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26家三甲医院新生儿科超未成熟儿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住院费用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吴繁 +51 位作者 冯周善 崔其亮 杨传忠 叶晓彤 戴怡蘅 梁伟怡 叶秀桢 莫镜 丁璐 吴本清 陈宏香 黎炽旺 张喆 荣箫 沈薇 黄为民 杨冰岩 吕峻峰 黄辉文 霍乐颖 饶红萍 严文康 任雪军 杨勇 王方方 刘东 刁诗光 刘晓燕 孟琼 王玉 王斌 张丽娟 黄宇戈 敖当 李伟中 陈洁玲 陈艳玲 李薇 陈志凤 丁月琴 李晓瑜 黄越芳 林霓阳 蔡扬帆 韩莎莎 金雅 柳国胜 万忠和 班奕 白波 李广洪 严越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8-114,共7页
目的探讨广东省新生儿科出院的超未成熟儿(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EPI)与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I)的住院费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广东省26家三甲医院新生儿科于2013-2017年出院的EPI与ELBW... 目的探讨广东省新生儿科出院的超未成熟儿(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EPI)与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I)的住院费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广东省26家三甲医院新生儿科于2013-2017年出院的EPI与ELBWI的住院情况和住院费用,并按救治结局、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出院年份、出院地区和医院类型等进行分组,分别计算和比较各组的住院天数、日均住院费用和住院总费用。结果共2392例EPI与ELBWI进入分析,整体患儿的中位住院天数为52(4,73)d,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为2060(1441,3404)元,中位住院总费用为78044(20176,134440)元。死亡/转院组(n=1117)与存活/非转院组(n=1275)比较,存活/非转院组的中位住院天数和中位住院总费用均大于死亡/转院组(Z=-35.600、-29.394,均P<0.001),但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低于死亡/转院组(Z=-24.511,P<0.001)。在存活/非转院组中,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中位住院总费用与出院年份呈正相关(r=0.302、0.259,均P<0.001),各年的中位住院总费用分别相当于当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56、3.74、4.11、4.10和4.05倍;中位住院天数、中位住院总费用分别与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呈负相关(均P<0.001),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仅与出生胎龄呈负相关(P<0.001);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中位住院总费用与出院医院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r=0.356、0.392,均P<0.001);综合性医院的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中位住院总费用均低于专科医院(Z=-2.230、-3.373,P=0.026、P<0.001)。结论EPI与ELBWI的救治费用与救治结局、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出院年份、出院地区、医院类型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低出生体质量 住院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危险因素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金丽 林真珠 +5 位作者 熊小云 吕元红 何少玲 孙莉 方小燕 贺万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导管堵塞提供参考。方法对深圳市7所医院811例留置PICC导管的新生儿跟踪观察导管堵塞的发生情况,对影响导管堵塞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60例新生儿发生PICC导管堵塞,发生率7.4%... 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导管堵塞提供参考。方法对深圳市7所医院811例留置PICC导管的新生儿跟踪观察导管堵塞的发生情况,对影响导管堵塞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60例新生儿发生PICC导管堵塞,发生率7.4%(2.85/1 000导管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输液过程中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是导管堵塞的保护因素(OR=0.113),导管留置时间>40d是危险因素(OR=2.780)。结论为避免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输液过程中应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同时每天评估导管保留的必要性,尽早拔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PICC 导管堵塞 危险因素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肠上皮细胞岩藻糖基化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杜华 余香 +5 位作者 余加林 胡坤 贺雨 肖洒 艾青 刘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28-833,共6页
目的观察肠上皮细胞岩藻糖基化水平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小鼠模型中的变化,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2只10日龄的C57BL/6新生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EC组(n=21,采用人工喂养+缺氧+冷刺激方法建立NEC模型)和对照组(n=21,母鼠... 目的观察肠上皮细胞岩藻糖基化水平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小鼠模型中的变化,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2只10日龄的C57BL/6新生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EC组(n=21,采用人工喂养+缺氧+冷刺激方法建立NEC模型)和对照组(n=21,母鼠喂养,不做处理),建模3d后处死。采用NEC病理损伤评分评估建模效果;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岩藻糖基化肠上皮细胞(F-ECs)和肠道固有层3型天然淋巴细胞(ILC3s)比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肠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素-22受体(IL-22R)、岩藻糖基转移酶2(Fut2)和固有层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2(IL-22)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固有层淋巴细胞IL-2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建立NEC小鼠模型。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NEC模型组F-ECs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C模型组肠道固有层ILC3s百分比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NEC模型组上皮细胞IL-22R、Fut2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固有层淋巴细胞IL-22 mRNA表达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EC模型组固有层淋巴细胞IL-22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肠上皮细胞岩藻糖基化参与了NEC小鼠模型的发病,其机制可能与ILC3s-IL-22-Fut2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糖基化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3型天然淋巴细胞 岩藻糖基转移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和2型黏蛋白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肠组织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刘东 余加林 +4 位作者 李志光 贺雨 杜华 黄进洁 徐艳珍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观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肠黏膜屏障中1型和2型黏蛋白(MUC1和MUC2)的表达变化。