一种排除性的诊断,一般是指针对“健康”儿童出现的无明显诱因的持续性双侧下肢尖足步态。此类患儿有别于脑瘫、孤独症谱系障碍及其他一些神经肌肉疾病导致的尖足。其除步行时尖足步态外,无明... 特发性尖足(idiopathic toe walking,ITW)是一种排除性的诊断,一般是指针对“健康”儿童出现的无明显诱因的持续性双侧下肢尖足步态。此类患儿有别于脑瘫、孤独症谱系障碍及其他一些神经肌肉疾病导致的尖足。其除步行时尖足步态外,无明显其他伴随症状。据国外研究报道其发病率约为5%—12%,男童多于女童[1]。我国发病率尚未见到报道。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类似患儿,因找不到明确发病原因,对于是否需要治疗,如何治疗,治疗效果、预后不甚了解,使家长甚至医务人员感到苦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神经肌肉疾病 尖足 特发性 体外冲击波 伴随症状 排除性 国外研究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康复护理对门诊脑瘫患儿康复效果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月梅 郭彦力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年第9期567-568,共2页
为了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促进作用 ,将 6 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均予门诊功能康复训练 ,观察组在门诊训练期间增加家庭康复护理 ,两组均训练 1个疗程 (90 d)后 ,用大运动功能评估 (GMFM)量表进行... 为了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促进作用 ,将 6 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均予门诊功能康复训练 ,观察组在门诊训练期间增加家庭康复护理 ,两组均训练 1个疗程 (90 d)后 ,用大运动功能评估 (GMFM)量表进行训练前后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训练后两组患儿 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 (训练前后 GMFM评分比较 ,均 P<0 .0 5 ) ,观察组 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提示门诊系统的功能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运动功能训练 康复护理 家族护理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痉挛型脑瘫儿童步行时的动态足底压力特征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海 周安艳 +3 位作者 黄东锋 丁建新 江沁 尹运冬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了解痉挛型脑瘫儿童步行时的动态足底压力特征。方法:试验组痉挛型脑瘫儿童20例,对照组为52例具有正常步行能力的健康儿童,运用Ultraflex连续性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对两组儿童进行了步行时动态足底压力运动力学数据采样,经过电... 目的:了解痉挛型脑瘫儿童步行时的动态足底压力特征。方法:试验组痉挛型脑瘫儿童20例,对照组为52例具有正常步行能力的健康儿童,运用Ultraflex连续性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对两组儿童进行了步行时动态足底压力运动力学数据采样,经过电脑数据录入分析,取得动态足底压力曲线及特征量参数(包括双测的z1、z2、z3、t1、t2、t3、ts)。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步态分析曲线及各参数进行分析和统计分析。结果:得到典型足底压力双峰图及相应特征量数据的实验组儿童10例,其步态的足底压力特征量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双侧的单足支撑时间、右侧的tz1、tz2、tz3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脑瘫儿童双侧的单足支撑时间均较正常儿童短,右侧的tz1、tz3增加,而tz2缩短。结论:部分痉挛型脑瘫患儿动态足底压力曲线不能表现出典型的双峰曲线,能得到典型足底压力双峰图及相应特征量数据的实验组儿童中,双侧的单足支撑时间均较正常儿童短,右侧的tz1、tz3增加,而tz2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学龄前儿童 步态分析 运动力学 足底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的分类-儿童青少年版》框架下脑性瘫痪的分级、分类管理 被引量:4
5
作者 高严 战玉军 +2 位作者 曹建国 邹培斧 聂慧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55-960,共6页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瘫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瘫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由于发育中的脑(胎儿或婴幼儿期)非进行性损伤所致[1—2]。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发布了《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的分类-儿童青少年版》(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Disability and Health for Children and Youth Edition,ICF-CY),2013年完成了ICF-CY国际中文版的翻译和标准化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行为障碍 肌肉骨骼 发育障碍 运动障碍 CEREBRAL 脑瘫 分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用于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蹲伏步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贠国俊 吴寿桐 +3 位作者 曹建国 刘青 杨雪 黄美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蹲伏步态的疗效分析。方法:30例痉挛性双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加用冲击波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对2组患儿的膝、踝关节的最大角度和关节活动度、肌张力、步长、步速... 