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骨修补材料:从传统到创新的循证医学剖析
1
作者 尹惠广 黄贤键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775-1782,共8页
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修补至关重要,材料性能直接影响手术效果与患者预后。目前传统修补材料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开发兼具生物活性、力学适配性、安全性高且价格便宜的新型材料,已成为临床治疗的迫切需求。该综述系统梳理颅骨修补材料的最... 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修补至关重要,材料性能直接影响手术效果与患者预后。目前传统修补材料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开发兼具生物活性、力学适配性、安全性高且价格便宜的新型材料,已成为临床治疗的迫切需求。该综述系统梳理颅骨修补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对比传统材料与新兴技术的优劣,深入分析修补材料的风险管理策略,旨在为神经外科医生提供循证决策依据,同时为材料科学家提供研发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移植物 合成材料 聚醚醚酮 可吸收镁合金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小脑角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廖宇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6期2530-2531,共2页
目的:总结桥小脑角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1-2006年收治桥小脑角肿瘤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桥小脑角肿瘤中,听神经瘤25例,脑膜瘤3例,胆脂瘤2例。本组均采用单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运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肿... 目的:总结桥小脑角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1-2006年收治桥小脑角肿瘤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桥小脑角肿瘤中,听神经瘤25例,脑膜瘤3例,胆脂瘤2例。本组均采用单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运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肿瘤全切除,全组面神经解剖保留30例(100%),功能保留27例(90%)。结论:单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适用于不同性质的桥小脑角肿瘤。严格按照显微外科技术操作,肿瘤可全切除,并能有效地保留桥小脑角周围的重要组织及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桥小脑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重建超快速扫描方案用于颈椎MR检查 被引量:2
3
作者 饶显锋 杨舒文 +6 位作者 陈静 康正文 陈剑威 吴泽涛 汪童 王波 张秋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3-847,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深度学习重建(DLR)的超快速扫描方案用于颈椎MR扫描的可行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对36名受试者分别采用常规(扫描时间6 min 14 s)及超快速(2 min)扫描方案采集颈椎MR矢状位T1WI、脂肪抑制矢状位图像及轴位T2WI;以DLR方... 目的观察基于深度学习重建(DLR)的超快速扫描方案用于颈椎MR扫描的可行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对36名受试者分别采用常规(扫描时间6 min 14 s)及超快速(2 min)扫描方案采集颈椎MR矢状位T1WI、脂肪抑制矢状位图像及轴位T2WI;以DLR方法重建超快速MRI。比较不同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结果,以及观察者间诊断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和椎间盘突出的一致性。结果与常规图像相比,超快速-DLR图像伪影显著减少(P<0.05)。观察者间主观评估图像质量结果的一致性均为良好(Kappa均≥0.60)。相比常规图像,超快速-DLR矢状位T1WI、T2WI及轴位T2WI中,脊髓、脑脊液(CSF)和椎体信噪比及脊髓/CSF对比度均显著提高(P均<0.001)。2名医师基于超快速-DLR和常规图像诊断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Kappa值分别为0.94、1.00,诊断椎间盘突出时分别为0.96、0.98。结论相比常规扫描方案,超快速-DLR用于颈椎MR检查可缩短扫描时间,而所获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与之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在颅内感染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4
作者 苏高健 崔倩倩 +3 位作者 高杰 朱栋梁 吴楚伟 黄贤键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5-441,共7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mNGS)在颅内感染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颅内感染患者,均于启动经验性广谱抗生素治疗前收集脑脊液行微生物培养(常规培养组,58... 目的探讨脑脊液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mNGS)在颅内感染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颅内感染患者,均于启动经验性广谱抗生素治疗前收集脑脊液行微生物培养(常规培养组,58例)和(或)mNGS测序(mNGS组,59例),并根据结果回报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病原体检出率和结果回报时间、抗生素强度分级,以及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结果本组117例患者经脑脊液微生物培养和(或)mNGS测序共检出65种病原体,尤以病毒占比最高,为49.23%(32/65),其次依次为革兰阴性菌(24.62%,16/65)、革兰阳性菌(18.46%,12/65)和真菌(7.69%,5/65)。