方法病例对照研究。NEC组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病理科NEC患儿手术肠组织病理切片中随机选取10份,并查阅住院病历收集一般临床资料;... 目的观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肠黏膜屏障中1型和2型黏蛋白(MUC1和MUC2)的表达变化。方法病例对照研究。NEC组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病理科NEC患儿手术肠组织病理切片中随机选取10份,并查阅住院病历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对照组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病理科先天性肠闭锁病理切片,以选取的NEC患儿的胎龄、发病日龄行1∶1匹配,利用HE染色对NEC组肠组织结构变化进行研究,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肠组织样本中MUC1及MUC2的表达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NEC组及对照组肠组织在结构上有明显差异,NEC组患儿肠组织结构的完整性破坏甚至消失,表现为大量绒毛脱落、坏死,黏膜下层及肌层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样本肠壁层炎性细胞浸润,肠组织杯状细胞及隐窝减少; NEC患儿肠组织MUC1及MUC2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累计光密度值统计,MUC1中位数:NEC组780 455.5 vs对照组19 175 070.4,P=0.004; MUC2中位数:NEC组3 039 120 vs对照组45 750 707.5,P=0.001)。结论 NEC患儿肠黏膜屏障中MUC1及MUC2表达显著降低,可能参与了NEC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肠黏膜屏障 1型黏蛋白 2型黏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高氨血症多中心现状调查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深圳新生儿数据协作网 吴本清 +3 位作者 杨传忠 冯晋兴 陈诚 余章斌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2-258,共7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多中心现状调查,了解新生儿高氨血症的发病率、病因分类、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以2017年1月—2022年11月28家参与单位分娩并入住新生儿科治疗的血氨>100μmol/L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确诊高氨... 目的通过回顾性多中心现状调查,了解新生儿高氨血症的发病率、病因分类、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以2017年1月—2022年11月28家参与单位分娩并入住新生儿科治疗的血氨>100μmol/L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确诊高氨血症新生儿的发病率、病因分类、临床特征、基因表型及预后随访等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观察期间28家单位总分娩量708421例,73例符合新生儿高氨血症诊断标准,其中男44例、女29例。病因分类中先天遗传性高氨血症32.88%(24例),暂时性高氨血症15.07%(11例),继发性高氨血症16.44%(12例),另有26例原因不明(35.61%)。主要临床表现有反应差、气促、喂养困难、抽搐、意识障碍等。主要异常实验室检查为代谢性酸中毒、血乳酸增高、低血糖、电解质紊乱,血氨基酸和/或尿氨基酸异常,13例进行了基因检查的患儿中11例发现异常。治疗上除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外,主要采用了精氨酸排氨(21例)、补充肉碱(8例)、血液净化(9例)以及腹膜透析(3例)。预后方面,24例先天遗传性高氨血症患儿死亡10例,放弃治疗6例,好转出院8例;12例继发性高氨血症患儿死亡1例,放弃治疗3例,预后不详1例,治愈出院7例;11例暂时性高氨血症患儿均治愈或好转出院;而26例不明原因高氨血症病例死亡17例,放弃治疗4例,预后不详3例,好转出院2例。结论新生儿高氨血症发病率不高,但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尤其是先天性遗传高氨血症和不明原因高氨血症病例。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尽量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可减少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加强产前咨询,建立新生儿高氨血症筛查体系和新生儿高氨血症注册登记系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氨血症 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肝利胆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2
6
作者 姚平 陈永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7期23-24,共2页
目的探索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清肝利胆液加常规治疗)及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各33例,医护合作,治疗中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定期检测血胆红素,了解下降... 目的探索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清肝利胆液加常规治疗)及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各33例,医护合作,治疗中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定期检测血胆红素,了解下降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胆红素降至正常值的天数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口服清肝利胆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视为简便、安全、有效治疗药物。加强产妇产后及新生儿的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及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清肝利胆液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B族链球菌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五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陈丽 吴本清 +4 位作者 程涵蓉 唐沂 吴俊 燕旭东 涂惠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750-2752,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深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5例GBS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 目的探讨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深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5例GBS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结果 5例GBS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均顺产、足月、无异常出生史。1例早发型病例以黄疸为首发症状,4例晚发型病例均发热伴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异常症状。2例患儿白细胞计数减低、1例升高,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增高,均对青霉素及万古霉素敏感。5例患儿给予综合治疗后存活,脑干诱发电位均通过。2例患儿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提示:脑软化灶,1例患儿有少许出血灶,余2例正常。随访1年,1例有生长发育滞后,余4例生长发育正常。结论新生儿GBS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各异,须引起重视。对于可疑患儿应早期进行血培养确定病原菌,行脑脊液检查,尽早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链球菌 无乳 脑膜炎 细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间歇正压通气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早产儿心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丁璐 燕旭东 +2 位作者 黄进洁 陈丽 吴本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9期3622-3627,共6页
