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程再造在群体食物中毒急诊救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黎小群 何满红 钟娟 《中国护理管理》 2009年第8期51-53,共3页
目的:再造群体食物中毒急诊救护流程,提高患者救护效率。方法:从分诊、分流安置患者,启用急救梯队到组织分工,再造原来流程,制订了一套适合大批群体食物中毒的急诊救护方案,并成功应用于两起大宗群体食物中毒患者共计213人的急诊救护中... 目的:再造群体食物中毒急诊救护流程,提高患者救护效率。方法:从分诊、分流安置患者,启用急救梯队到组织分工,再造原来流程,制订了一套适合大批群体食物中毒的急诊救护方案,并成功应用于两起大宗群体食物中毒患者共计213人的急诊救护中。结果:缓解了因大批患者来诊而造成的急诊混乱局面,明显缩短了患者候诊时间与等待治疗的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群体食物中毒急诊救护流程再造有利于提高群体中毒患者的救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再造 食物中毒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急诊输液护理信息系统对输液单处置时间对比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余秀颜 刘平 +2 位作者 窦宇红 许美芳 蔡凌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处理门、急诊输液注射单的最佳操作方法。方法随机抽取40份输液单,将有1组液体的输液注射单设为A组,2组液体的设为B组,各20张。应用门、急诊输液护理信息系统(实验法)、传统手工记录(对照法1)、医嘱录入系统(对照法2)方法进行... 目的探讨处理门、急诊输液注射单的最佳操作方法。方法随机抽取40份输液单,将有1组液体的输液注射单设为A组,2组液体的设为B组,各20张。应用门、急诊输液护理信息系统(实验法)、传统手工记录(对照法1)、医嘱录入系统(对照法2)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实验法、对照法1、对照法2所用时间(s)A组分别是19.05±1.81、43.42±7.14、28.45±3.16;B组分别是27.98±3.78、70.56±6.98、39.96±3.75。对照法1、对照法2A组、B组分别与实验法A组、B组比较,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门、急诊输液护理信息系统操作快捷,大大加快了门、急诊输液护理操作时速,同时该系统使用简单、记录准确、实用性强,既减轻了护士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 急诊 输液单 护理信息系统 时间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老护理员优质老年照护行为形成要素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廖露露 何笑笑 +11 位作者 龙环 谭蕾 杨玲花 黄胜兰 李霞 韩影 彭笑 陈荟菁 杨秀芬 黄垒 谢霖 刘义兰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1-104,113,共5页
目的探讨养老护理员优质老年照护行为的形成要素及影响因素,为提升其老年照护行为提供依据。方法对6个城市9家养老机构的12名护理管理者、63名养老护理员以及36名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养老护理员优质老年照护行为的形成要素及影响因素,为提升其老年照护行为提供依据。方法对6个城市9家养老机构的12名护理管理者、63名养老护理员以及36名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提炼出2个主题:优质老年照护行为的形成要素(个性化、整体化、尊重、互动、赋权和维持信念);优质老年照护行为的影响因素(促进因素和障碍因素)。结论养老机构应落实规范管理,融入人性化管理模式,加强专业化培训,调动养老护理员工作积极性,以此促进养老护理员的优质老年照护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机构 养老护理员 老年人 优质照护 照护行为 形成要素 影响因素: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氨茶碱中毒75例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苏顺庭 孟新科 +1 位作者 吴华雄 许长琼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83-383,386,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使用氨茶碱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中毒反应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75例COPD病例的临床资料 ,对比分析不同病程、不同动脉血气PaO2 、PaCO2 及有无合并症等情况下患者氨茶碱中毒的发生率。...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使用氨茶碱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中毒反应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75例COPD病例的临床资料 ,对比分析不同病程、不同动脉血气PaO2 、PaCO2 及有无合并症等情况下患者氨茶碱中毒的发生率。同时总结COPD患者氨茶碱中毒的临床表现。结果 不同病程 ,不同动脉血气PaO2 和PaCO2 ,有、无合并症的者氨茶碱中毒发生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中毒反应主要表现为 :心律失常、神经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或原有呼吸系统症状加重。结论 COPD患者并发肺心病、冠心病、肝功能不全、PaO2<6 0mmHg时 ,使用氨茶碱治疗易发生中毒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氨茶碱中毒 老年人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热清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核因子-κB活性及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德红 邓哲 +4 位作者 魏刚 孟新科 郑晓英 赵中江 周泽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3期2208-2210,共3页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脓毒症(sepsis)大鼠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活性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um ligation perforation,CLP)制备脓毒症模型。112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脓毒症(sepsis)大鼠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活性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um ligation perforation,CLP)制备脓毒症模型。112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痰热清治疗组,观察模型组及痰热清治疗组大鼠术后7 d的生存率。用ELISA法检测各组NF-κB活性和IL-6的水平。结果:痰热清治疗组7 d生存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在CLP后2 h明显升高,6 h达到高峰,各时点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IL-6水平在CLP后6 h明显升高,12 h达到高峰,除2 h时点外,各时点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2 h时点外,痰热清治疗组NF-κB活性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与血浆IL-6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25,P<0.01)。