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Weill-Marchesan综合征1例
1
作者 唐玉容 陈茂盛 +1 位作者 刘旭阳 贺翔鸽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8-330,共3页
患者,男,17岁,汉族,因在当地医院体检发现双眼眼压升高,于2021年2月23日至重庆爱尔眼科医院就诊。既往史:患者双眼近视6年,且度数进行性加深;余全身各系统无特殊病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及其他遗传性疾病史;父母系近亲结婚(表兄妹)。
关键词 特殊病史 医院体检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遗传性疾病 近亲结婚 爱尔眼科 眼压升高 既往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儿童握笔姿势及握力与近视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吴雨骁 陶政旸 +3 位作者 徐志容 林宇 邓宏伟 赵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27-833,共7页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握笔姿势和握力与近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行视力检查的496例1~6年级学龄儿童,收集受检儿童年龄、年级、性别、屈光度,入学年龄。分别使用电子握力计和工...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握笔姿势和握力与近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行视力检查的496例1~6年级学龄儿童,收集受检儿童年龄、年级、性别、屈光度,入学年龄。分别使用电子握力计和工具笔获取其握力及握笔姿势情况,并根据握笔姿势分为握笔姿势规范组和握笔姿势不规范组。采用最邻近匹配法对握笔姿势规范组和握笔姿势不规范组性别、年级、入学年龄、握力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以双眼近视、单眼近视和正视为因变量,握力、年级、屈光参差、握笔姿势等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探索握力与等效球镜度的相关性。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获得握笔姿势规范组101例,握笔姿势不规范组197例,各组间性别、年级、入学年龄、握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以正视作为参照,高年级[4VS1∶7.601(1.307~44.206);5VS1∶4.392(1.039~18.562)]、存在屈光参差[21.366(5.750-79.397)]为单眼近视的相对危险因素(均P<0.05),高年级[3VS1∶4.389(1.783~10.800);4VS1∶15.398(3.267~72.574);5VS1∶7.447(2.232~24.851);6VS1∶6.462(2.116~19.734)]为双眼近视的相对危险因素(均P<0.05)。以单眼近视作为参照,高年级[6VS1∶4.582(1.193~17.589)]、存在屈光参差[0.141(0.069~0.289)]、不规范握笔姿势[2.608(1.340~5.075)]为双眼近视的相关因素(均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握笔姿势不规范组右眼等效球镜度与握力大小呈负相关(r s=-0.141,P=0.047)。结论握笔姿势不规范与学龄儿童近视具有相关性。握笔姿势不规范且握力较大的儿童,可能存在更高度数的右眼近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握笔姿势 握力 近视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泪道解剖因素对泪道逆行置管手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劲 周秀珍 +3 位作者 肖琼 彭伟 蒋莉 席兴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2-754,共3页
目的分析骨性泪道的解剖因素对泪道逆行置管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利用CT三维成像技术测量骨性泪道的长度及最小直径后对71例(75眼)原发性泪道阻塞患者行泪道逆行置管手术。结果患者骨性泪道平均长度为(13.52±0.49)mm,最小直径为(3.... 目的分析骨性泪道的解剖因素对泪道逆行置管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利用CT三维成像技术测量骨性泪道的长度及最小直径后对71例(75眼)原发性泪道阻塞患者行泪道逆行置管手术。结果患者骨性泪道平均长度为(13.52±0.49)mm,最小直径为(3.38±0.34)mm,手术治愈率为62.6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性泪道长度及最小直径影响泪道逆行置管术的预后。结论通过CT三维重建了解患者的泪道解剖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泪道逆行置管术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泪道 泪道逆行置管术 原发性泪道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T三维成像技术指导微创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劲 彭伟 +3 位作者 肖琼 周秀珍 蒋莉 席兴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0-33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CT三维成像技术指导微创治疗慢性泪囊炎,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通过CT三维成像技术测量骨性泪道的长度及最小直径。依据泪道长度小于13.9mm及最小直径大于3.1mm将患者分为3组:同时满足以上条件者为A组(23例),满足其中之一... 目的探讨应用CT三维成像技术指导微创治疗慢性泪囊炎,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通过CT三维成像技术测量骨性泪道的长度及最小直径。依据泪道长度小于13.9mm及最小直径大于3.1mm将患者分为3组:同时满足以上条件者为A组(23例),满足其中之一者为B组(26例),未达到以上条件者为C组(24例)。