目的: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蹲伏步态的疗效分析。方法:30例痉挛性双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加用冲击波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对2组患儿的膝、踝关节的最大角度和关节活动度、肌张力、步长、步速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和踝关节屈曲最大角度和最小角度都明显改善(P<0.05);腘绳肌群和小腿三头肌群的肌张力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患儿GMFM评分、步速、步长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效果更明显。结论:体外冲击波可以降低脑瘫患儿腘绳肌、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能够改善患儿的蹲伏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体外冲击波 蹲伏步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海索在小儿脑性瘫痪肌张力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杨雪 曹建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19-921,共3页
肌张力障碍是脑瘫患儿常见的临床表现,它可致运动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吞咽困难及流涎。苯海索(安坦)是一种中枢性抗胆碱药,它用于治疗成人肌张力障碍的历史悠久,但治疗小儿脑瘫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经验相对较少。本文就苯海索治疗小... 肌张力障碍是脑瘫患儿常见的临床表现,它可致运动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吞咽困难及流涎。苯海索(安坦)是一种中枢性抗胆碱药,它用于治疗成人肌张力障碍的历史悠久,但治疗小儿脑瘫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经验相对较少。本文就苯海索治疗小儿脑瘫肌张力障碍的疗效、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张力障碍 脑性瘫痪 苯海索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N基因变异致ZTTK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6
8
作者 贠国俊 王景刚 +1 位作者 李庆云 郭莹莹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25-828,共4页
目的分析由SON基因变异引起ZTTK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ZTTK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男,3岁,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智力异常,脑电图异常,头颅磁共振成像示胼胝体发育不良。二代测序发现患儿SON基因3号外... 目的分析由SON基因变异引起ZTTK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ZTTK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男,3岁,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智力异常,脑电图异常,头颅磁共振成像示胼胝体发育不良。二代测序发现患儿SON基因3号外显子存在c.5753-5756del(p.Val 1918GlufsTer87)杂合变异。Sanger验证发现患儿父母均未携带该变异,为新生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符合“PVS1+PS2+PM2”证据,综合评级为“致病”。结论患儿确诊ZTTK综合征,丰富了SON基因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TTK综合征 SON基因 新发变异 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内效贴结合作业治疗对偏瘫型脑性瘫痪上肢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9
作者 顾小元 曹建国 +4 位作者 贠国俊 张雅莉 邓嘉琪 张丹婷 张冬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5-227,共3页
偏瘫型脑性瘫痪(脑瘫)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其上肢障碍较重,多表现为屈肌张力高,肩、肘、腕关节活动受限,前臂旋前,拇指内收,患侧上肢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临床治疗中偏瘫患儿由于年龄较小,
关键词 偏瘫型脑性瘫痪 临床治疗 上肢功能 疗效观察 合作 肌内 关节活动受限 肌张力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土容 黄美欢 曹建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43-1047,共5页
神经肌肉病(NMD)是一组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遗传性和获得性疾病。尚无统一的标准化运动功能评估工具。在应用较广泛的评估工具中,运动功能测试适用于所有NMD,北极星移动评估量表和上肢功能测试适用于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汉默... 神经肌肉病(NMD)是一组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遗传性和获得性疾病。尚无统一的标准化运动功能评估工具。在应用较广泛的评估工具中,运动功能测试适用于所有NMD,北极星移动评估量表和上肢功能测试适用于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汉默史密斯功能运动量表、费城儿童医院神经肌肉疾病评估量表和上肢模块测试适用于脊髓性肌萎缩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病 运动功能 评估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意外患者在不同认知负荷下步态的改变及平衡策略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黎俊宇 彭康龙 +3 位作者 艾青 李咏雪 张涛 陈少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31-1437,共7页