脑脊液mNGS测序的病原体检出率高于(χ2=22.781,P=0.000)、结果回报早于(t=⁃32.588,P=0.000)微生物培养;根据结果回报,mNGS组有20例(33.90%)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抗生素应用强度降级5例、升级15例,常规培养组有30例(51.72%)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抗生素应用强度降级17例、升级13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17,P=0.055);两组ICU住院时间(Z=⁃0.716,P=0.474)、总住院时间(Z=⁃0.933,P=0.351)和病死率(Fisher确切概率法:P=0.496)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脊液mNGS测序可以有效提高颅内感染病原体检出率,尽可能减少广谱抗生素应用时间、降低抗生素总体应用强度,有助于临床准确诊断与精确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髓液 序列分析 DNA 细菌学技术 抗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颅内感染集束化疗效分析
5
作者 荣轩 苏高健 +2 位作者 吴佳宁 赵世光 黄贤键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71-477,共7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治疗方案对于重度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共纳入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深圳大学总医院和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重度颅内感染患者,采取集束化治疗方案,先予以广谱抗生素;多途径引流并获取脑脊液行常规和生化检... 目的探讨集束化治疗方案对于重度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共纳入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深圳大学总医院和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重度颅内感染患者,采取集束化治疗方案,先予以广谱抗生素;多途径引流并获取脑脊液行常规和生化检测、微生物培养及第二代测序(NGS);完善头部和胸部CT和(或)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待脑脊液NGS测序结果回报后精准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序贯引流脑脊液;严重脑室内感染患者予脑室镜(软式内镜)冲洗和脑室造瘘;定期复查行脑脊液和血液感染指标测定和微生物培养,待各项指标正常1周后调整抗生素或停药;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疗效。结果16例予广谱抗生素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脑脊液检查,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培养阳性12例(27.91%),NGS测序阳性35例(81.40%),经NGS测序明确病原体后,15例调整为敏感抗生素,12例症状明显改善、3例无明显改善;27例(62.79%)行外科治疗,包括脓肿穿刺引流术7例(16.28%)、Ommaya囊植入术6例(13.95%)、脑室外引流术11例(25.58%,其中8例行脑室镜冲洗和脑室造瘘)、腰大池引流术3例(6.98%);住院时间为30(19,57)d,37例(86.05%)治愈出院、6例(13.95%)死亡。结论重度颅内感染患者经集束化治疗后治愈率显著提高,早期启动集束化治疗方案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集束化治疗(非MeSH词) 脑脊髓液 序列分析 DNA 抗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亚低温治疗后血糖及胰岛素变化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25
6
作者 吴江 周育瑾 +3 位作者 徐建民 林晓元 林合麟 黎国雄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15-417,共3页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把重型颅脑外伤65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2例)和常规治疗组(33例)。舶组于入院或急诊手术后即用亚低温治疗,将直肠温度控制于33-35℃,持续3...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把重型颅脑外伤65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2例)和常规治疗组(33例)。舶组于入院或急诊手术后即用亚低温治疗,将直肠温度控制于33-35℃,持续3-5d;后组行常规治疗。并按Glasgow预后分级评定患者的预后。两组分别于入院后及治疗后第1、3、5、7d检侧血糖和胰岛素含量,观察其动态变化,并分析与顶后的关系。 结果 重型颅脑外伤后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均升高。亚低温组治疗5-7d后血糖水平较治疗后1d及常规组治疗同一时期显著下降,两组观察期内胰岛素水平则无显著差异。亚低温组病死率为28.1%,常规组病死率为54.5%。入院时血糖≥11mmol/L者预后较差。结论 亚低温治疗有可能通过缓解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血糖水平下降,从而减轻颅脑损伤患者糖代谢紊乱,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血糖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装与非伪装脑外伤患者数字再认测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高北陵 丁树明 +4 位作者 刘仁刚 李映平 盛璐 李志宏 陈建良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 :探讨二项数字再认测验 (二项测验 )对赔偿性脑外伤患者伪装智力低下的判定作用。方法 :分析 57例赔偿性脑外伤伴有伪装智力低下者与 66例非赔偿性脑外伤患者二项测验结果的各统计参数 ,计算出伪装与非伪装的划界分 ,并作判定分析... 目的 :探讨二项数字再认测验 (二项测验 )对赔偿性脑外伤患者伪装智力低下的判定作用。方法 :分析 57例赔偿性脑外伤伴有伪装智力低下者与 66例非赔偿性脑外伤患者二项测验结果的各统计参数 ,计算出伪装与非伪装的划界分 ,并作判定分析。结果 :伪装组与非伪装组二项测验容易条目分、困难条目分、总分的得分及偏应商数差异有显著性 ;容易条目的回答正确数小于等于 1 1分 ,或者困难条目的回答正确数小于等于 7,或总分小于、等于 1 8分可判定为伪装 ;判定的总正确率 92 7% - 1 0 0 % ,总错误率 0 % -7 3 % ,二项测验总分对伪装智力低下的判断正确率最高。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 伪装 智力缺损 精神损伤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前瞻性临床多中心对照研究 被引量:52