目的探讨在相同通气参数下,同步间歇正压通气(SIPP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早产儿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HMD早产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 目的探讨在相同通气参数下,同步间歇正压通气(SIPP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早产儿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HMD早产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IPPV组50例和SIMV组50例,另外选取健康早产儿50例为对照组,SIPPV组与SIMV组早产儿均使用瑞典产Maquet SERVO-i呼吸机,采用合适的气管导管,通气参数相同;SIPPV组模式为SIPPV,SIMV组模式为SIMV。记录气道压、潮气量、呼吸频率(RR)、血压、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_2)、氧分压(PO_2)。3组早产儿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心室泵血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量(SV)、心率(HR)、心输出量(CO);同时测量心脏各瓣膜血流速度,包括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AV)、肺动脉瓣口血流速度(PV)和左房室瓣口(MV)及右房室瓣口(TV)的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峰)与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峰)比值(M-E/A、T-E/A)。结果 SIMV组早产儿气道压、潮气量较SIPPV组降低(P<0.05)。SIPPV组与SIMV组早产儿血压、pH值、PCO_2、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IMV组早产儿RR较SIPPV组降低(P<0.05)。3组早产儿LVEF、LVFS、LVEDV、LVESV、SV、CO、AV、M-E/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早产儿HR、PV、T-E/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IPPV组早产儿HR较对照组升高,PV、T-E/A较对照组降低(P<0.05);SIMV组早产儿HR较SIPPV组降低,PV、T-E/A较对照组降低,PV、T-E/A较SIPPV组升高(P<0.05)。SIPPV组和SIMV组气道压、潮气量与PV、T-E/A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早产儿应用SIPPV和SIMV模式机械通气,在设定相同通气参数下,右心室舒张功能和PV降低,SIPPV模式较SIMV影响更大。两者对左心室泵功能和舒张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膜病 婴儿 早产 间歇正压通气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管同步抽注法和全自动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吴俊 吴本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1263-1264,共2页
目的:探讨双管同步抽注法和全自动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其对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采用双管同步抽注法的1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采用全自动换血法的13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前后胆红素、血电解质、血常规、... 目的:探讨双管同步抽注法和全自动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其对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采用双管同步抽注法的1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采用全自动换血法的13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前后胆红素、血电解质、血常规、血糖、pH值变化。结果:双管同步抽注法组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值分别为(390.13±107.62)μmol/L、(193.40±37.86)μmol/L,总胆红素换出率为50.4%。全自动换血法组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值分别为(430.33±121.90)μmol/L、(216.83±63.66)μmol/L,总胆红素换出率为49.8%。两组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总胆红素换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自动换血法是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是新生儿换血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黄疸 新生儿 交换输血 全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ABO溶血病52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李红梅 李志光 徐位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0期856-857,共2页
关键词 ABO溶血病 溶血病 新生儿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医院感染的十年变迁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俊 吴本清 +2 位作者 黄进洁 罗亮 陈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228-2231,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极低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及病原菌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NICU住院的654例极低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将发生医院感染的162例极...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极低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及病原菌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NICU住院的654例极低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将发生医院感染的162例极低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分为2001年1月—2005年12月和2006年1月—2010年12月两组,对比分析两组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感染疾病和病原菌的变迁。结果第一组和第二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2.55%和26.01%,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医院感染疾病均以肺炎为主,前后五年比较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的构成比由22.6%增加至38.5%,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原菌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前后五年构成比显示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呈上升趋势,肺炎克雷伯杆菌成为第一位的医院感染致病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有上升趋势,败血症构成比增加,应根据病原菌谱的变化合理应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超低出生体质量儿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情况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罗亮 唐松 +2 位作者 吴本清 张国明 李志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4期2479-2481,共3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期间出生的425例出生体重在2000g以内或孕周<34周的早产儿,对其进行眼底筛查并统计分析筛查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期间出生的425例出生体重在2000g以内或孕周<34周的早产儿,对其进行眼底筛查并统计分析筛查情况。结果:在筛查的425例早产儿中发现各期(包括1、2期病变或个别4、5期晚期病变)ROP患儿92例(占21.6%),阈值前期ROP患儿21例(占4.9%),阈值期ROP患儿18例(占4.2%),急进性ROP的患儿5例(占1.2%)。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随着胎龄及出生体重的降低而明显呈上升趋势,胎龄及出生体重与ROP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结论:胎龄和出生体重是ROP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低胎龄或低体重的高危早产儿应定期进行眼底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位气管内注入固尔苏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晓东 田青 +2 位作者 包忠宪 吴日勉 何中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1728-1730,共3页
