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人民医院352例尖锐湿疣患者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亚型的分布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唐敏 戴勇 +1 位作者 吕晓萍 李体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2086-2088,共3页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亚型的分布情况,并评价不同亚型的HPV在宫颈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导流反斑点杂交法对深圳市人民医院2003-2004年352例尖锐湿疣标本进行9~20种HPV亚型基因分型,结合临床...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亚型的分布情况,并评价不同亚型的HPV在宫颈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导流反斑点杂交法对深圳市人民医院2003-2004年352例尖锐湿疣标本进行9~20种HPV亚型基因分型,结合临床病理检查结果分析HPV亚型分布情况及与不同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深圳地区尖锐湿疣患者中HPV亚型分布较广泛,主要亚型以低危型11和6型为主,多重HPV感染率接近总感染率的37%;在宫颈尖锐湿疣中主要的HPV亚型是高危型,尤其在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以上的宫颈病变中,感染率最高的依次为以16、18、58、52和33型。结论深圳地区尖锐湿疣以HPV11和6感染为主。HPV16、18等高危型HPV亚型可能是深圳地区导致宫颈恶性病变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冠心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梁晓萍 戴勇 +1 位作者 石丹 徐宜英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2期94-95,共2页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 - 9(MMP- 9)血清水平以及与冠状动脉内径狭窄程度的关系。探讨MMP- 9在冠心病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诊断为冠心病者 32例 ,另选 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 ,用 EL ISA法测定两组之间血...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 - 9(MMP- 9)血清水平以及与冠状动脉内径狭窄程度的关系。探讨MMP- 9在冠心病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诊断为冠心病者 32例 ,另选 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 ,用 EL ISA法测定两组之间血清 MMP- 9水平 ,并探讨 MMP- 9与冠状动脉内径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 MMP- 9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冠状动脉内径狭窄程度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浓度值呈正相关 (r=0 .6 0 1,P<0 .0 1)。结论  M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多肽的MALDI-TOFMS分析研究
3
作者 文锦丽 戴勇 +2 位作者 黄礼玲 胡成效 王琳纤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5-268,273,共5页
目的:本实验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寻找SLE患者血清中与疾病相关及条件特异的差异性表达多肽,尝试建立SLE的多肽鉴别诊断模型。方法:将SLE患者分为活动期和非活动期两组,以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应... 目的:本实验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寻找SLE患者血清中与疾病相关及条件特异的差异性表达多肽,尝试建立SLE的多肽鉴别诊断模型。方法:将SLE患者分为活动期和非活动期两组,以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弱阳离子交换磁珠分离纯化血清样本,MALDI-TOF-MS获取样本生物学信息,建立分类预测模型。结果:成功检测并鉴别出了一系列的差异性多肽,建立了具有高的预测能力和交叉验证能力诊断预测模型。盲法验证该分类模型显示,对活动期SLE组的诊断敏感性达91.7%,非活动期SLE组诊断敏感性达83.3%,对正常对照组的诊断特异性达86.7%。结论:运用多肽指纹图谱法从一个整体的角度进行疾病研究,为更好地理解SLE的发病机制和改进SLE的诊断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蛋白质组学 质谱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载体介导凋亡素基因联合阿霉素与顺铂对种植性肝癌的治疗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清 罗永胜 +3 位作者 耿岚 王伟 赖卓胜 李富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38-540,共3页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凋亡素基因联合阿霉素(ADM)与顺铂(CDDP)对种植性肝癌的治疗。方法建立c57BL/6小鼠皮下荷肝细胞癌模型(n=64),计算成瘤率,观察肿瘤内注射含凋亡素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M及CDDP后种植瘤的体积变化、毒副作用和组织学变...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凋亡素基因联合阿霉素(ADM)与顺铂(CDDP)对种植性肝癌的治疗。方法建立c57BL/6小鼠皮下荷肝细胞癌模型(n=64),计算成瘤率,观察肿瘤内注射含凋亡素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M及CDDP后种植瘤的体积变化、毒副作用和组织学变化,同时计算抑瘤率。结果在治疗7d后腺病毒AdAFPvp3联合ADM与CDDP治疗组的种植瘤体积、重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期间没有观察到毒副作用。结论携带凋亡素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联合ADM与CDDP对肝细胞癌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素基因 腺病毒载体 ADM CDDP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对缺氧损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5
