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彭全洲 陈灼怀 +4 位作者 王晓玫 左敏 刘汉勇 胡锦涛 成志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7-551,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epithelioid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sarcoma,EI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分子遗传学进展、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EIMS的临床表现、大体及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 目的探讨腹腔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epithelioid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sarcoma,EI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分子遗传学进展、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EIMS的临床表现、大体及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男性,15岁;例2,女性,21岁,均因腹部疼痛不适入院,入院后行肿物切除术。肿瘤由致密区和富于黏液的疏松区构成,肿瘤细胞圆形、上皮样,核圆,核仁明显,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及瘤巨细胞,伴肿瘤性坏死,背景中可见丰富的炎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体伴少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ALK、vimentin、desmin和CK(AE1/AE3)(灶阳性),不表达Calretinin、CD30、CD31、CD33、SMA、HHF35、Myogenin、S-100、HMB-45、CD20、CD79a、CD3、CD5、CD45和CD68。FISH检测显示2例均有ALK基因相关易位。结论腹腔EIMS罕见,作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的独立亚型之一,其正确诊断尤为重要。ALK抑制剂或使ALK阳性的EIMS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 ALK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原发性淋巴上皮瘤样癌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左敏 胡锦涛 +1 位作者 郭晓静 陈灼怀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83-986,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原发性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形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8例子宫颈原发性LELC的临床病理资料,行HE染色、免疫组化标记及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8例子宫颈原发... 目的探讨子宫颈原发性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形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8例子宫颈原发性LELC的临床病理资料,行HE染色、免疫组化标记及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8例子宫颈原发性LELC患者发病年龄29~67岁,平均年龄44岁,临床分期均为ⅠB,淋巴结均无转移。眼观:5例子宫颈肿物呈菜花状,1例呈息肉样,其余呈浸润性增厚。镜下见肿瘤由未分化的大细胞组成,散在或成片巢状、条索状分布。瘤细胞呈卵圆形或多角形,细胞核空泡状,核膜清楚,可见1个或数个突出的嗜酸性核仁,细胞界限不清,呈"合体样"分布。瘤细胞间被丰富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免疫表型:CK阳性率100%,p63阳性率37.5%,p16阳性率62.5%,CK5/6阳性率75%,Ki-67增殖指数10%-30%,间质淋巴细胞以CD3和CD8阳性表达为主。原位杂交检测EBER阴性,1例间质淋巴细胞弱阳性。电话随访截止2013年6月,1例死亡,其余7例均存活。结论子宫颈原发性LELC罕见,其是一种具有独特组织学形态的恶性肿瘤,临床预后较好,明确诊断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原发性淋巴上皮瘤样癌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癌旁非典型性滤泡的形态学观察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剑 欧慧婷 +1 位作者 尹为华 左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0-185,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癌旁非典型性滤泡的形态学特征、分布状况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EliVision法观察50例PTC癌旁Galectin-3阳性标记的非典型性滤泡的分布特征与组织形态。同时采用半定量评价...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癌旁非典型性滤泡的形态学特征、分布状况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EliVision法观察50例PTC癌旁Galectin-3阳性标记的非典型性滤泡的分布特征与组织形态。同时采用半定量评价不典型滤泡的分布密度,分析其与癌旁淋巴细胞浸润、肿瘤多中心性生长、腺外浸润及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结果 50例PTC的癌旁组织中94%(47/50)检测到Galectin-3阳性标记的非典型性滤泡。滤泡常失去圆润轮廓,呈滤泡拉长或边缘成角现象。滤泡腔内胶质缺失,偶见胶质深红染,部分滤泡腔内见多核巨细胞。滤泡上皮胞质增多、淡染,胞核体积略增大,染色质细腻,核仁易见(1~2个)。核重叠常见,而核沟与核分裂象少见,未见核内假包涵体。非典型性滤泡呈多灶性、非连续分布,其分布密度为4.63灶/10 HPF,少数病例非典型性滤泡与癌组织间有组织学移行。非典型性滤泡的分布密度与癌旁淋巴细胞浸润(P=0.000)及PTC多中心性生长(P=0.002)明显相关。当其分布密度达7.5灶/10 HPF时,对PTC多中心性生长的诊断特异性达91%。结论 (1)多数PTC癌旁组织中存在Galectin-3阳性标记的非典型性滤泡,呈不完全性PTC样的形态学特征。(2)伴免疫性甲状腺炎的癌旁组织中非典型性滤泡分布密度明显升高,支持甲状腺炎对PTC发生的潜在诱导作用。(3)多灶性分布的非典型性滤泡可能是多中心性PTC组织发生的基础,评价癌旁非典型滤泡的分布密度,有助于提示临床PTC多中心性生长的风险。(4)非典型性滤泡的分布密度较好地阐释了免疫性甲状腺炎与PTC多中心性生长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非典型性 GALECTIN-3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钙化肺结核球CT动态增强扫描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周永生 苏锦权 +1 位作者 许晓矛 江庆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60-762,共3页