3组患者均行泪道逆行置管手术。对照组(43例)采用泪囊鼻腔吻合术。结果患者行泪道逆行置管术的治愈率为65.75%,低于对照组(88.37%)(P<0.01)。A组患者手术治愈率(82.61%)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CT三维成像技术选择泪道长度短、直径大的患者行泪道逆行置管术,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泪道 泪道逆行置管术 慢性泪囊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异种后弹力膜基质为载体培养角膜内皮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罗小玲 徐锦堂 +3 位作者 黄菊天 赵松滨 陈建苏 吴静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9-452,共4页
目的 探讨以异种后弹力膜 (DM) /基质为载体培养角膜内皮细胞的可行性 ,为培养内皮细胞的临床移植提供新的方法和供体材料。方法 取厚 10 0 μm的猪角膜后层 ,冻存解冻后置中性蛋白酶 3 7℃孵育 5min ,去除内皮细胞 ,保留DM及薄层基... 目的 探讨以异种后弹力膜 (DM) /基质为载体培养角膜内皮细胞的可行性 ,为培养内皮细胞的临床移植提供新的方法和供体材料。方法 取厚 10 0 μm的猪角膜后层 ,冻存解冻后置中性蛋白酶 3 7℃孵育 5min ,去除内皮细胞 ,保留DM及薄层基质 ,置纯甘油中脱水保存 6个月 ;使用前复水 ,紫外线二面灭菌 ,制备成载体 ;接种兔角膜内皮细胞于载体的DM面并体外培养 ,行细胞形态、密度、组织学、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 兔内皮细胞在猪DM/基质载体上贴附生长 ,形成紧密连接的单层 ,形态近似六角形分布 ;细胞密度达 ( 3 62 0± 110 2 3 )个 /mm2 ,具有正常兔角膜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结论 角膜内皮细胞能够在异种DM/基质载体上良好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角膜 后弹力膜 角膜内皮细胞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屏风散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模型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聂爱芹 席兴华 +2 位作者 程芳 雷璐贇 王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9-323,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玉屏风散对不同感染时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小鼠模型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抗HSK复发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感染时期模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表达水平,ELIS... 目的观察中药玉屏风散对不同感染时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小鼠模型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抗HSK复发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感染时期模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γ-IFN、IL-2、IL-4及IL-10水平改变。观察并比较玉屏风散对不同感染时期HSK小鼠模型CD3+、CD4+、CD8+T淋巴细胞和血清γ-IFN、IL-2、IL-4及IL-10水平改变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SK潜伏期(PI28d)和复发期(UVB3d)模型小鼠CD3+、CD4+T淋巴细胞表达明显降低,CD8+T淋巴细胞表达明显升高;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L-2、γ-IFN水平显著降低,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显著增高。CD4+T淋巴细胞表达的降低与IL-2、γ-IFN水平的降低呈显著正相关。在同一感染期内,玉屏风散治疗组、玉屏风散+阿昔洛韦治疗组治疗末期与治疗开始时比较,HSK模型小鼠体内CD3+、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和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L-2、γ-IFN,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水平均有明显改善,并显著优于单纯阿昔洛韦治疗组及空白对照组。结论玉屏风散具有提高HSK潜伏期和复发期模型小鼠体内CD3+、CD4+T淋巴细胞表达,降低CD8+T淋巴细胞表达,改善CD4+/CD8+比值水平,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玉屏风散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形态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肖诗艺 朱格非 +1 位作者 胡燕华 李鹏程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3期251-253,共3页