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可明显抑制脓毒症大鼠NF-κB活性及IL-6水平,提高脓毒症大鼠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核转录因子-ΚB 白细胞介素-6 生存率 痰热清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营养支持对危重病患者炎症介质及病死率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德红 虞敏 +4 位作者 戴懿 魏刚 邓哲 孟新科 郑晓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3063-306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危重病患者炎症介质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60例危重病患者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3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试验组接受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危重病患者炎症介质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60例危重病患者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3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试验组接受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对照组接受全肠外营养支持(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两组等氮等热量供给。营养支持前1d及营养支持后第10天检测血浆TNF-α及IL-10水平,并随访28d,观察两组情况。结果:试验组病死率为26.7%,对照组病死率为36.7%,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病患者血浆TNF-α及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对照组及试验组治疗前的血浆TNF-α及IL-10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营养支持后第10d,对照组及试验组的TNF-α及IL-10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试验组的TNF-α及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病患者存在炎症反应紊乱。PN+EN较TPN更能降低危重患者的炎症介质,减轻炎症反应,但不能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全肠外营养 危重病 炎症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APACHEⅡ与TISS评估EICU的资源利用 被引量:9
7
作者 何满红 彭雅君 +1 位作者 何卫平 韩晓红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6期4-6,共3页
目的应用APACHEⅡ结合TISS评估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资源利用的合理性。方法将EICU住院时间大于24h的90例患者分别采用APACHEⅡ和TISS进行评分,根据第1天APACHEⅡ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低分(0~分)、中分(15~分)、高分(25~71分)组,比... 目的应用APACHEⅡ结合TISS评估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资源利用的合理性。方法将EICU住院时间大于24h的90例患者分别采用APACHEⅡ和TISS进行评分,根据第1天APACHEⅡ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低分(0~分)、中分(15~分)、高分(25~71分)组,比较三组患者在EICU的总医疗费用、日平均费用、住EICU时间、病死率及TISS评分。结果患者APACHEⅡ和TI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三组患者住EICU时间、总医疗费用、日平均费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三组TISS评分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APACHEⅡ结合TISS评分可用于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利于合理利用EICU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治疗干预评分系统 EICU 费用 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抗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对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万帆 杨吉乡 +3 位作者 谢守霞 原文鹏 庞春平 张欣洲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7期785-787,共3页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保护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与机理。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银杏叶提取物组。通过HE染色观察肾组织损伤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P选择素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保护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与机理。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银杏叶提取物组。通过HE染色观察肾组织损伤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P选择素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 ,缺血再灌注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呈明显的缺血性改变 ,P选择素表达明显增强 (P <0 .0 1) ,肾小球内中性粒细胞增加明显 (P <0 .0 0 1) ;银杏叶提取物组比缺血再灌注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缺血性改变减轻 ,P选择素表达减少 (P <0 .0 1) ,肾小球内中性粒细胞较缺血再灌注组减少 (P <0 .0 0 1)。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P选择素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肾脏 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与影像学诊断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何卫平 王水云 +3 位作者 杨径 王小雷 王立军 庄俊汉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8-360,36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 (AD)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 5家医院 1995~ 2 0 0 1年收治的5 0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长期高血压是AD的主要原因 ,4 5岁以下发病占 18% ;76 %患者表现有剧烈的胸前疼痛 ,亦有隐...