目的探讨无钙化肺结核球的CT增强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分别对56例孤立性无钙化性肺结核球(直径1.1~4.2cm)进行2~3mm薄层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重点观察病灶的强化特征并进行CT-病理对照研究。结果56例结核球中45例无强化;7例呈薄层... 目的探讨无钙化肺结核球的CT增强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分别对56例孤立性无钙化性肺结核球(直径1.1~4.2cm)进行2~3mm薄层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重点观察病灶的强化特征并进行CT-病理对照研究。结果56例结核球中45例无强化;7例呈薄层环状强化;4例呈厚环状强化。病理切片显示:无强化区主要是干酪样坏死组织,少数为液化性坏死。边缘强化部分是类上皮肉芽组织或纤维疤痕组织。结论结核球主要为干酪坏死组织组成,增强扫描大多无强化,少数呈不同程度的环状强化,藉此能将绝大部分结核球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CT增强扫描是诊断不典型结核球的非常有价值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钙化 肺结核球 断层射影术 X-线计算机 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化生性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倪韵碧 黄雨华 谢文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21-724,共4页
乳腺化生性癌是一组以肿瘤性上皮向鳞状细胞和(或)间叶成分分化为特征的癌,间叶成分包括梭形细胞、软骨细胞、骨细胞和横纹肌细胞。化生性癌可完全由化生成分构成,也可由非特殊类型乳腺癌和化生成分混合构成。化生性癌占全部浸润性... 乳腺化生性癌是一组以肿瘤性上皮向鳞状细胞和(或)间叶成分分化为特征的癌,间叶成分包括梭形细胞、软骨细胞、骨细胞和横纹肌细胞。化生性癌可完全由化生成分构成,也可由非特殊类型乳腺癌和化生成分混合构成。化生性癌占全部浸润性乳腺癌的0.2%~5%[1],其差异性是由不同研究对化生性癌的定义不同造成的。若仅考虑有间叶成分,化生性癌约占浸润性乳腺癌的1%。乳腺化生性癌的诊断主要需与具有相似形态学特征的乳腺叶状肿瘤、间叶源性肿瘤、皮肤原发的肿瘤和乳腺转移性肿瘤鉴别,尤其是在组织较少的穿刺标本诊断中。大部分乳腺化生性癌为三阴性( ER、PR和HER-2均阴性)乳腺癌,与其他非特殊类型的三阴性乳腺癌相比,其对化疗的反应差,除少数组织学亚型外,大多预后差。乳腺化生性癌的遗传学特征复杂,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文根据WHO(2012)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对乳腺化生性癌的组织学亚型、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进行概述,并对其发病机制、遗传学特征和分子分型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化生性癌 组织学病理 分子学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生长模式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整合素β4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剑 左敏 +1 位作者 欧慧婷 尹为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27-1132,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生长模式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整合素β4的表达水平与PTC生长模式间的关系。方法 59例经典型PTC依据其生长模式,分为膨胀型、局部浸润型及弥漫浸润型3组;分析其...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生长模式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整合素β4的表达水平与PTC生长模式间的关系。方法 59例经典型PTC依据其生长模式,分为膨胀型、局部浸润型及弥漫浸润型3组;分析其与肿瘤大小、腺外浸润、淋巴结转移及BRAFV600E突变等因素的关系;免疫组化半定量评价3组间整合素β4的表达状况。结果 (1)经典型PTC中,局部浸润型模式最常见(64%,38/59),弥漫浸润型次之(24%,14/59),膨胀型少见(12%,7/59)。(2)PTC浸润性生长模式与肿瘤腺外浸润密切相关(χ2=12.58,P<0.05)。弥漫浸润型腺外浸润的比例最高(93%,13/14),局部浸润型居中(57%,20/35),膨胀型少见(14%,1/7)。(3)整合素β4表达水平与PTC生长模式(F=20.07,P<0.05)及腺外浸润(t=2.57,P<0.05)均密切相关。β4在弥漫浸润型和局部浸润型外周区的表达高于膨胀型(P<0.05)与局部浸润型中心区(P<0.05);膨胀型与局部浸润型中心区相比,β4表达无差异(P>0.05)。(4)与3种生长模式相对应的淋巴结转移灶内的癌组织,彼此间β4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χ2=0.344,P>0.05)。转移性肿瘤组织β4的表达强度与膨胀型及局部浸润型中心区的水平相当,但明显低于弥漫浸润型与局部浸润型外周区的水平。结论 (1)PTC浸润性生长方式与肿瘤的高腺外浸润密切相关,特别是弥漫浸润型PTC,具有更强的腺外侵袭性。建议病理报告中列入PTC生长模式的描述,以提示其生物学行为。(2)整合素β4高表达参与/介导了PTC的间质浸润,并可能是衔接肿瘤浸润性生长模式与高侵袭生物行为间的重要分子机制。