目的:探索气管内注入固尔苏(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最佳给药方法。方法:将符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63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采用仰卧位分次气管内给药法;对照组(31例)采用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仰卧位三种体位气管内... 目的:探索气管内注入固尔苏(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最佳给药方法。方法:将符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63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采用仰卧位分次气管内给药法;对照组(31例)采用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仰卧位三种体位气管内给药法。比较两组用药后血气分析、胸片改善情况、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两组用药后在血气分析、胸片改善情况、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仰卧位分次注入法与多体位分次给药法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无差异,但前者操作简单,搬动少,对患儿的干扰少,脱管与发生一过性紫绀的几率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 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护士配置及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现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小花 何朝珠 +8 位作者 刘昱昕 欧阳玲 毛祚燕 兰海燕 袁飞锋 徐伟 徐霄 万凤香 刘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3期87-89,共3页
目的:了解南昌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士配置及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现状。方法:抽取南昌市五大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护士201名进行调查。结果:南昌市社区护士配置基本达标;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情况总体较好,排名前五位的项目是定期健康... 目的:了解南昌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士配置及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现状。方法:抽取南昌市五大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护士201名进行调查。结果:南昌市社区护士配置基本达标;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情况总体较好,排名前五位的项目是定期健康体检、营养饮食指导、合理运动锻炼指导、健康咨询、行为安全指导;50%以上社区护士未提供的项目是免疫接种护理指导、心理咨询、家庭访视、家庭病床服务。结论:目前南昌市社区护士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需要对护士配置及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内容进行改进,更好地提高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护理服务 人员配置 老年人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2例早产儿消化道出血及凝血功能变化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伟晴 吴本清 +1 位作者 李志光 吴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72-774,共3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消化道出血与凝血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32例消化道出血早产儿(观察组)和156例无新生儿出血症、应激性胃黏膜病变、重症感染等并发症的早产儿(对照组),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 目的:探讨早产儿消化道出血与凝血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32例消化道出血早产儿(观察组)和156例无新生儿出血症、应激性胃黏膜病变、重症感染等并发症的早产儿(对照组),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比较两组早产儿凝血功能,观察消化道出血早产儿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凝血功能与对照组比较,血浆PT、APTT、TT明显延长(P<0.01),Fib明显降低(P<0.01),D-D明显升高(P<0.01)。结论:消化道出血早产儿凝血功能存在明显障碍,早产儿的凝血功能变化与消化道出血密切相关,早产儿凝血功能的异常改变参与了早产儿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消化道出血 凝血酶原时间 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学诊断及常见病原菌谱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本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738-739,共2页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肺炎 病原学诊断 病原菌谱 早产儿 “金标准” 组织学标本 肺组织病理学 病原微生物 组织学改变 微生物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相关性异常汉逊酵母菌败血症五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丽 吴本清 +4 位作者 吴伟元 李志光 吴俊 唐沂 戎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9期3636-3640,共5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发生的导管相关性异常汉逊酵母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防控措施、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10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NICU发生的导管相关性异常汉逊酵母菌败血症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其临床表现、...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发生的导管相关性异常汉逊酵母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防控措施、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10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NICU发生的导管相关性异常汉逊酵母菌败血症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并进行药敏试验和菌株鉴定。结果 5例患儿均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均有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2周以上经历,部分有肠外营养。5例患儿均出现发热,3例心率增快,1例反应欠佳,3例出现发绀、呼吸暂停,3例有气促表现。2例患儿出现白细胞计数减少,1例出现血小板减少,1例C反应蛋白(CRP)增高,1例肺部出现新病灶。5例脑脊液检查正常。该菌对氟康唑敏感。患儿均及时拔除导管,采用氟康唑静脉滴注,12 mg·kg-1·d-1,治疗均痊愈。随访1年,5例患儿生长发育未见明显异常。NICU经过强化健康教育和管理,加强手卫生等措施,未再出现院内侵入性真菌感染。结论导管相关性异常汉逊酵母菌败血症病例罕见,临床特点与常见真菌败血症相似,该病可防可控,氟康唑治疗效果满意,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导管相关性感染 毕赤酵母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