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毒素血症大鼠心肌病理学及肌钙蛋白表达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洪澄英 曹静 +5 位作者 杜玉洛 李威 彭全洲 刘晓娣 邢窕思 陈怀生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病理学及肌钙蛋白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内毒素组与对照组各10只,前者经尾静脉注射内毒素7 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药物注射后24、48 h分别处死动物,心肌经过处理后,进行病理学镜... 目的探讨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病理学及肌钙蛋白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内毒素组与对照组各10只,前者经尾静脉注射内毒素7 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药物注射后24、48 h分别处死动物,心肌经过处理后,进行病理学镜下形态观察。并通过PCR方法检测心肌细胞c Tn I表达量。结果内毒素组大鼠24 h后心肌细胞缩小,心肌纤维转疏松,注射内毒素48 h后心肌细胞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增多,心肌细胞间隙可见血管扩张,内有红细胞。内毒素注射后24、48 h心肌细胞c Tn I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内毒素血症可引起大鼠心肌细胞病理学改变及c Tn I表达降低,是脓毒症大鼠的重要病理生理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心肌损伤 肌钙蛋白 RNA扩增 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基底细胞腺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2
作者 孙宏晨 欧阳喈 +1 位作者 朱军 李红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4年第3期134-137,共4页
作者应用细胞性角蛋白、肌动蛋白、波形蛋白、Ⅳ型胶原单克隆抗体和S—100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溶菌酶、纤维凝集素、癌胚抗原多克隆抗体对涎腺基底细胞腺癌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肿瘤由对溶菌酶和细胞性角蛋白呈阳性反... 作者应用细胞性角蛋白、肌动蛋白、波形蛋白、Ⅳ型胶原单克隆抗体和S—100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溶菌酶、纤维凝集素、癌胚抗原多克隆抗体对涎腺基底细胞腺癌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肿瘤由对溶菌酶和细胞性角蛋白呈阳性反应的腺上皮细胞和对肌动蛋白、波形蛋白、S—100蛋白呈阳性反应的肌上皮细胞构成。本文还对涎腺基底细胞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基底细胞腺癌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的骨髓病理学特点与鉴别 被引量:2
3
作者 彭树松 《中国医学工程》 2012年第3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SM)的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例SM的骨髓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表型和特殊染色检测。结果 1例为男性,73岁,以皮肤瘙痒7年伴乏力2月就诊。查体示脾肿大,浅表淋巴结及肝脏均不大;另1... 目的探讨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SM)的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例SM的骨髓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表型和特殊染色检测。结果 1例为男性,73岁,以皮肤瘙痒7年伴乏力2月就诊。查体示脾肿大,浅表淋巴结及肝脏均不大;另1例女性5,7岁,以面苍、乏力、发热5月余就诊。查体示双下肢、背部少量出血点。外周血检查示1例为全血细胞减少,另1例贫血、白细胞少。骨髓涂片示2例均出现肥大细胞增多,分别为15.5%、6.5%。骨髓活检示2例骨髓中异常肥大细胞多灶性增生,伴有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纤维母细胞增生。甲苯胺蓝染色细胞胞质内见紫红色颗粒。免疫组化示异常细胞为CD117(+)、CD25(+)、CD2(-)、MPO(-)l、ysozyme(-),CD20(-)、CD3(-)。结论 SM的骨髓病理学改变具有特征性,骨髓活检病理形态学、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对于SM的诊断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 骨髓活检 病理学 免疫组化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样滤泡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许静 樊漪波 +1 位作者 颜彬 刘利明 《罕少疾病杂志》 2021年第4期4-6,共3页
目的研究甲状腺样滤泡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4例TLFRCC临床资料,行HE、免疫组化及BRAF V600E/RAS基因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8岁,肿瘤平均直径4.8cm。大体均为单发结节,切面呈灰黄暗红色,... 目的研究甲状腺样滤泡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4例TLFRCC临床资料,行HE、免疫组化及BRAF V600E/RAS基因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8岁,肿瘤平均直径4.8cm。大体均为单发结节,切面呈灰黄暗红色,界清,质软,可伴出血及坏死,2例呈微囊性。镜下肿瘤由大小不等的滤泡组成,间质富于毛细血管,周围包裹纤维性包膜。腔内富含嗜酸性物质,核呈磨玻璃样。