(3)PTC生长模式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BRAFV600E突变等因素无统计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整合素β4 生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错构瘤的超声与病理表现对照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冯健 李泉水 +4 位作者 李征毅 张家庭 田平 孟方 杨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错构瘤的超声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分析病理证实的23例乳腺错构瘤的超声图像与病理表现。结果所有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可见包膜,无后方回声衰减;内部回声因瘤体内所含脂肪和纤维腺体成分的数量不同而异,可分... 目的探讨乳腺错构瘤的超声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分析病理证实的23例乳腺错构瘤的超声图像与病理表现。结果所有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可见包膜,无后方回声衰减;内部回声因瘤体内所含脂肪和纤维腺体成分的数量不同而异,可分为3型:脂肪为主型、纤维(纤维腺体)为主型和脂肪纤维混合型。结论混杂回声及完整包膜是乳腺错构瘤的特征性表现。超声可清晰显示脂肪和纤维腺体成分分布的区域,切面形成特征性"香肠切片"样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错构瘤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上皮样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孙艳花 宋建明 +2 位作者 许美权 温文 关弘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787-2790,共4页
目的探讨阴道上皮样平滑肌瘤的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分子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和分析1例阴道上皮样平滑肌瘤患者的病理学特征、hTERT蛋白表达和EBERs基因表达。结果阴道上皮样平滑肌瘤的肿... 目的探讨阴道上皮样平滑肌瘤的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分子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和分析1例阴道上皮样平滑肌瘤患者的病理学特征、hTERT蛋白表达和EBERs基因表达。结果阴道上皮样平滑肌瘤的肿瘤细胞较小,呈上皮样,为圆形、卵圆形,细胞排列呈巢片状或簇状,细胞质弱嗜酸性或呈透明状;细胞核呈圆形、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核分裂(2~4)个/50HPF,细胞无异型。间质黏液样变、胶原样变明显。肿瘤内可见巨菊形团,巨菊形团中央为嗜伊红的胶原纤维。免疫组织化学:波形蛋白(V imen-tin)、结蛋白(Desm in)、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hTERT均阳性;原位杂交EBERs基因表达阴性。结论阴道上皮样平滑肌瘤是一种罕见类型肿瘤,倾向于良性,局部手术切除多能治愈。肿瘤细胞hTERT阳性,提示肿瘤的发生可能与端粒酶的激活有一定的相关性。肿瘤细胞EBERs基因阴性表达,提示肿瘤的发生可能与EB病毒感染无关。肿瘤细胞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高表达,说明该肿瘤可能对雌激素、孕激素有比较高的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肿瘤 平滑肌瘤 上皮样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雅洁 关弘 温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65-767,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肿瘤(neoplasmwith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differentiation,PEComa)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PE-Coma的认识和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对1例PEComa进行临床表现分析,对其病... 目的探讨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肿瘤(neoplasmwith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differentiation,PEComa)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PE-Coma的认识和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对1例PEComa进行临床表现分析,对其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观察,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复习PEComa的特点。结果患者发现左鼻腔无痛渐大性肿物伴反复出血1年余。组织病理学形态表现为裂隙状血管周围见片巢状排列的上皮样细胞,细胞胞质透亮,内含淡红色细颗粒状,核小且一致,圆形或卵圆形,核仁小,核分裂罕见。免疫表型:HMB-45、Melan-A、vi-mentin和SMA(+);S-100蛋白、CK和EMA(-)。结论发生于鼻腔的PEComa罕见,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其为低度恶性潜能肿瘤,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肿瘤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类癌临床病理与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洪 田爱琴 +1 位作者 陈长春 施达仁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5年第4期358-361,共4页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52例胃肠道类癌进行8种多肽/胺类神经内分泌激素、2 种上皮细胞性标记物的研究。结果:胃肠原位激素胰多肽、生长抑素、蛙皮素、胃泌素、五羟色胺较多 表达于组织形态分化好的类型。血管活性肽的表达...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52例胃肠道类癌进行8种多肽/胺类神经内分泌激素、2 种上皮细胞性标记物的研究。