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药剂对深圳地区小白菜主要鳞翅目害虫的防效试验
1
作者 卢聚盛 覃晓 +3 位作者 梁彩梅 林志明 卢启清 李祝宗 《长江蔬菜》 2025年第6期84-88,共5页
为筛选适宜深圳地区小白菜主要鳞翅目害虫的防治药剂,通过设置田间试验,对小白菜喷施乙基多杀菌素、多角体病毒、苦参碱这3种生物药剂,监测各小区小白菜叶片上主要鳞翅目害虫(甜菜夜蛾、小菜蛾、斜纹夜蛾)的虫口数量,科学比较3种生物药... 为筛选适宜深圳地区小白菜主要鳞翅目害虫的防治药剂,通过设置田间试验,对小白菜喷施乙基多杀菌素、多角体病毒、苦参碱这3种生物药剂,监测各小区小白菜叶片上主要鳞翅目害虫(甜菜夜蛾、小菜蛾、斜纹夜蛾)的虫口数量,科学比较3种生物药剂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乙基多杀菌素与多角体病毒的防治效果较好,具备环保与可持续性优势,是有效控制小白菜主要鳞翅目害虫的生物药剂。在深圳及周边地区防控小白菜主要鳞翅目害虫时,建议以乙基多杀菌素与多角体病毒进行防治,从而减少化学农药依赖,降低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生物药剂 害虫防治 鳞翅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或带菌土壤传播稻曲病菌的可能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胡茂林 罗来鑫 +5 位作者 李志强 陈竹锋 温凯 唐晓艳 李华平 李健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1期104-110,173,174,共9页
探究稻曲病菌的侵染途径是预防控制稻曲病害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人工接种处理土壤、水稻种子试验,基于稻曲病菌EGFP标记、超微结构观察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和PCR分子检测法,研究水稻种子带菌或带菌土壤是否传播稻曲病。结果表明,人... 探究稻曲病菌的侵染途径是预防控制稻曲病害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人工接种处理土壤、水稻种子试验,基于稻曲病菌EGFP标记、超微结构观察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和PCR分子检测法,研究水稻种子带菌或带菌土壤是否传播稻曲病。结果表明,人工接种种子和土壤拌菌接种各处理在水稻不同生长期均未观察到有病菌侵入现象,各处理水稻成熟期穗部均未出现典型稻曲球症状。试验结果暂未能证明种子或土壤带菌可作为稻曲病菌的初侵染来源,有待综合考虑引起稻曲病发生的影响因素,以便获得该病菌初侵染来源更为直接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曲病菌 种子 土壤 初侵染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草稻的特性及其危害与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陈雷 金曼 +4 位作者 张维乐 王承旭 吴勇斌 王治忠 唐晓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69-977,共9页
杂草稻(Oryza sativa f.spontanea)泛指具有杂草特性的水稻,是稻田中的恶性杂草之一,在生产中可严重危害栽培稻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从杂草稻的形态特性、落粒性、休眠性、耐逆性等方面概述其生物学特征。简要阐述了杂草稻起源于栽培稻的... 杂草稻(Oryza sativa f.spontanea)泛指具有杂草特性的水稻,是稻田中的恶性杂草之一,在生产中可严重危害栽培稻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从杂草稻的形态特性、落粒性、休眠性、耐逆性等方面概述其生物学特征。简要阐述了杂草稻起源于栽培稻的去驯化过程,分布范围涵盖世界稻作生产区,在我国杂草稻的发生分布不均,以江苏中南部以及广东的湛江等地最为严重。进一步分析了由于杂草稻导致对稻米产量、稻米品质以及稻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并提出了杂草稻的综合防控与治理措施,包括预防控制、合理耕作、科学使用化学除草剂等方式,以便有效地控制杂草稻的发生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稻 生物学特性 危害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芯片开发水稻HRM特异分子标记 被引量:7
4
作者 金名捺 潘英华 +4 位作者 丘式浚 严维 邓汉超 陈慧 梁云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55-1063,共9页
植物中广泛分布着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SNP标记因其具有高分辨率和共显性等优点,已成为当前作物遗传研究重要的分子工具。本研究拟建立基于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技术的SNP分子标记,从而实现对栽培稻和野生稻... 植物中广泛分布着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SNP标记因其具有高分辨率和共显性等优点,已成为当前作物遗传研究重要的分子工具。本研究拟建立基于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技术的SNP分子标记,从而实现对栽培稻和野生稻的高效基因分型,为今后水稻的基因挖掘、品种鉴定以及分子育种等提供可靠、快捷的技术工具。利用水稻全基因组9 K SNP芯片对栽培稻品种黄华占和野生稻Y605进行扫描,寻找两者之间的SNP位点,并将其开发成基于HRM技术的特异分子标记。然后,利用这些分子标记对亲本黄华占、野生稻Y605以及两者的BC3回交群体进行分子检测,以验证其有效性。水稻9 K基因芯片在黄华占与野生稻Y605之间总共找到了4198个SNP位点,它们在12条染色体上较均匀分布。在水稻第1号染色体上随机挑选出5个SNP位点开发成基于HRM技术的特异分子标记。利用这些标记对黄华占与野生稻Y605的BC3F1和BC3F2群体进行检测分析,发现它们都能准确区分亲本的纯合与杂合基因型。并且,在回交后代的第1号染色体ZY1-1~ZY1-4标记区间检测到野生稻片段插入。水稻全基因组9 K SNP芯片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水稻SNP标记的开发。开发的SNP特异标记能准确、高效地对栽培稻和野生稻进行基因分型。进一步完成基于HRM技术的水稻全基因组SNP标记的开发,可为今后野生稻的分子遗传研究、有利基因挖掘和育种应用提供高效的分子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M技术 水稻基因组SNP芯片 分子标记 野生稻 有利基因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MYB80下游基因鉴定及其在调控花粉育性中的作用分析