免疫组化示上皮表达CK、EMA、GATA3、P504S、34βE12、PAX8,TTF-1和TG阴性具有诊断价值,1例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Ki-67约5%。PCR检测无BRAF V600E和RAS突变。术后随访24~9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TLFRCC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肾癌亚型,具有类似甲状腺滤泡癌的形态特征,生物学行为低度恶性,充分认识避免误诊,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甲状腺样 滤泡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M2-P53反馈调节对大肠癌作用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成志强 王晓玫 +4 位作者 单军 高利昆 许静 彭全洲 胡锦涛 《罕少疾病杂志》 2010年第4期1-6,共6页
目的分析MDM2基因扩增、P53基因缺失与蛋白异常表达在大肠癌发生演进中的作用、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FISH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2例大肠癌组织MDM2基因扩增、p53基因缺失以及其蛋白表达特点。结果大肠癌MDM2基因扩增、... 目的分析MDM2基因扩增、P53基因缺失与蛋白异常表达在大肠癌发生演进中的作用、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FISH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2例大肠癌组织MDM2基因扩增、p53基因缺失以及其蛋白表达特点。结果大肠癌MDM2基因扩增、p53基因缺失率为28.1%和53.1%,两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3.0%和65.0%。MDM2、p53蛋白在肝转移、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1);p53基因缺失、MDM2基因扩增在有静脉侵袭大肠癌组明显高于无静脉侵袭组(60.7%和31.8%),MDM2蛋白表达与癌细胞对静脉侵袭性有关(P=0.016)。结论 MDM2、p53基因参与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MDM2在肝转移组、静脉侵袭组表达明显增多,可作为肝内微小转移的参考指标,MDM2、p5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肝转移有明显相关性,提示预后不良,两基因联合检测对大肠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M2癌基因 P53抑癌基因 大肠癌 荧光原位杂交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与P53基因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马捷 左敏 +3 位作者 孙国平 臧达 王晓玫 徐坚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与P53癌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将71例乳腺癌X线征象中钙化、毛刺、病变密度、是否同时合并乳腺囊性增生症与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P53基因的表达进行对照研究。结果:71例乳腺癌中,钙化4 0例,占56 ... 目的:探讨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与P53癌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将71例乳腺癌X线征象中钙化、毛刺、病变密度、是否同时合并乳腺囊性增生症与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P53基因的表达进行对照研究。结果:71例乳腺癌中,钙化4 0例,占56 . 3% ;毛刺征2 3例,占32 .4 % ;病变区表现为高密度38例,占53. 5% ;乳腺癌同时合并乳腺囊性增生症4 6例,占6 4 .8%。P53基因表达阳性4 0例,占56 . 3%。结论: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P53基因表达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靶X线表现 乳腺癌 乳腺囊性增生症 P53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癌基因表达 X线征象 病变密度 对照研究 X线征象 毛刺征 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仑膦酸钠单用或联合钙剂对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的治疗作用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聂新华 田洁 +1 位作者 温文 陈萍 《安徽医学》 2010年第4期310-312,共3页
目的比较阿仑膦酸钠(ALN)单用或联合钙剂治疗对维甲酸所致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的防治效果,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用药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维甲酸灌胃诱发大鼠骨质疏松模型,ALN或ALN+钙剂每天灌胃给药,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骨质疏松大鼠... 目的比较阿仑膦酸钠(ALN)单用或联合钙剂治疗对维甲酸所致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的防治效果,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用药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维甲酸灌胃诱发大鼠骨质疏松模型,ALN或ALN+钙剂每天灌胃给药,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骨质疏松大鼠体质量、血磷、血钙、碱性磷酸酶(ALP)、骨密度(BMD)和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结果ALN单用或联合钙剂治疗均可提高骨质疏松大鼠的血磷水平和骨密度,降低升高的血钙和ALP水平,改善其病理改变,联合用药的作用稍优于单独用药。结论ALN有明确的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骨质疏松发生后,采用几种药物的联合应用是比较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骨质疏松 维甲酸 阿仑膦酸钠 钙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5和p27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董洪松 向登 +3 位作者 何贵华 卢永田 关弘 温演伟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5-197,共3页