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 (AD)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 5家医院 1995~ 2 0 0 1年收治的5 0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长期高血压是AD的主要原因 ,4 5岁以下发病占 18% ;76 %患者表现有剧烈的胸前疼痛 ,亦有隐痛、无痛和剧痛后缓解 ;双上肢和上下肢血压异常差异占 12 % ;主动脉瓣舒张期杂音占 8% ;以并发症急性主动脉分支急性闭塞造成器官缺血坏死或压迫症状为首发症状出现的有急性心肌梗塞 (AMI)、单瘫、截瘫、急性左心衰等 ,亦有少见的气胸和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 ;影像检查电子计算机断层 (CT)、磁共振显像 (MRI)、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有很高的敏感性 ,AD的分型、定位MRI较TTE优 ,而TTE在确定有无主动脉瓣损害、心包积液及观察内膜片活动等方面占优。【结论】AD的临床表现多样、复杂 ,临床医师必须对AD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有清楚认识 ,及时选择或联合应用CT、M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治疗 影像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已酮可可碱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魏刚 刘德红 +3 位作者 陈伟峰 孟新科 吴华雄 郑晓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958-959,共2页
目的:探讨已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用内毒素复制SIRS大鼠。实验分3组,即正常对照组、SIRS组和PTX组。用ELISA的方法检测各组肿瘤... 目的:探讨已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用内毒素复制SIRS大鼠。实验分3组,即正常对照组、SIRS组和PTX组。用ELISA的方法检测各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IRS组大鼠TNF-α和IL-6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SIRS组比较,PTX组大鼠TNF-α和IL-6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PTX可明显抑制SIRS大鼠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综合征 已酮可可碱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对脓毒症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伟 刘德红 +2 位作者 许长琼 李卓成 裴晓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03-305,309,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对脓毒症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盲肠结扎穿孔法构建脓毒症大鼠模型,尾静脉移植血管内皮祖细胞,观察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组大鼠的尾动脉平均动脉压、体温、呼吸频率及脉率等主要生命体征,H...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对脓毒症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盲肠结扎穿孔法构建脓毒症大鼠模型,尾静脉移植血管内皮祖细胞,观察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组大鼠的尾动脉平均动脉压、体温、呼吸频率及脉率等主要生命体征,HE染色法检测肺部损伤情况、PAS染色法检测肾脏损伤情况,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大鼠肺部及肾脏血管内皮祖细胞的聚集情况。结果:盲肠结扎大鼠的尾动脉平均动脉压下降,体温、脉率及呼吸频率上升,但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大鼠的生命体征都得到改善;肺部HE染色及肾脏PAS染色显示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组肺部炎症细胞浸润及肾小球基底膜损伤均较模型组减轻,追踪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定位发现,在肺部及肾脏都有血管内皮祖细胞的聚集。结论: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可以迅速聚集在血管损伤部位,对脓毒症大鼠的器官功能受损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祖细胞 脓毒症 盲肠结扎穿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伤早期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泽强 邓哲 +1 位作者 王卫东 杨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501-2503,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早期血浆组织因子(TF)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TFPI)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005年10月~2007年10月间30例多发伤患者伤后第1、2、3天血浆TF、TFPI-1和D-二聚体水平,同法测定25例健康人血浆相...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早期血浆组织因子(TF)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TFPI)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005年10月~2007年10月间30例多发伤患者伤后第1、2、3天血浆TF、TFPI-1和D-二聚体水平,同法测定25例健康人血浆相应指标作为对照组。结果血浆TF和D-二聚体水平在伤后第1天即已明显升高,伤后第2天达到峰值;TFPI-1在伤后随时间延长而降低。TF在伤后第1、2、3天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D-二聚体和TFPI-1伤后第2、3天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发伤后早期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和继发纤溶亢进,动态检测血浆中TF、TFPI-1和D-二聚体有利于了解多发伤后继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炎症反应程度,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血浆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休克大鼠肝组织TNF-α mRNA表达变化及甘氨酸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哲 刘德红 +5 位作者 孙冀武 赵中江 谢玉刚 周泽强 姚彬 邱旻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创伤性休克大鼠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肝功能和病理改变的动态变化及甘氨酸的干预影响。