目的研究角膜内皮细胞在各种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形态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青光眼患者34例52眼及同期住院患者中的正常眼32眼作为对照,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细胞面积等各项指标,用Goldman压平式... 目的研究角膜内皮细胞在各种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形态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青光眼患者34例52眼及同期住院患者中的正常眼32眼作为对照,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细胞面积等各项指标,用Goldman压平式眼压计测量眼压并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角膜中央厚度;分析比较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各项测量指标及角膜中央厚度的差异。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急性发作史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060±314)个·mm-2,显著低于正常人的(2876±341)个·mm-2,并且细胞面积增大(P<0.05);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806±253)个·mm-2,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704±430)个·mm-2,二者均与正常人的内皮细胞平均密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后角膜中央厚度平均为569.7μm,明显大于正常人的536.0μm;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角膜中央厚度平均为541.0μm,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为540.7μm,二者均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显著低于正常人,细胞平均面积增大,角膜中央厚度明显增加;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及角膜中央厚度均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青光眼 角膜内皮 角膜内皮显微镜 角膜中央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X6基因突变至先天性无虹膜一家系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丛日昌 韩丽川 宋书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1期829-831,849,共4页
目的探讨PAX6基因突变引起先天性无虹膜症眼部及全身疾病发病的规律。方法对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的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前房角检查、眼底检查及眼压测量;应用核磁共振(MRI)技术对该家系的18例带有PAX6突变基因的患者和家系中6名正常人... 目的探讨PAX6基因突变引起先天性无虹膜症眼部及全身疾病发病的规律。方法对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的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前房角检查、眼底检查及眼压测量;应用核磁共振(MRI)技术对该家系的18例带有PAX6突变基因的患者和家系中6名正常人及人群中与该家系年龄段匹配的正常人进行脑部结构的扫描和应用CT技术进行脑结构的扫描;口服葡萄糖耐受实验;家系所有成员及与家系中患者年龄相当的对照组人员,空腹12 h以上,抽取静脉血6 mL,口服葡萄糖75 g后分别抽取0.5 h和2 h的静脉血各6 mL,分离血清,对所有血样测定葡萄糖水平。家系成员进行鼻内窥镜检查和CT扫描。结果该家系患者除无虹膜外,还合并多种眼部疾病,随年龄增长眼部并发症逐渐增多,视力逐渐下降甚至失明;家系大部分患者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脑部结构异常,且年龄越小的患者其胼胝体的变性萎缩越轻,随年龄增长胼胝体的变性萎缩加重;该家系中所有30岁以上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甚至糖尿病;该家系患者有鼻结构异常或鼻窦炎,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结论PAX6基因突变所致先天性无虹膜症不是独立的眼科疾病,而是以无虹膜为首发症状,同时合并多种全身疾病的一种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X6 基因突变 无虹膜症 家系 临床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屈光不正人群中脉络膜厚度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邵晓蕾 周秀珍 秦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68-971,共4页
目的 研究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的脉络膜厚度的特点及其与屈光度、眼轴长度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对在屈光门诊完成验光的5∽18岁屈光不正青少年进行了脉络膜厚度和眼轴长度的测量。最终51例102眼患者纳入研究。使用海德堡频域OCT的... 目的 研究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的脉络膜厚度的特点及其与屈光度、眼轴长度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对在屈光门诊完成验光的5∽18岁屈光不正青少年进行了脉络膜厚度和眼轴长度的测量。最终51例102眼患者纳入研究。使用海德堡频域OCT的增强深度成像模式对每眼进行经黄斑中心凹水平方向线性扫描。分别测量该扫描线上5个位点的脉络膜厚度。应用IOL master测量眼轴长度。结果 51例患者年龄为(10.04±2.78)岁,屈光度为(-1.61±1.82)D,眼轴长度为(24.14±1.14)mm。扫描线上脉络膜厚度由颞侧向鼻侧逐渐变薄。屈光度与眼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R2=0.562),各位点的脉络膜厚度均与屈光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眼轴长度则呈显著负相关(P〈0.05),中心凹鼻侧1 mm处相关性最高。中心凹下的脉络膜厚度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后极部脉络膜厚度的改变可能在屈光度及眼轴长度改变相关的病理生理变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增强深度成像 脉络膜厚度 屈光不正 眼轴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反义寡核苷酸对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劲 宋琳 +3 位作者 彭伟 朱格非 胡慧丽 聂爱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6-509,共4页