目的研究周期素依赖激酶蛋白质类p15和p27蛋白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与NP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43例NPC组织和21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 目的研究周期素依赖激酶蛋白质类p15和p27蛋白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与NP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43例NPC组织和21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即非癌鼻咽组织(non-tumor nasopharyngeal,NP)中p15和p27表达水平。结果①NPC组织中p15和p2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1%和69.7%,与N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15和p27蛋白在NPC中的表达与NPC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脑神经侵犯及治疗后5年生存率无关(P>0.05);③p15、p27阳性表达之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p15蛋白和p27蛋白的表达缺失对NPC的发生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蛋白质类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对家兔视网膜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炜 宋建明 +5 位作者 田洁 陈伽俐 孔庆慧 李林 窦晓燕 司马晶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1716-1718,共3页
目的:观察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对家兔视网膜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家兔10只,体质量2.0~2.5kg,双眼无病变。分为4组,实验组3组每组3只6眼,对照组1只2眼,对照组每天双眼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3组分别每天双眼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5000U,... 目的:观察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对家兔视网膜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家兔10只,体质量2.0~2.5kg,双眼无病变。分为4组,实验组3组每组3只6眼,对照组1只2眼,对照组每天双眼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3组分别每天双眼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5000U,10000U和20000U,实验组和对照组每天穿刺抽取房水及玻璃体,用全自动血药浓度监测分析仪测量其浓度;第3d取视网膜制作光镜标本,观察视网膜细胞组织形态改变;使用TUNEL组织凋亡检测试剂盒进行凋亡检测。结果: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的3组家兔中,前房及玻璃体内庆大霉素药物浓度随注射天数增加;前房及玻璃体腔内药物浓度与结膜下注射之庆大霉素剂量正相关,玻璃体内药物浓度远低于前房内药物浓度(P<0.05);在光学显微镜下对比对照组,实验组家兔视网膜出现视锥、视杆细胞层变薄,溶解,节细胞层空泡形成甚至溶解,内外颗粒层细胞数变少等现象,且随着给药剂量增加,病理改变越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实验组内颗粒层凋亡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给药浓度越高,凋亡细胞计数越多。结论:研究显示,结膜下注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可引起视网膜病理改变及细胞凋亡增加,且其视网膜毒性与给药剂量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 视网膜 病理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胆管乳头状腺瘤及其病因的初步探讨
10
作者 陈玉汉 李淡薇 +1 位作者 陈灼怀 肖振德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52-255,共4页
作者在29例肝内胆小管上皮有艾美耳(E.stiedae)球虫寄生的家兔中,除了发现由于球虫寄生致胆管上皮破坏外,并见上皮显著增生及乳头状腺瘤形成。上皮的增生率为100%(29/29),增生类型包括单纯性增生和乳头状增生。其中由增生发展形成的乳... 作者在29例肝内胆小管上皮有艾美耳(E.stiedae)球虫寄生的家兔中,除了发现由于球虫寄生致胆管上皮破坏外,并见上皮显著增生及乳头状腺瘤形成。上皮的增生率为100%(29/29),增生类型包括单纯性增生和乳头状增生。其中由增生发展形成的乳头状腺瘤计7例(7/29),肿瘤的发生率占所研究病例的24.13%。