5
作者 李挚爱 黄小燕 +9 位作者 王昌健 李永红 杨晓怀 李平东 丘式浚 陈舒静 吴建新 许纯珏 唐晓艳 陈子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91,共14页
OsMYB80是水稻花药和花粉发育过程中的重要转录因子,其下游靶标基因的相关研究仍有待补充。该研究从可能受OsMYB80直接调控的基因中筛选出24个可能参与信号转导、泛素化修饰、囊泡运输和未知功能的候选基因,利用qRT-PCR验证其表达模式,... OsMYB80是水稻花药和花粉发育过程中的重要转录因子,其下游靶标基因的相关研究仍有待补充。该研究从可能受OsMYB80直接调控的基因中筛选出24个可能参与信号转导、泛素化修饰、囊泡运输和未知功能的候选基因,利用qRT-PCR验证其表达模式,并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其中7个基因(LOC_Os06g11930、LOC_Os09g26470、LOC_Os01g04409、LOC_Os06g35160、LOC_Os06g11135、LOC_Os05g13650、LOC_Os01g14880)加以敲除。经I2-KI花粉染色分析和结实情况考察发现,上述7个基因敲除后对植株育性影响都不显著,说明上述7个基因并非OsMYB80下游调控花粉育性的关键基因。这些结果也暗示某些受OsMYB80调控的下游基因及其参与的生物化学反应可能在花药花粉发育过程中功能冗余或者只发挥微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B80 水稻 花粉 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水稻黄华占雄性不育突变体的筛选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陈竹锋 卢嘉威 +5 位作者 卢启清 王娜 王成旭 谢刚 周向阳 唐晓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4,F0003,共5页
利用EMS(甲磺酸乙酯)处理优质水稻品种黄华占种子,经过田间筛选和对M1、M2代连续的遗传分析得到317份独立的、能够稳定遗传的、由单隐性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突变材料。通过对花器官形态观察及花粉染色分析,初步将这些突变体材料分为6类... 利用EMS(甲磺酸乙酯)处理优质水稻品种黄华占种子,经过田间筛选和对M1、M2代连续的遗传分析得到317份独立的、能够稳定遗传的、由单隐性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突变材料。通过对花器官形态观察及花粉染色分析,初步将这些突变体材料分为6类,其中花粉发育突变体在不同的花粉发育时期出现异常。这些突变材料为深入研究水稻雄性不育分子机制及开展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充足的材料。98个无粉型雄性不育突变体用于雄性不育基因TDR的测序分析,其中3个突变体在3个不同的位置上出现单碱基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黄华占 雄性不育 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玉米EMS突变体资源共享库的构建及初步鉴定 被引量:9
7
作者 黎杰强 陈舜权 +4 位作者 严维 陈舒静 陈竹锋 高彩吉 唐晓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6-624,共9页
优异的种质资源是培育丰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的基础和首要条件,创制甜玉米突变体材料对优良甜玉米新品种选育和玉米分子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中,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剂对甜玉米自交系华甜选H-16-2-2-3的花粉进行诱变... 优异的种质资源是培育丰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的基础和首要条件,创制甜玉米突变体材料对优良甜玉米新品种选育和玉米分子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中,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剂对甜玉米自交系华甜选H-16-2-2-3的花粉进行诱变及人工授粉,构建甜玉米EMS诱变突变体资源库。通过田间筛选与表型考察,共获得影响生育期、散粉抽丝间隔期、植株叶夹角、叶片大小、雄穗姿态、雄性育性、植株高、穗位高、穗行数、子粒顶端颜色、子粒大小、子粒皱缩程度等重要农艺性状的M2代突变体材料24363份。对其中2000份M2代突变体进行田间初步表型筛选,并借助高通量测序分析对部分单隐性核基因突变引起的突变体进行基因定位分析。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提出构建国内甜玉米种质资源共享库,为甜玉米育种及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宝贵的试验材料和基因资源,促进甜玉米育种相关资源的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EMS诱变 突变体库 表型筛选 资源共享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改进的MutMap方法克隆水稻雄性不育基因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竹锋 严维 +6 位作者 王娜 张文辉 谢刚 卢嘉威 简智华 刘东风 唐晓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5-93,共9页