目的观察局部使用肿瘤坏死因子α反义寡核苷酸(TNF-α-ASON)对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EI U)的影响。方法将TNF-α-ASON(实验组)和PBS(对照组)于建立EI U模型前48 h和0 h注射于小鼠结膜下,建模后6、12、24 h通过手术显微镜对两组小鼠眼部... 目的观察局部使用肿瘤坏死因子α反义寡核苷酸(TNF-α-ASON)对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EI U)的影响。方法将TNF-α-ASON(实验组)和PBS(对照组)于建立EI U模型前48 h和0 h注射于小鼠结膜下,建模后6、12、24 h通过手术显微镜对两组小鼠眼部的炎症病变进行临床评分;制作眼部组织切片并通过显微镜进行炎性细胞计数;利用ELISA试剂盒测定24 h眼内TNF-α含量。另外,观察结膜下注射的荧光素标记的TNF-α-ASON在眼内的分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葡萄膜炎临床评分显著降低(P<0.01);前房、虹膜、睫状体及玻璃体内炎性细胞计数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注射TNF-α-ASON后实验组眼内TNF-α含量显著降低。结膜下注射7 d后,脉络膜和视网膜上仍然可以观察到TNF-α-ASON。结论采用TNF-α-ASON可以显著降低EI U小鼠眼内TNF-α含量,减轻眼内葡萄膜炎反应。结膜下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基因治疗给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反义寡核苷酸 葡萄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视力计功能的手持式视网膜对比敏感度测量仪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金晨晖 滕坚 +1 位作者 司马晶 张艳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研究设计具有干涉视力计功能的手持式视网膜对比敏感度(retina contrast sensitive function,RCSF)测量设备,并探究其临床测量的重复性和有效性。方法制作手持式具有干涉视力计功能的RCSF样机3台,并对48例(48眼)正常人(RCS... 目的研究设计具有干涉视力计功能的手持式视网膜对比敏感度(retina contrast sensitive function,RCSF)测量设备,并探究其临床测量的重复性和有效性。方法制作手持式具有干涉视力计功能的RCSF样机3台,并对48例(48眼)正常人(RCSF测量组)和20例(33眼)成熟白内障患者(干涉条纹视力测量组),分别进行2次RCSF测量和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测量。对2组间RCSF测量差异性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相关性采用线性相关分析。结果在对48例正常人的2次测量中,对应空间频率2.4c·d^-1、3.6c·d^-1、6.0c·d^-1、9.0c·d^-1、15.0c·d^-1、24.0c·d^-1的前后不一致的次数分别是0次、0次、2次、4次、4次、9次,一致率分别是100%、100%、95.8%、91.7%、91.7%、81.3%。除对应空间频率24.0c·d^-1的RCSF测量值外,其余空间频率测量结果与平板微机RCSF测定仪的测量结果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3眼白内障患者中有19眼术前无法用样机测出最佳矫正视力,术前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之间具有相关性(r=0.382,P=0.028)。〉20~40岁组、〉40—60岁组和〉60~80岁组,术前与术后视力测量一致性分别为34.4%、53.7%和25.9%。结论具有干涉视力计功能的手持式RCSF测量样机具有较好的移动性、良好的测量稳定性和有效性,不但可以用于测量RCSF,且具有良好的干涉视力计测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敏感度函数 调制传递函数 全息光栅 潜视力 干涉条纹视力计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角膜缘上皮细胞移植结合结膜转移治疗翼状胬肉86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姜晓丹 童华 +2 位作者 张凯帆 郭甦 刘琳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1期878-879,共2页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角膜缘上皮细胞移植 结膜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的共焦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浩江 吕秀芳 +3 位作者 窦晓燕 司马晶 杨斌 王铮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7期538-541,共4页
目的通过共焦显微镜对角膜细胞水平的观察,了解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伤口的愈合情况,角膜各层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密度变化,角膜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以指导手术设计及术后的处理。方法通过Nide... 目的通过共焦显微镜对角膜细胞水平的观察,了解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伤口的愈合情况,角膜各层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密度变化,角膜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以指导手术设计及术后的处理。