8
作者 江基尧 方乃成 +8 位作者 张建平 李维平 徐蔚 朱诚 许文辉 包映辉 王勇 邱永明 罗其中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0-272,304,共4页
目的比较亚低温与常温治疗428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合并脑挫裂伤脑水肿、颅内高压病人的效果。方法6家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符合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428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n=210)接受32~35℃低温治疗,常温组(n=218)维持在(37±0... 目的比较亚低温与常温治疗428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合并脑挫裂伤脑水肿、颅内高压病人的效果。方法6家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符合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428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n=210)接受32~35℃低温治疗,常温组(n=218)维持在(37±0.5)℃,观察其疗效。结果随访6个月~6年,亚低温组75例预后良好(35.7%)、32例中残(15.2%)、50例重残(238%)、7例植物生存(3.3%)、46例死亡(21.9%);常温组56例预后良好(25.7%)、中残25例(11.5%)、重残58例(26.6%)、植物生存8例(3.7%)、死亡71例(32.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亚低温组颅内压下降速度和程度优于常温组(P<0.05),其应激性溃疡和癫痫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常温组(P<0.05)。两组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和心律异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严重脑挫裂伤脑水肿、颅内高压病人的疗效优于常温组,而且无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病人 脑挫裂伤 颅内高压 脑水肿 临床 伤病 前瞻性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ppen入路显微切除松果体区肿瘤3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蒋太鹏 高永中 +2 位作者 丁建军 陈保东 左大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8-720,共3页
目的探讨松果体区肿瘤经Poppen入路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2年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5例经Poppen手术入路显微切除的松果体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切除27例,次全切6例,部分... 目的探讨松果体区肿瘤经Poppen入路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2年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5例经Poppen手术入路显微切除的松果体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切除27例,次全切6例,部分切除2例。其中生殖细胞瘤9例,脑膜瘤9例,蛛网膜囊肿5例,成熟畸胎瘤5例,表皮样囊肿2例,胶质瘤2例,血管网织细胞瘤2例,转移瘤1例。术后无1例发生视野缺损,平均住院27d,均恢复良好出院,所有患者出院时KPS评分平均(88.0±5.9)分,均较术前的(78.0±8.7)分明显提高。结论 Poppen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松果体区肿瘤路径短、损伤小、损伤深静脉可能性小、肿瘤切除满意,是治疗松果体区肿瘤的理想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区肿瘤 POPPEN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与CT图像融合技术在帕金森病深部脑电刺激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何品 蔡晓东 +6 位作者 张豆豆 刘佳丽 吴清平 许东峰 雷益 邱喜雄 夏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目的采用CT和MRI图像融合技术评价帕金森病(PD)患者深部脑电刺激(DBS)术后电极位置准确性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接受双侧DBS疗法的32例PD患者,采用术后颅脑薄层CT和术前MRI图像融合(融合组)技术并与常规术后复查MRI图像(常规组)比较,分... 目的采用CT和MRI图像融合技术评价帕金森病(PD)患者深部脑电刺激(DBS)术后电极位置准确性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接受双侧DBS疗法的32例PD患者,采用术后颅脑薄层CT和术前MRI图像融合(融合组)技术并与常规术后复查MRI图像(常规组)比较,分析电极位置精确度及检查耗费时间。结果融合组与常规组测量的电极位置相关性较好(P均<0.008);融合组与常规组电极尖端位置比较,除左侧电极y轴、z轴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t=-2.34、-3.08,P均<0.05),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复查MR检查时间为(7.65±0.33)min,术后复查CT时间为(2.85±0.2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BS术后应用头部薄层CT与MRI图像融合能精确定位电极位置,并可避免PD术后复查MRI的潜在风险,缩短术后复查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深部脑刺激 电极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1