病理形态学研究结果提示:胆管上皮增生和乳头状腺瘤的形成与球虫寄生存在着相关关系,但球虫是否为此瘤的唯一病因,则需通过实验复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艾美耳球虫 乳头状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间质瘤5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树松 崔建芳 +3 位作者 刘霆 杨根欢 阳静 冷爱民 《中国医学工程》 2012年第2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small intestine stromal tumors,SISTs)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以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57例小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57例患者中男34例,女23例,平均年龄51.7...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small intestine stromal tumors,SISTs)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以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57例小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57例患者中男34例,女23例,平均年龄51.7±9.5岁。小肠间质瘤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好发于空肠和十二指肠,胃镜、超声内镜、增强螺旋CT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可以提高检出率。57例均行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其中93.0%(53/57)行小肠肿瘤根治术,7.0%(4/57)行姑息手术。术后病理均为小肠间质瘤,其中,极低危5例(8.8%),低危18例(31.6%),中危16例(28.1%),高危(Ⅳ级)18例(31.6%)。随访时间6个月至36个月,3例出现远处转移或局部复发,2例死亡。结论小肠间质瘤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合理应用辅助检查可提高小肠间质瘤的术前检出率,其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积极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瘤 小肠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评价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熠 李明娥 +3 位作者 薛海燕 左敏 龚静山 马利国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668-671,共4页
目的比较术前分段诊刮、经阴道彩超、盆腔MRI、宫腔镜检查四种方法评估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准确性,为制定子宫内膜癌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06~2015-06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妇科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资料完整的221例子宫内膜癌... 目的比较术前分段诊刮、经阴道彩超、盆腔MRI、宫腔镜检查四种方法评估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准确性,为制定子宫内膜癌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06~2015-06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妇科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资料完整的22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术前分段诊刮病理结果、经阴道彩超、盆腔MRI、宫腔镜检查结果、术中情况及术后病理结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复核手术前后病理切片,采用符合率来评价手术前后诊断的符合程度,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手术前后诊断的一致性。结果①221例病例中,有17例宫颈间质浸润。术前分段诊刮判断宫颈有无浸润与术后石蜡病理比较,诊断宫颈浸润的敏感度为29. 41%,特异度为77. 94%,阳性预测值为10. 00%,阴性预测值为92. 98%,Kappa值0. 039,经一致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486)。②术前宫腔镜检查诊断宫颈浸润敏感度为41. 18%,特异度为89. 71%,阳性预测值25. 00%,阴性预测值94. 82%,Kappa值0. 240,经一致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③术前经阴道彩超诊断宫颈浸润漏诊率100%。④术前盆腔MRI诊断宫颈浸润敏感度为35. 29%,特异度为95. 59%,阳性预测值40. 00%,阴性预测值94. 66%,Kappa值0. 326,经一致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结论临床常用的分段诊刮术、宫腔镜检查、经阴道彩超及盆腔MRI对评估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准确性的独立应用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宫颈浸润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在大鼠胰岛分离中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温寿青 邱立 +1 位作者 汪春福 邹桂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8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在大鼠胰岛分离过程中抑制胰酶对胰岛细胞的消化作用。方法将20只SD大鼠平均分为两组,处理组在胰岛分离全过程中加用ATP进行干预,对照组则不加ATP处理,采用Ficoll非连续密度离心纯化后对两组胰岛细胞的凋亡、胰...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在大鼠胰岛分离过程中抑制胰酶对胰岛细胞的消化作用。