作者 任静 秦波 +2 位作者 邹畅 何靖 刘身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04-409,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雷帕霉素(Rapa)可延缓人大脑细胞的衰老,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脑组织代谢活动,对中枢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视神经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属于中枢神经组织,但Rapa是否可对外伤后RGCs具有保护作用尚不清楚。目... 背景研究表明雷帕霉素(Rapa)可延缓人大脑细胞的衰老,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脑组织代谢活动,对中枢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视神经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属于中枢神经组织,但Rapa是否可对外伤后RGCs具有保护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Rapa对氯化钴(CoCl2)诱导的缺氧损伤大鼠RGCs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大鼠RGC-5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及50、100、200、400和600 μmol/L CoCl2组,于细胞培养后24 h和48 h采用细胞生长分析系统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采用200 μmol/L CoCl2处理细胞以诱导建立RGC-5细胞缺氧损伤模型,然后将培养的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不同浓度Rapa干预组,Rapa干预组在缺氧模型细胞培养液中添加Rapa使其终浓度分别为0.1、0.4、1.6和6.4 μmol/L,处理细胞24 h。采用细胞生长分析系统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采用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采用JC-1染色技术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促凋亡基因bax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200 μmol/L CoCl2作用RGC-5细胞后24 h细胞相对存活率为(70.51±5.00)%,与正常对照组的(100.00±3.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功构建细胞缺氧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0.1、0.4、1.6、6.4 μmol/L Rapa干预组细胞存活率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904,P=0.000),其中0.1 μmol/L Rapa干预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0.1 μmol/L Rapa干预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5.4%、37.7%和25.3%,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分别下降了0.4%、6.3%和1.4%。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0.1 μmol/L Rapa干预组细胞中bax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1±0.21、3.52±0.30和1.66±0.20,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034,P=0.000),其中模型对照组细胞中bax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0.1 μmol/L Rapa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apa可对CoCl2诱导的缺氧RGC-5细胞发挥保护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下调细胞中促凋亡分子bax的表达,并提高RGC-5细胞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寡核苷酸微阵列法检测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易感基因SNPs 被引量:1
6
作者 唐敏 戴勇 +3 位作者 蔡晓钟 唐晓君 吕天羽 涂植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727-1728,共2页
目的研究13个心血管易感基因中17个SNP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disease,CHD)的关系。方法采用寡核苷酸微阵列技术检测并分析32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涉及RAAS和内皮功能相关基因、载脂蛋白... 目的研究13个心血管易感基因中17个SNP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disease,CHD)的关系。方法采用寡核苷酸微阵列技术检测并分析32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涉及RAAS和内皮功能相关基因、载脂蛋白等13个基因17个SNPs的基因型频率。结果病例组中ACEAlu和NOS3298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χ2分别为11.2和28.0)。ANP2238C、ApoBEcor1(-)和KCNQ1140G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小于5%。NPRC-55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SNPs的频率分布差异未检验出。