作者 胡诗雨 任力杰 +2 位作者 韩漫夫 王洋 李维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58-760,共3页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指因各种原因造成脑局部供血不足的一类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从而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血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Lp-PLA2)和氧...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指因各种原因造成脑局部供血不足的一类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从而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血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Lp-PLA2)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具有通过加强氧化应激反应破坏血管内膜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作用[1-3],而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因此Lp-PLA2及ox-LDL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现就两者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PLA2 缺血性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术中脑组织氧代谢监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升学 陈建良 +1 位作者 吕文 吴耀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78-379,共2页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术中进行脑组织氧代谢监测临床意义。方法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2年 7月间对 2 0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载瘤动脉临时阻断的患者进行被阻断动脉供血区持续脑组织氧代谢监测 ,比较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前后PbtO2 、Pb...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术中进行脑组织氧代谢监测临床意义。方法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2年 7月间对 2 0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载瘤动脉临时阻断的患者进行被阻断动脉供血区持续脑组织氧代谢监测 ,比较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前后PbtO2 、PbtCO2 和pHbt的变化。结果 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后 ,PbtO2 、pHbt分别从 (2 2± 3 )mmHg及 7 10± 0 0 3下降到 (14± 2 )mmHg及 7 0 2± 0 0 2 (P <0 0 1) ,PbtCO2 从 (4 6± 2 )mmHg升高到 (5 4± 3 )mmHg(P <0 0 1)。而且 ,上述指标均在临时夹闭后 3 0s内就发生明显的变化。结论 脑组织氧代谢监测是一种安全、可靠、灵敏的监测手段 ,可及时准确地发现因载瘤动脉被阻断而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 ,并有助于术者调整临时阻断时间 ,从而防止临时阻断动脉造成医源性脑缺血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外科手术 术中 脑组织氧代谢监测 临床研究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细胞瘤1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协军 纪涛 +1 位作者 李维平 黄国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84-1385,共2页
患者女性,30岁,因月经不调伴视物模糊4年人院。视力视野检查见双颞侧偏卣,其余体格检查均正常。术前神经内分泌检杏:泌乳素轻度升高,为72.3ng/ml(正常范围2.8~29.2ng/m1),垂体MRI平扫+增强示鞍上区类圆形较大肿物影,直... 患者女性,30岁,因月经不调伴视物模糊4年人院。视力视野检查见双颞侧偏卣,其余体格检查均正常。术前神经内分泌检杏:泌乳素轻度升高,为72.3ng/ml(正常范围2.8~29.2ng/m1),垂体MRI平扫+增强示鞍上区类圆形较大肿物影,直径约3.5cm,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后明显均匀强化,正常垂体清晰可见(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颈动脉顶端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切应力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继良 杨新健 +5 位作者 吴中学 吴耀晨 张晓龙 刘志成 戴建华 丁光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0期459-461,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顶端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分析动脉瘤生长、破裂的机制。方法选取5只兔颈动脉顶端动脉瘤模型,结合医学影像学资料,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有限元方法的软件,对兔颈动脉顶端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行数值模拟,并对瘤颈、瘤壁... 目的探讨颅内顶端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分析动脉瘤生长、破裂的机制。方法选取5只兔颈动脉顶端动脉瘤模型,结合医学影像学资料,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有限元方法的软件,对兔颈动脉顶端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行数值模拟,并对瘤颈、瘤壁等部位切应力大小随时间变化情况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顶端动脉瘤在整个心动周期里切应力几乎都在迅速变化,变化时程与血流速度的变化时程一致,切应力主要存在于瘤颈,动脉瘤颈入口边界切应力0.21T达峰值,为0.83Pa;出口边界切应力0.32T达峰值,为0.38Pa;动脉瘤壁切应力接近于0。结论顶端动脉瘤瘤壁切应力是促进动脉瘤生长、扩大的可能原因之一。CFD数值模拟是一种反映动脉瘤血流动力学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血液动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脑积水的手术治疗(附32例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太鹏 高永忠 +3 位作者 邓志刚 廖宇钦 林恒洲 纪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4-496,共3页