【方法】建立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11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治疗组(n=40)、休克组(n=40)和对照组(n=30)。治疗... 【目的】观察创伤性休克大鼠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肝功能和病理改变的动态变化及甘氨酸的干预影响。【方法】建立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11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治疗组(n=40)、休克组(n=40)和对照组(n=30)。治疗组大鼠在复苏开始时经颈静脉输入100mg/kg的甘氨酸液;休克组输以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对照组仅行腹腔麻醉。分别于复苏后3h、6h、12h、24h及48h五个时相点活杀大鼠。采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TNF-αmRNA表达;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并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结果】休克组复苏后3h肝组织TNF-αmRNA表达即增加,复苏后6h达高峰。血清ALT、AST在复苏后3h有升高,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光镜下病理改变也随时间延长而呈损害加重趋势。与休克组比较,治疗组各时间点肝组织TNF-α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血清ALT和AST明显降低(P<0.05)且肝组织光镜下病理损害明显改善(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后肝组织TNF-α表达增加;甘氨酸可降低肝组织TNF-α表达,减轻创伤性休克后继发的肝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创伤性 肿瘤坏死因子-Α 甘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家属参与型鼻饲护理模式探讨 被引量:7
14
作者 何满红 余志华 侯梅萍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3年第9期650-651,共2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鼻饲的最佳护理模式。方法将67例鼻饲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病人家属参与病人鼻饲营养护理的全过程,对照组(34例)行常规鼻饲护理。结果观察组病人胃肠道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鼻饲的最佳护理模式。方法将67例鼻饲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病人家属参与病人鼻饲营养护理的全过程,对照组(34例)行常规鼻饲护理。结果观察组病人胃肠道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家属对重症颅脑损伤病人鼻饲各项护理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家属参与鼻饲营养护理可减少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鼻饲过程中胃肠道反应的发生,提高营养支持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肠营养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换敷料法用于浅表软组织损伤创面换药 被引量:5
15
作者 郑碧霞 谭薇 +4 位作者 贺红梅 田惠萍 曾小英 张继文 陈娟萍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4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分层换敷料法用于浅表软组织损伤创面的应用研究,寻找浅表软组织损伤换药的最佳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在常规清创消毒创面的基础上,用1层外科油纱和碘仿纱覆盖包扎处理,换药时... 目的探讨分层换敷料法用于浅表软组织损伤创面的应用研究,寻找浅表软组织损伤换药的最佳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在常规清创消毒创面的基础上,用1层外科油纱和碘仿纱覆盖包扎处理,换药时敷料全部揭除;观察组在常规清创消毒创面的基础上,用3层外科油纱和碘仿纱覆盖包扎处理,换药时保留内层外科油纱。结果观察组创面换药次数、愈合时间、治疗总费用显著少于/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3层外科油纱换敷料方法用于浅表软组织损伤创面更有助于创面愈合、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治疗时间和降低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损伤 换药方法 湿性愈合 外科油纱 敷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球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59例脑脊液指标的回顾性研究
16
作者 钟建勤 钟志民 张耀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552-553,共2页
目的:对脑脊液多项指标进行比较,研究隐球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要点。方法:对2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31例病毒性脑膜炎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其在入院1周内脑脊液指标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入院3周内脑... 目的:对脑脊液多项指标进行比较,研究隐球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要点。方法:对2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31例病毒性脑膜炎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其在入院1周内脑脊液指标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入院3周内脑脊液指标的动态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入院1周内脑脊液蛋白显著增高(≥1g/L)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入院第1周,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的脑脊液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与病毒性脑膜炎病人的差异无显性;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的脑脊液糖含量、脑脊液糖与血糖比值均明显低于病毒性脑膜炎病人,蛋白含量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病人,而氯化物含量与病毒性脑膜炎病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在入院3周内的动态比较发现:(1)经治疗后,脑脊液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及红细胞数呈进行性降低,而淋巴细胞百分数无显著变化。(2)脑脊液糖和氯化物含量无显著变化,而蛋白含量呈进行性增高。