结论RAAS中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Alu插入与缺失变异和与内皮系统功能相关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OS3)的E298D以及C型尿钠肽受体(natriuretic peptide receptor C,NPRC)基因调控区域的-55位A的突变可能是导致中国人群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单核苷酸多态性 微阵列 C型尿钠肽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易感基因SNPs对中国汉族男性人群血脂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蔡晓钟 唐晓君 +1 位作者 戴勇 唐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了解中国汉族男性人群中16个心血管疾病易感基因SNPs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和单因素方差、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分析409例男性体检者16个SNPs的基因型,同时测定其血浆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 目的:了解中国汉族男性人群中16个心血管疾病易感基因SNPs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和单因素方差、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分析409例男性体检者16个SNPs的基因型,同时测定其血浆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水平。结果:在中国汉族男性人群中,ANP2238C、NPRC-55C、ApoBEcorⅠ+、ApoC33206T和ApoE112,158的E3E4,Serpina3rs4943 AG有升高TC趋势;ApoC33206T和MTHFR677C亦可能与TG增高相关;ANP2238C、ET-2985G和ApoE112,158E3E4则与LDL水平增高有一定联系;ET-2985A则可能使HDL增高。结论:内皮系统相关的ANP2 238、NPRC-55和ET-2985,载脂蛋白基因中的ApoBEcorⅠ、ApoC33175、ApoC33206和ApoE112,158,以及MTHFR677和SerpinA3rs4934等9个SNPs可能与中国汉族男性的血脂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芯片 血浆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受体与眼科疾病
8
作者 刘珂 秦波 邹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42-1046,共5页
核受体是人体中含量最丰富的转录因子之一,通过与相应的配体及其辅助调节因子相互作用,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在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细胞分化、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及体内许多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很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核受体... 核受体是人体中含量最丰富的转录因子之一,通过与相应的配体及其辅助调节因子相互作用,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在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细胞分化、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及体内许多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很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核受体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也是核受体受到广泛关注的原因.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核受体产生的作用贯穿于眼球的发育、角膜病、白内障、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眼科肿瘤等眼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某些难治性疾病,特别是糖尿病和某些癌症,如前列腺癌和乳腺癌中已有核受体相关靶点药物进入临床,其研究前景可见一斑.相信不断发现相关核受体与眼科疾病的关系能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利于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也能在治疗上带来新的启发,使靶向治疗成为现实,甚至让个体化用药成为可能.本文主要就核受体的基本背景及其与眼科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受体 眼科疾病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β基因敲除小鼠的繁殖、鉴定及检测 被引量:4
9
作者 潘晓华 王宇罡 +5 位作者 张戈 刘钟 曾万程 陈嘉凯 戴勇 秦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3-156,共4页
目的繁殖和鉴定出足够数量的ERβ基因敲除雌性小鼠,建立ERβ基因敲除雌性小鼠骨质疏松性骨折实验动物模型基础。方法将引进的3对ERβ基因敲除小鼠饲养于屏障环境中,按遗传学规则进行繁殖3月后,引进2月龄遗传背景为野生型C57BL/6J种系雌... 目的繁殖和鉴定出足够数量的ERβ基因敲除雌性小鼠,建立ERβ基因敲除雌性小鼠骨质疏松性骨折实验动物模型基础。方法将引进的3对ERβ基因敲除小鼠饲养于屏障环境中,按遗传学规则进行繁殖3月后,引进2月龄遗传背景为野生型C57BL/6J种系雌鼠14只与纯合子雄性小鼠按2:1配对合笼扩增雌性杂合子小鼠再行分组繁殖,1月后获得较多数量的小鼠后,提取小鼠尾部组织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种系基因型,选取10只4月龄ERβ基因敲除纯合子雌性小鼠(βERKO)和10只野生型雌性小鼠(Sham)用MicroCT检测并比较胫骨近端骨小梁结构参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至分组开始繁殖第2个月,计有340只小鼠育出,经鉴定,ERβ+/+小鼠占23.5%、ERβ+/-小鼠占48.2%,ERβ-/-小鼠占28.3%、其中雌性54只,符合研究需要的动物数量较前5月增加近4倍,经过microCT检测4月龄的子代ERβ基因敲除雌性小鼠(βERKO)比较野生型雌性小鼠(Sham)骨小梁矿物质含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引进遗传背景为野生型C57BL/6J种系雌鼠与纯合子雄性小鼠配对,是在短期内成功地大量繁育足够数量ERβ基因敲除雌性小鼠的可行方法,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实验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Β受体 基因敲除 野生型 基因型鉴定 微焦点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25^+CD127^-T细胞在抗CD45RB抗体诱导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汪向飞 张晓丹 +4 位作者 邓春艳 齐晖 周汉新 邓绍平 李富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3-527,共5页