结果:胃肠原位激素胰多肽、生长抑素、蛙皮素、胃泌素、五羟色胺较多 表达于组织形态分化好的类型。血管活性肽的表达随肿瘤组织形态分化降低而上升显著(15.0%、 25.0%、58.3%、P<0.05),并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关(P<0.05)。异位激素降钙素的表达主要分 布于肿瘤组织形态分化较低的类型(20.0%、50.0%、66.7%、P<0.05)。癌胚抗原的表达随肿瘤组 织形态分化的降低呈大幅度上升(10.0%、55.0%、83.3%、P<0.001),且与肿瘤的浸润有关(P< 0.05);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与角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分化无相关性。提示应用多种抗原标记对胃肠 道类癌的良恶性判断很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癌 免疫组织化学 胃肿瘤 肠肿瘤 病理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基底细胞腺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11
作者 孙宏晨 欧阳喈 +1 位作者 朱军 李红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4年第3期134-137,共4页
作者应用细胞性角蛋白、肌动蛋白、波形蛋白、Ⅳ型胶原单克隆抗体和S—100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溶菌酶、纤维凝集素、癌胚抗原多克隆抗体对涎腺基底细胞腺癌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肿瘤由对溶菌酶和细胞性角蛋白呈阳性反... 作者应用细胞性角蛋白、肌动蛋白、波形蛋白、Ⅳ型胶原单克隆抗体和S—100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溶菌酶、纤维凝集素、癌胚抗原多克隆抗体对涎腺基底细胞腺癌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肿瘤由对溶菌酶和细胞性角蛋白呈阳性反应的腺上皮细胞和对肌动蛋白、波形蛋白、S—100蛋白呈阳性反应的肌上皮细胞构成。本文还对涎腺基底细胞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基底细胞腺癌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别乏黏液变异型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
12
作者 倪璐 宋慧茹 +4 位作者 温俊秀 张可心 杨柳 王琦 董丽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0,共3页
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 MTSCC)是一种罕见的肾脏实体型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形态学,高级别核、肉瘤样变异和乏黏液变异等特殊类型更加罕见。目前为止MTSCC还没有系统的诊断指南,本文... 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 MTSCC)是一种罕见的肾脏实体型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形态学,高级别核、肉瘤样变异和乏黏液变异等特殊类型更加罕见。目前为止MTSCC还没有系统的诊断指南,本文结合文献报道1例高级别乏黏液变异型MTSCC,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 乏黏液变异型 高级别核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伴浸润性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胡锦涛 成志强 +3 位作者 邵牧民 彭全洲 左敏 王晓玫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03-120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伴浸润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方法收集乳腺SPC伴浸润性癌8例,总结该组病变的临床资料,采用HE及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染色检测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乳...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伴浸润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方法收集乳腺SPC伴浸润性癌8例,总结该组病变的临床资料,采用HE及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染色检测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乳腺SPC伴浸润性癌好发于老年女性,平均发病年龄55.5岁,其发生率约占SPC总病例的30%。肿瘤最常见的临床特征为乳腺肿块和乳头溢液,伴浸润癌常见的类型为乳腺非特殊类型癌和黏液癌,亦常伴神经内分泌分化。SPC伴浸润性癌时,浸润癌周边及其癌巢内肌上皮染色均为阴性。SPC与伴随的浸润癌区域ER、PR均阳性且阳性率较高(≥70%),HER-2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均≤10%。神经内分泌免疫组化标记Cg A及Syn均双阳性或单个阳性。结论 SPC可能是低级别乳头状导管原位癌的变异型,其具有进展为其他类型乳腺浸润性癌的潜能。SPC可能为伴神经内分泌分化乳腺黏液癌及非特殊类型癌原位癌阶段的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实性乳头状癌 浸润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何文杰 雷益 +1 位作者 焦娟 张瀚文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99-1303,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瘤(SFT/HPC)的影像学特征及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颅内SFT/HPC患者的CT、MRI表现及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8例行MRS检查,6例行DTI检查;10例行CT平扫...