方法通过Nidek公司的CONFOSCAN2.0共焦显微镜观察29例(58眼)接受LASIK手术的患者,将手术前后各时间段的角膜基质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密度、角膜细胞激活范围作方差分析,两两比较有无差异;同时观察术后上皮下神经纤维的生长情况。结果LASIK后1周见多数患眼出现不同程度的前弹力层及浅基质层皱褶,角膜瓣板层切口前后见基质细胞激活,细胞稀疏,排列紊乱,边界不清,层间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反光颗粒,随时间延长变少。角膜最浅层基质细胞密度较术前下降,直至术后6个月仍未恢复;最深层基质细胞密度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无显著性差异。基质激活范围与切削量无相关性(P>0.05),而与角膜瓣厚度呈负相关(r=-0.828,P<0.05),并且随时间延长激活范围减小(r=-0.580,P<0.01);术后第1周大部分未见上皮下神经纤维,少数出现短的无交联神经纤维,术后3个月约半数出现短的上皮下神经纤维,直至术后6个月才出现长的神经纤维,但密度及形态仍未恢复。结论LASIK手术导致角膜层间出现微小皱褶和碎屑,角膜基质细胞激活,范围随时间减小,并且角膜瓣越薄激活反应范围越广。调整手术相关参数(角膜瓣的厚度、大小、激光切削的深度和范围等)能减轻术后伤口的愈合反应和角膜神经的受损程度,减少术后干眼等并发症,促进术后角膜神经和基质细胞的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焦显微镜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细胞因子对巨细胞病毒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江振友 肖琼 +2 位作者 林晨 李君武 曹艳英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44,共4页
目的 研究 6种细胞因子 (IL - 1β、IFN -α、IFN -γ、GM -CSF、TGF - β1、bFGF)对人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HEL)的影响 ,探讨细胞因子在HCMV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 6种细胞因子分别作用于HEL ,2 4... 目的 研究 6种细胞因子 (IL - 1β、IFN -α、IFN -γ、GM -CSF、TGF - β1、bFGF)对人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HEL)的影响 ,探讨细胞因子在HCMV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 6种细胞因子分别作用于HEL ,2 4h后感染病毒 ,研究 6种细胞因子对HCMV感染HEL的影响。结果 在病毒感染前 ,IL - 1β、IFN -α、IFN -γ、bFGF作用于HEL可抑制HCMV的增殖 ;TGF - β1作用于HEL可增加HCMV的增殖 ,上述细胞因子对病毒复制的影响与细胞因子的浓度有关。GM -CSF对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无明显影响。结论 细胞因子在HCMV感染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细胞因子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Wagner综合征一家系临床与分子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蔡素萍 张达人 +4 位作者 罗小玲 黄龙翔 王婷婷 许婷婷 刘旭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14-919,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Wagner综合征一家系的临床特征及致病原因,分析VCAN基因变异与患者表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家系调查研究方法,于2020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收集中国汉族Wagner综合征一家系共3代3名成员,其中患者5例,各代均有发...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Wagner综合征一家系的临床特征及致病原因,分析VCAN基因变异与患者表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家系调查研究方法,于2020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收集中国汉族Wagner综合征一家系共3代3名成员,其中患者5例,各代均有发病。所有家系成员均接受全面的病史采集和眼科常规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检查、直接检眼镜检查等;先证者和部分患者采用眼前节照相检查眼前节情况,经彩色眼底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眼底情况,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房角情况。采集所有成员外周静脉血并提取基因组DNA,通过高通量目标区域捕获测序和Sanger测序进行致病基因变异分析验证,采用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对变异位点进行评分,通过蛋白结构和功能预测网站PredictProtein对变异位点结构和功能进行预测。结果该Wagner综合征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所有患者均无全身病史和其他异常表现,眼部病变共同特征为悬韧带异常、早发白内障、玻璃体空腔、玻璃体浓缩、玻璃体腔中面纱状增生膜、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变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色素沉着。先证者已行双眼白内障手术,术后出现双眼人工晶状体脱位。遗传学分析发现该家系中VCAN基因上的1个杂合剪接位点变异c.9265+1G>A,与疾病表型共分离,ACMG指南评级为可能致病性变异。蛋白质功能预测结果显示,该变异碱基对取代可引起截短175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产物形成,导致单倍体剂量不足,糖胺聚糖附着位点严重减少,使得Versican蛋白功能出现异常。结论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报道了中国Wagner综合征一家系,通过分子遗传学分析确定了该家系存在VCAN基因c.9265+1G>A杂合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gner综合征 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遗传学分析 表型 家系 VCAN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后泪膜变化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4