目的:研究CD4+CD25+CD127-T细胞在抗CD45RB抗体诱导的免疫耐受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阐明抗CD45RB抗体诱导免疫耐受作用的机制。方法:体内实验建立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观察抗CD45RB抗体对移植物生存期的影响。体外实验观察抗CD45RB抗体... 目的:研究CD4+CD25+CD127-T细胞在抗CD45RB抗体诱导的免疫耐受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阐明抗CD45RB抗体诱导免疫耐受作用的机制。方法:体内实验建立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观察抗CD45RB抗体对移植物生存期的影响。体外实验观察抗CD45RB抗体对T细胞增殖抑制能力和对CD4+CD25+CD127-T细胞生成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混合细胞中CD4+CD25+CD127-T细胞百分率,ELISA法检测血清和培养液中IL-2和IL-10含量,Real-TimePCR法检测脾脏和混合细胞中Foxp3基因的表达,移植心脏病理学观察。结果:抗CD45RB抗体显著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P<0.01),对ConA刺激引起的T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能力(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CD4+CD25+CD127-T细胞百分率和Foxp3 mRNA表达量均明显增加(P<0.05),实验组IL-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IL-10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病理结果显示对照组移植心脏出现典型细胞免疫性损伤病理改变,而实验组中几乎无炎性细胞浸润现象。结论:抗CD45RB抗体能显著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其诱导免疫耐受机制与上调CD4+CD25+CD127-T细胞百分率和增加Foxp3 mRNA表达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耐受 CD45RB 调节性T细胞 FOXP3 心脏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检人群中超重和肥胖者糖尿病患病情况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韩全水 梁晓萍 +1 位作者 林小兰 文锦丽 《中国健康教育》 2006年第10期796-797,共2页
目的了解体检人群中超重和肥胖者糖尿病患病率,分析体质指数(BMI)对糖尿病患病率的影响。方法2005年对深圳市部分银行23-59岁职工2025人进行BMI、血糖测量及问卷调查,按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的BMI标准将其分成3大... 目的了解体检人群中超重和肥胖者糖尿病患病率,分析体质指数(BMI)对糖尿病患病率的影响。方法2005年对深圳市部分银行23-59岁职工2025人进行BMI、血糖测量及问卷调查,按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的BMI标准将其分成3大组: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结果生活及饮食习惯:BMI正常组抽烟者为13.3%,酗酒者为25.8%;BMI超重组抽烟者为20.3%,酗酒者为37.1%;BMI肥胖组抽烟者为9.4%,酗酒者为45.5%。腰围:BMI正常组男性平均腰围84.2±5.5,女性平均腰围75.0±4.1;BMI超重组男性平均腰围94.3±6.5,女性平均腰围82.9±5.0;BMI肥胖组男性平均腰围103±8.2,女性平均腰围90.5±7.5。BMI正常组的糖尿病患病率最低,男性为3.2%,女性为3.5%。BMI超重组的糖尿病患病率男性为12.6%,女性为10.6%。BMI肥胖组糖尿病患病率男性为22.5%,女性为19.1%。结论随着体质指数的增加,糖尿病的患病率升高,两者呈显著正相关,肥胖组人员糖尿病发病率高于其他两组,且酗酒者居多。加强对超重、肥胖人群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保持BMI在正常范围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指数 糖尿病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协同抗CD45RB抗体调节Treg/Th17细胞的比例并延长小鼠移植皮肤存活时间
12
作者 郭伟坚 简优强 +4 位作者 张国超 邓春艳 齐晖 李富荣 周汉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25-529,共5页
目的:研究IL-2在抗CD45RB抗体诱导免疫耐受中对Treg/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进一步阐明抗CD45RB抗体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方法:用免疫磁珠分选C57BL/6小鼠脾脏中的CD4+T细胞,在抗CD45RB抗体与IL-2的作用下培养72小时后,流式检测Treg/Th17... 目的:研究IL-2在抗CD45RB抗体诱导免疫耐受中对Treg/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进一步阐明抗CD45RB抗体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方法:用免疫磁珠分选C57BL/6小鼠脾脏中的CD4+T细胞,在抗CD45RB抗体与IL-2的作用下培养72小时后,流式检测Treg/Th17细胞的变化。以BALB/c小鼠为供体,C57BL/6小鼠为受体建立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模型,分别给予抗CD45RB抗体及IL-2等治疗,术后1、3、5、7、9天取受体鼠脾细胞,动态检测Treg/Th17细胞的变化;术后第9天取移植皮肤HE染色观察炎性细胞的浸润情况;观察并记录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结果:CD4+T细胞在IL-2联合抗CD45RB抗体的作用下培养72小时后,Treg比例升高,Th17细胞比例下降;IL-2联合抗CD45RB抗体治疗后明显延长小鼠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结论:IL-2可以明显增强抗CD45RB抗体诱导免疫耐受的形成,使Treg细胞上调,下调Th17细胞,有利于免疫耐受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耐受 CD45RB IL-2 TREG细胞 TH1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