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瘤(SFT/HPC)的影像学特征及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颅内SFT/HPC患者的CT、MRI表现及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8例行MRS检查,6例行DTI检查;10例行CT平扫,其中2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男女患者例数比为12:11,中位年龄44岁。病灶位于幕上17例,幕下5例,幕上延伸至幕下1例;边缘呈不规则、分叶状18例,类圆形5例。10例行CT平扫,病灶均呈稍高密度,密度不均7例,邻近颅骨骨质受压吸收或破坏5例。2例行CT增强扫描,病灶均表现为不均匀明显强化。MR T 1WI上病灶呈不均匀等、低混杂信号17例,均匀低信号6例;T 2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20例,均匀稍高信号3例,4例囊变。14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瘤周水肿,9例肿瘤内可见迂曲的流空血管影。增强扫描21例呈不均匀明显强化,2例呈均匀强化,可见“脑膜尾征”8例。23例中Ⅰ~Ⅲ级SFT/HPC分别为8、6和9例。主要病理表现为病灶内可见束状、编织状分布的梭形细胞,胶原纤维丰富;Ⅱ~Ⅲ级病灶内可见更多的肿瘤细胞和较少的胶原组织,部分伴有肥大细胞和“鹿角”样血管。免疫组化检查显示23例病灶内CD34、CD99、Bcl-2和STAT6均为阳性表达。结论:颅内SFT/HPC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尤其是磁共振成像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孤立性纤维瘤 血管外皮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微腺体腺病2例及相关浸润癌2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锦涛 刘建兰 +2 位作者 赖美娜 成志强 邵牧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73-1475,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微腺体腺病(microglandular adenosis,MGA)及相关浸润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乳腺纯MGA及2例MGA伴浸润癌病例进行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乳腺MGA大体观类似于乳腺正常间... 目的探讨乳腺微腺体腺病(microglandular adenosis,MGA)及相关浸润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乳腺纯MGA及2例MGA伴浸润癌病例进行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乳腺MGA大体观类似于乳腺正常间质缺乏特殊性;当伴有浸润癌时可见明确实性结节。镜下MGA可见温和单层及立方样细胞呈腺管样排列,无序穿插分布于正常乳腺间质及脂肪中。腺管周围可见嗜伊红基底膜样物质,间质无明确促结缔组织反应。2例MGA伴浸润癌病例,其中1例伴有高级别浸润性三阴型乳腺癌,另1例为伴基质产生的化生性癌。免疫表型:肿瘤细胞ER、PR、HER-2均为阴性,S-100阳性,Myosin阴性。纯MGA Ki-67增殖指数低(1%~5%);伴有浸润癌的病例,MGA区域具有轻度不典型性,Ki-67增殖指数增高(10%~15%),浸润癌区域Ki-67增殖指数均高于40%。结论MGA可能是低级别三阴型乳腺肿瘤家族谱系病变之一,推测其为部分三阴型乳腺癌前驱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微腺体腺病 非典型 相关浸润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程文德 聂鸿 +3 位作者 王伟源 冷敏芳 陈艳芬 林梅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80-782,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Sertoli-Leydig celltumors,SLCTs)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3例SLCTs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和病理观察,并进行免疫组化检查和文献复习。结果 3例SLCTs均为青春期女性,均出现... 目的探讨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Sertoli-Leydig celltumors,SLCTs)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3例SLCTs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和病理观察,并进行免疫组化检查和文献复习。结果 3例SLCTs均为青春期女性,均出现闭经、体毛增多、声音增粗等去女性化及男性化临床症状,并有血清睾酮升高。3例均为单侧卵巢囊实性肿物。镜下显示肿瘤细胞由不同分化程度的支持细胞及莱迪细胞构成,其中2例为中分化SLCTs、1例为低分化SLCTs伴有肝细胞样细胞异源成分。免疫组化vimentin、inhibin-α、WT-1、CKpan蛋白均阳性表达,EMA蛋白均阴性表达,其中1例AFP蛋白阳性表达。均行单侧附件手术切除,术后随访1年,只有1例中分化患者出现复发。结论 SLCTs是一种罕见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根据其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以及免疫表型一般可确诊;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血清睾酮可作为随访观察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 临床病理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左敏 赖美娜 +2 位作者 张石芬 游淑源 陈灼怀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21-1025,共5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s, PEComas)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例头颈部PEComa的临床资料,对2例PEComa进行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并复习相关... 目的:探讨头颈部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s, PEComas)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例头颈部PEComa的临床资料,对2例PEComa进行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发生在喉部(女性,26岁)及鼻腔(男性,56岁)各1例,肿瘤边界尚清,直径2.5~3.5 cm。