目的 评价神经内镜对脑积水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镜下行不同治疗方式的 32例不同类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 3月~ 2年 ,9例梗阻性脑积水采用内镜下脑室造瘘术 (7例行三脑室底造瘘术即ETV ,2例行透明隔造瘘 ) ,8... 目的 评价神经内镜对脑积水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镜下行不同治疗方式的 32例不同类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 3月~ 2年 ,9例梗阻性脑积水采用内镜下脑室造瘘术 (7例行三脑室底造瘘术即ETV ,2例行透明隔造瘘 ) ,8例治疗有效 ,1例ETV后脑积水无明显改善 ,改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V P分流 ) ;2 3例交通性脑积水采用内镜下引导V P分流 (10例 )或内镜下引导V P分流加内镜下脑室造瘘术 (12例行ETV ,1例行透明隔造瘘 ) ,脑积水均获得改善。结论 梗阻性脑积水采用神经内镜脑室造瘘术 ,交通性脑积水采用内镜引导V P分流或内镜引导V P分流加脑室造瘘术 ,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脑积水 手术治疗 脑室造瘘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脑损伤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被引量:2
16
作者 阮利江 周育谨 黄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7期307-310,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在颅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TCD观察154例急性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114例为脑震荡,40例为脑挫伤)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40名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血流异常者101例,占65.6%,其中脑...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在颅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TCD观察154例急性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114例为脑震荡,40例为脑挫伤)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40名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血流异常者101例,占65.6%,其中脑震荡70例,脑挫伤31例。脑血流异常患者中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增高者占76.2%;血流速度减低者占23.8%,受累动脉以椎基底动脉为主。脑挫伤及脑震荡患者的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挫伤患者高于脑震荡患者,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脑血流搏动指数脑挫伤患者为1.45±0.16,脑震荡患者为1.19±0.11(P<0.05)。结论TCD可以早期发现颅脑损伤时的脑血流动力学的不同改变,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改变 超声观察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颅内动脉血流速度 颅脑损伤患者 椎一基底动脉 脑血流动力学 脑震荡 脑血流异常 脑挫伤 早期诊断 方法应用 搏动指数 早期发现 临床治疗 对照组 健康者 异常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雌酚诱导的大鼠垂体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猛 张秋生 +3 位作者 林恒州 纪涛 梁世杰 李维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32-1536,共5页
目的:观察己烯雌酚诱导大鼠垂体瘤成瘤的稳定性,为后继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60只标准Wistar-Furth大鼠随机分成己烯雌酚注射组、灭菌花生油注射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观察处理后大鼠一般情况、体重及行为学改变,并分别于4周、8周、和1... 目的:观察己烯雌酚诱导大鼠垂体瘤成瘤的稳定性,为后继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60只标准Wistar-Furth大鼠随机分成己烯雌酚注射组、灭菌花生油注射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观察处理后大鼠一般情况、体重及行为学改变,并分别于4周、8周、和12周处死大鼠,观察成瘤情况和垂体重量变化,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鉴别肿瘤类型及CD31表达。结果:处理后2周,己烯雌酚注射组大鼠体重增长明显较其余2组缓慢,并出现脱毛、行动缓慢等表现。在相应时点处死大鼠,实验组出现肿瘤形成,4周、8周和12周成瘤率分别为30%、90%和100%,其余2组成瘤率为0。HE染色可见异常细胞。免疫组化鉴别均为催乳素(PRL)腺瘤,部分混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实验组垂体组织无论成瘤与否,CD31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成瘤与否跟大鼠性别无关。结论:腹腔注射己烯雌酚诱导Wistar-Furth大鼠垂体瘤模型成瘤效果确切稳定。