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入院1周内脑脊液蛋白≥1g/L的影响因素与病人年龄和淋巴细胞百分数相关。结论:与病毒性脑膜炎相比,若病人在入院第1周内其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糖含量降低、脑脊液糖与血糖比值降低,或在入院3周内其脑脊液蛋白呈进行性增高,临床应高度疑诊为隐球菌性脑膜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隐球菌性 脑膜炎 病毒性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式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及海马回核因子-κB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阳生光 苏科 +4 位作者 涂燕喜 张兴毅 唐骅 李峰 珠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007-200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方法,提高造模成功率,检测海马回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方法将90只SD大鼠分为椎动脉电凝组(A组),椎动脉破坏组(B组),椎动脉留置针头组(C组),假手术组(D组),其中假手术组简称SO组,全脑... 目的探讨改良式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方法,提高造模成功率,检测海马回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方法将90只SD大鼠分为椎动脉电凝组(A组),椎动脉破坏组(B组),椎动脉留置针头组(C组),假手术组(D组),其中假手术组简称SO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简称I/R组。观察再灌注后3、12、24、48h海马CA1区苏木精-伊红(HE)染色的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的表达。结果 A组造模成功率为55%,B组成功率为70%,C组成功率为90%,3组造模成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P<0.05),C组的造模成功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再灌注后海马区神经元大量坏死;SO组NF-κBp65表达在胞质中,I/R组3 h胞核中就有表达,12 h达高峰,到24 h和48 h都表达在胞核中,与S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后的四血管阻塞建模法简单、经济、成功率高,值得推广。通过成功模型证实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NF-κB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血管阻塞 脑缺血再灌注 模型 大鼠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蚂蚁叮蜇伤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阳生光 苏科 +1 位作者 张兴毅 宋登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16-1018,共3页
目的总结蚂蚁叮蜇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提高对蚂蚁叮蜇伤的认识。方法对2005年4月—2009年7月收集的56例蚂蚁叮蜇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荨麻疹型(皮肤型)21例;复杂荨麻疹型35例,其中休克23例、严... 目的总结蚂蚁叮蜇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提高对蚂蚁叮蜇伤的认识。方法对2005年4月—2009年7月收集的56例蚂蚁叮蜇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荨麻疹型(皮肤型)21例;复杂荨麻疹型35例,其中休克23例、严重心律失常5例、Ⅲ度和Ⅳ度喉阻塞各1例。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辅以相应的抢救措施,56例均治愈。结论蚂蚁毒素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引起免疫功能紊乱,局部组织坏死、溶血,促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血管活性胺类物质,引起细胞坏死,触发Ⅰ型变态反应、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微循环障碍、休克。经及时内科综合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毒液类 咬伤和蜇伤 体征和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及对策 被引量:20
19
作者 汪润民 高萍 +2 位作者 杨吉乡 刘雪燕 李鹤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26-1429,共4页
脓毒症是感染诱发的全身严重炎症反应。脓毒症是导致危重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在美国每年脓毒症死亡的人数和急性心肌梗死相同,估计占住院患者病死率的30%。脓毒症的病理生理学特点早期主要表现为大量炎症细胞激活和促炎介质释放,随后机... 脓毒症是感染诱发的全身严重炎症反应。脓毒症是导致危重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在美国每年脓毒症死亡的人数和急性心肌梗死相同,估计占住院患者病死率的30%。脓毒症的病理生理学特点早期主要表现为大量炎症细胞激活和促炎介质释放,随后机体由于炎症介质的耗竭及免疫细胞的凋亡而进入免疫抑制状态。目前针对脓毒症的治疗仍以控制感染、液体复苏及生命支持为主,尚缺乏调控炎症反应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炎症反应 生命支持 液体复苏 免疫细胞 CRRT 病理生理学 免疫抑制状态 介质释放 炎症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法测量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水云 晏芳 +2 位作者 彭贺新 郑昌东 柏承文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0-452,共3页
目的研究平滑肌细胞内Ca2+浓度的动力学变化,建立一种定量测量细胞内Ca2+浓度的方法。方法分离肠系膜细动脉血管平滑肌(ASMC)细胞,用荧光探针Indo-1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测定单个平滑肌细胞Ca2+浓度的动力学变化;首先在37 ℃环... 目的研究平滑肌细胞内Ca2+浓度的动力学变化,建立一种定量测量细胞内Ca2+浓度的方法。方法分离肠系膜细动脉血管平滑肌(ASMC)细胞,用荧光探针Indo-1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测定单个平滑肌细胞Ca2+浓度的动力学变化;首先在37 ℃环境下标定Ca2+ 探针indo-1的解离常数Kd值,根据荧光-浓度换算公式将测量的荧光强度值换算成Ca2+ 浓度值。结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测量的细胞荧光图像分析显示,平滑肌细胞[Ca2+]i 在地塞米松的刺激下显著上升,有时会出现自发钙波的现象,并且细胞内出现钙超载的现象(细胞荧光图像呈现白色)。通过测量得到的Kd值结合荧光强度-浓度换算公式可准确地测量细胞内[Ca2+]i 。结论荧光定量法结合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可以简易、快捷地监测细胞内钙离子的动力学变化,不失为一种定量测量细胞内钙离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法 测量 平滑肌细胞 钙离子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