镜检:上皮样细胞呈巢团状、器官样排列,瘤细胞胞质丰富,嗜伊红颗粒样或透明,细胞核圆形,具轻度异型性。瘤组织富含纤细的纤维血管网。可见核分裂及局灶坏死形成。免疫表型:vimentin(2/2)、HMB-45(1/2)、Melan-A(2/2)、SMA(2/2)、Calponin(2/2)、desmin (1/2)和TFE3(1/2)呈弥漫或局灶阳性,CK、CD10、S-100、CgA、Syn和MyoD1均呈阴性。结论发生于头颈部的PEComa少见,组织形态学与副神经节瘤、恶性黑色素瘤及转移性癌有交叉,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黑色素和肌源性标志物共表达有助于明确诊断。个别病例有局部或远处转移甚至死亡,提示头颈部PEComa的生物学行为具有恶性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头颈部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肺活检小标本组织病理学诊断准确性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晓玫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2-265,共4页
关键词 肺癌 活检 病理学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焦娟 孙东瑾 +2 位作者 肖莉玲 汪香玉 刘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diffuse sclerosing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DSVP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分子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DSVP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表现及免疫表型,并行KRAS、NRAS、BRAF、TERT启... 目的探讨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diffuse sclerosing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DSVP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分子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DSVP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表现及免疫表型,并行KRAS、NRAS、BRAF、TERT启动子基因及RET基因检测。结果患者女性,34岁,颈部淋巴结多发转移,镜下表现为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背景下出现乳头状癌核特征的肿瘤细胞,伴显著鳞状上皮化生及钙化。免疫表型:癌细胞TTF-1及CK19弥漫阳性,CD56阴性;鳞状化生的肿瘤细胞p40阳性,Syn阴性,疑似癌栓的裂隙D2-40阳性。KRAS、NRAS、BRAF及TERT测序结果均为野生型。FISH检测RET基因未检测到分离信号。结论DSVPTC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较强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亚型,具有特殊的分子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弥漫硬化型 分子遗传学 FI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5^+小B细胞淋巴瘤的骨髓病理学特点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树松 朱富强 +2 位作者 游思静 龚敏娜 文忠莲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4-379,共6页
目的:探讨CD5+小B细胞淋巴瘤(small B cell lymphoma,SBL)的骨髓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至2015年5月深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92例CD5+SBL侵犯骨髓患者的病理档案资料,92例均行骨髓活检(bone marrow biopsy,BMB)标本的形态... 目的:探讨CD5+小B细胞淋巴瘤(small B cell lymphoma,SBL)的骨髓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至2015年5月深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92例CD5+SBL侵犯骨髓患者的病理档案资料,92例均行骨髓活检(bone marrow biopsy,BMB)标本的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流式细胞学检测和Ig H/CCND1的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结果: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CLL/SLL)56例(60.9%),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23例(25.0%),其他类型13例(14.1%),包括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5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LPL)4例,脾脏边缘区淋巴瘤(splenic marginal zone lymphoma,SMZL)4例。侵犯骨髓的方式以弥漫型最多见(28例),其次为混合型(25例),结节型(19例)及间质型(18例)侵犯较少,窦内型最少见(2例)。免疫表型检测示所有病例流式细胞学检测均表达CD19,CD20和CD5。免疫表型积分系统显示所有CLL/SLL患者为4~5分,MCL和其他类型患者均≤3分。13例其他类型的SBL中,5例FL均表达CD10;3例FL,1例LPL,3例SMZL表达CD23。CLL/SLL与MCL在CD23,s Ig M,FMC7,CD11C,CD22表达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MCL均表达cyclin D1。FISH检测所有MCL均为Ig H/CCND1阳性。结论:CD5+SBL包括多种淋巴瘤类型,侵犯骨髓时呈多种分布方式。流式细胞学的免疫表型检测对于CD5+SBL,尤其是CLL/SLL的诊断和鉴别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B细胞淋巴瘤 骨髓 病理学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