目的:研究老年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CVA)患者和健康老人在两种不同的"步行+认知"双重任务中,步行和认知任务之间的互相影响及双重任务消耗值,探讨两种人群注意力分配的优先规律及步态调整策略。方法:老年CVA... 目的:研究老年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CVA)患者和健康老人在两种不同的"步行+认知"双重任务中,步行和认知任务之间的互相影响及双重任务消耗值,探讨两种人群注意力分配的优先规律及步态调整策略。方法:老年CVA患者和健康老人各30例,分别完成平地步行、连续减3、辨音应答和"步行+连续减3"(双重任务A)、"步行+辨音应答"(双重任务B),比较两者在双重任务中步态和认知任务的双重任务消耗值。结果:①在两种不同的双重任务下,CVA组仅步速和跨步长变小(P<0.01),步频未见明显改变(P>0.01),健康组步速、跨步长和步频均变小(P<0.01)。CVA组步速的双重任务消耗值(dual-task cost,DTC)与健康组相近(P>0.05),跨步长DTC则比健康组大(P<0.01)。两组受试在双重任务A中步行的DTC比在双重任务B中的大。②在双重任务下,不管认知负荷如何,两组受试均表现出认知表现准确率下降(P<0.01),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在两种双重任务中,两组受试步速DTC较认知任务DTC大(P<0.01)。结论:①CVA患者步态控制比正常老年人更依赖于注意力的参与。认知任务对步行产生注意力抽离现象,认知任务负荷较重这种现象也较明显,而且在CVA患者中表现更为突出。②两组人群在双重任务中所采用的平衡策略不同,CVA组更倾向于通过减小跨步长来减慢速度,而健康组则倾向于通过减慢步频来减慢速度。③在双重任务中,健康老人和CVA老年患者均把注意力优先分配到认知任务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任务 脑血管意外 步态 平衡策略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_(2)-mapping定量评估脊髓性肌萎缩症严重程度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颖熠 黄杨 +4 位作者 陈太雅 方佃刚 路新国 王景刚 李志勇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44-1049,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T_(2)-mapping技术定量评估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SMA)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将28例在本院经基因检测确诊的SMA患儿纳入本研究。记录每例患儿的年龄、体质指数(BMI)和汉默史密斯功能运动量表扩展版(HFMSE)评分... 目的:探讨磁共振T_(2)-mapping技术定量评估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SMA)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将28例在本院经基因检测确诊的SMA患儿纳入本研究。记录每例患儿的年龄、体质指数(BMI)和汉默史密斯功能运动量表扩展版(HFMSE)评分。所有患儿行大腿常规序列MRI和T_(2)-mapping扫描,测量右侧骨盆和大腿部位的13块肌肉(右侧臀大肌、阔筋膜张肌、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中间肌、缝匠肌、半膜肌、半腱肌、股二头肌长头肌、大收肌、长收肌和股薄肌)的T_(2)值,并得到彩色编码的肌肉组织T_(2)值分布图,以确定受累最严重的肌肉。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Ⅱ和Ⅲ型SMA患者13块肌肉的T_(2)值、平均T_(2)值、HFMSE评分、年龄及BMI的组间差异,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肌肉T_(2)值与各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3块肌肉中,臀大肌的平均T_(2)值最高[(63.3±11.9)ms],长收肌的平均T_(2)值最低[(42.5±4.5)ms],长收肌的平均T_(2)值明显低于其它肌肉(P均<0.05)。彩色编码的T_(2)值分布图提供了对肌肉T_(2)值异质性分布的有效视觉评估。Ⅱ型SAM患者的阔筋膜张肌T_(2)值明显高于Ⅲ型(P<0.01),年龄及HFMSE评分均明显低于Ⅲ型(P<0.01)。在Ⅱ型、Ⅲ型及所有SMA患者中,肌肉平均T_(2)值均与HFMSE呈高度负相关(r=-0.696、-0.724、-0.657,P均<0.01)。13块肌肉中,阔筋膜张肌的T_(2)值与HFMSE评分的相关性最高(r=-0.743,P<0.001)。结论:磁共振T_(2)-mapping技术能客观定量评估SMA患儿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助于识别该疾病的肌肉受累模式。阔筋膜张肌的T_(2)值可较准确地鉴别Ⅱ型与Ⅲ型SMA患者,此条肌肉可能是评估SMA疾病严重程度的最理想的目标肌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症 磁共振成像 T_(2)-mapping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躯干控制测量量表在脑性瘫痪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谭朱江 张丹婷 +1 位作者 赵秋旭 曹建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22-929,共8页
复杂躯体活动是完成高级运动技能的先决条件,躯干控制则是进行复杂躯体活动的先决条件。脑瘫患者常表现为躯干控制不良和平衡反应欠佳,准确评估患者躯干控制功能对临床治疗有重大指导意义。躯干控制测量量表(TCMS)适用于评估5岁及以上... 复杂躯体活动是完成高级运动技能的先决条件,躯干控制则是进行复杂躯体活动的先决条件。脑瘫患者常表现为躯干控制不良和平衡反应欠佳,准确评估患者躯干控制功能对临床治疗有重大指导意义。躯干控制测量量表(TCMS)适用于评估5岁及以上神经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在评估痉挛型脑瘫患者时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以及较高重测信度和评分者间信度,是目前评估脑瘫患者躯干控制功能较可靠、有效、合适的测量工具。该量表与其他类型的量表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可以与其他的功能量表联合运用,为脑瘫患者的功能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躯干控制 躯干控制测量量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