16
作者 江文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511-1513,共3页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后泪膜的变化及泪膜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42例(4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的患者,分别于术后1d、7d、1个月、3个月观察患者的主观感觉,并行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染色检查。结果:与术前相比,...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后泪膜的变化及泪膜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42例(4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的患者,分别于术后1d、7d、1个月、3个月观察患者的主观感觉,并行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染色检查。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d、7d患者的不适症状评分:荧光染色检查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泪膜稳定性显著下降,泪液分泌明显增加(P<0.01);术后1个月、3个月不适症状明显减轻,荧光染色检查接近术前水平,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泪膜稳定性、泪液分泌与术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可显著影响泪膜稳定性,但通过及时观察泪膜变化,及时配合医生处理,正确使用药物治疗及护理,至术后3个月所有检查项目均可恢复至术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 泪膜变化 急性青光眼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兔眼玻璃体微泡注射联合超声辐照干预中最适超声参数的筛选
17
作者 申晓丽 李强 +2 位作者 黄丽娜 赵军 樊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83-988,共6页
背景 微泡可作为药物和基因的转染载体,经超声照射后转染效率提高,从而在多种眼科疾病的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不同超声辐照强度发挥的生物学效应有所不同. 目的 筛选适用于正常兔视网膜组织的超声辐照强度和时间,为超声联合微泡... 背景 微泡可作为药物和基因的转染载体,经超声照射后转染效率提高,从而在多种眼科疾病的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不同超声辐照强度发挥的生物学效应有所不同. 目的 筛选适用于正常兔视网膜组织的超声辐照强度和时间,为超声联合微泡治疗眼底疾病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18只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超声辐照组、单纯玻璃体腔注射组及玻璃体腔注射+低、中、高强超声辐照组.空白对照组未给予任何处理,单纯超声辐照组和单纯玻璃体腔注射组分别给予2.0 W/cm^2的超声强度照射实验眼60 s或单纯玻璃体腔注射0.1ml微泡,玻璃体腔注射+低、中、高强超声辐照组兔眼在玻璃体腔注射0.1ml微泡后分别用0.5、1.0和2.0 W/cm^2超声强度照射实验眼60 s.各组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1天、第7天分别行眼前节照相、直接检眼镜检查和彩色眼底照相观察眼前节和眼底情况,于术后第7天处死实验兔并分离视网膜,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眼视网膜形态学改变,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兔视网膜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空白对照组、单纯超声辐照组、单纯玻璃体腔注射组及玻璃体腔注射+低、中、高强超声辐照组兔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眼前后节均未见明显异常.术后7d,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空白对照组、单纯超声辐照组、单纯玻璃体腔注射组和玻璃体腔注射+低超声辐照组兔10层视网膜组织结构清晰,未见炎症、变性及细胞坏死等改变,而玻璃体腔注射+中强超声辐照组和玻璃体腔注射+高强超声辐照组兔眼视网膜各层组织结构疏松,视细胞层排列紊乱,内核层和外核层不同程度变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数量减少,可见细胞的空泡样变性.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空白对照组、单纯超声辐照组、单纯玻璃体腔注射组及玻璃体腔注射+低强超声辐照组兔视网膜超微结构未见明显异常改变,而玻璃体腔注射+中强超声辐照组和玻璃体腔注射+高强超声辐照组兔眼视细胞排列紊乱,内核层和外核层细胞数目减少,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染色质不均匀,RGCs数目减少.结论 适用于正常兔视网膜组织的理想超声参数为超声强度0.5 W/era2辐照60 s,这一结果为超声联合微泡治疗眼底疾病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超声 微泡 超声处理 玻璃体腔注射 超声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角膜基质异位移植对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罗小玲 徐锦堂 +3 位作者 江振友 吴静 赵松滨 陈建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13-615,共3页