方法将20只SD大鼠平均分为两组,处理组在胰岛分离全过程中加用ATP进行干预,对照组则不加ATP处理,采用Ficoll非连续密度离心纯化后对两组胰岛细胞的凋亡、胰岛产量及活力方面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加用ATP的处理组的胰岛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处理组胰岛产量和胰岛素释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胰岛分离过程中加用一定浓度ATP对胰岛具有抑制凋亡和保护胰岛活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分离 ATP 流式细胞仪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A肾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在扁桃体组织不同部位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艺 胡豪飞 +5 位作者 许日聪 许美权 孙艳花 程媛 卢玺峰 何永成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8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观察IgA肾病患者与不伴肾脏疾病的慢性扁桃体炎患者CD_4、CD_(19)、CD_(20)及CD_(21)在扁桃体内的分布特点,探寻IgA肾病扁桃体生发中心及滤泡间区的淋巴细胞变化特点。方法:IgA肾病行扁桃体切除术患者33例,另15例慢性扁桃体炎行扁... 目的:观察IgA肾病患者与不伴肾脏疾病的慢性扁桃体炎患者CD_4、CD_(19)、CD_(20)及CD_(21)在扁桃体内的分布特点,探寻IgA肾病扁桃体生发中心及滤泡间区的淋巴细胞变化特点。方法:IgA肾病行扁桃体切除术患者33例,另15例慢性扁桃体炎行扁桃体切除术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生发中心及滤泡间区的CD_4、CD_(19)、CD_(20)及CD_(21)标记细胞数,半定量分析对比组间差异。结果:IgA肾病组扁桃体CD_4^+T细胞数无论在生发中心或滤泡间区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滤泡间区的CD_(19)^+B细胞、CD_(20)^+B细胞、CD_(21)^+B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而生发中心内的CD_(19)^+B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IgA肾病患者扁桃体内生发中心及滤泡间区的淋巴细胞分布与无肾病的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存在明显差异,提示其B、T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及聚集异常,黏膜免疫可能了参与IgA肾病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扁桃体 淋巴细胞亚群 生发中心 滤泡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与雌激素受体表达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34
15
作者 马捷 左敏 +3 位作者 孙国平 王国红 王晓玫 徐坚民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180例乳腺癌患者X线征象中钙化、毛刺、结构紊乱、病变密度增高、边缘浸润及是否同时合并乳腺囊性增生症与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ER表达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80... 目的:探讨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180例乳腺癌患者X线征象中钙化、毛刺、结构紊乱、病变密度增高、边缘浸润及是否同时合并乳腺囊性增生症与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ER表达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80例乳腺癌患者中,有钙化者98例,占54.4%;出现毛刺征75例,占41.7%;结构紊乱72例,占40%;病变区表现为高密度90例,占50%;有边缘浸润者96例,占53.5%;乳腺癌同时合并乳腺囊性增生症91例,占50.6%。ER表达阳性100例,占55.6%。毛刺征、边缘浸润征组及同时合并乳腺囊性增生症者ER阳性表达率高;结构紊乱、病变区高密度ER阳性表达率低,钙化征与ER表达无关。结论: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ER表达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钼靶X线 雌激索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粘膜相关性淋巴瘤(附2例报告)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红 卢红 孙宏晨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4年第4期234-234,共1页
作者报告了2例口腔粘膜相关性淋巴瘤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淋巴瘤 口腔粘膜肿瘤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MRI表现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宙 杨敏洁 +5 位作者 易芹芹 冯霞 龚静山 黄国鑫 徐坚民 唐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3期496-499,共4页