在成瘤过程中,部分指标出现动态变化,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动物 垂体肿瘤 己烯雌酚 Wistar-Furth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空洞症分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太鹏 高永忠 +3 位作者 高虹 付友增 邓志刚 刘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9-341,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空洞分流术治疗脊髓空洞症的疗效。方法对24例脊髓空洞症患者采用单纯“T”管脊髓空洞腹腔分流(SPshunt,16例)和后颅窝减压(PFD)加脊髓空洞分流(8例)治疗,对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在8例行后颅窝减压加分流术中,有4例所行分... 目的探讨脊髓空洞分流术治疗脊髓空洞症的疗效。方法对24例脊髓空洞症患者采用单纯“T”管脊髓空洞腹腔分流(SPshunt,16例)和后颅窝减压(PFD)加脊髓空洞分流(8例)治疗,对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在8例行后颅窝减压加分流术中,有4例所行分流术为SPshunt,另4例为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SSshunt)。结果在16例行单纯“T”管脊髓空洞腹腔分流术中,10例脊髓空洞症合并ChiariⅠ畸形伴脊髓损害,其中7例症状明显改善,2例病情稳定无发展,1例1年后症状加重,影像学显示空洞复发;另1例脊髓空洞症并ChiariⅠ畸形伴脊髓受损及枕大孔区综合征,术后脊髓症状明显好转,但枕大孔区综合征无改善;5例外伤性脊髓空洞症患者,术后脊髓受损症状改善。采用PFD加空洞分流治疗的8例合并ChiariⅠ畸型的脊髓空洞症患者既有脊髓损害又有枕大孔区综合征表现,术后枕大孔区综合征均明显改善,而脊髓受损症状明显改善仅6例(4例PFD+SPshunt,2例PFD+SSshunt),1例病情稳定,1例病情加重。结论脊髓空洞症合并ChiariⅠ畸形伴单纯脊髓损害以及外伤性脊髓空洞症患者可采用单纯“T”管SPshunt治疗,效果满意。对于合并ChiariⅠ畸形脊髓空洞症伴脊髓损害及枕大孔区综合征的患者,后颅窝减压术加SPshunt可取得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空洞症 ChiariⅠ畸型 后颅窝减压术 脊髓空洞-腹腔分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苍白球毁损治疗帕金森病 被引量:3
19
作者 廖宇钦 高永中 成良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1526-1527,共2页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对42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应用MRI行苍白球腹后部定位。以微电极进行功能定位后,应用射频毁损治疗。手术前后进行UPDRS计分并计算改善率。结果:42例均有显著疗效,术后5例...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对42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应用MRI行苍白球腹后部定位。以微电极进行功能定位后,应用射频毁损治疗。手术前后进行UPDRS计分并计算改善率。结果:42例均有显著疗效,术后5例出现轻微并发症。症状改善率,开状态(71.1±8.2)%、关状态(86.1±9.2)%(P<0.001)。平均随访34个月,疗效稳定。结论:立体定向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苍白球 立体定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LRIG1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免疫球蛋白样多肽1(over-expressing leucine-rich repeats and immunoglobulin bulin-like domain protein 1,LRIG1)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并研究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分析LRIG1基因的表达与... 目的:探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免疫球蛋白样多肽1(over-expressing leucine-rich repeats and immunoglobulin bulin-like domain protein 1,LRIG1)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并研究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分析LRIG1基因的表达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P27及Rad51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链霉亲和素复合体(strept Avidin-Bio-tin Complex,SABC)免疫组化法及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法检测了LRIG1mRNA和蛋白在70例具有不同临床病理分期的星形细胞瘤组织及10例正常人脑组织中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了LRIG1与人脑星形胶质瘤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此外,从mRNA水平检测了EGFR、P27、Rad基因的表达情况,并采用SPSS17.0分析LRIG1基因表达与EGFR、P27及Rad51的相关性。结果:LRIG1及p27在正常脑组织中表达较高,而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脑组织(P<0.05),且其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病理分级呈负相关,此外LRIG1mRNA的表达水平与p27具有显著性的正相关性;研究结果还显示EGFR及Rad51在正常脑组织中表达较低,而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显著性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且其表达水平随着脑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增高,LRIG1mRNA的表达水平与EGFR及Rad51的表达水平分别成负相关性。结论:LRIG1可能参与了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LRIG1可作为判定脑星形胶质细胞瘤恶性程度及复发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RIG1 EGFR P27 RAD 星形细胞瘤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