通过对籼稻黄华占EMS(甲磺酸乙酯)诱变,筛选得到一隐性核不育的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osms55,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为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核不育,采用高通量的Illumina Infinium iSelect SNP(50 K)芯片检测技术鉴定该突变体的遗传背景,确认该... 通过对籼稻黄华占EMS(甲磺酸乙酯)诱变,筛选得到一隐性核不育的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osms55,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为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核不育,采用高通量的Illumina Infinium iSelect SNP(50 K)芯片检测技术鉴定该突变体的遗传背景,确认该突变体的遗传背景与黄华占一致。文章利用改进的MutMap方法成功克隆该雄性不育基因,突变位点与突变表型的共分离分析表明LOC_Os02g40450(MER3)是控制osms55突变体雄性不育的基因,该基因的剪切识别位点发生变异后导致剪切异常,造成第5外显子缺失15个碱基,从而产生雄性不育。改进的MutMap方法无需精确组装的野生型基因组序列作对照,而是通过将定位群体中有突变表型植株的DNA pool和野生型植株DNA的重测序结果分别与日本晴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然后再比较突变体和野生型的差异SNP来确定候选基因,该方法大大降低了野生型基因组测序和组装成本,进一步扩大了MutMap方法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 突变体 雄性不育 MutMap 剪切识别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玉米新品种华旺甜9号的选育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舜权 唐晓艳 +2 位作者 阳成伟 黎杰强 陈子晟 《中国种业》 2023年第11期116-119,共4页
甜玉米华旺甜9号来源于金银选JY7262×泰甜选TX2531,总生育期为80~85d。株型半紧凑,平均株高233.5cm,平均穗位高88.5cm,平均茎基部粗2.0cm,抗小叶斑病,中抗纹枯病,抗倒性强;果穗长18.5cm,穗粗5.2cm,单苞鲜重384.5g,果穗筒形,籽粒黄... 甜玉米华旺甜9号来源于金银选JY7262×泰甜选TX2531,总生育期为80~85d。株型半紧凑,平均株高233.5cm,平均穗位高88.5cm,平均茎基部粗2.0cm,抗小叶斑病,中抗纹枯病,抗倒性强;果穗长18.5cm,穗粗5.2cm,单苞鲜重384.5g,果穗筒形,籽粒黄白双色相间。该品种稳产性较好,品质佳,综合性状优,于2022年通过广东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玉20220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选育 华旺甜9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抗原CP4-EPSPS的克隆、表达和纯化
10
作者 邓汉超 刘玉琛 +2 位作者 邓国标 刘晋 周向阳 《粮油食品科技》 2017年第5期59-61,共3页
构建了一个含有CP4-EPSPS外源基因的细菌表达载体并在E.coli BL21(DE3)中的高效表达,通过SDS-PAGE检测发现,目的蛋白完全以可溶性方式存在于细胞破碎上清液中。收集该上清液并进而通过镍柱亲和层析,CP4-EPSPS重组蛋白纯度可达85%以上,利... 构建了一个含有CP4-EPSPS外源基因的细菌表达载体并在E.coli BL21(DE3)中的高效表达,通过SDS-PAGE检测发现,目的蛋白完全以可溶性方式存在于细胞破碎上清液中。收集该上清液并进而通过镍柱亲和层析,CP4-EPSPS重组蛋白纯度可达85%以上,利用Brandford法测定蛋白质浓度为0.9 mg/m L。该蛋白表达和纯化体系可为转基因植物、食品等蛋白检测用抗体提供稳定免疫性抗原,同时也可为蛋白标准物质研制提供稳定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4-EPSPS 表达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籼型香稻三系不育系禾5A的选育与应用
11
作者 李聪 陈军 +5 位作者 江玲 尹建国 董坤 邹兴建 王泽明 陈仕平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1期201-202,231,共3页
禾5A是四川禾嘉种业有限公司以中9A×(玉香B×绵香8B)连续多代择优回交选育而成的早籼香稻三系不育系,2018年8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田间技术鉴定。其所配组合2019年禾5优727通过四川省审定,2020年通过... 禾5A是四川禾嘉种业有限公司以中9A×(玉香B×绵香8B)连续多代择优回交选育而成的早籼香稻三系不育系,2018年8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田间技术鉴定。其所配组合2019年禾5优727通过四川省审定,2020年通过贵州省引种;禾5优313在2022年通过四川省审定。本文作者主要介绍了禾5A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繁殖制种的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5A 早籼型香稻 不育系 选育 特征特性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浓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香禾优10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12
作者 李聪 谢刚 +7 位作者 王志奎 卢启清 许纯珏 赵德琪 王锋 张维乐 谷刚 唐晓艳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9期158-160,163,共4页
香禾优101是深圳洁田模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籼型浓香三系不育系香禾A与香型抗病恢复系深轻稻2101配组育成的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生育期适中、抗稻瘟病、丰产性好、谷粒长、饭香浓郁等优良特性,米质达到部颁二等优质食用... 香禾优101是深圳洁田模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籼型浓香三系不育系香禾A与香型抗病恢复系深轻稻2101配组育成的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生育期适中、抗稻瘟病、丰产性好、谷粒长、饭香浓郁等优良特性,米质达到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稻标准。2024年通过广东省审定。本文作者介绍了香禾优101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并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杂交水稻 香禾优101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