目的探讨MRI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MRI表现为子宫不同程度增大,腔内肿块呈混杂信号影,7例肿瘤形态似"蜂窝"状或"葡萄"状,9... 目的探讨MRI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MRI表现为子宫不同程度增大,腔内肿块呈混杂信号影,7例肿瘤形态似"蜂窝"状或"葡萄"状,9例在肿块周围、子宫腔内及肌层可见增粗、迂曲流空血管影,6例宫旁两侧可见增多、迂曲血管影,增强扫描后9例病灶分隔及实性部分中度以上强化,其中6例呈早期明显强化,2例囊性病灶中央可见血管样强化的"血湖"状表现,3例显示病灶侵犯、突破浆膜层。结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并可以很好的显示肿瘤侵犯范围,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CT表现(附1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宙 王君丽 +3 位作者 凌人男 杨敏洁 易芹芹 唐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8期1334-1337,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LEL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复习文献。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中央型6例,周围型5例,最大径约1.4~7.9cm,平均(4.5±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LEL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复习文献。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中央型6例,周围型5例,最大径约1.4~7.9cm,平均(4.5±1.8)cm。4例呈圆形或类圆形,7例呈分叶状;9例肿瘤轮廓光滑,边界清晰;1例肿瘤边缘可见毛刺,1例见胸膜牵拉凹陷征。平扫8例肿瘤为均匀等密度,3例见斑片状低密度区,均未见空洞形成,增强后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5例出现斑片状坏死,4例伴“包绕血管征”。5例见肺门、纵隔、隆突下淋巴结肿大,肝转移2例,1例ECT骨扫描证实有骨转移。结论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诊断需要与其他肺部肿瘤鉴别,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上皮瘤样癌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囊性肿瘤3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育森 鲍世韵 +5 位作者 孙枫林 刘嘉林 马扬 刘利平 龚静山 刘汉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0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9例胰腺囊性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治疗方案、病理结果以及随访情况。结果39例胰腺囊性肿瘤中,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10...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9例胰腺囊性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治疗方案、病理结果以及随访情况。结果39例胰腺囊性肿瘤中,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10例(25.6%),黏液性囊腺瘤(MCN)7例(17.9%),浆液性囊腺瘤(SCN)12例(30.8%),实性假乳头状瘤6例(15.4%),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4例(10.3%)。患者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CT和MRI对胰腺囊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39例中手术治疗30例,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1例,内镜下胰管支架内引流2例,保守治疗6例。胰腺囊性肿瘤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无手术死亡病例。所有患者随访3~60个月,1例发生术后远处转移;保守治疗及内引流术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肿瘤进展或症状反复。结论CT及MRI是胰腺囊性肿瘤术前诊断的主要手段;胰腺囊性肿瘤总体预后好,主张积极手术,功能保留性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囊性肿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体表追踪技术适用于儿童肿瘤精准放射治疗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略 李子煌 +4 位作者 李壮玲 邓小年 吕得刚 李先明 唐娜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3期478-481,共4页
目的探讨光学体表追踪技术(OSMS)在儿童肿瘤精准放射治疗中的摆位精度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例儿童肿瘤患者,应用体表标记、激光灯配合OSMS协助摆位,每次摆位后治疗前进行锥形束CT(CBCT)扫描。分别记录OSMS及CBCT的左右、头脚、上下... 目的探讨光学体表追踪技术(OSMS)在儿童肿瘤精准放射治疗中的摆位精度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例儿童肿瘤患者,应用体表标记、激光灯配合OSMS协助摆位,每次摆位后治疗前进行锥形束CT(CBCT)扫描。分别记录OSMS及CBCT的左右、头脚、上下方向移动的误差。分析两组摆位误差关系,应用Bland-Altman法评估两种系统的一致性。治疗期间利用OSMS监测患者体位变化。结果CBCT与OSMS的左右、头脚、上下方向的移动误差分别是:0.207±0.076 cm,0.207±0.073 cm;0.186±0.072 cm,0.183±0.069 cm;0.206±0.068 cm,0.198±0.071 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BCT与OSMS的左右、头脚、上下方向的移动差值分别有4.65%(6/129)、5.43%(7/129)、3.88%(5/129)在95%LoA之外,在其一致性范围内,差值的绝对值最大分别为0.06、0.09、0.11 cm。结论OSMS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的图像引导方式,能精准地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摆位的效率,适合于儿童肿瘤的精准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肿瘤 图像引导放疗 光学体表追踪技术 锥形束CT 摆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