目的 :比较 3种异种角膜基质的免疫原性。方法 :将SD大鼠 36只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9只。 1组为对照组 ,2 - 4组为实验组。分别获取新鲜猪、兔、鸡角膜基质 ,等量湿重 2 5mg异位植入大鼠背部皮下 ,术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并于术后 7d、14... 目的 :比较 3种异种角膜基质的免疫原性。方法 :将SD大鼠 36只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9只。 1组为对照组 ,2 - 4组为实验组。分别获取新鲜猪、兔、鸡角膜基质 ,等量湿重 2 5mg异位植入大鼠背部皮下 ,术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并于术后 7d、14d、2 8d获取大鼠外周血 ,免疫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仪分析比较 3种异种角膜基质对大鼠CD4 + 、CD8+ 、CD2 5 + 、CD71+ 表型的动态影响。结果 :各组植入处皮肤无红肿、无渗出及其它改变 ,伤口愈合良好 ;各组与对照组比较 :猪角膜基质组各时相表达的CD4 + 、CD8+ 、CD2 5 + 、CD71+ T细胞比例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兔角膜基质组术后 7d ,CD4 + T细胞升高 (P <0 0 5 ) ,鸡角膜基质组术后 7d ,CD4 + 、CD4 + CD71+ 升高 (P <0 0 1)。结论 :3种异种角膜基质对大鼠细胞免疫原性比较 :鸡 >兔 >猪 ,猪角膜基质的免疫原性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角膜基质 移植 受体 白细胞介素2 CD71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鲜羊膜移植术对角膜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李线 丁琦 +2 位作者 陈剑 黄菊天 徐锦堂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6期407-409,共3页
目的 探讨新鲜羊膜移植术对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和上皮愈合作用的影响 ,并与保存羊膜作比较。方法 用 48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角膜碱烧伤模型 ,烧伤后 48h设立新鲜羊膜移植组 (f AMT)、保存羊膜移植组 (p AMT)和对照组 (C)。术后... 目的 探讨新鲜羊膜移植术对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和上皮愈合作用的影响 ,并与保存羊膜作比较。方法 用 48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角膜碱烧伤模型 ,烧伤后 48h设立新鲜羊膜移植组 (f AMT)、保存羊膜移植组 (p AMT)和对照组 (C)。术后每日观察角膜新生血管和上皮愈合情况。并于术后 14、30 d以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测定新生血管和上皮愈合面积。结果 术后 30 d f AMT组、p AMT组、C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分别为87.87m m2 ± 3.5 7mm2 、96 .6 6 mm2 ± 12 .0 0 mm2 、10 5 .13m m2 ± 6 .70 m m2 。统计分析显示 ,f AMT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小于 p AMT组 (P <0 .0 5 ) ,上述 2组均小于 C组 (P <0 .0 5 )。结论 新鲜羊膜移植术可抑制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生长 ,其作用优于保存羊膜移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移植 碱烧伤 角膜上皮缺损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拉帕米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劲 宋琳 +3 位作者 龚荃 李贵刚 王军明 肖诗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目的评价钙通道拮抗剂维拉帕米(verapamil)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在原代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维拉帕米溶液(0.1、1、1×101、1×102、1×103、1×104μmol/L),... 目的评价钙通道拮抗剂维拉帕米(verapamil)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在原代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维拉帕米溶液(0.1、1、1×101、1×102、1×103、1×104μmol/L),于培养72、96和120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在酶标仪上测630nm处吸光度值,与无血清培养液对照组比较,计算不同条件下维拉帕米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结果维拉帕米在1×10-1~1×104μmol/L浓度范围内对RPE的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此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维拉帕米在细胞培养72、96和120h后,对人RPE细胞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0.35、5.92和3.85μmol/ml。结论维拉帕米对体外培养的原代人RPE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具有预防和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通道拮抗剂 维拉帕米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